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一出好戏
“陛下…午门那边出事了!”
朱纯臣神情凝重,快步走进公事房,便看见崇祯皇帝正在接见徐光启,心里一紧,忙拱手道:“臣圣前失仪,请陛下……”
“徐卿啊…武备院这边,还要多操些心。”
崇祯皇帝看了眼朱纯臣,对眉头微蹙的徐光启说道:“等所召的人才,悉数抵达京城后,要向朕禀明此事,朕到时要召见他们,尤其是那帮西洋传教士,朕要跟他们好好聊聊,看看大明之外,究竟还拥有那些好的东西。”
徐光启忙拱手道:“臣领旨!”
对现阶段大明以外的世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秩序,又处在何种境遇下,崇祯皇帝的心里是清楚的,也明白大明之后要做哪些改变。
然在大明的内部,对此知晓的却并不多,崇祯皇帝要用自己的方式,叫大明跟世界联系起来。
受上朝天国思想的影响,大明的一种主流思想,便是觉得大明之外的世界,没有什么好探查的。
即便外面的疆域再怎么广阔,那也没有大明富饶,可事实上并非是这样的,倘若能逐步真正意义上开放海禁,国朝所面临的压力,就能相应减轻很多很多。
谁又能想象的到,在大明朝廷于开海、禁海这件事情,反复横跳之际,离南洋最近的大明东南之地,民间盛行走私海贸之事,凭借瓷器、茶叶、丝绸等海外热销之物,每年赚取多少银子。
只是这些赚取的银子,多数没有在大明流通起来,相反都被窖藏了起来,要不就购置田产。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大明东南治下的权贵、官绅、地主、商贾,那多数都是造反派,银子银子没少赚,享受着赋予的特权,关键还他娘的骂朝廷暴政,不该于民夺利,这不就是纯纯的精致利己群体吗?
“说,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看向朱纯臣说道:“能叫你这个大明国公,京卫都督府左都督,表现得这般慌张,是有人聚众造反了?还是想冲击宫廷呢?”
朱纯臣忙拱手道:“回陛下…是锦衣卫押解袁崇焕,在京城各坊游街示众,导致朝野间不少人,对此很是愤慨,说锦衣卫……”
“他们倒是愤慨起来了,朕还没愤慨呢。”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冷然道:“锦衣卫督办袁案,是奉朕的旨意,锦衣卫做什么,不做什么,他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的。
这有些人啊,总是抱有侥幸心理。
国朝的风气,要是再不改一些,那迟早是要出大事。
走,朕倒是想要看看,这帮人能闹到什么程度,徐卿,去叫上军机处所有人,陪朕去午门那边,看看这难得的盛况。
王德化!你派人去文华殿,叫韩元辅、李标他们,全都去午门,也叫他们这帮内阁大臣,都好好陪朕看看!”
“臣领旨!”
“奴婢领旨!”
就近段时期京城的舆情导向,崇祯皇帝清楚是怎么回事,若是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仅靠一帮清流和读书人,想要知晓那么多内部,肯定是不可能的。
读书人参政议政,在历朝历代都是明令禁止的事情,但在大明这边,渐渐的却成了一种风气,甚至还能影响朝堂。
虽说崇祯皇帝清楚大明的文官群体,是很庞大且盘根错节的存在,但是想要单独收拾一些人,那还是能办到的。
叫骆养性押着袁崇焕游街示众,叫聚拢的说书人编排小故事,崇祯皇帝的后手,便在等候着合适的机会出击了。
“陛下,您不该这般放纵厂卫啊,骆养性乃是奸贼臣子,此举置我国朝之威,大明法纪,于何地啊!”
“你们难道眼睛都瞎了吗?为何要跟这帮锦衣卫狼狈为奸,快放开我等,诸君,匡扶社稷的时候到了!”
乱糟糟的午门外,一帮情绪激动的官员、国子监监生,冲击着挡在他们眼前的人墙,想要打杀尽忠职守的锦衣卫,毁掉竖立起的木牌,撕毁张布的大字报。
“娘的,这帮家伙都是疯了!”
站在午门城楼的汤国祚,在见到眼前那混乱的场景,急的额头冒汗,骂骂咧咧道:“快…再他娘的抽调些人手,稳住局面啊。”
汤国祚心里那叫一个气,自己这好端端的来轮值,没想到会出这档子事情,这要叫驻守午门的锦衣卫,被这帮官员和读书人揍了,捅到天子那边去,事情就大发了。
“这动静还真不小啊~”
那熟悉的声音,出现在午门城楼上时,汤国祚整个人一愣,瞪大眼睛的转过身,见崇祯皇帝被一帮人簇拥走来,慌忙跑上前,拱手道:“臣汤国祚,拜见陛下。”
“嗯,免礼吧。”
崇祯皇帝一把手,神情看不出喜悲,说道:“诸卿,朕叫你们来看一出好戏,这在我大明,应该也算很少找吧。”
跟在身后的韩爌、李标等一众内阁大臣,以及徐光启这帮军机处大臣,一个个神情各异,不少额头都冒出汗珠。
“这算是在向朕宣威吗?”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看了眼午门外的情况,转身看向韩爌他们,说道:“一次简单的表明锦衣卫,没有向袁崇焕动用私刑,叫京城上下的百姓,知道袁崇焕是怎样欺君罔上,怎样胡作非为的。
朕也算是开了眼界了,竟然有这么多人,聚集在午门重地,一味地亮明他们所谓的那套主张。
李标,你难道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臣…”
被当众点名的李标,身体一颤,忙拱手道:“陛下…臣不明白,陛下……”
“不明白?不知情?”
崇祯皇帝笑了,伸手指向李标,说道:“李标啊李标,你是不是在心里觉得,整个大明除了你聪明,你精明,其他人都是傻子啊?
你前段时间做了什么,难道都忘了?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李标额头冒出冷汗,低着的脑袋,脸上露出慌张的神情,难不成自己私下做的事情,天子都清楚?
垂手站着的韩爌,此时心里燥乱起来,他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天子这是要出手了。
“韩卿啊,午门外发生的事情,朕就交给你这个内阁首辅来办了。”
崇祯皇帝看向韩爌,神情淡漠的说道:“朕不管他们为何而来,受谁挑唆,也不想听他们讲的那些话。
这朝堂上的有些人,想将袁崇焕从锦衣卫拉出来,移交三法司督办,且还这般的迫不及待,就愈发叫朕在心里觉得,袁崇焕先前究竟背着朕做了多少事情。
李标,你自己主动上疏请辞吧,朕给你留些脸面,不然就到刑部交待吧,别以为朕身居内廷,就不清楚外面的事情了。”
李标傻眼了。
韩爌愣住了。
在场的其他人,或惊愕,或难以置信,或错愕,不敢相信他们所听到的话。
“成国公,你留在这里。”崇祯皇帝一甩袍袖,看向错愕的朱纯臣,说道:“协助韩卿平定午门之乱。
要是有人敢顶撞韩卿,敢藐视大明法纪,那就都抓起来,移交刑部!”
“臣领旨!”
崇祯皇帝走了,根本就没理会李标他们,昂首阔步的便走下午门城楼,就好像他不曾来过这里一般。
先前骤起的舆情导向,崇祯皇帝清楚是刘宗周、李标这些人,背地里搞的鬼,但更多有谁参与其中,并没有打探清楚。
朝中的一些大臣,以为掀起了舆情导向,就能倒逼着自己退让,那纯纯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之所以叫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崇祯皇帝就是想借助此案,斗垮一些务虚、不做实事的大臣,用他们奉行的游戏规则,叫他们先下台,然后在根据袁崇焕交代的论罪。
虽说李标的名望,比不上袁崇焕吧,但毕竟是内阁次辅,没有任何理由的罢黜,终究是说不过去的。
但他既然参与其中了,就别想着随便了事。
朱纯臣神情凝重,快步走进公事房,便看见崇祯皇帝正在接见徐光启,心里一紧,忙拱手道:“臣圣前失仪,请陛下……”
“徐卿啊…武备院这边,还要多操些心。”
崇祯皇帝看了眼朱纯臣,对眉头微蹙的徐光启说道:“等所召的人才,悉数抵达京城后,要向朕禀明此事,朕到时要召见他们,尤其是那帮西洋传教士,朕要跟他们好好聊聊,看看大明之外,究竟还拥有那些好的东西。”
徐光启忙拱手道:“臣领旨!”
对现阶段大明以外的世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秩序,又处在何种境遇下,崇祯皇帝的心里是清楚的,也明白大明之后要做哪些改变。
然在大明的内部,对此知晓的却并不多,崇祯皇帝要用自己的方式,叫大明跟世界联系起来。
受上朝天国思想的影响,大明的一种主流思想,便是觉得大明之外的世界,没有什么好探查的。
即便外面的疆域再怎么广阔,那也没有大明富饶,可事实上并非是这样的,倘若能逐步真正意义上开放海禁,国朝所面临的压力,就能相应减轻很多很多。
谁又能想象的到,在大明朝廷于开海、禁海这件事情,反复横跳之际,离南洋最近的大明东南之地,民间盛行走私海贸之事,凭借瓷器、茶叶、丝绸等海外热销之物,每年赚取多少银子。
只是这些赚取的银子,多数没有在大明流通起来,相反都被窖藏了起来,要不就购置田产。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大明东南治下的权贵、官绅、地主、商贾,那多数都是造反派,银子银子没少赚,享受着赋予的特权,关键还他娘的骂朝廷暴政,不该于民夺利,这不就是纯纯的精致利己群体吗?
“说,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看向朱纯臣说道:“能叫你这个大明国公,京卫都督府左都督,表现得这般慌张,是有人聚众造反了?还是想冲击宫廷呢?”
朱纯臣忙拱手道:“回陛下…是锦衣卫押解袁崇焕,在京城各坊游街示众,导致朝野间不少人,对此很是愤慨,说锦衣卫……”
“他们倒是愤慨起来了,朕还没愤慨呢。”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冷然道:“锦衣卫督办袁案,是奉朕的旨意,锦衣卫做什么,不做什么,他们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的。
这有些人啊,总是抱有侥幸心理。
国朝的风气,要是再不改一些,那迟早是要出大事。
走,朕倒是想要看看,这帮人能闹到什么程度,徐卿,去叫上军机处所有人,陪朕去午门那边,看看这难得的盛况。
王德化!你派人去文华殿,叫韩元辅、李标他们,全都去午门,也叫他们这帮内阁大臣,都好好陪朕看看!”
“臣领旨!”
“奴婢领旨!”
就近段时期京城的舆情导向,崇祯皇帝清楚是怎么回事,若是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仅靠一帮清流和读书人,想要知晓那么多内部,肯定是不可能的。
读书人参政议政,在历朝历代都是明令禁止的事情,但在大明这边,渐渐的却成了一种风气,甚至还能影响朝堂。
虽说崇祯皇帝清楚大明的文官群体,是很庞大且盘根错节的存在,但是想要单独收拾一些人,那还是能办到的。
叫骆养性押着袁崇焕游街示众,叫聚拢的说书人编排小故事,崇祯皇帝的后手,便在等候着合适的机会出击了。
“陛下,您不该这般放纵厂卫啊,骆养性乃是奸贼臣子,此举置我国朝之威,大明法纪,于何地啊!”
“你们难道眼睛都瞎了吗?为何要跟这帮锦衣卫狼狈为奸,快放开我等,诸君,匡扶社稷的时候到了!”
乱糟糟的午门外,一帮情绪激动的官员、国子监监生,冲击着挡在他们眼前的人墙,想要打杀尽忠职守的锦衣卫,毁掉竖立起的木牌,撕毁张布的大字报。
“娘的,这帮家伙都是疯了!”
站在午门城楼的汤国祚,在见到眼前那混乱的场景,急的额头冒汗,骂骂咧咧道:“快…再他娘的抽调些人手,稳住局面啊。”
汤国祚心里那叫一个气,自己这好端端的来轮值,没想到会出这档子事情,这要叫驻守午门的锦衣卫,被这帮官员和读书人揍了,捅到天子那边去,事情就大发了。
“这动静还真不小啊~”
那熟悉的声音,出现在午门城楼上时,汤国祚整个人一愣,瞪大眼睛的转过身,见崇祯皇帝被一帮人簇拥走来,慌忙跑上前,拱手道:“臣汤国祚,拜见陛下。”
“嗯,免礼吧。”
崇祯皇帝一把手,神情看不出喜悲,说道:“诸卿,朕叫你们来看一出好戏,这在我大明,应该也算很少找吧。”
跟在身后的韩爌、李标等一众内阁大臣,以及徐光启这帮军机处大臣,一个个神情各异,不少额头都冒出汗珠。
“这算是在向朕宣威吗?”
崇祯皇帝叉腰而立,看了眼午门外的情况,转身看向韩爌他们,说道:“一次简单的表明锦衣卫,没有向袁崇焕动用私刑,叫京城上下的百姓,知道袁崇焕是怎样欺君罔上,怎样胡作非为的。
朕也算是开了眼界了,竟然有这么多人,聚集在午门重地,一味地亮明他们所谓的那套主张。
李标,你难道就没什么想说的吗?”
“臣…”
被当众点名的李标,身体一颤,忙拱手道:“陛下…臣不明白,陛下……”
“不明白?不知情?”
崇祯皇帝笑了,伸手指向李标,说道:“李标啊李标,你是不是在心里觉得,整个大明除了你聪明,你精明,其他人都是傻子啊?
你前段时间做了什么,难道都忘了?你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李标额头冒出冷汗,低着的脑袋,脸上露出慌张的神情,难不成自己私下做的事情,天子都清楚?
垂手站着的韩爌,此时心里燥乱起来,他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天子这是要出手了。
“韩卿啊,午门外发生的事情,朕就交给你这个内阁首辅来办了。”
崇祯皇帝看向韩爌,神情淡漠的说道:“朕不管他们为何而来,受谁挑唆,也不想听他们讲的那些话。
这朝堂上的有些人,想将袁崇焕从锦衣卫拉出来,移交三法司督办,且还这般的迫不及待,就愈发叫朕在心里觉得,袁崇焕先前究竟背着朕做了多少事情。
李标,你自己主动上疏请辞吧,朕给你留些脸面,不然就到刑部交待吧,别以为朕身居内廷,就不清楚外面的事情了。”
李标傻眼了。
韩爌愣住了。
在场的其他人,或惊愕,或难以置信,或错愕,不敢相信他们所听到的话。
“成国公,你留在这里。”崇祯皇帝一甩袍袖,看向错愕的朱纯臣,说道:“协助韩卿平定午门之乱。
要是有人敢顶撞韩卿,敢藐视大明法纪,那就都抓起来,移交刑部!”
“臣领旨!”
崇祯皇帝走了,根本就没理会李标他们,昂首阔步的便走下午门城楼,就好像他不曾来过这里一般。
先前骤起的舆情导向,崇祯皇帝清楚是刘宗周、李标这些人,背地里搞的鬼,但更多有谁参与其中,并没有打探清楚。
朝中的一些大臣,以为掀起了舆情导向,就能倒逼着自己退让,那纯纯是痴人说梦的事情。
之所以叫锦衣卫督办袁崇焕一案,崇祯皇帝就是想借助此案,斗垮一些务虚、不做实事的大臣,用他们奉行的游戏规则,叫他们先下台,然后在根据袁崇焕交代的论罪。
虽说李标的名望,比不上袁崇焕吧,但毕竟是内阁次辅,没有任何理由的罢黜,终究是说不过去的。
但他既然参与其中了,就别想着随便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