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第二百二十一章 投献
??
张举人在朱平安“学谷”之举后,便告辞离开了上河村,他是陪夫人来娘家的,不能久留,朱平安及村正村老等人送至村口,目送其离开。
送走张举人后,朱平安又被村正及村老等人邀请至村正家,就学谷的事做了规划,村老对学谷的事比立碑还上心,快到中午的时候,朱平安才得以脱身。
还没走到家,就听到自家院子里人声鼎沸,跟赶集似的。
“朱老爷回来了!”
朱平安还没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一个兴奋的声音传了出来。
朱老爷?
朱平安闻言,嘴角微微抽搐,才抬脚进门,便被院子里兴奋的人群给围住了。
“小老儿种田可是一把好手,恳请朱老爷收留,做牛做马......”一个身着打着补丁的老爷子,很是恭谨,却又很是激动的来到朱平安跟前,语气都有些颠三倒四。
“朱老爷,咱家是举人家了,没有厨子可不行,我是边家村的二柱子,在镇上做了十多年大勺了,咱家后厨让我来吧,做饭保证香。”
一个脑袋大脖子粗,脸上、身上衣服油油的汉子拍着胸膛打包票。
“俺是粗人,可是有的是力气,让俺当个家丁吧。”
“俺也会种田。”
“朱老爷收下我们吧。”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争先恐后的自我推荐。
“朱老爷,我这俩闺女都是黄花大闺女,留下她们给朱老爷端个茶、倒个水吧,干活可利索了。要是......要是朱老爷看得上眼,暖床也使的。”
甚至还有一位大叔一手将自家的两个收拾齐整的闺女推到朱平安跟前,王婆卖瓜的推荐一番。
然后朱平安就看到大叔手下两个扎着小辫子的小萝莉,正瞪着圆圆的大眼睛一脸天真无邪的看着自己,其中一个还咬着手指头流口水呢。
大一点的最多六岁。小一点的也不过四五岁的样子!
还没桌子腿高呢,这年纪也就会暖床了吧?!
朱平安一脸黑线......
看着院子里争先恐后自荐为奴为仆的人们,朱平安嘴角有些抽搐,这就是大明朝的投献了吧。对于投献,朱平安也是有所了解的,现代史书评论对此大多是批评的态度。差不多将其定义为大明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在朱平安眼中,投献也要分开来讲,对于国家来说,投献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对于乡民来说就非如此了。
像眼前这种自愿投献来说,如果对他们不利,他们肯定不会如此的。
怎么说呢。
这就像是一种避税手段,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研究出来的,朝廷对于官员、举人之家都不收税、不征徭役的,于是劳动人民就想着我要是成为官员、举人家人那不就同样免税免徭役了吗,怎么成呢,投献土地成为佃户可以。投献自己成为家奴等也同样可以。
在大明虽然朝廷明文规定田税很低,不超过十分之一,可是经不住层层盘录层层加码。淋尖踢斛、火耗、陋枧常例,对普通农户来说负担就重了。另外一点,大明徭役可是相当的重啊,修路、修桥、押解粮食,甚至送三瓜俩枣的跋涉千里至京城的徭役都有,又费时间又费路费的。苦不堪言。
所以,便有农户将田地“献”给官宦之家。其实还是自己耕种,但达官显贵拥有免税的特权。不必纳税,农户省下了税赋支出,即使要向豪门缴纳地租,只要比朝廷税赋和地方官吏的各顶陋镜常例开支少,他都是乐意的。这就跟我国以前外企享受各种优惠的时候,很多人挖空心思拐弯抹角找个外国的或者境外的股东,挂个外资的牌子避税,土地投献跟这差不多。
不过,不管怎么说,投献对于官员及举人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也是掌权者的优势,嗯,也就是所谓的剥削阶级。
理解归理解,但是......
“丫丫会暖床......”
流着口水的四五岁小萝莉,挥了挥肉嘟嘟的小爪子,奶声奶气的重复来一句大叔的话,更是让朱平安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彘儿来了,快,快进来。”
就在这时,听到动静的母亲陈氏在屋门口兴奋的挥了下手,将朱平安唤了过来。
在母亲陈氏的解救下,朱平安才得以从人群中穿过院子,来到屋里。
乡民们对朱平安这位举人老爷还是很恭谨的,见陈氏叫朱平安有事,便也都自觉给朱平安让开一条路。
“快快彘儿,你看。”母亲陈氏很是兴奋的拉着朱平安到了里屋,指着摆在床上及床下堆放的各种礼品,让朱平安看。
“这是?”朱平安看着房间里错乱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礼品,有些不知所然。
“就刚才你在村正家那一会功夫,陆陆续续来了好些人送了这些东西来,说啥都要放下,娘都拦不住。”陈氏看着满卧室的礼品,双眼都在放光。
是你没拦吧,老妈。
看着双眼放光的陈氏,朱平安心里默默的腹诽。
不过,这也没什么,自己又不是迂腐不化的人,迎来送往这是人情世故。
更何况,母亲陈氏还这么兴奋,才不会大煞风景。不过以后可是不能再收礼了的。
“哦,差点忘了,还有这些地契,这是十五亩水田的,这也是十五亩水田,嗯,这个多,这个是五十亩的水浇地,还有......这些田地离咱村都挺近的,都是附近土财主送的。这还有镇上的一个杂货店铺,是谁家送的来着......还有这些银票,娘还没来得及数......”
母亲陈氏说着忽然想起来地契的事,从床底朱父的破鞋里摸出一小沓地契,然后又从地底某块砖下扒出数张银票,坐在床上一张张的给朱平安说。
“娘......”朱平安才开口,就被母亲陈氏打断。
母亲陈氏便一把将地契牢牢的攥到手里,守财奴似的,跟往常没收压岁钱时一样的语气,“这些东西,娘给你收着。”
上午朱平安大手一挥将五十两银子给村上当学谷,回来把陈氏给心疼的够呛,多亏刚到家就有这些土财主陆续派人送来这些礼品地契之类的贺礼,陈氏心情才得以大好,所以,此时陈氏不给朱平安一点机会。
看着母亲陈氏护犊子一样的捂着地契,朱平安有些无语了,然后将目光看向堆放在床上床下的礼品。
“那些东西的主意你也别打,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那些东西娘还得给人家随礼呢。娘都归置好了,恩,王家的贺礼,就给张家回礼;张家的贺礼,给王家回礼......”
母亲陈氏指着床上床下的一堆礼品,挨个给朱平安说它们的归宿。
“这次就算了,以后不要收了娘。”朱平安只能苦笑了。(未完待续)
张举人在朱平安“学谷”之举后,便告辞离开了上河村,他是陪夫人来娘家的,不能久留,朱平安及村正村老等人送至村口,目送其离开。
送走张举人后,朱平安又被村正及村老等人邀请至村正家,就学谷的事做了规划,村老对学谷的事比立碑还上心,快到中午的时候,朱平安才得以脱身。
还没走到家,就听到自家院子里人声鼎沸,跟赶集似的。
“朱老爷回来了!”
朱平安还没等进门,就听到院子里一个兴奋的声音传了出来。
朱老爷?
朱平安闻言,嘴角微微抽搐,才抬脚进门,便被院子里兴奋的人群给围住了。
“小老儿种田可是一把好手,恳请朱老爷收留,做牛做马......”一个身着打着补丁的老爷子,很是恭谨,却又很是激动的来到朱平安跟前,语气都有些颠三倒四。
“朱老爷,咱家是举人家了,没有厨子可不行,我是边家村的二柱子,在镇上做了十多年大勺了,咱家后厨让我来吧,做饭保证香。”
一个脑袋大脖子粗,脸上、身上衣服油油的汉子拍着胸膛打包票。
“俺是粗人,可是有的是力气,让俺当个家丁吧。”
“俺也会种田。”
“朱老爷收下我们吧。”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争先恐后的自我推荐。
“朱老爷,我这俩闺女都是黄花大闺女,留下她们给朱老爷端个茶、倒个水吧,干活可利索了。要是......要是朱老爷看得上眼,暖床也使的。”
甚至还有一位大叔一手将自家的两个收拾齐整的闺女推到朱平安跟前,王婆卖瓜的推荐一番。
然后朱平安就看到大叔手下两个扎着小辫子的小萝莉,正瞪着圆圆的大眼睛一脸天真无邪的看着自己,其中一个还咬着手指头流口水呢。
大一点的最多六岁。小一点的也不过四五岁的样子!
还没桌子腿高呢,这年纪也就会暖床了吧?!
朱平安一脸黑线......
看着院子里争先恐后自荐为奴为仆的人们,朱平安嘴角有些抽搐,这就是大明朝的投献了吧。对于投献,朱平安也是有所了解的,现代史书评论对此大多是批评的态度。差不多将其定义为大明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在朱平安眼中,投献也要分开来讲,对于国家来说,投献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对于乡民来说就非如此了。
像眼前这种自愿投献来说,如果对他们不利,他们肯定不会如此的。
怎么说呢。
这就像是一种避税手段,这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研究出来的,朝廷对于官员、举人之家都不收税、不征徭役的,于是劳动人民就想着我要是成为官员、举人家人那不就同样免税免徭役了吗,怎么成呢,投献土地成为佃户可以。投献自己成为家奴等也同样可以。
在大明虽然朝廷明文规定田税很低,不超过十分之一,可是经不住层层盘录层层加码。淋尖踢斛、火耗、陋枧常例,对普通农户来说负担就重了。另外一点,大明徭役可是相当的重啊,修路、修桥、押解粮食,甚至送三瓜俩枣的跋涉千里至京城的徭役都有,又费时间又费路费的。苦不堪言。
所以,便有农户将田地“献”给官宦之家。其实还是自己耕种,但达官显贵拥有免税的特权。不必纳税,农户省下了税赋支出,即使要向豪门缴纳地租,只要比朝廷税赋和地方官吏的各顶陋镜常例开支少,他都是乐意的。这就跟我国以前外企享受各种优惠的时候,很多人挖空心思拐弯抹角找个外国的或者境外的股东,挂个外资的牌子避税,土地投献跟这差不多。
不过,不管怎么说,投献对于官员及举人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也是掌权者的优势,嗯,也就是所谓的剥削阶级。
理解归理解,但是......
“丫丫会暖床......”
流着口水的四五岁小萝莉,挥了挥肉嘟嘟的小爪子,奶声奶气的重复来一句大叔的话,更是让朱平安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彘儿来了,快,快进来。”
就在这时,听到动静的母亲陈氏在屋门口兴奋的挥了下手,将朱平安唤了过来。
在母亲陈氏的解救下,朱平安才得以从人群中穿过院子,来到屋里。
乡民们对朱平安这位举人老爷还是很恭谨的,见陈氏叫朱平安有事,便也都自觉给朱平安让开一条路。
“快快彘儿,你看。”母亲陈氏很是兴奋的拉着朱平安到了里屋,指着摆在床上及床下堆放的各种礼品,让朱平安看。
“这是?”朱平安看着房间里错乱摆放的各式各样的礼品,有些不知所然。
“就刚才你在村正家那一会功夫,陆陆续续来了好些人送了这些东西来,说啥都要放下,娘都拦不住。”陈氏看着满卧室的礼品,双眼都在放光。
是你没拦吧,老妈。
看着双眼放光的陈氏,朱平安心里默默的腹诽。
不过,这也没什么,自己又不是迂腐不化的人,迎来送往这是人情世故。
更何况,母亲陈氏还这么兴奋,才不会大煞风景。不过以后可是不能再收礼了的。
“哦,差点忘了,还有这些地契,这是十五亩水田的,这也是十五亩水田,嗯,这个多,这个是五十亩的水浇地,还有......这些田地离咱村都挺近的,都是附近土财主送的。这还有镇上的一个杂货店铺,是谁家送的来着......还有这些银票,娘还没来得及数......”
母亲陈氏说着忽然想起来地契的事,从床底朱父的破鞋里摸出一小沓地契,然后又从地底某块砖下扒出数张银票,坐在床上一张张的给朱平安说。
“娘......”朱平安才开口,就被母亲陈氏打断。
母亲陈氏便一把将地契牢牢的攥到手里,守财奴似的,跟往常没收压岁钱时一样的语气,“这些东西,娘给你收着。”
上午朱平安大手一挥将五十两银子给村上当学谷,回来把陈氏给心疼的够呛,多亏刚到家就有这些土财主陆续派人送来这些礼品地契之类的贺礼,陈氏心情才得以大好,所以,此时陈氏不给朱平安一点机会。
看着母亲陈氏护犊子一样的捂着地契,朱平安有些无语了,然后将目光看向堆放在床上床下的礼品。
“那些东西的主意你也别打,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那些东西娘还得给人家随礼呢。娘都归置好了,恩,王家的贺礼,就给张家回礼;张家的贺礼,给王家回礼......”
母亲陈氏指着床上床下的一堆礼品,挨个给朱平安说它们的归宿。
“这次就算了,以后不要收了娘。”朱平安只能苦笑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