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二九二章 王谋赵断

怒海覆清1852 第二九二章 王谋赵断

    海澄的复兴会起义军赶到漳州城外的时候,城门已经被人打开。

    原来是这位镇守使曹三祝主动出击之后,城内空虚,城内的复兴会员趁机夺取了城门。

    不到五天时间,起义军就拿下了几乎整个漳州府。

    在另外一个时空的咸丰三年,黄德美起义也是十几天时就占领了漳州和厦门。而此时漳州地方清军的实力比那个时空还要虚弱。

    因为兵力都被抽调去攻打东番岛了。

    孙延平依然没有停止扩军,他继续在漳州招募人马,丝毫不担心会影响到地方上的生产,因为他知道董良的背后有广州粮商苏家以及浙江海商沈家的支持。

    南洋的粮食产量很高,这一点在南洋呆过多年的孙延平非常清楚。而现在漕运断了之后,浙江的粮食也会产生富余,以沈家的关系,想要将这些粮食运出来并不难。

    他知道此时清军守卫空虚,起义军不需要有多强的战斗力,只要人多就好。

    人多就能够控制更多的地盘,因为他们面对的敌人主要是那些地方士绅,这些人的实力同样不强。

    在漳州府城、长泰、石码等地,孙延平又招募了二十个大队的民兵,这下子义军的人数达到了一万七千人。

    其中精锐被编入守备队,普通的民壮则编入民兵。

    义军迅速向漳州底下的各县进攻,扩张的势头非常猛。

    孙延平趁胜分兵攻取安溪、漳浦、云霄等漳州下辖各县。

    十八日,义军一部占领西南面的诏安,至此,漳州全境基本上都在华族的手中。

    孙延平也是一个知兵之人,尤其是对闽粤的地理十分了解。

    他知道诏安有一座分水关,此关距诏安县城约二十里路程,历来是漳潮两个州府的交界处。

    地势群峰列障,其间的分水山有一天然的壑口,形成“东连五福,西接两广”的山隘。

    明正德十五年漳潮巡检司迁署至此,由此诞生了名扬闽粤赣三省的分水关。

    诏安位于闽粤交界地,是福建的东大门,“地极七闽,境连百粤”。

    义军控制了这里就相当于暂时堵住了广东清军北上干预的道路。

    孙延平在此驻军两千人,又于关城之上增置了火炮。

    除了攻打海澄和漳州城的一战,义军基本上没有经历什么像样的战斗。

    清军闻风逃跑不敢应战,地方官员弃城而走不在少数。

    谁都没有想到,在大军进攻东番岛的时候,福建会爆发这么大规模的起义。

    而孙延平能够一下子就将起义的规模膨胀到这样的程度,与孙延平在漳州的提前布局有密切的关系。

    孙延平利用清军平定漳州之乱过程中制造的仇恨,短时间内就将复兴会的触角伸到漳州的每一个角落。

    大量受到清军和地方民团迫害的民众加入到复兴会,还有那些失败之后隐藏起来的小刀会力量。这些人转而拥护华族“内驱鞑虏,外抗列强,护卫华人,复兴华族”的政策。

    孙延平又是福建小刀会的元老,很容易就将这些人收服。

    同时华族的土地政策也是吸引众人的原因之一。

    因此当复兴会义军杀到一处地方,总有当地的复兴会会员带领普通百姓响应起义。

    短短几天时间,起义军就跟天女散花一般覆盖了整个漳州,而义军的人数也跟滚雪球一般变成了几万人。

    义军每占领一处,就在当地成立行政公署,派遣复兴会的骨干担任要职,张贴华族的安民告示。

    同时派出工作组去丈量土地,分配土地,组建生产大队。

    孙延平知道,百姓一旦尝到了生产大队的甜头,就再也不会心甘情愿接受满清朝廷的剥削。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那些掌握土地的地主士绅肯定不愿意。

    不过这些人的力量在之前的小刀会起义中已经被削弱。

    现在华族包产到户,百姓能够分到天地,也不会有人再受他们蛊惑去反抗义军。

    因此漳州的土改基本上没有用到赎买的手段,大都是强行收回,而那些士绅也大部分被镇压,只是护卫军的镇压不会屠杀,只是将这些人集中起来,董良会将他们迁移出去。

    因为拉起的义军人数太多,孙延平要求义军严格按照“六不军令”行事。

    也就是“不乱杀无辜、不**妇女、不抢劫财货、不随意放火、不擅闯民宅、不脱离指挥”。

    义军的作风得到了地方百姓的认可,这也是此次起义能够成功的原因。

    十九日,得知董良率领主力渡海而来,孙延平搜集了九龙江两岸的民船数百艘,集结了六千兵马,在大军未到之前,提前渡海。

    当日,起义军浩浩荡荡从石码渡海进军鹭岛。

    由于厦门的复兴会会员在前夜就秘密在城内贴出布告,所以义军在筼筜港登陆后。

    厦门岛上百余里间,群众响应,道路阻塞。

    清军惟有游击郑振缨率200余人赶赴镇南关要隘殊死抵抗,后负重伤,退至白鹿洞前的石桥,在拒绝劝降后被击毙。

    这里的镇南关是厦门岛上的一处要隘,在今天的大生里附近。

    孙延平很欣赏郑振缨的刚毅,让人将其就地安葬。

    不过义军在鼓浪屿遭到了洋人的阻击,因为武器上的差距,孙延平让手下不要轻进,只是将鼓浪屿包围起来,剩下的军队抓紧时间清剿岛上的清军。

    孙瑜此时已经逃到了同安,他早就知道要出事了。

    在此之前,清军已经知道了渡海作战大败的消息。

    虽然清军一个都没有逃回来,但是英军仅剩的几艘战舰灰溜溜地逃回来还是被孙瑜的人探知到了。

    英军退到鼓浪屿后没两天就向南退回港岛,那里有英军的修船厂。

    这些战舰已经在战斗中残破不堪。

    鼓浪屿租界区此时只剩下一些负责守备的陆军。

    而此时的鼓浪屿刚刚开始重建还没有什么洋人住在这里。

    只是孙瑜没有想到护卫军还没有打来,义军倒是先打过来了。

    上万精锐都被消灭了,连英国人都灰溜溜地跑回来了,他拿什么去跟护卫军打。

    董良接到孙延平的汇报也不再去漳州了,直接赶到了厦门岛。

    整个岛上现在就剩下了鼓浪屿。

    董良没有客气,让陆军先登陆,然后海军从海面上绕过去。

    两面夹击之下,鼓浪屿上的英军没有坚持多长时间。

    英国人已经先跟他动手了,董良还有什么好跟英国人客气的。

    这次管他哪家列强,英国和美国已经先行跟护卫军开战,再多一个少一个他都不怕。

    “真有平叔的,我们要是再晚来今天,怕是就要直接转道去福州了。”董良刚刚从厦门的码头上登陆,他的身后跟着赵烈文和王资雨。

    赵烈文博学多才,王资雨诡计多端,一个有决断,一个擅长谋略,这两人跟在董良的身边,确实让董良轻松很多。

    那些少年班的小子被派到各个大队,随军学习,他们不需要直接跟敌人作战,但是却要上战场观战。

    “当初要是孙总长领导小刀会起义,此时他们兴许已经成功,到底还是元首慧眼识英才,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资雨略带谄媚地说道。

    “王参谋你这话我怎么听起来像是自夸呢?”董良笑道。

    可不就是嘛,董良要是伯乐,那你王资雨是不是也算是一匹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