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 第五一〇章 北圻攻略
热门推荐:
商爷,你的老婆重生啦
关中盗墓手记
手握七十万大军,本公主无敌了梁月向华月
公主权倾朝野,鱼塘挤不下了梁月向华月
梁月向华月
向华月梁月
公主她权倾朝野了(重生)梁月向华月
六零养仔仔从心开始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董良知道沙俄一直在北方虎视眈眈,试图侵占满清的关外之地,占领了北边茫茫冰原还不够,满心渴望南边温暖的土地。
不过满清朝廷一直以来对此还是非常重视的,毕竟那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
他们在盛京城还有一套朝廷班子呢。
只是因为这两年南方的起义,将满清的国库掏空,将朝廷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去了。
对于沙俄在关外的那些小动作,满清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满清可以无视那里的问题,董良却不能。
他创立华族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华夏,华族以后的疆土必然是要比满清的更大,缩水的疆土,如何能够算是复兴呢。
任何一块土地都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恩赐。
因此他决定让卓一清带着第二舰队走一趟北方。
看看能不能解决掉那里的沙俄人。
既然满清朝廷守不住那里,那么干脆就掌握在华族的手中。
在董良看来,那里可不是什么蛮荒之地。
从经济上来说,那里有肥沃的黑土地,有取之不尽的森林,有优质的动物毛皮,还有丰富的矿藏。
从战略上说,占领远东,进而控制整个关外,正好可以将满清的退路给阻断。
如此看来,提前控制远东确实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董良在上海布置夺取苏湖地区的时候。
广西之战终于到了结尾阶段。
桂林府被四面包围。
护卫军终日以炮火对城内施加压力。
那些城内的商贾终于坐不住了。
士绅仇视护卫军,但是那些以工商业为主要营生的商人们知道华族的重商政策。
这些人在城内的暗部情报人员策动下,联合到一起,配合护卫军打开了城门。
广西巡抚劳崇光在城破后于巡抚衙门内自焚,为他的朝廷殉葬。
至此,除了一些偏远的土司辖地之外,广西全境纳入华族的统治之下。
现在摆在华族面前的问题是北上湖广,还是西取云贵。
赵烈文没有立即采取行动。
因为董良让他不要着急。
一盘大旗,总要有个协同才行。
现在华族的主力基本上都在南方。
赵烈文手中的部队是最多的。
阿福的一支队驻守在吕宋,已经由南下纵队改名为南洋纵队。
由此可见,除了驻守吕宋总督区之外,今后还将作为南洋地区作战的主力。
林岳手中还有两个支队,驻守在东番岛。
之前林岳部主要为了防范英法等海上强国对东番岛的突袭。
不过这一点暂时可以放心,英法现在没有精力了。
也就是说林岳部将成为一支机动力量。
王素的二支队已经进驻廉州,组建安南纵队。
此时他还在廉州训练部队呢。
另外在赣州城,林文察的赣州支队也扩建为江西纵队。
由此就可以看出董良的意图了。
林文察这个人就不用说了,天生的将才。打仗、练兵都非常有一套。
这家伙的偶像是韩信,董良组建江西纵队的命令刚一下。
这家伙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组建了五个新编支队,将手下的总兵力拉满到两万多人。
就连董良都感慨这家伙是不是开挂了。不过作训部派人去查了,这些兵源都没有问题。全都是从当地的民兵中选拔出来的。
作训部再一查当地的民兵。不得了,林文察竟然在当地编练了五万多民兵。
兵源不缺,就缺军官和武器了。
他招的这些兵确实都不错,全都是赣州的山里汉子,在械斗和当土匪过程中慢慢磨练出来的。
打起仗来那是嗷嗷叫地猛。
林文察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他派了十几支队伍出去,顺江而下,不去城池,就去那些乡旮旯地方。
不管怎么样先将当地的百姓给发动起来再说。
他自己有空没空都会去船厂转一转。
他知道他们出击的日期就是水师建成的时候。
刘余三出任赣江水师支队司令,带着手下没日没夜地操练。提前建好的几艘木壳蒸汽炮船就是他们的训练船。
从木船到蒸汽炮艇,作战方式和作战思路都有巨大的变化。
永州的船厂也建造起来了,在日夜不停地造船,赵烈文在永州驻扎了一个整编的支队,防守湘军的反击。
不过曾国藩此时正带领湘军的主力在江西呢,护卫军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他也没有回师。
广西的土司确实麻烦,牵扯了赵烈文不少兵力。
董良让刘峰良作为特派专员去了一趟广西,推动那里的土地改革。董良知道要打败这些土司,用护卫军太过浪费。
只要将土地改革推进下去,这些土司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廉州府西部,后世防城的位置,对面一水之隔就是安南北部的广宁府。
在后世,安南四分之三的煤炭都产自这里。
董良正是看重了这里的无烟煤,才要对安南动手。
石碌铁矿的产量一直都没能上去就是因为缺乏优质煤炭,只要解锁了广宁,华族就能依托北部湾优良的海上运输条件,建立一个北部湾煤铁共同体。
下龙城,安南广宁府的府城。
一个带着斗笠的独臂老人,走进了一家客栈。
客栈中最近住进来了不少人,他们看似互不认识,却又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住进这里。
“北边的事情已经基本完成,元首不需要从南边调兵支援,咱们这里可以开始了。”孙延平对房间里的几位头目说道。
他没有跟董良北上,而是南下来到了安南。前些年在满清地方官府的打压下有不少天地会的会众逃到了安南境内。
这些人在安南结社自保,北圻地方官府有时候会雇佣这些人去镇压当地的民乱。
现在北圻的情况相当的混乱,地方上的统治基础非常薄弱,广宁这边还好,驻扎着安南的边防部队。
像靠近云南的莱州、凉山、北河等地,很多地方甚至成为了一个个小的独立王国,当地的军阀相互征战,抢夺地盘。
“部长,终于可以行动了,俺们都等不及了。这五百里红河三角洲,本就是我华族之地,好好的地方被安南人治理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一名手下附和道。
“安南人毕竟统治这里几百年了,各位还是要慎重一些,华族宝贵的兵力不能被拖在这里,这次行动以我们暗部为主,安南纵队主要起到震慑作用。”孙延平说道。
他都亲自过来了,暗部自然不仅仅是刺探情报那么简单。
“放心吧,部长,北圻的各个堂口都已经联络好了,大家都是从两广出来的,咱们的条件给的优厚,谁不想衣锦还乡啊。”手下说道。
此次收复北圻,明面上是安南纵队主攻,实际上主要依靠在北圻的天地会堂口。
这些堂口的人马一般在几百人左右,力量算不上大,但是他们已经在这些地方上深耕已久,在地方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等到事情都部署好了之后,孙延平带上斗笠,率先离开了客栈。
他居住在下龙城的北郊,正对着海湾。
在后世这里叫下龙湾,是一处绝美的地方,尤其是那从海面上伸出的石柱,让这里犹如仙境一般。
孙延平在海边看了很久,回想起自己追随董良以来的点点滴滴。
在同安城的相遇,到后来自己被捕,董良带兵孤军进入福州救了他。
刘备只是三顾茅庐,多跑了几趟,那个时候的刘备无甚地盘,闲来无事,多跑几趟也无所谓。
但是董良竟然为了他,深入敌人统治的中心。那时候的董良已然是一方大势力的统领。
一个人一辈子遇到这样的知遇之恩,应该死而无憾了吧。
想到死,孙延平现在却非常怕死,他已经五十几岁。在这个时代,五六十岁已经算是高龄。
因此孙延平现在每天坚持练武,强身健体,他甚至将酒都给戒了。
他这段时间在北圻,走了很多地方,观察这里的社会民生。
可以说安南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满清,他们与满清都是承袭的大明的制度。
因此出现的问题也都是一样的,士绅地主阶层控制了基层政权,兼并土地,社会阶层固化,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寒门子弟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加上安南南北狭长的地形,北圻很容易就会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区域。
哪怕是王素的二支队不扩军,仅仅凭借四千人的兵马都能够拿下这里。更何况现在安南纵队有将近两万人。
新兵主要来自高雷廉三府,还有一些从十万大山中招募的侗壮土人。
这些人与北圻的百姓在方言、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是相通的。
除了拉拢盘踞在北圻的各个堂口。孙延平还在这里发展了一批寒门子弟。这些人出头无望,发自内心地希望华族能够进入这里,打破旧秩序。
正当孙延平看得出神的时候,一个身着陈旧褪色青衫的年轻人走到孙延平的身后。
“先生,各地的复兴会会员已经联络好了,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华族大军一到,大家就会立即组织百姓开城迎接王师。”胡志远站在孙延平的身后,恭敬地拱手道。
他就是广宁府当地的寒门书生。也是华族在这里发展的第一批复兴会会员。
华族的护卫军以农民子弟为基础,而复兴会则是以寒门读书人、开明商人、熟练工匠为主。这些人是华族未来统治的基础。
孙延平在北圻做的两手准备,一是各地的堂口,这些人是现成的武装力量。
二是当地的寒门豪杰,这些人能够做到一呼百应,发动当地的百姓。等到华族控制这里,他们还能够协助行政人员稳定地方。
不过满清朝廷一直以来对此还是非常重视的,毕竟那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
他们在盛京城还有一套朝廷班子呢。
只是因为这两年南方的起义,将满清的国库掏空,将朝廷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去了。
对于沙俄在关外的那些小动作,满清朝廷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满清可以无视那里的问题,董良却不能。
他创立华族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华夏,华族以后的疆土必然是要比满清的更大,缩水的疆土,如何能够算是复兴呢。
任何一块土地都是祖先留给后人的恩赐。
因此他决定让卓一清带着第二舰队走一趟北方。
看看能不能解决掉那里的沙俄人。
既然满清朝廷守不住那里,那么干脆就掌握在华族的手中。
在董良看来,那里可不是什么蛮荒之地。
从经济上来说,那里有肥沃的黑土地,有取之不尽的森林,有优质的动物毛皮,还有丰富的矿藏。
从战略上说,占领远东,进而控制整个关外,正好可以将满清的退路给阻断。
如此看来,提前控制远东确实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董良在上海布置夺取苏湖地区的时候。
广西之战终于到了结尾阶段。
桂林府被四面包围。
护卫军终日以炮火对城内施加压力。
那些城内的商贾终于坐不住了。
士绅仇视护卫军,但是那些以工商业为主要营生的商人们知道华族的重商政策。
这些人在城内的暗部情报人员策动下,联合到一起,配合护卫军打开了城门。
广西巡抚劳崇光在城破后于巡抚衙门内自焚,为他的朝廷殉葬。
至此,除了一些偏远的土司辖地之外,广西全境纳入华族的统治之下。
现在摆在华族面前的问题是北上湖广,还是西取云贵。
赵烈文没有立即采取行动。
因为董良让他不要着急。
一盘大旗,总要有个协同才行。
现在华族的主力基本上都在南方。
赵烈文手中的部队是最多的。
阿福的一支队驻守在吕宋,已经由南下纵队改名为南洋纵队。
由此可见,除了驻守吕宋总督区之外,今后还将作为南洋地区作战的主力。
林岳手中还有两个支队,驻守在东番岛。
之前林岳部主要为了防范英法等海上强国对东番岛的突袭。
不过这一点暂时可以放心,英法现在没有精力了。
也就是说林岳部将成为一支机动力量。
王素的二支队已经进驻廉州,组建安南纵队。
此时他还在廉州训练部队呢。
另外在赣州城,林文察的赣州支队也扩建为江西纵队。
由此就可以看出董良的意图了。
林文察这个人就不用说了,天生的将才。打仗、练兵都非常有一套。
这家伙的偶像是韩信,董良组建江西纵队的命令刚一下。
这家伙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组建了五个新编支队,将手下的总兵力拉满到两万多人。
就连董良都感慨这家伙是不是开挂了。不过作训部派人去查了,这些兵源都没有问题。全都是从当地的民兵中选拔出来的。
作训部再一查当地的民兵。不得了,林文察竟然在当地编练了五万多民兵。
兵源不缺,就缺军官和武器了。
他招的这些兵确实都不错,全都是赣州的山里汉子,在械斗和当土匪过程中慢慢磨练出来的。
打起仗来那是嗷嗷叫地猛。
林文察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他派了十几支队伍出去,顺江而下,不去城池,就去那些乡旮旯地方。
不管怎么样先将当地的百姓给发动起来再说。
他自己有空没空都会去船厂转一转。
他知道他们出击的日期就是水师建成的时候。
刘余三出任赣江水师支队司令,带着手下没日没夜地操练。提前建好的几艘木壳蒸汽炮船就是他们的训练船。
从木船到蒸汽炮艇,作战方式和作战思路都有巨大的变化。
永州的船厂也建造起来了,在日夜不停地造船,赵烈文在永州驻扎了一个整编的支队,防守湘军的反击。
不过曾国藩此时正带领湘军的主力在江西呢,护卫军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他也没有回师。
广西的土司确实麻烦,牵扯了赵烈文不少兵力。
董良让刘峰良作为特派专员去了一趟广西,推动那里的土地改革。董良知道要打败这些土司,用护卫军太过浪费。
只要将土地改革推进下去,这些土司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廉州府西部,后世防城的位置,对面一水之隔就是安南北部的广宁府。
在后世,安南四分之三的煤炭都产自这里。
董良正是看重了这里的无烟煤,才要对安南动手。
石碌铁矿的产量一直都没能上去就是因为缺乏优质煤炭,只要解锁了广宁,华族就能依托北部湾优良的海上运输条件,建立一个北部湾煤铁共同体。
下龙城,安南广宁府的府城。
一个带着斗笠的独臂老人,走进了一家客栈。
客栈中最近住进来了不少人,他们看似互不认识,却又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住进这里。
“北边的事情已经基本完成,元首不需要从南边调兵支援,咱们这里可以开始了。”孙延平对房间里的几位头目说道。
他没有跟董良北上,而是南下来到了安南。前些年在满清地方官府的打压下有不少天地会的会众逃到了安南境内。
这些人在安南结社自保,北圻地方官府有时候会雇佣这些人去镇压当地的民乱。
现在北圻的情况相当的混乱,地方上的统治基础非常薄弱,广宁这边还好,驻扎着安南的边防部队。
像靠近云南的莱州、凉山、北河等地,很多地方甚至成为了一个个小的独立王国,当地的军阀相互征战,抢夺地盘。
“部长,终于可以行动了,俺们都等不及了。这五百里红河三角洲,本就是我华族之地,好好的地方被安南人治理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一名手下附和道。
“安南人毕竟统治这里几百年了,各位还是要慎重一些,华族宝贵的兵力不能被拖在这里,这次行动以我们暗部为主,安南纵队主要起到震慑作用。”孙延平说道。
他都亲自过来了,暗部自然不仅仅是刺探情报那么简单。
“放心吧,部长,北圻的各个堂口都已经联络好了,大家都是从两广出来的,咱们的条件给的优厚,谁不想衣锦还乡啊。”手下说道。
此次收复北圻,明面上是安南纵队主攻,实际上主要依靠在北圻的天地会堂口。
这些堂口的人马一般在几百人左右,力量算不上大,但是他们已经在这些地方上深耕已久,在地方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等到事情都部署好了之后,孙延平带上斗笠,率先离开了客栈。
他居住在下龙城的北郊,正对着海湾。
在后世这里叫下龙湾,是一处绝美的地方,尤其是那从海面上伸出的石柱,让这里犹如仙境一般。
孙延平在海边看了很久,回想起自己追随董良以来的点点滴滴。
在同安城的相遇,到后来自己被捕,董良带兵孤军进入福州救了他。
刘备只是三顾茅庐,多跑了几趟,那个时候的刘备无甚地盘,闲来无事,多跑几趟也无所谓。
但是董良竟然为了他,深入敌人统治的中心。那时候的董良已然是一方大势力的统领。
一个人一辈子遇到这样的知遇之恩,应该死而无憾了吧。
想到死,孙延平现在却非常怕死,他已经五十几岁。在这个时代,五六十岁已经算是高龄。
因此孙延平现在每天坚持练武,强身健体,他甚至将酒都给戒了。
他这段时间在北圻,走了很多地方,观察这里的社会民生。
可以说安南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满清,他们与满清都是承袭的大明的制度。
因此出现的问题也都是一样的,士绅地主阶层控制了基层政权,兼并土地,社会阶层固化,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寒门子弟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加上安南南北狭长的地形,北圻很容易就会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区域。
哪怕是王素的二支队不扩军,仅仅凭借四千人的兵马都能够拿下这里。更何况现在安南纵队有将近两万人。
新兵主要来自高雷廉三府,还有一些从十万大山中招募的侗壮土人。
这些人与北圻的百姓在方言、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是相通的。
除了拉拢盘踞在北圻的各个堂口。孙延平还在这里发展了一批寒门子弟。这些人出头无望,发自内心地希望华族能够进入这里,打破旧秩序。
正当孙延平看得出神的时候,一个身着陈旧褪色青衫的年轻人走到孙延平的身后。
“先生,各地的复兴会会员已经联络好了,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华族大军一到,大家就会立即组织百姓开城迎接王师。”胡志远站在孙延平的身后,恭敬地拱手道。
他就是广宁府当地的寒门书生。也是华族在这里发展的第一批复兴会会员。
华族的护卫军以农民子弟为基础,而复兴会则是以寒门读书人、开明商人、熟练工匠为主。这些人是华族未来统治的基础。
孙延平在北圻做的两手准备,一是各地的堂口,这些人是现成的武装力量。
二是当地的寒门豪杰,这些人能够做到一呼百应,发动当地的百姓。等到华族控制这里,他们还能够协助行政人员稳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