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怒海覆清1852 > 第六六 四章 兵源问题

怒海覆清1852 第六六 四章 兵源问题

    终于在一阵猛烈的射击过后,外面的敌人进入了换子弹的间隙。

    含香他们正等着这个时候。

    刚才他们要是直接冲出去,光凭借自己的那些短枪不一定是这些人的对手。

    大炮筒第一个冲了出去,他手中的巨型霰弹枪对着眼前正在装弹的敌人连续不停地射击。

    这么近的距离,一枪可以放倒好几个敌人。

    雪姬和含香带着剩余的人双手举着手枪冲了出来,对着那些人点射。

    “噗嗤”

    一声,大炮筒的身上中了一箭。

    竟然还有一个用弓箭的人。

    海悦一枪结果了对方。

    大炮筒的身上插着一支箭,但是他似乎就跟着没事人一般。

    他枪中的子弹已经打光。

    一个敌人挺着枪向他冲来,这伙人用的燧发枪竟然还加装了刺刀,样式上有点像英国人的褐贝斯。

    一般的匪人不可能有这种火枪。

    大炮筒将对方刺过来的火枪打偏,正准备将对方的头打爆。

    突然“砰”

    的一声,那人应声倒地,原来是雪姬一枪将此人击倒。

    这些扶桑女忍者,从小就锻炼使用暗器,她们虽然娇小,但是握枪的手非常稳。

    那些去了扶桑彩面的达官贵人,很多都是冲着那里扶桑女子的手法去的。

    那些京城的贵人,很多都被酒色掏空,让他们真枪真刀地干,他们力有不逮。

    在这些扶桑女子的手下,他们却能够雄风再现。

    原来她们的手法都是这么练出来的。

    现在她们手中握着真枪,几乎可以枪枪爆头。

    院子里面原本的四五十人很快就被消灭掉。

    当含香射出左轮手枪中的最后一颗子弹,这院子里面已经没有站着的敌人。

    雪姬带人去搜查周围的房间。

    那些客人早就跑光。

    海悦上前去检查这些人的尸体。

    回来皱着眉头道:“不是朝廷的人,但是他也看不出到底是什么人。”

    这么大的动静,加上跑了很多住客,肯定有人去报官。

    “先不管了,我们抓紧时间撤。

    大炮筒,你怎么样?”

    含香看向受伤的大炮筒道。

    他们一死一伤,死了一个扶桑女忍者,伤的是大炮筒。

    “没事儿,这箭没什么力度。”

    估计那人带着弓箭只是装饰,因此只带了软弓。

    “好,鼹鼠去准备马匹,我们出发。”

    这个时候就不能再乘坐马车了。

    好在这家店里停了很多马,都是那些客人的。

    虽然都是骡马,没有战马快,但是性格温顺,骑起来非常容易。

    他们离开大陆,穿过平坦的麦田。

    冬日里的麦田就跟草坪一般,田里的地被冻得硬硬的,只有上层的麦苗和浮土。

    众人打马前进。

    他们这群人已经被人给盯上了,含香知道不能在北边呆了。

    只能过段时间再潜回去。

    除了扶桑彩面,含香在京城还有别的布局。

    只是她现在也不知道敌人有没有发现别的情报点。

    为了安全起见,自己只能暂时离开。

    含香他们才离开不到一柱香时间,就有一队清军马队赶到了这里。

    驻守在天津的是僧格林沁,经过上次的失败之后,他比以往更加细心。

    他手下的这帮人大都是从蒙古各旗新招募的骑兵,一个个骑术娴熟。

    而且这些新人很显然比之前的老兵更加听话。

    僧格林沁想要以这些人为基础练出一支强军出来。

    带队的都尉,进入脚店,一看人都溜走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了。

    院子里死了一队人,全都使用精良的火枪。

    这样一队装备精良的士兵到底是什么时候跑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他竟然都不知道。

    光是这件事情,回去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好在他队伍中有几个猎人出身的,他们在脚店的周围看到马蹄印记。

    这印记在麦田里,肯定是新的。

    于是这队马队追了上去。

    含香他们的骑术不怎么样。

    她当即下令向海河边上冲去。

    到了河边,他们抢了一艘小船,向下游驶去。

    就在她们上船没多久,这队清军就追了上来。

    要是含香他们没有上船,这会儿他们已经被追上了。

    以他们的骑术,铁定逃不过清军的追杀。

    不过海河上还有清军的巡船。

    他们行驶了一段之后,又弃船上岸。

    步行前进。

    根据肃顺的建议,咸丰皇帝下令加强保甲制度,让地方官府厘清每家的财产。

    不管是大户还是小户人家,按照财产进行征收。

    另外每户征收一丁。

    对大户人家,满清也毫不客气,规定大户人家,根据土地多少捐献军粮。

    这叫富户纳捐,贫户出丁。

    为了这场大战,满清是要将北方的百姓给榨干。

    自然有富户不满,煽动地方百姓暴乱。

    但是现在华北平原上有几十万清军,他们大都是从蒙古和关外调来的,这些人只听从朝廷的调令。

    镇压叛乱,手段残忍,一旦有大户不配合朝廷的政令,立马就会被抄家灭族。

    含香他们的难逃之路就遇到了保甲的封锁,因此她带着人再次向海边跑去。

    上次护卫海军从大沽口撤退之后,并没有放弃沿海的一些岛屿。

    登州府外,渤海湾的出入口处有几座大岛,那里还有护卫军的海军驻扎。

    这支海上守备队是为了封锁满清的海疆,防止满清与洋人勾结。

    含香准备去寻求他们的帮助。

    他们到莱州之后就跟当地的暗部站点接触,然后在他们的帮助下回到了船上。

    而含香也通过这些人将最新的情报传递了出去。

    暗部在北方的势力不强,很多地方的暗网都是刚刚铺开。

    复兴会也在很多地方发展会员。

    但是北方的士绅显然没有南方的开明。

    普通百姓更加迷信,复兴会那一套还不如白莲教之类的邪教手段好用。

    但是清军这次深入基层的搜刮,倒是帮了华族的大忙。

    因为咸丰亲手将自己的人心推到华族这边了。

    ……

    咸丰的大军还没有出发,清军的先头马队就变成了征粮队散落到北方各府。

    其中以山东和山西受到的搜刮最为严重。

    在山东,那些山东大汉可不买这些马队的账。

    许多县乡都出现了起义,这时候,满清各地的起义早就司空见惯。

    百姓们反抗习惯了就不再害怕官府的镇压。

    含香与登莱的暗部负责人碰面,大家觉得应该将北边这种如同火药桶一般的情况告诉总部。

    相信元首一定会对这个消息感兴趣。

    而含香已经在心中闪出一个念头,她为什么不在山东干一件大事儿呢?

    ……

    在湘西,单耀东的湘西纵队已经整编完成,开始进行训练。

    三个支队,一共一万两干人,最后应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单耀东打报告给董良希望能够给湘西纵队增加一定的员额。

    他跟董良描述了自己手下的这些湘西汉子。

    报告中写道:这些人能够光着脚一天走几十里的山路。

    这几十里相当于平地上的上百里,甚至还多。

    有一些猎人,只要带着猎枪远行便可以外面赶上许多天的山路,而不用携带一点干粮。

    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隐蔽的山路。

    那些隐藏在树梢上的松鼠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在这里,只要给一个家庭一担米,他们就愿意将家中的青壮送到军中来,这些人除了身体瘦弱一点,其他更方面都非常适合担任一名战士。

    那时候董良刚到福州,正在跟总司令部的人商量扩军的事情。

    众人的意见还是尽量从各地的守备队中抽调。

    然后再从民兵中抽人填充进守备队。

    这种层级式的选拔,最能够保证华族正规军的质量,保证野战部队的战斗力。

    不过董良却认为军队也要讲究地域性。

    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如果纯粹这样选拔的话,那么明年攻下北方之后,华族的军队将主要都是南方人。

    那个时候,华族的军队甚至要去漠北、去新疆驻守,到时候这些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真的适应那里的气候吗?

    即使他们能够适应,军队中这种不均衡的地域分布也是不健康的。

    因此董良最后拍板给单耀东纵队增加一个支队的编制。

    他的湘西山地纵队一共有四个支队将近两万人的编制。

    同时授予他们“山地纵队”

    的称号。

    不过董良跟单耀东说了,你牛皮吹得那么大,到时候,仗必须要打得漂亮才行。

    这不,沅陵城,湘西纵队的大本营,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

    士兵们练习队列的号子声到处都是。

    本来只有一两万人的小城,现在一下子多出来两万大军。

    让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兵城。

    “司令,这些人还是要打散了编制,要是按照寨子分,不同中队之间的协同性就要出问题。

    我觉得先将他们打散在一起,一开始的时候士兵们之间可能出现摩擦,但是时间长了,他们肯定能够磨合好。

    但是按照寨子分的话,他们以后很难形成信仰,每个中队都可能形成山头,咱们安排下去的中队长、训导员可能都要被架空。

    这非常危险。”

    说话的是湘西纵队训导主任王烨,他管理战士的思想。

    此时单耀东正带着冉仲珪、王烨等纵队领导班子商讨新兵下连队之后的编制问题。

    领导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有一部分像王烨一般主张打乱编制。

    另一部分人则觉得将一个寨子的人编在一起,战士们之间的感情深,在战场上相互扶持,配合也更加的默契。

    最后单耀东道:“同志们,我们护卫军是一支专业的队伍,我们的信仰应该是推动复兴华族,保卫华族百姓。

    这样一支军队还需要兄弟乡情来维系吗?那样的话我们与一支私军有什么分别。

    元首早就说过,我们护卫军中没有某家军,所有护卫军的将士都是一样的,同样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最后的结果还是打散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