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门俏绣娘 第330章 被拐走的外甥女
沈秀赶在黄老太太生辰前一天,终于把绣好的画像送了过去。
黄老太太养尊处优这么多年,其实对子孙孝敬的礼物,只是面上夸赞,心里并不怎么稀罕。
尤其今年,她听了一位名僧的话,并不想大摆寿宴,只是家里人聚在一起热闹一番就罢了。
老太太不想大办,地下的子孙们也都有默契地送了些不那么名贵,但还算新鲜别致的玩意。
其他人都送完礼了,只有黄大老爷一人还悠闲地坐在老太太身边。
几个二房的子侄起哄,说大伯一定是备了很特别的礼物,不然不会放到最后才拿出来。
黄大老爷微笑道:“我这份寿礼也的确是很特别。”说完轻轻拍了拍手。
底下人收到信号,由管家领着,两个仆从小心地把绣像放到了老太太面前。
绣像上面还蒙着一层布,老太太笑道:“老大,别故弄玄虚了,让人把这布拿开,好让我看看这是什么别出心裁的寿礼。”
黄大老爷便笑着让管家把布揭开,与此同时,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落在了那件绣像上。
只见绣像所绣的正是黄老太太的模样,几乎和真人一模一样。
黄老太太都懵了,“老大,你这是哪来的镜子,怎么照得人这么清晰?”
黄大老爷笑道:“老太太,这不是镜子,这是照着您的模样绣成的人像。你看这上面的衣裳,不正是前几日您穿过的那件吗?”
黄老太太定睛一看,果然这绣像上的衣裳,不是自己今日穿的这件。
可她怎么也不相信这绣像是绣上去的,还扶着丫鬟的手走到跟前,看了又看。
别说老太太,就是其他人也大为新奇,实在是没见过绣得这么逼真的绣像。
等众人将绣像看得差不多了,便有人问起这绣像是谁绣的。
黄大老爷道:“是霓裳绣坊的沈娘子绣的。之前总听人说,她的绣技在府城是头一号,我还不大相信。直到那日我看到霓裳绣坊门口挂的两幅绣像,我才知道这沈娘子确实名不虚传。”
黄老太太看完绣像以后,一直都没有说话,听黄大老爷说起沈娘子,才开口道:“老大,明天你把这沈娘子替我请来。”
“老太太莫不是觉得这绣像绣得好,所以要赏她银子。依我看,打发人送过去就是了,何必把人请过来。”黄二老爷道。
黄老太太横了自己的二儿子一眼,“你知道什么,你妹妹家的嫣儿自从小时候被拐走后,到现在都没找着。
那孩子与你妹妹生得有七八分相似。要是能照着你妹妹的样子,绣一幅这样的绣像,岂不比画像更好。也许有了这绣像,嫣儿也能尽快找到了。”
黄大老爷听老太太提到嫣儿,马上道:“这事是我疏忽了。当时只想到沈娘子的绣技好,可以为老太太绣一幅画像。明天我就把沈娘子请来,绣上十件八件,然后让人拿着绣像去找人。”
黄老太太这才点了点头:“不管找不找得到,我们总得尽些心。府城离你妹妹家也不算太远,也许人就在府城也说不定。”
黄老太太亲自发话,第二天,黄大老爷果然找上了沈秀,说要为失踪的外甥女绣十件绣像。
沈秀一听就愣了,“十件,这么多?”
黄大老爷道:“我也知道十件绣像有些多,不过老太太这么几年,一直都惦记着那个孩子。还有我妹妹,自从知道女儿被拐走后,不知道私下里哭了多少回。”
“沈娘子要是不方便,不如先赶出来两件,余下的慢慢再绣。”
沈秀还没做母亲,但她理解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
“我没什么不方便的。只是那孩子既然丢了这么久,你们还能记清她的样子吗?”
黄大老爷道:“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老太太记得她长得与我妹妹有七八分相似,可以照着我妹妹的模样绣这绣像。”
沈秀听了心中一动,可是当黄大老爷描述了一下他妹妹的长相,那长相与柳儿并无相似之处,沈秀就知道自己是想多了。
在黄老太太和黄大老爷的叙述下,沈秀大概勾勒出了一个十岁女童的模样。
黄老太太看着画像想了想,“眉毛有些不大像,嫣儿的眉毛像姑爷,又细又长。”
沈秀便重新勾勒了一遍,等老太太和黄大老爷看过以后,才把嫣儿的画像确定了下来。
当第一件绣像绣好后,黄大老爷马上就让人拿着绣像,挨家挨户地询问府城的人家,看他们有没有见过绣像上的女童。
之前黄大老爷不是没有拿着画像找过外甥女,只是画师们所画的人像都没沈秀所绣的人像这么逼真,普通老百姓的观察力又没有那么敏锐,一般人看过一眼就会摇头说没见过。
沈秀所绣的画像却不同,五官灵活逼真,就连头发和肤色都绣得栩栩如生,普通人一眼看去,还以为是看到了活人。
自然能一眼就分辨出,自己又没有见过这个女童。
在沈秀绣完第三个绣像时,黄家的人便从一个小贩口中,打听到了外甥女的下落。
几个月以前,有个与绣像上长得十分相似的女童和一对夫妇模样的人,来过他的摊子,吃过两碗馄饨。
因为那对夫妇的口音是外乡人,又嫌他卖的馄饨贵,只肯点两碗,夫妇两个一人一碗,却让那女童饿着肚子,所以才让小贩印象很深。
黄家的人再问这一家三口的下落,小贩就不知道了。
既然人在府城逗留过,黄家人便发动所有的力量去找。
黄大老爷把家里能用的人手分成三批,各自拿着沈秀绣好的人像去找。
这样找了几天,终于有了确切的线索。
黄家人顺着线索,终于在府城治下的一个县城,找到了那个女童。
经过黄家人的逼问,那对夫妇最终吐露,女童是他们前两年买回来的,原本是买来当童养媳的,当时足足花了五两银子。
黄家人丢下五两银子,便把女童带回了府城。
女童三岁就被拐走,早已经没了儿时的记忆,还是黄老太太记得嫣儿胳膊上有个黑痣,才终于确定了这个女童就是他们要找的嫣儿。
黄家找人这么大阵仗,早已惊动了不少人。等到嫣儿被找到,府城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同时传得最神的,还有沈秀的绣技。
因为这次能找到嫣儿,完全得益于她所绣的绣像,因此坊间把她的绣技都夸上天了。
当然最受益的还是霓裳绣坊了。
虽然还不到秋天,细棉布衣裳和轻容布都没还推出,可是客人们依旧络绎不绝。
这些客人都是冲着沈秀的绣技而来,有想让她为貌美的小妾绣一幅绣像的,也有人出几百两的高价,只为让她绣一幅青楼花魁的绣像。
沈秀让郭算盘替她把这些单子都推了。
“以后再有人找我绣这绣像,你就跟他们说,我只会替两种人绣人像。一种是像黄大老爷那样的孝子,为母亲绣画像;另一种则是想找失散的儿女或兄弟姐妹。其他人,我没那个心思,也没那个时间来绣。”
郭算盘道:“沈娘子,这样会不会不好。”
沈秀道:“你就按着我说的做吧,你放心,等我的话传出去以后,我们绣坊的名声只会变好不会变差的。”
黄老太太养尊处优这么多年,其实对子孙孝敬的礼物,只是面上夸赞,心里并不怎么稀罕。
尤其今年,她听了一位名僧的话,并不想大摆寿宴,只是家里人聚在一起热闹一番就罢了。
老太太不想大办,地下的子孙们也都有默契地送了些不那么名贵,但还算新鲜别致的玩意。
其他人都送完礼了,只有黄大老爷一人还悠闲地坐在老太太身边。
几个二房的子侄起哄,说大伯一定是备了很特别的礼物,不然不会放到最后才拿出来。
黄大老爷微笑道:“我这份寿礼也的确是很特别。”说完轻轻拍了拍手。
底下人收到信号,由管家领着,两个仆从小心地把绣像放到了老太太面前。
绣像上面还蒙着一层布,老太太笑道:“老大,别故弄玄虚了,让人把这布拿开,好让我看看这是什么别出心裁的寿礼。”
黄大老爷便笑着让管家把布揭开,与此同时,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落在了那件绣像上。
只见绣像所绣的正是黄老太太的模样,几乎和真人一模一样。
黄老太太都懵了,“老大,你这是哪来的镜子,怎么照得人这么清晰?”
黄大老爷笑道:“老太太,这不是镜子,这是照着您的模样绣成的人像。你看这上面的衣裳,不正是前几日您穿过的那件吗?”
黄老太太定睛一看,果然这绣像上的衣裳,不是自己今日穿的这件。
可她怎么也不相信这绣像是绣上去的,还扶着丫鬟的手走到跟前,看了又看。
别说老太太,就是其他人也大为新奇,实在是没见过绣得这么逼真的绣像。
等众人将绣像看得差不多了,便有人问起这绣像是谁绣的。
黄大老爷道:“是霓裳绣坊的沈娘子绣的。之前总听人说,她的绣技在府城是头一号,我还不大相信。直到那日我看到霓裳绣坊门口挂的两幅绣像,我才知道这沈娘子确实名不虚传。”
黄老太太看完绣像以后,一直都没有说话,听黄大老爷说起沈娘子,才开口道:“老大,明天你把这沈娘子替我请来。”
“老太太莫不是觉得这绣像绣得好,所以要赏她银子。依我看,打发人送过去就是了,何必把人请过来。”黄二老爷道。
黄老太太横了自己的二儿子一眼,“你知道什么,你妹妹家的嫣儿自从小时候被拐走后,到现在都没找着。
那孩子与你妹妹生得有七八分相似。要是能照着你妹妹的样子,绣一幅这样的绣像,岂不比画像更好。也许有了这绣像,嫣儿也能尽快找到了。”
黄大老爷听老太太提到嫣儿,马上道:“这事是我疏忽了。当时只想到沈娘子的绣技好,可以为老太太绣一幅画像。明天我就把沈娘子请来,绣上十件八件,然后让人拿着绣像去找人。”
黄老太太这才点了点头:“不管找不找得到,我们总得尽些心。府城离你妹妹家也不算太远,也许人就在府城也说不定。”
黄老太太亲自发话,第二天,黄大老爷果然找上了沈秀,说要为失踪的外甥女绣十件绣像。
沈秀一听就愣了,“十件,这么多?”
黄大老爷道:“我也知道十件绣像有些多,不过老太太这么几年,一直都惦记着那个孩子。还有我妹妹,自从知道女儿被拐走后,不知道私下里哭了多少回。”
“沈娘子要是不方便,不如先赶出来两件,余下的慢慢再绣。”
沈秀还没做母亲,但她理解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痛苦。
“我没什么不方便的。只是那孩子既然丢了这么久,你们还能记清她的样子吗?”
黄大老爷道:“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老太太记得她长得与我妹妹有七八分相似,可以照着我妹妹的模样绣这绣像。”
沈秀听了心中一动,可是当黄大老爷描述了一下他妹妹的长相,那长相与柳儿并无相似之处,沈秀就知道自己是想多了。
在黄老太太和黄大老爷的叙述下,沈秀大概勾勒出了一个十岁女童的模样。
黄老太太看着画像想了想,“眉毛有些不大像,嫣儿的眉毛像姑爷,又细又长。”
沈秀便重新勾勒了一遍,等老太太和黄大老爷看过以后,才把嫣儿的画像确定了下来。
当第一件绣像绣好后,黄大老爷马上就让人拿着绣像,挨家挨户地询问府城的人家,看他们有没有见过绣像上的女童。
之前黄大老爷不是没有拿着画像找过外甥女,只是画师们所画的人像都没沈秀所绣的人像这么逼真,普通老百姓的观察力又没有那么敏锐,一般人看过一眼就会摇头说没见过。
沈秀所绣的画像却不同,五官灵活逼真,就连头发和肤色都绣得栩栩如生,普通人一眼看去,还以为是看到了活人。
自然能一眼就分辨出,自己又没有见过这个女童。
在沈秀绣完第三个绣像时,黄家的人便从一个小贩口中,打听到了外甥女的下落。
几个月以前,有个与绣像上长得十分相似的女童和一对夫妇模样的人,来过他的摊子,吃过两碗馄饨。
因为那对夫妇的口音是外乡人,又嫌他卖的馄饨贵,只肯点两碗,夫妇两个一人一碗,却让那女童饿着肚子,所以才让小贩印象很深。
黄家的人再问这一家三口的下落,小贩就不知道了。
既然人在府城逗留过,黄家人便发动所有的力量去找。
黄大老爷把家里能用的人手分成三批,各自拿着沈秀绣好的人像去找。
这样找了几天,终于有了确切的线索。
黄家人顺着线索,终于在府城治下的一个县城,找到了那个女童。
经过黄家人的逼问,那对夫妇最终吐露,女童是他们前两年买回来的,原本是买来当童养媳的,当时足足花了五两银子。
黄家人丢下五两银子,便把女童带回了府城。
女童三岁就被拐走,早已经没了儿时的记忆,还是黄老太太记得嫣儿胳膊上有个黑痣,才终于确定了这个女童就是他们要找的嫣儿。
黄家找人这么大阵仗,早已惊动了不少人。等到嫣儿被找到,府城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同时传得最神的,还有沈秀的绣技。
因为这次能找到嫣儿,完全得益于她所绣的绣像,因此坊间把她的绣技都夸上天了。
当然最受益的还是霓裳绣坊了。
虽然还不到秋天,细棉布衣裳和轻容布都没还推出,可是客人们依旧络绎不绝。
这些客人都是冲着沈秀的绣技而来,有想让她为貌美的小妾绣一幅绣像的,也有人出几百两的高价,只为让她绣一幅青楼花魁的绣像。
沈秀让郭算盘替她把这些单子都推了。
“以后再有人找我绣这绣像,你就跟他们说,我只会替两种人绣人像。一种是像黄大老爷那样的孝子,为母亲绣画像;另一种则是想找失散的儿女或兄弟姐妹。其他人,我没那个心思,也没那个时间来绣。”
郭算盘道:“沈娘子,这样会不会不好。”
沈秀道:“你就按着我说的做吧,你放心,等我的话传出去以后,我们绣坊的名声只会变好不会变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