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门俏绣娘 第473章 培养帮手
卫宴在家里等了半天,才终于等到马管事带着马鹏上门。
两年多来,这还是马鹏第一次出门,他穿上了两年前做的新衣,尽管衣服穿上去特别肥大,但他尽力挺直腰杆,想要留给卫宴一个好印象。
马鹏今年还不到二十岁,十七八岁的少年长得高高瘦瘦,身上也带着一股书卷气,唯一不足的是他的右脚走起路来有些一瘸一拐。
卫宴刻意忽略了马鹏走路的姿势,直接跟马管事说,他想跟马鹏单独谈谈。
马管事离开后,卫宴便从书架上抽了本书,问了马鹏几个问题。
马鹏回答的很流畅,尽管两年没捧书本,可他的学问很扎实,卫宴问的问题根本难不倒他。
一番问答下来,卫宴也摸清了他的底子。
“你的事情,我听马管事说过了。从前的事情就不用说了,你也读过《孟子》,有些话应该不用我多说。”
安慰人的话,卫宴不想多说,直接跟马鹏说了自己对他的安排。
“我身边如今正缺一个帮我整理文书的人,如果你同意的话,等过一个月就跟我回京城。”
马鹏听说要去京城,眼睛不由一亮,从前读书的时候,他对京城就很是向往,如今能跟着卫宴去京城,他当然愿意。
虽然离开爹娘有些舍不得,可是对于马鹏来说,槐安县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伤心地,能离开这里,到外面见见世面也好。
既然马鹏愿意跟着他回京城,卫宴就说了一下他的待遇。
京城那边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养不少清客。而这些清客的待遇,都很是不错,既有银钱可领,逢年过节还能收到主家送的衣裳和红包。
卫宴便按着京城那边对清客的待遇,一个月给马鹏二两银子的薪酬,除了包吃包住外,四时八节也会有新衣和红包。
槐安县城的一个私塾先生,一年下来也不过能挣十几两银子,而马鹏连一个童生的功名都没有,一年就能有二十多两银子的薪酬。
他意外的同时,又对卫宴感激异常。
卫宴肯出这份薪酬当然是有原因的,马鹏没有功名是因为出了意外,而不是他本身没有才学。
如今他给了马鹏丰厚的报酬,对方以后便能踏踏实实跟着他做事。
卫宴原来羡慕吴县令有那样的师爷,后来觉得与其羡慕别人有好师爷,还不如自己好好培养一个能帮自己做事的帮手。
这也是他肯留下马鹏的原因。
马鹏的才学不错,只要他加以培养,将来一定能成为他的帮手。
马管事在外面等了半个时辰,才等到儿子从房间里出来。
尽管儿子走的一瘸一拐,可眼睛有了亮光,整个人也有了精神。
回去的路上,马鹏便跟马管事说了要去京城的事,还说了卫宴给的丰厚待遇。
马管事既欣慰儿子有了差事,以后便可以养活自己,又对卫宴感激异常。
“卫老爷这么看重你,你将来可要好好跟着他做事。”
马鹏道:“我会的。卫老爷说,再过一个月就会回京。只是我这一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马管事不等儿子说完就道:“家里有我和你娘,你只管放心去京城。”
不过既然一个月以后就要动身去京城,马管事终究心疼儿子,回去以后就让媳妇给儿子多备些衣物。
不说马家为了马鹏离家的事忙碌,只说卫宴在马鹏走后,便跟沈秀说了要带马鹏去京城的事。
沈秀道:“如果王捕头也跟着我们一起去,那相公你就只差一个师爷了。”
卫宴道:“这还差的远呢!一个县令身边至少有两个师爷,一个是管钱谷的,另一个是管刑名的,更不用说知府和巡抚身边的那些幕僚了。”
“不过我将来就算外放,最多也是从县令做起,那时候才真要好好寻访有能力的师爷。”
一般翰林要在翰林院待满三年,才能外放到地方。
卫宴现在就做准备,无非是想多招揽一些有用的人才,这样将来真的外放出去,就不用为人才发愁了。
只是事情的发展有时候往往会出人意料。
在卫宴见过马鹏的第二天,吴县令上的那封奏折也到了京城。
内阁的许阁老最先看到这份奏折,便把它呈给了严首辅。
严首辅看完奏折后,便对其他几个大臣道:“有意思,你们也都看看这奏折。”
等其他人看完奏折,严首辅便笑道:“原来听坊间说,连中三元的人都是文曲星转世。如今是不是文曲星转世不清楚,不过能一眼就看出这案子的疏漏,看来这卫宴倒是个心细之人。”
许阁老在旁道:“首辅大人说的没错,这卫宴确实是有几分本领的。”
严首辅道:“我记得前段时间,洛阳那边发生了一桩奇案,那案子到现在也没找出来凶手。”
许阁老道:“这桩案子拖了有好几个月了,当地的县令和知府都曾派人调查,只是一直不曾找到凶手。”
严首辅道:“既然这案子这么难查,那就派这个卫宴去一趟洛阳。”
“大人,这卫宴虽然能干,可到底初出茅庐……”有个内阁大臣刚提出反对的意见,就被严首辅打断了。
“初出茅庐才好。”严首辅道:“我觉得洛阳的这桩案子,多半是有人买通了当地的县令和知府,所以才迟迟未能结案。”
“这时候,光是责令他们查案是没用的,还不如派个不相干的外人。”
“当然如果本官猜错了也没什么,反正卫宴也要回京,顺路去洛阳走一趟,也不耽误什么。”
严首辅都这样说了,底下的几个内阁大臣也不再反对,因此这事就定了下来。
此时远在槐安县的卫宴还不知道自己要被派往洛阳查案,他现在正等着县试的发榜。
他这次带着栓子回槐安县,便是为了让栓子参加一次科举考试。
如果栓子能考过最好,将来回京后便继续跟着胡举人读书。
但若是他考不中,明年卫宴就不能亲自送他回来参加县试了。
所以卫宴比任何人都盼着栓子能中,当卫平亲自去看榜时,卫宴一直都在书房静静等待。
两年多来,这还是马鹏第一次出门,他穿上了两年前做的新衣,尽管衣服穿上去特别肥大,但他尽力挺直腰杆,想要留给卫宴一个好印象。
马鹏今年还不到二十岁,十七八岁的少年长得高高瘦瘦,身上也带着一股书卷气,唯一不足的是他的右脚走起路来有些一瘸一拐。
卫宴刻意忽略了马鹏走路的姿势,直接跟马管事说,他想跟马鹏单独谈谈。
马管事离开后,卫宴便从书架上抽了本书,问了马鹏几个问题。
马鹏回答的很流畅,尽管两年没捧书本,可他的学问很扎实,卫宴问的问题根本难不倒他。
一番问答下来,卫宴也摸清了他的底子。
“你的事情,我听马管事说过了。从前的事情就不用说了,你也读过《孟子》,有些话应该不用我多说。”
安慰人的话,卫宴不想多说,直接跟马鹏说了自己对他的安排。
“我身边如今正缺一个帮我整理文书的人,如果你同意的话,等过一个月就跟我回京城。”
马鹏听说要去京城,眼睛不由一亮,从前读书的时候,他对京城就很是向往,如今能跟着卫宴去京城,他当然愿意。
虽然离开爹娘有些舍不得,可是对于马鹏来说,槐安县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伤心地,能离开这里,到外面见见世面也好。
既然马鹏愿意跟着他回京城,卫宴就说了一下他的待遇。
京城那边的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养不少清客。而这些清客的待遇,都很是不错,既有银钱可领,逢年过节还能收到主家送的衣裳和红包。
卫宴便按着京城那边对清客的待遇,一个月给马鹏二两银子的薪酬,除了包吃包住外,四时八节也会有新衣和红包。
槐安县城的一个私塾先生,一年下来也不过能挣十几两银子,而马鹏连一个童生的功名都没有,一年就能有二十多两银子的薪酬。
他意外的同时,又对卫宴感激异常。
卫宴肯出这份薪酬当然是有原因的,马鹏没有功名是因为出了意外,而不是他本身没有才学。
如今他给了马鹏丰厚的报酬,对方以后便能踏踏实实跟着他做事。
卫宴原来羡慕吴县令有那样的师爷,后来觉得与其羡慕别人有好师爷,还不如自己好好培养一个能帮自己做事的帮手。
这也是他肯留下马鹏的原因。
马鹏的才学不错,只要他加以培养,将来一定能成为他的帮手。
马管事在外面等了半个时辰,才等到儿子从房间里出来。
尽管儿子走的一瘸一拐,可眼睛有了亮光,整个人也有了精神。
回去的路上,马鹏便跟马管事说了要去京城的事,还说了卫宴给的丰厚待遇。
马管事既欣慰儿子有了差事,以后便可以养活自己,又对卫宴感激异常。
“卫老爷这么看重你,你将来可要好好跟着他做事。”
马鹏道:“我会的。卫老爷说,再过一个月就会回京。只是我这一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马管事不等儿子说完就道:“家里有我和你娘,你只管放心去京城。”
不过既然一个月以后就要动身去京城,马管事终究心疼儿子,回去以后就让媳妇给儿子多备些衣物。
不说马家为了马鹏离家的事忙碌,只说卫宴在马鹏走后,便跟沈秀说了要带马鹏去京城的事。
沈秀道:“如果王捕头也跟着我们一起去,那相公你就只差一个师爷了。”
卫宴道:“这还差的远呢!一个县令身边至少有两个师爷,一个是管钱谷的,另一个是管刑名的,更不用说知府和巡抚身边的那些幕僚了。”
“不过我将来就算外放,最多也是从县令做起,那时候才真要好好寻访有能力的师爷。”
一般翰林要在翰林院待满三年,才能外放到地方。
卫宴现在就做准备,无非是想多招揽一些有用的人才,这样将来真的外放出去,就不用为人才发愁了。
只是事情的发展有时候往往会出人意料。
在卫宴见过马鹏的第二天,吴县令上的那封奏折也到了京城。
内阁的许阁老最先看到这份奏折,便把它呈给了严首辅。
严首辅看完奏折后,便对其他几个大臣道:“有意思,你们也都看看这奏折。”
等其他人看完奏折,严首辅便笑道:“原来听坊间说,连中三元的人都是文曲星转世。如今是不是文曲星转世不清楚,不过能一眼就看出这案子的疏漏,看来这卫宴倒是个心细之人。”
许阁老在旁道:“首辅大人说的没错,这卫宴确实是有几分本领的。”
严首辅道:“我记得前段时间,洛阳那边发生了一桩奇案,那案子到现在也没找出来凶手。”
许阁老道:“这桩案子拖了有好几个月了,当地的县令和知府都曾派人调查,只是一直不曾找到凶手。”
严首辅道:“既然这案子这么难查,那就派这个卫宴去一趟洛阳。”
“大人,这卫宴虽然能干,可到底初出茅庐……”有个内阁大臣刚提出反对的意见,就被严首辅打断了。
“初出茅庐才好。”严首辅道:“我觉得洛阳的这桩案子,多半是有人买通了当地的县令和知府,所以才迟迟未能结案。”
“这时候,光是责令他们查案是没用的,还不如派个不相干的外人。”
“当然如果本官猜错了也没什么,反正卫宴也要回京,顺路去洛阳走一趟,也不耽误什么。”
严首辅都这样说了,底下的几个内阁大臣也不再反对,因此这事就定了下来。
此时远在槐安县的卫宴还不知道自己要被派往洛阳查案,他现在正等着县试的发榜。
他这次带着栓子回槐安县,便是为了让栓子参加一次科举考试。
如果栓子能考过最好,将来回京后便继续跟着胡举人读书。
但若是他考不中,明年卫宴就不能亲自送他回来参加县试了。
所以卫宴比任何人都盼着栓子能中,当卫平亲自去看榜时,卫宴一直都在书房静静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