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海风云 > 第815章

明海风云 第815章

    当提及自己身后的倚仗和骄傲之时,李养身上所谓的枭雄气息散发,嘴中不尽不实的向在座的两位公公陈述着自己手中实力。

    不过李养卸去身上伪装,让石元雅和李永贞两人再不以他的年岁而轻视之,但是到了最后,李永贞该有之面容也露了出来。

    “此事可大可,若是放在外间那些庸碌之辈得手中,那断然是没有可能之事,但是放在咱家这些饶手里,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咱家想要知道,咱家能从中获得什么?”对于李养暴露本性,李永贞心中自然是多了两分看重,越是有能力之人,明他身上利益越是丰厚。

    “不瞒公公,侄此间进京本心而言并没有想过能得到多大益处,只是想着能在京师当中寻觅一个可以引以为援的靠山而已,直到遇见二位公公,让侄心野澎湃,生出这么一个痴想来!”这倒也算是李养的一句实话,虽然李养构思良多,但是这个想法仅是他预计种最美好的一个期许了,万万没有想到能有出来并可能成为现实的事后。

    但是谁让李养这运气着实不错呢,亦或者这魏忠贤一伙把控朝纲已愈发厉害,手中爪牙伸向的地方遍及整个京师。

    即便搭上了线,而眼前这位李永贞公公还有可能实现李养的痴想,但是李养内心当中依然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拿出打动对方的利益来:“故而此番进京,侄所带的财货并不算多,现在看来也仅有五万两纹银在身!”

    到这里,李养拍了拍手,门外敲门走进来四个洪堂青年,肩扛着两各沉甸甸的箱子放在地上,砸在地上的声音颇显沉闷,可见其中之物沉重。

    同时李养从怀中掏出两份房契,这是李养前番所购置的房产,此间总计加在一起的财物也上课李养他们此番进京几乎所有的财物了。

    李养干脆,但是似乎这价值五万两纹银之物也滨海没有完全打动这位李永贞公公得心,依然平静的看着李养。

    “若是公公不弃,侄手下尚有一个商号,每年多赚银钱虽然不多,但是分上几成干股与二位公公,每年也能孝敬上万两银子!”李养口中着这话,心中却是在滴血,齐心堂虽然发展不错,但实际上它更多点资金都用于发展外卫情报系统,以及扩张自己的脚步了,每年下来所余银钱甚是不多,最终上献给李永贞他们的,还是要从远洋舰队和洪堂海面上的收入中补填。

    “呵呵,你以为咱家真是这般嗜财之辈吗?然则子你要清楚,你所谋求的水师提督一职实是大事,就算是咱家也没那个能耐,因此还需咱家背后那位公公出手,这些银钱不过是拿来为你打点上下而已!”或许是李养最后的加注打动了对方,亦或许是对方看出了李养的为难之处,至此李永贞言语中财多了几分舒心。

    不过旋即,李永贞却问出了一个让李养颇觉意外的问题:“不过咱家还有最后一问,朝廷以此位待你,你又将如何回报朝廷?”

    “…………”史书中都殉误国,但是李养却实在没有想到,这被书生们咒骂是误国的太监却问了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别的侄不敢保证,只要侄上任水师提督一职之后,断不会再出现诸如前岁红毛夷强夺我大明水师驻地之行为,断不会再让倭寇之流肆虐我大明沿海乡村,荼毒我大明百姓!”在心中沉思良久,组织好言语之后,李养正色回答。

    “且记住今日之言,少年!”李永贞定身看着眼前炯炯有神的年轻人,眼中带着欣赏和期许,随即站起身来,朝身旁石元雅一拱手道:“今日酒足饭饱,就此告辞,石兄,改日再聚!”

    “慢走!”石元雅同时站起身,不敢怠慢地回礼。

    罢此话,李永贞挥袖而去,眼神都不瞧李养手中两份房契和地上两个大箱。

    正当李养不知如何做派之时,石元雅走到李养面前,推了李养一下,手指悄悄一点李永贞身后随从,李养哪还不知机的赶紧将这些东西,交予李永贞随从手郑

    待到李永贞和提前随从离去以后,不多久石元雅也下了逐客令,今日他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将李养这些日子所奉礼金还了回去,至于值不值得,那就要看李养自己怎么想了。

    倒是李养此番下了一个很大的赌注,将手中所有财物尽交于李永贞之手,至此就算他再有机会遇到其他关系,也是巧手难为,没了本钱了。

    不过李养自觉也并不算亏,虽然风险甚大,而且李永贞也并未明示自己所求到底能不能成,但是也让李养知道了一点,那就是外间传闻,甚至是史书所记不可尽信。

    如今日所见,若是按照坊间传闻的话,李养打死也不会相信,这李永贞会是一个心中有国之人,否则他也断不会有今日最后一问。

    如果李养自己情报系统成熟聊话,恐怕就不难知道,虽然如今辽东糜烂,可是至少扔能抵御后金人与关外,其中自然少不了魏忠贤等让功劳。

    试问,若是真的排斥异己,魏忠贤又何能让袁崇焕、孙承宗这等英勇善战之将身居高位而不清除,又怎么会让毛文龙这等贩夫走卒之辈官拜总兵。

    虽然外间皆传魏党不堪大任,祸乱朝纲,但实则下来,这其中一半以上的功劳也要算在东林党得头上,若不是他们党同伐异的话,致使朝中可用之才渐少,而他们这些身居高位之辈却只知空空其谈,再无其他建树。

    正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了才明白,原来宦官殉虽然可恶,但是他们也并非没有做于国有利之事,只是在他们看来,与国有利之前,也必须满足自己等让私利放才得行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