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第1268章
热门推荐:
四合院之报复易中海贴大字报
盛唐奇幻录
你迎娶平妻?我带崽入宫当皇后
触碰蔷薇
换婚病危世子,她一胎三宝赢麻了
乔念叶妄川
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快穿生子,反派更宠谁还要男主啊
闪婚千亿首富后,假千金马甲藏不住了
李养他们这一出红白脸的戏幕,或许在事后会有不少精明的东主掌柜们反应过来,可是在当时,大家受到的惊骇可是实打实的。
而且,就算这些东主掌柜们最后反应过来了,可是对他们而言,给予他们的选择从来就不多,除非他们想要家破人亡,否则他们就只能乖乖地跟着李养为他们设计好的道路走。
而实际上,李养他们现在亡羊补牢一般的措施,对于正常的经济发展来,本身就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在李养他们想出一个有效的防范措施之前,他们就只能如此草草了事,以这些贪婪东主掌柜们的钱财来弥补市场可能出现的危机。
而在那次谈话之后,洪门内卫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动作,首先挖出那几个悄悄在世面上收购大量券票的黑手,以及这些黑手背后真正的主使者。
不出李养他们所料,这些黑手的背后,不是有西洋夷饶商会,就是来自北方晋商、徽商等残余份子,想要抓住洪门露出的破绽,给予洪门一个沉重的打击。
想要从军事层面上对洪门出售,此时不管是海上实力强劲的西洋夷人商会,还是北方华夏商饶势力,都早就已经明智地认识到了彼此差距,不会也不敢有这种动作。
而从其他方面着手的话,大家找来找去,找到的弱点当中,能够给予洪门沉重打击的同时又不需要己方投入太多,甚至还能从中渔利不少,也就只有这个刚刚出现没有多久,就风靡整个洪门势力范围之内的新兴券票了。
券票这个新兴事物,能够如此迅速地在洪门势力地盘中扩展开来,其中这些想要对洪门不利的势力团体,其中贡献不可估量,若不是有他们在暗中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话,券票这种东西,怎么也不可能在李养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至此,虽然李养有将近一年时间不在大员岛上。
当然,即便发现了这些黑手,以及黑手背后的真正主谋,洪门也就只是以逆反之罪,拿着真凭实据抄了两家背后势力是晋商的券票收购者。
而其他的券票收购者,只是被洪门发出了警告,同时发放券票的商家在同一时间发布了一日兑换货物的限制数量公告。
而光是这一个数量公告,就差点导致券票市场的崩盘,好多百姓急匆匆地拿着自己收藏着的券票,跑到商家店铺作坊当中去挤兑,生怕晚了之后就没得兑换了。
看到这一个挤兑风潮的恐怖场景之后,包括章羽彦在内的一干涉事者们,无一不瞠目结舌,吓得魂飞魄散。
好在,洪门连忙以自己在大员岛上的威信为这群券商做保,保证大家能够有货可拿,有券可兑,这才算勉强抑制住了大家的挤兑心理。
因祸得福,因为百姓们的挤兑事件,这些券票的价值普遍走低,很多百姓都宁愿亏本处理掉这些东西,也要将其置换成真金白银。
以其中价值最为坚挺,同时也是最早发放券票的花笙记绸缎券为例,因为质地精良、花纹精美等因素,花笙记的一匹实物丝绸的价值在五两左右,原本发放绸缎券的价值,也差不多是这个价值,只是随着淡旺季和花笙记绸缎产量等因素有所波动,但是其波动幅度一直不算很大,一般也就是在上下一成左右而已。
可是在一众券商发出限购公告之后,花笙记绸缎券的价值,一下子从五两二钱的价格,陡然之间下滑到了四两不到,整整跌了百分之二十,而且看趋势仍有很大的下行空间。
当然了,有弊也有利,如此一来,各家券商们回收这些券票的价格,却是比之前预估的要低上不少,若是以以前的发行价格来看的话,还别,这些券商们还能赚一笔。
直到三个多月的努力之下,大圆都去上这群自作自受的商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滥发出去的那些券票,终归是被他们给回收、兑现了大部分,剩下的部分于他们的生产力而言,就算再发生挤兑事件,也未必能够造成太大的问题了。
而当此时,洪门这边也对券票这种新兴事物给出了一个还算合理等处置方案来。
李养还是没有因为券票带来等这场危机,而将券票这种跟后世期货意义极为相似的事物给一棍子打死,既然在后世这期货都能拥有一个庞大的舞台,并受到法律等保护,那么势必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因而,李养虽然不是非常明白这券票除了能给自己增添税收等些微好处以外,还能带来哪些更大的益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后世的眼光,承认它等存在价值。
不过,像这样的新生事物,依旧需要由洪门来严密监督,在由洪门政府组建的券票监委会的监督下,洪门势力以下的任何商家,想要发行券票,都需要提供其本身商号产业规模、预订发行量等一系列的计划书,并有洪门券票监委会派出人员实地考察其生产场地是否与其上报文书一致。
而最重要的一点,各家商号所发行的券票,从之前大家一窝蜂由各自商家发放,变成了由洪门监委会统一印刷并交付到商家手中,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造假等问题。
当然,为了防止一家独大的陋习,在券票监委会之下,还有由各家发行券票的商家,共同组建一个券票行,由券票行统一发放各家商号所发行的券票。
而且,除非是券票的兑换,需要到各商家作坊中去兑换之外,其余等各类交易都必须在券票行进行,由监委会和券票行的代表们监督执行,严禁禁止私下交易行为。
这样做的道理,是避免可能出现囤积某一家的券票,对其造成挤兑风波,最大限度地控制住券票会对洪门整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除此之外,洪门肯定还有很多很多限制券票发展的章程条约,这里就不多言了。
崇祯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洪门第一家券票行,在笨港成立!!
(本章完)
而且,就算这些东主掌柜们最后反应过来了,可是对他们而言,给予他们的选择从来就不多,除非他们想要家破人亡,否则他们就只能乖乖地跟着李养为他们设计好的道路走。
而实际上,李养他们现在亡羊补牢一般的措施,对于正常的经济发展来,本身就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在李养他们想出一个有效的防范措施之前,他们就只能如此草草了事,以这些贪婪东主掌柜们的钱财来弥补市场可能出现的危机。
而在那次谈话之后,洪门内卫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动作,首先挖出那几个悄悄在世面上收购大量券票的黑手,以及这些黑手背后真正的主使者。
不出李养他们所料,这些黑手的背后,不是有西洋夷饶商会,就是来自北方晋商、徽商等残余份子,想要抓住洪门露出的破绽,给予洪门一个沉重的打击。
想要从军事层面上对洪门出售,此时不管是海上实力强劲的西洋夷人商会,还是北方华夏商饶势力,都早就已经明智地认识到了彼此差距,不会也不敢有这种动作。
而从其他方面着手的话,大家找来找去,找到的弱点当中,能够给予洪门沉重打击的同时又不需要己方投入太多,甚至还能从中渔利不少,也就只有这个刚刚出现没有多久,就风靡整个洪门势力范围之内的新兴券票了。
券票这个新兴事物,能够如此迅速地在洪门势力地盘中扩展开来,其中这些想要对洪门不利的势力团体,其中贡献不可估量,若不是有他们在暗中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话,券票这种东西,怎么也不可能在李养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至此,虽然李养有将近一年时间不在大员岛上。
当然,即便发现了这些黑手,以及黑手背后的真正主谋,洪门也就只是以逆反之罪,拿着真凭实据抄了两家背后势力是晋商的券票收购者。
而其他的券票收购者,只是被洪门发出了警告,同时发放券票的商家在同一时间发布了一日兑换货物的限制数量公告。
而光是这一个数量公告,就差点导致券票市场的崩盘,好多百姓急匆匆地拿着自己收藏着的券票,跑到商家店铺作坊当中去挤兑,生怕晚了之后就没得兑换了。
看到这一个挤兑风潮的恐怖场景之后,包括章羽彦在内的一干涉事者们,无一不瞠目结舌,吓得魂飞魄散。
好在,洪门连忙以自己在大员岛上的威信为这群券商做保,保证大家能够有货可拿,有券可兑,这才算勉强抑制住了大家的挤兑心理。
因祸得福,因为百姓们的挤兑事件,这些券票的价值普遍走低,很多百姓都宁愿亏本处理掉这些东西,也要将其置换成真金白银。
以其中价值最为坚挺,同时也是最早发放券票的花笙记绸缎券为例,因为质地精良、花纹精美等因素,花笙记的一匹实物丝绸的价值在五两左右,原本发放绸缎券的价值,也差不多是这个价值,只是随着淡旺季和花笙记绸缎产量等因素有所波动,但是其波动幅度一直不算很大,一般也就是在上下一成左右而已。
可是在一众券商发出限购公告之后,花笙记绸缎券的价值,一下子从五两二钱的价格,陡然之间下滑到了四两不到,整整跌了百分之二十,而且看趋势仍有很大的下行空间。
当然了,有弊也有利,如此一来,各家券商们回收这些券票的价格,却是比之前预估的要低上不少,若是以以前的发行价格来看的话,还别,这些券商们还能赚一笔。
直到三个多月的努力之下,大圆都去上这群自作自受的商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滥发出去的那些券票,终归是被他们给回收、兑现了大部分,剩下的部分于他们的生产力而言,就算再发生挤兑事件,也未必能够造成太大的问题了。
而当此时,洪门这边也对券票这种新兴事物给出了一个还算合理等处置方案来。
李养还是没有因为券票带来等这场危机,而将券票这种跟后世期货意义极为相似的事物给一棍子打死,既然在后世这期货都能拥有一个庞大的舞台,并受到法律等保护,那么势必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因而,李养虽然不是非常明白这券票除了能给自己增添税收等些微好处以外,还能带来哪些更大的益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后世的眼光,承认它等存在价值。
不过,像这样的新生事物,依旧需要由洪门来严密监督,在由洪门政府组建的券票监委会的监督下,洪门势力以下的任何商家,想要发行券票,都需要提供其本身商号产业规模、预订发行量等一系列的计划书,并有洪门券票监委会派出人员实地考察其生产场地是否与其上报文书一致。
而最重要的一点,各家商号所发行的券票,从之前大家一窝蜂由各自商家发放,变成了由洪门监委会统一印刷并交付到商家手中,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造假等问题。
当然,为了防止一家独大的陋习,在券票监委会之下,还有由各家发行券票的商家,共同组建一个券票行,由券票行统一发放各家商号所发行的券票。
而且,除非是券票的兑换,需要到各商家作坊中去兑换之外,其余等各类交易都必须在券票行进行,由监委会和券票行的代表们监督执行,严禁禁止私下交易行为。
这样做的道理,是避免可能出现囤积某一家的券票,对其造成挤兑风波,最大限度地控制住券票会对洪门整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除此之外,洪门肯定还有很多很多限制券票发展的章程条约,这里就不多言了。
崇祯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洪门第一家券票行,在笨港成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