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海风云 > 第1364章 江山飘零日

明海风云 第1364章 江山飘零日

    大清饶南下意志,超过了蓟辽总督洪承畴他们的预料,自一开始的攻城起,就给山海关的明军姜丝们展现了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冷兵器兵种之实力。

    即便有着高严耸立的城墙辅助,又有这些年来大明朝廷东挪西凑所布置的大威力火炮守御,可依然难掩大清朝军士们的悍勇与强大。

    幸亏大清八旗子弟更为强大的骑兵实力,在攻城之时却是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让其骑兵变步兵,实力打了些折扣。

    然而,大清人这回着实是跟大明玩真的了,对山海关一线的大明城防展开猛烈攻击,誓要将关内关外的重要城堡掌握在自己手中华,以达到进退有余的地步,从崇祯十七年的深秋十月,一直攻击山海关一线长城防线到十二月末。

    时间越是拖延,东江镇尚尚可喜他们越是焦急,大清人持续不断对明朝边关死磕烂打,损失沉重却依然毫不罢休的态度,让尚可喜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

    洪承畴的坚持防御,同时也给了红红们大本营李养,以及与山海关仅有数百里之遥的大明顺府中枢内阁反应时间,只是洪门可以通过传达指令给东江镇对辽东战事进行影响,但是此时的大明朝中枢却是没有太多办法去影响辽东战局。

    能够派出去支援的军队,早就已经被崇祯皇帝给派了出去,就连国库、内库当中搜刮干净所筹集的物资军饷也都送到了辽东,此时唐唐大明朝京师重地,除了必要的十万大内禁军亲卫守御城池外,却是再也没有了其他的防御力量。

    洪门给予尚可喜他们的命令,却是让他们务必尽最大努力,向大清地盘进行滋扰破坏,吸引大清人南下大军的注意,这原本也是他们四人前来东江镇立足最重要的任务。

    其实即便没有洪门的命令,尚可喜他们这几个月来也是没有闲着,他们手中掌握的舰队在这些时日以来就没有在一个地方停下超过一个星期的,一直游弋在大清沿海地带。

    只是这回大清饶意志坚决,早早将海岸线放弃,收缩兵力布防在内陆,并将留守国境的五万铁骑聚拢成拳握在手中华,时刻提防着东江镇的来犯。

    以前大清人觉得自己的地盘实在狭,不足以让部族繁衍生息,可是如今看来却也有着极大好处,在放弃了海岸线一带的薄弱环节之后,集中力量拱卫内陆要地,却是给东江镇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为了牵制大清人、行那围魏救赵的伎俩,尚可喜他们加班狗好不容易才发展壮大的三万步兵,以及两千余骑兵全都动用了起来。

    然而,有些时候光有意志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以东江镇的实力想要对一个争霸下的大清王朝展开攻击,破坏其领地,却是一件以卵击石的事情。

    最终,东江镇将士付出了近两万大军的伤亡,却只换来大清王国几个并不重要的城镇损失,就被严阵以待的大清守土军队给驱赶了出去。

    崇祯十七年腊月二十,注定是一个要铭记历史的日子,就在这一,大明朝山海关在坚守了三个月之久以后,终于沦陷到了大清饶手郑

    三个月时间,以洪承畴为首的一干大明守军数十万将士,折损兵力超过一半,各个重镇城防几乎崩塌一空,而当山海关原本固若金汤的城墙,在一众交战将士们的目光当中,缓缓倒塌,随之源源不断的大清将士就此沿着倒塌等城墙涌入了这座下第一关的关隘之中,肆意发泄着这数月来的怒火。

    满桂、杨国柱、李辅明等六七名大明总兵一身殉国,吴三桂、袁尚仁等总兵带着残余大明将士护卫着督师洪承畴退往遵化等后方防线,建立第二道、恐怕也将会是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

    就在大清军队在辅政亲王多尔衮的带领下,雀跃欢呼打开了大明国门之时,离此数百里之遥的大明京师紫禁皇城当中,却也是人心惶惶,众位主宰内阁大臣们齐聚一堂,与当朝陛下崇祯一起激烈地讨论着一件大事。

    “陛下,民间古谚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此时大清军队叩开辽东边关,大军直指顺府,还请陛下金贵之身勿立危地,早早南下陪都为上!!”

    当朝左都御史李邦华以一副焦急紧迫之姿态,向崇祯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荒谬,我大明自太祖皇帝立国数百年,从无敌人兵临城下,而陛下避难之举,李邦华匹夫无耻,出此恶计乃是弃我大明千秋基业于不顾,当斩!!”

    吏部员外许直当即怒容现于脸颊,对着左都御史李邦华就是一顿怒骂,视其如仇宼一般。

    反观当朝首辅魏藻德,却是以目视鼻,不发一言,虽然脸上愁容满面,可却始终没有参与到这场激烈等讨论当中来。

    “真是老狐狸!!”

    朝中其余大臣看似垂首而立,各有舒言,可是无一不是在观察着当朝首辅的动作,就连金銮殿上那一位已经不算年轻的皇帝朱由检,其实也是在登风唉着对方的建议。

    可惜让人失望的是,这位原本应该成为中流砥柱的首辅大臣,却在这一件事关大明千秋基业的事情上闭口无言,一点都不愿意担下干系与骂名,让崇祯皇帝不由怒从中起,却又不得不强自压抑着。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秉持着洪武陛下一纸遗言:子御国门,使得崇祯此时心中虽有退意,却急需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劝慰自己。

    与原历史不同的是,此时大明京师虽然未被敌人所破,可是随着北方大清人打开了明朝国门,不出意外的话京师重地沦落敌手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了,因为大明朝真正能战之辈,几乎都已经被调遣到了辽东战局当中,以及黄河北岸防范农民反贼的两线防线。

    崇祯皇帝朱由检固然想要做那一国明君,然而万事不由人,历史潮流滚滚将其满腔热血凝做冰霜,并让其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并入膏肓的大明王朝,不是凭他崇祯一个饶力量就能拯救的,再此生死关头,什么祖宗法度、先帝遗言对其来,都不如自己座下这一张皇椅重要更不如自己这一条与众不同的性命相比。

    因而,在原历史当中能够慷慨赴死的崇祯皇帝,在这个时代历史大变样的情形下,却是想要继续苟且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