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第1777章 准备攻城的明军
襄阳城的战役,无人能够知道还能持续多久,而在襄阳城东北地数百里开外,一场大战也一触即发。
明朝军队屯兵与济宁市城下,已有三四光景了,虽然有过试探性地攻击,但是总攻行动却是一直未有打开。
洪朝第三军的应对,也是让明朝东路主帅张煌言多有疑惑,因为他们直到现在除了龟缩在济宁市城内之外,竟然没有对明朝军队有过其他大规模的反击。
这完全不像洪朝军队的风格啊,当初在济南府城郊那一场初次交手,孔有德在手中兵力与现在相当,而将士士气和体力尚不如现在之时,都敢出城主动寻找他们明朝支援大军一战,现在他们没有任何动作反而让张煌言感到不安心了。
“大人,什么时候发起总攻?”
麾下总兵夏承德已经等不耐烦了,几次主动求战都被张煌言给压了下来,今日他又一次询问张煌言,一副跃跃欲试的姿态。
“快了快了,诸位将军稍安!”
张煌言平静地看着麾下骁将,之前接连反攻夺下不少地盘,让明朝军队将士上下丢失的信心,终于找回来不少,再不似当初面对洪朝军队之时那般惨无人色,人人自危了。
张煌言非是不想再下一城,将济宁城给拿下来,而是他心中还是多有担心,毕竟此时洪朝军队规模重新达到四万之数,与他们现在的军队完全有得一拼。
再者,他还有其他的考虑,只要洪朝军队仍旧驻守济宁府,那么他们未必没有机会再次重创洪朝第三军的将士。
“各位将军只管做好准备便是,等到时机成熟,本督自有仰仗各位将军!!”
又是如是将几位大将打发了出去,独自与幕僚蔡崇信待在一起的张煌言,此时意有所指地问了一句:“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回大人,我已经暗中命令一批军士们将一应物资基本投放到位,最多再有两日时间便能做好一切准备,到时候便能展开计划了!”
蔡崇信作为张煌言的心腹,所知道的事情远比其他明朝将领更多,张煌言很多不想为外人所知的事情,全都交由蔡崇信去打理。
“两日时间吗?”
张煌言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虽有些不满意但是想想这件事情需要保密周全等愿意,慢些也算正常。
“好,那我再给你们两日时间,补货切记心消息走漏了!”
“喏!”
“还有孔氏那一家人继续安抚住,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了纰漏,虽然他们值得相信,但是洪朝饶谍探无孔不入,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察觉到些什么!”
“明白!”
蔡崇信躬身应答。
随后两日时间,双方试探性的交手未停,当第三日一大早张煌言开始召集麾下一干总兵、副总兵前来议事时,诸位总兵却是预感到,真正的战事怕是要开始了。
“诸位,洪朝人如今是我大明心腹之患,正所谓养军千日用兵一时,各位将军饱受我大明皇室恩典,今日当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了。”
一上来,看到戎装现身的张煌言,前来议事的诸路总兵们就知道,自己的预感没有出错。
“愿从大人差遣!!”
“夏承德总兵,本督与你三万人马,攻打济宁府西门,切记,只管攻打西门即可,务必要给予洪朝军队最大限度的压力。”
“攻城方始,东城能够派出多少兵力,就派出多少兵力,无需试探,不用担心损失。”
“末将领命。”
“切记,不管其他方向有任何动静,你部都无需搭理,只管攻城。”
“喏!”
张煌言提醒的重点让夏承德听的不明所以,不过既然主帅如此安排,那么他只要照办便可。
“高杰总兵,本督与你两万大军,攻打济宁府北城,具体事项与夏承德总兵一致,无需管其他方向之动静,保持对北城的攻势便可。”
“末将领命。”
“刘泽清总兵,本督与你两万人马,攻打济宁府南城,攻城之时直接动用全部兵力压上。”
“攻城时间定为未时初,以我中军本部鼓声为号,鼓声起时诸位将军只管发动兵马攻城便可!”
“大人,不先以火炮轰开城门吗?”
夏承德等总兵非是不知兵之人,此时张煌言的攻城手笔固然不,可是以现如今之攻城战术而言,初次发起攻城便出动大半兵马,着实有些不智。
随着火炮在军中大规模装备,以前那种笨重的投石车、冲城车之类的攻城器械逐渐淘汰了,现在大明军队在这几日对城下围堵中,虽然也制作了大量登乘梯等攻城工具,然则以现在洪朝军队的城防守势而论,他们明朝攻城军队如此粗鲁攻城,吃亏必然很大,将士损失肯定惨重。
对于张煌言如此荒唐的攻城方略,便是夏承德这般积极应战的总兵,也不无皱着眉头,以一种抵触的神色发问。
“本督自有安排,诸位将军还请信我!”
“本督还不是蠢到不知如此攻城,会有何等损失的笨蛋,在围困济宁府这几日里,本督已经做好了安排,若是计划顺利达成,我军应该能在今日攻破济宁府城!”
张煌言成竹在胸,宽慰着在场诸位将军。
看着张煌言沉稳的神情,想想他一直以来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是能做出眼前这般昏庸计谋的无能之辈,大家在得到他的回复之后,便也只能半信半疑地应了下来。
随后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围困了济宁市一个星期的明朝军队,大规模的调动整备,很显然是要有大动作了。
城池上将一切看在眼里的洪朝第三军将士们,随之也迅速行动起来,纷纷登上岗位,将炮火目标对准了城池前方数十丈处。
而一直关注城外动向的孔有德、白广恩等第三军军官,也都闻风而动,装戴好军装,走上了城墙,注视着城外数里之外的敌人行军动向,等待着他们的行动。
第三军火炮轰鸣声响起那一刻,明朝军队却是已经冲到了济宁城下不到十余丈的距离了。
明朝军队屯兵与济宁市城下,已有三四光景了,虽然有过试探性地攻击,但是总攻行动却是一直未有打开。
洪朝第三军的应对,也是让明朝东路主帅张煌言多有疑惑,因为他们直到现在除了龟缩在济宁市城内之外,竟然没有对明朝军队有过其他大规模的反击。
这完全不像洪朝军队的风格啊,当初在济南府城郊那一场初次交手,孔有德在手中兵力与现在相当,而将士士气和体力尚不如现在之时,都敢出城主动寻找他们明朝支援大军一战,现在他们没有任何动作反而让张煌言感到不安心了。
“大人,什么时候发起总攻?”
麾下总兵夏承德已经等不耐烦了,几次主动求战都被张煌言给压了下来,今日他又一次询问张煌言,一副跃跃欲试的姿态。
“快了快了,诸位将军稍安!”
张煌言平静地看着麾下骁将,之前接连反攻夺下不少地盘,让明朝军队将士上下丢失的信心,终于找回来不少,再不似当初面对洪朝军队之时那般惨无人色,人人自危了。
张煌言非是不想再下一城,将济宁城给拿下来,而是他心中还是多有担心,毕竟此时洪朝军队规模重新达到四万之数,与他们现在的军队完全有得一拼。
再者,他还有其他的考虑,只要洪朝军队仍旧驻守济宁府,那么他们未必没有机会再次重创洪朝第三军的将士。
“各位将军只管做好准备便是,等到时机成熟,本督自有仰仗各位将军!!”
又是如是将几位大将打发了出去,独自与幕僚蔡崇信待在一起的张煌言,此时意有所指地问了一句:“那边准备得如何了?”
“回大人,我已经暗中命令一批军士们将一应物资基本投放到位,最多再有两日时间便能做好一切准备,到时候便能展开计划了!”
蔡崇信作为张煌言的心腹,所知道的事情远比其他明朝将领更多,张煌言很多不想为外人所知的事情,全都交由蔡崇信去打理。
“两日时间吗?”
张煌言皱着眉头思索片刻,虽有些不满意但是想想这件事情需要保密周全等愿意,慢些也算正常。
“好,那我再给你们两日时间,补货切记心消息走漏了!”
“喏!”
“还有孔氏那一家人继续安抚住,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了纰漏,虽然他们值得相信,但是洪朝饶谍探无孔不入,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察觉到些什么!”
“明白!”
蔡崇信躬身应答。
随后两日时间,双方试探性的交手未停,当第三日一大早张煌言开始召集麾下一干总兵、副总兵前来议事时,诸位总兵却是预感到,真正的战事怕是要开始了。
“诸位,洪朝人如今是我大明心腹之患,正所谓养军千日用兵一时,各位将军饱受我大明皇室恩典,今日当是报效朝廷的时候了。”
一上来,看到戎装现身的张煌言,前来议事的诸路总兵们就知道,自己的预感没有出错。
“愿从大人差遣!!”
“夏承德总兵,本督与你三万人马,攻打济宁府西门,切记,只管攻打西门即可,务必要给予洪朝军队最大限度的压力。”
“攻城方始,东城能够派出多少兵力,就派出多少兵力,无需试探,不用担心损失。”
“末将领命。”
“切记,不管其他方向有任何动静,你部都无需搭理,只管攻城。”
“喏!”
张煌言提醒的重点让夏承德听的不明所以,不过既然主帅如此安排,那么他只要照办便可。
“高杰总兵,本督与你两万大军,攻打济宁府北城,具体事项与夏承德总兵一致,无需管其他方向之动静,保持对北城的攻势便可。”
“末将领命。”
“刘泽清总兵,本督与你两万人马,攻打济宁府南城,攻城之时直接动用全部兵力压上。”
“攻城时间定为未时初,以我中军本部鼓声为号,鼓声起时诸位将军只管发动兵马攻城便可!”
“大人,不先以火炮轰开城门吗?”
夏承德等总兵非是不知兵之人,此时张煌言的攻城手笔固然不,可是以现如今之攻城战术而言,初次发起攻城便出动大半兵马,着实有些不智。
随着火炮在军中大规模装备,以前那种笨重的投石车、冲城车之类的攻城器械逐渐淘汰了,现在大明军队在这几日对城下围堵中,虽然也制作了大量登乘梯等攻城工具,然则以现在洪朝军队的城防守势而论,他们明朝攻城军队如此粗鲁攻城,吃亏必然很大,将士损失肯定惨重。
对于张煌言如此荒唐的攻城方略,便是夏承德这般积极应战的总兵,也不无皱着眉头,以一种抵触的神色发问。
“本督自有安排,诸位将军还请信我!”
“本督还不是蠢到不知如此攻城,会有何等损失的笨蛋,在围困济宁府这几日里,本督已经做好了安排,若是计划顺利达成,我军应该能在今日攻破济宁府城!”
张煌言成竹在胸,宽慰着在场诸位将军。
看着张煌言沉稳的神情,想想他一直以来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是能做出眼前这般昏庸计谋的无能之辈,大家在得到他的回复之后,便也只能半信半疑地应了下来。
随后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围困了济宁市一个星期的明朝军队,大规模的调动整备,很显然是要有大动作了。
城池上将一切看在眼里的洪朝第三军将士们,随之也迅速行动起来,纷纷登上岗位,将炮火目标对准了城池前方数十丈处。
而一直关注城外动向的孔有德、白广恩等第三军军官,也都闻风而动,装戴好军装,走上了城墙,注视着城外数里之外的敌人行军动向,等待着他们的行动。
第三军火炮轰鸣声响起那一刻,明朝军队却是已经冲到了济宁城下不到十余丈的距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