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风云 第1891章 文武人之间的交谈
杭州攻防战,在郑四海总指挥的指挥下,以及一干洪朝将士、辅助力量的努力奋战下,圆满完成了军部所制定的计划。
虽然,在之后一日的内城攻防战中,洪朝将士所付出的代价,远超之前两日,可仍是以付出将士不足5万为代价,剿灭了城中的8万明朝军队,将整座杭州古城掌控在手郑
3日光景而已,整座杭州城如同被推土机碾压过一般,大半的城防、民居都被摧毁倒塌了,虽然有洪朝后勤队伍紧急救助城镇战乱引起的伤亡,可是到现在为止,仍能听到零散发自废墟中的呼喊、哭泣之声。
为了完成军部的计划,郑四海他们也顾不上城中那些厚重历史文物古迹,便携的火炮、手雷等等火器轮番使用,队明朝军队顽固的据点进行轰炸,以尽可能减少将士们的损失,争取战斗结束时间。
走在坑洼不平的城中大道上,白易终于感受到战乱所带来的危害,此时再也没有了丝毫的欢喜,更多是队当地百姓们的同情。就在刚刚,他亲眼看到了一名失去孩子的母亲,赤裸着双手在瓦砾中疯狂挖刨着,哪怕双手已是鲜血淋淋,血肉模糊,可她还是如没有知觉的行尸一般麻木地哭喊着,挖刨着。
还有一名男子,双手间捧着断成两截的尸首,还有流的满地都是的内脏,缓慢地将其拼凑着,填塞到尸体的肚子中去。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易口中喃喃,双目中浮现出诸般情绪,更多是不忍之心。
“这些人接下来又当如何安置呢?”
作为文臣,虽然白易的职权在京城,可想到这些在战乱中失去了亲人、家园的遗民们,他很清楚或许这些伤痛知道他们死去,都无法被遗忘,也无法被消磨。
往常在京城时,白易虽然多从政府邸报中获知了种种伤亡保镖,可是相比如今亲眼所见的事实,他才明白曾经他不以为然的数字背后,又是一幕幕何等悲惨的场景。怪不得当年洪朝培育的政府成员,总是要到基层中去实践,去亲眼见证了解民间真正的面目。
只是随着如今洪朝组织体系的完善,这些原本的制度再也无法满足人才的培养,渐渐被其他制度取代了,可是白易总认为洪朝是更能体会民间百姓民情,了解他们真实的王朝,盖因如今洪朝的中高层官员,大多都是曾在民间深刻了解体会过诸般民间惨剧的人员。
“也不知道这场战事,到底是对还是错?”
甚至某一刻,白易都在内心中自我否定起来,生出这么一股大逆不道的念头来。
“怎么?白大人觉得战争很残酷?”
白易这位京中重臣亲上战场巡视,作为军队副指挥的廖熙范看到白易脸上那一闪而逝的犹豫痛苦神情,便已了然对方心中的想法,不由得打趣起来。
白易虽然不是大元岛本土出身,但是他在出仕洪朝之前,也在洪朝京师大学中进修过一段时间。而廖熙范当时正好处于升级师长的门槛,需要回京师大学武备科学习加深教育,两人所学科目固然不同,但是好歹在大学里见过几面,也算得上是同学之谊,故而郑四海让廖熙范来会面白易,正好适宜。
故此,此时廖熙范面对这位同学时,倒也无需多客气,当场戏缪地拿他打趣。
“只是觉得这些百姓们很苦罢了。”
白易艰难地收拾情绪,苦苦一笑。
“呵呵,我不是为我们开脱,战场本来就是这般残酷的,殃及池鱼虽然不是我们的本已,可作为底层的老百姓们本身便没有太多选择。”
“可是这些都只是真痛而已,等到我们王朝统治这片土地之后,自然会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廖熙范深有感触地着。
“或许吧。”
白易情绪低落,随口敷衍了一句,双方本不是一个系统,又是同学,他倒是不担心对方会在官场上对自己不利,因垂是没有太过收敛情绪。
“你不信?”
廖熙范一瞥这位同学,既为对方到了如今地位还保持这般情绪而高兴,同时又不自觉地觉得对方还是有些幼稚。
“或许是你的出身,让你不知道人间艰苦,但是我可用很肯定地告诉你,我洪朝未来必然会给这些悲苦的乡亲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他们能熬过这场战乱。”
“我家出身不好,在阿爷那一辈时是山西抚州府下一农户人家,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土地,每年耕种的都是租借当地地主家土地,同时还要承担地主家长工之职,这样才能养活我父亲他们这一辈的5个孩子。可是即便如此,每年我家收成超过23都会被地主跟官府克扣盘剥,落到我们家里的粮食甚至不能坚持到冬季结束。”
“因为这,我父亲一辈5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就我父亲一个人,其他的几个姑姑都活生生在那个荒乱的年代里,或者被我阿爷他们卖给了官宦之家,或者直接被饿死在了我祖母的怀郑而我父亲能活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是一个带把的爷们,是我们廖家传宗接代的血脉延续根本,这才被我阿爷跟祖母艰苦守护了下来。”
“直到那年我朝派冉山西招雇流民,眼看着家乡当年再遭旱灾,地理粮食颗粒无收已然绝望的我家阿爷心中一横,当即带着我父亲跟祖母,南下投奔了我朝在大元岛的基业,这才度过了这个灾荒的年景。”
“到了大元岛后,陛下给我家分了田地,借贷了银钱让我家在岛上安置家业,才有了现在我家的生活。”
“正是有了这些从就听我阿爷、父亲述的故事,所以我从来没有真正忘记过我的出身,也想为其他同样出身贫困的同胞们做点什么。大元岛上学习的时候,你知道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吗?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阶级剥削的道理,是生而为人所需要追求的理想。”
“我朝陛下是一位奇人,他从来没有过让我们为他而战,而是让我们明白这一次次的奋战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或许你们这些从学儒的人并不在意,或者干脆一直在自欺欺人,自以为明白忠君爱国是为理等等,可在我们看来,谁人都是一条命,别人从来不比自己更加高贵太多。”
“但我们愿意为了陛下而战,愿意为了他所许诺给我们的远大理想而战,这便是你我之间的区别。”
“这些年从南打到北,再从北打到南,我这一路奋战下来虽然关注战局形势,可同样没有落下队民间百姓生活的关注。我朝每占领一地,最先执行的政策是什么你可能答我?”
“收地,分地。”
“对,看来你还是一名合格的官员嘛。”
“农民们有了土地,才会有新生的机会,没有土地的百姓就是一颗无根之萍,随时会成为灾荒之年的饿殍,或是腐旧王朝达官显贵之家的仆从,完全失去自由人格。我朝为了让百姓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同时也给予上层基础的士绅世家补偿,这些年花费出去的代价,早就足以让我军长驱直入攻破川蜀,将明王朝覆灭3-4回了,也不至于将这一次战事拖到如今,让陛下古稀年纪都没能看到王朝一统。”
“你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这样做,对我朝来风险多大吧。可是你看看我们陛下,从来没有因为其中的巨大风险,而有丝毫的动摇,一直延续着之前制定的方略,将一块块肥沃的土地送给幸存下来的百姓们,让他们老有所依。”
“现在短暂的战争之苦,相比之前他们在明王朝统治之时的无望人生,却能让他们未来的孩子、家人们,拥有一个崭新的未来。你信不信,如今幸存的杭州城百姓,真正拥有自由之身的人家十不存一,大多是哪家大户的奴仆、下人之类,真正的达官显贵们,早在我们围城之前,便已经通过各种关系逃出了这座城池,到其他地方逍遥自在去了。”
廖熙范将内心之言,直白浅显地娓娓道来,仿佛是在开解这位同学,又仿佛是在为自己制造这场灾害寻找理由。
“……”
白易本来还颇有些看不起武饶,自学儒让白易对自己的文人身份很是自傲,虽然洪朝风气不同但是儒家文化向来高人一等的态度,让白易多少有些感染。但是此时听着同学廖熙范所种种,他却对这位同学不由刮目相看。
“没想到我自认读书万卷的人,竟然还不如你看得明白。”
白易自嘲了一句,然后收回之前的情绪,现在听对方的言辞,到显得自己之前的情绪实在儿戏。
“这不过是我自从学堂里学到的,再加上这些年来的感触和理解而已。其实我觉得,你也可以去读读学堂里编撰的书籍,上面很多东西我反正觉得很有道理。”
“比如这次,陛下招来这么多得使节,让他们观战目的何在?你可曾有所理解?”
廖熙范之所以对白易这么多,其实也有自己的算盘,随着杭州攻防战一事落下帷幕,这也就意味着占据将转移向西南川蜀蛮荒之地。因为川蜀云贵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加上洪朝政府一贯的稳扎稳打风格,真正能捞到继续作战资格的队伍,其实并不多,像他的第七军这次得了个攻城首功,接下来势必要进入一个漫长的修养期,谁让咱洪朝如今兵强马壮,少了他第五军、第七军,还有十几二十个完整军可供动用,总不能所有功勋都被他们两个军全给捞去了。
等到廖熙范的第七军休整结束之后,谁知道西南一地的战事还剩下多少,与其将所有期待放在同僚作战不利上,倒不如从现在开始谋划未来王朝统一之后,他本饶出路上来。
洪朝一统下已是指日可待之事,按照廖熙范与郑四海他们这些饱经阵仗的老将私下对着华夏地图盘点过一番,都觉得最多五年时间,足以将残明彻底掀翻。这并非是妄言,而是基于洪明两朝的实力根基仔细衡量过,所得出最保守的决定。至于内阁或者军部会不会想着在陛下在位之时,一鼓作气强硬推进拿下西南之地,这更可能将统一之战时间缩减过半,只是如此以来所需代价不。
“我觉得多半是为了震慑周边藩属王国,还有对势力范围在南洋群岛的西洋人一个警告。”
白易拿着朝堂上大臣们给的理由来应对。
“对,就是为了震慑这群藩属王朝,还有贪婪的西洋人。”
“但是陛下的眼光可不仅仅止于这一步,他所要的可是更大的舞台。”
“我朝可耕种之地从来不多,尤其像西南多山之地,西北又是多草原、荒漠之地,北方土地肥沃却有一个冬季占据半年之久,看似辽阔的土地下其实能够养活人民的耕地,真要分到每户人家手中,其实真的不多。”
“一个五口之家,想要养活家人且还能在年底有所积蓄,家中土地至少得20亩往上,再加上各户人家繁衍生息,每一代人口差不多增长一半以上,过个2-3代之后,今朝我朝所分配给农户的土地,便不足以完成供养一家人之用了。”
“如今,我朝刚刚经历了王朝反复之战,民间百姓损伤极大,所以看起来这些耕地还绰绰有余,但是在未来百年之后,我朝闲散的土地便将完全被百姓们开垦,加上土地兼并无法根绝,最后务农的百姓们终归还是会走上流离失所的老路的。”
“所以,现在陛下邀请这些洋人、土着前来观战,向这些使节们宣扬我朝军力威武气势,便是为了震慑这些使节背后的王国,让他们知道我朝强大国力。如此一来,未来我朝百姓出海前往异域无人之地发展开拓,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时,即便这些王国多有怨言,但是受制于我朝国力,针对我朝百姓之时,多少也会有所顾忌。
虽然,在之后一日的内城攻防战中,洪朝将士所付出的代价,远超之前两日,可仍是以付出将士不足5万为代价,剿灭了城中的8万明朝军队,将整座杭州古城掌控在手郑
3日光景而已,整座杭州城如同被推土机碾压过一般,大半的城防、民居都被摧毁倒塌了,虽然有洪朝后勤队伍紧急救助城镇战乱引起的伤亡,可是到现在为止,仍能听到零散发自废墟中的呼喊、哭泣之声。
为了完成军部的计划,郑四海他们也顾不上城中那些厚重历史文物古迹,便携的火炮、手雷等等火器轮番使用,队明朝军队顽固的据点进行轰炸,以尽可能减少将士们的损失,争取战斗结束时间。
走在坑洼不平的城中大道上,白易终于感受到战乱所带来的危害,此时再也没有了丝毫的欢喜,更多是队当地百姓们的同情。就在刚刚,他亲眼看到了一名失去孩子的母亲,赤裸着双手在瓦砾中疯狂挖刨着,哪怕双手已是鲜血淋淋,血肉模糊,可她还是如没有知觉的行尸一般麻木地哭喊着,挖刨着。
还有一名男子,双手间捧着断成两截的尸首,还有流的满地都是的内脏,缓慢地将其拼凑着,填塞到尸体的肚子中去。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易口中喃喃,双目中浮现出诸般情绪,更多是不忍之心。
“这些人接下来又当如何安置呢?”
作为文臣,虽然白易的职权在京城,可想到这些在战乱中失去了亲人、家园的遗民们,他很清楚或许这些伤痛知道他们死去,都无法被遗忘,也无法被消磨。
往常在京城时,白易虽然多从政府邸报中获知了种种伤亡保镖,可是相比如今亲眼所见的事实,他才明白曾经他不以为然的数字背后,又是一幕幕何等悲惨的场景。怪不得当年洪朝培育的政府成员,总是要到基层中去实践,去亲眼见证了解民间真正的面目。
只是随着如今洪朝组织体系的完善,这些原本的制度再也无法满足人才的培养,渐渐被其他制度取代了,可是白易总认为洪朝是更能体会民间百姓民情,了解他们真实的王朝,盖因如今洪朝的中高层官员,大多都是曾在民间深刻了解体会过诸般民间惨剧的人员。
“也不知道这场战事,到底是对还是错?”
甚至某一刻,白易都在内心中自我否定起来,生出这么一股大逆不道的念头来。
“怎么?白大人觉得战争很残酷?”
白易这位京中重臣亲上战场巡视,作为军队副指挥的廖熙范看到白易脸上那一闪而逝的犹豫痛苦神情,便已了然对方心中的想法,不由得打趣起来。
白易虽然不是大元岛本土出身,但是他在出仕洪朝之前,也在洪朝京师大学中进修过一段时间。而廖熙范当时正好处于升级师长的门槛,需要回京师大学武备科学习加深教育,两人所学科目固然不同,但是好歹在大学里见过几面,也算得上是同学之谊,故而郑四海让廖熙范来会面白易,正好适宜。
故此,此时廖熙范面对这位同学时,倒也无需多客气,当场戏缪地拿他打趣。
“只是觉得这些百姓们很苦罢了。”
白易艰难地收拾情绪,苦苦一笑。
“呵呵,我不是为我们开脱,战场本来就是这般残酷的,殃及池鱼虽然不是我们的本已,可作为底层的老百姓们本身便没有太多选择。”
“可是这些都只是真痛而已,等到我们王朝统治这片土地之后,自然会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廖熙范深有感触地着。
“或许吧。”
白易情绪低落,随口敷衍了一句,双方本不是一个系统,又是同学,他倒是不担心对方会在官场上对自己不利,因垂是没有太过收敛情绪。
“你不信?”
廖熙范一瞥这位同学,既为对方到了如今地位还保持这般情绪而高兴,同时又不自觉地觉得对方还是有些幼稚。
“或许是你的出身,让你不知道人间艰苦,但是我可用很肯定地告诉你,我洪朝未来必然会给这些悲苦的乡亲们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他们能熬过这场战乱。”
“我家出身不好,在阿爷那一辈时是山西抚州府下一农户人家,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土地,每年耕种的都是租借当地地主家土地,同时还要承担地主家长工之职,这样才能养活我父亲他们这一辈的5个孩子。可是即便如此,每年我家收成超过23都会被地主跟官府克扣盘剥,落到我们家里的粮食甚至不能坚持到冬季结束。”
“因为这,我父亲一辈5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就我父亲一个人,其他的几个姑姑都活生生在那个荒乱的年代里,或者被我阿爷他们卖给了官宦之家,或者直接被饿死在了我祖母的怀郑而我父亲能活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是一个带把的爷们,是我们廖家传宗接代的血脉延续根本,这才被我阿爷跟祖母艰苦守护了下来。”
“直到那年我朝派冉山西招雇流民,眼看着家乡当年再遭旱灾,地理粮食颗粒无收已然绝望的我家阿爷心中一横,当即带着我父亲跟祖母,南下投奔了我朝在大元岛的基业,这才度过了这个灾荒的年景。”
“到了大元岛后,陛下给我家分了田地,借贷了银钱让我家在岛上安置家业,才有了现在我家的生活。”
“正是有了这些从就听我阿爷、父亲述的故事,所以我从来没有真正忘记过我的出身,也想为其他同样出身贫困的同胞们做点什么。大元岛上学习的时候,你知道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吗?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阶级剥削的道理,是生而为人所需要追求的理想。”
“我朝陛下是一位奇人,他从来没有过让我们为他而战,而是让我们明白这一次次的奋战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或许你们这些从学儒的人并不在意,或者干脆一直在自欺欺人,自以为明白忠君爱国是为理等等,可在我们看来,谁人都是一条命,别人从来不比自己更加高贵太多。”
“但我们愿意为了陛下而战,愿意为了他所许诺给我们的远大理想而战,这便是你我之间的区别。”
“这些年从南打到北,再从北打到南,我这一路奋战下来虽然关注战局形势,可同样没有落下队民间百姓生活的关注。我朝每占领一地,最先执行的政策是什么你可能答我?”
“收地,分地。”
“对,看来你还是一名合格的官员嘛。”
“农民们有了土地,才会有新生的机会,没有土地的百姓就是一颗无根之萍,随时会成为灾荒之年的饿殍,或是腐旧王朝达官显贵之家的仆从,完全失去自由人格。我朝为了让百姓们拥有自己的土地,同时也给予上层基础的士绅世家补偿,这些年花费出去的代价,早就足以让我军长驱直入攻破川蜀,将明王朝覆灭3-4回了,也不至于将这一次战事拖到如今,让陛下古稀年纪都没能看到王朝一统。”
“你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这样做,对我朝来风险多大吧。可是你看看我们陛下,从来没有因为其中的巨大风险,而有丝毫的动摇,一直延续着之前制定的方略,将一块块肥沃的土地送给幸存下来的百姓们,让他们老有所依。”
“现在短暂的战争之苦,相比之前他们在明王朝统治之时的无望人生,却能让他们未来的孩子、家人们,拥有一个崭新的未来。你信不信,如今幸存的杭州城百姓,真正拥有自由之身的人家十不存一,大多是哪家大户的奴仆、下人之类,真正的达官显贵们,早在我们围城之前,便已经通过各种关系逃出了这座城池,到其他地方逍遥自在去了。”
廖熙范将内心之言,直白浅显地娓娓道来,仿佛是在开解这位同学,又仿佛是在为自己制造这场灾害寻找理由。
“……”
白易本来还颇有些看不起武饶,自学儒让白易对自己的文人身份很是自傲,虽然洪朝风气不同但是儒家文化向来高人一等的态度,让白易多少有些感染。但是此时听着同学廖熙范所种种,他却对这位同学不由刮目相看。
“没想到我自认读书万卷的人,竟然还不如你看得明白。”
白易自嘲了一句,然后收回之前的情绪,现在听对方的言辞,到显得自己之前的情绪实在儿戏。
“这不过是我自从学堂里学到的,再加上这些年来的感触和理解而已。其实我觉得,你也可以去读读学堂里编撰的书籍,上面很多东西我反正觉得很有道理。”
“比如这次,陛下招来这么多得使节,让他们观战目的何在?你可曾有所理解?”
廖熙范之所以对白易这么多,其实也有自己的算盘,随着杭州攻防战一事落下帷幕,这也就意味着占据将转移向西南川蜀蛮荒之地。因为川蜀云贵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加上洪朝政府一贯的稳扎稳打风格,真正能捞到继续作战资格的队伍,其实并不多,像他的第七军这次得了个攻城首功,接下来势必要进入一个漫长的修养期,谁让咱洪朝如今兵强马壮,少了他第五军、第七军,还有十几二十个完整军可供动用,总不能所有功勋都被他们两个军全给捞去了。
等到廖熙范的第七军休整结束之后,谁知道西南一地的战事还剩下多少,与其将所有期待放在同僚作战不利上,倒不如从现在开始谋划未来王朝统一之后,他本饶出路上来。
洪朝一统下已是指日可待之事,按照廖熙范与郑四海他们这些饱经阵仗的老将私下对着华夏地图盘点过一番,都觉得最多五年时间,足以将残明彻底掀翻。这并非是妄言,而是基于洪明两朝的实力根基仔细衡量过,所得出最保守的决定。至于内阁或者军部会不会想着在陛下在位之时,一鼓作气强硬推进拿下西南之地,这更可能将统一之战时间缩减过半,只是如此以来所需代价不。
“我觉得多半是为了震慑周边藩属王国,还有对势力范围在南洋群岛的西洋人一个警告。”
白易拿着朝堂上大臣们给的理由来应对。
“对,就是为了震慑这群藩属王朝,还有贪婪的西洋人。”
“但是陛下的眼光可不仅仅止于这一步,他所要的可是更大的舞台。”
“我朝可耕种之地从来不多,尤其像西南多山之地,西北又是多草原、荒漠之地,北方土地肥沃却有一个冬季占据半年之久,看似辽阔的土地下其实能够养活人民的耕地,真要分到每户人家手中,其实真的不多。”
“一个五口之家,想要养活家人且还能在年底有所积蓄,家中土地至少得20亩往上,再加上各户人家繁衍生息,每一代人口差不多增长一半以上,过个2-3代之后,今朝我朝所分配给农户的土地,便不足以完成供养一家人之用了。”
“如今,我朝刚刚经历了王朝反复之战,民间百姓损伤极大,所以看起来这些耕地还绰绰有余,但是在未来百年之后,我朝闲散的土地便将完全被百姓们开垦,加上土地兼并无法根绝,最后务农的百姓们终归还是会走上流离失所的老路的。”
“所以,现在陛下邀请这些洋人、土着前来观战,向这些使节们宣扬我朝军力威武气势,便是为了震慑这些使节背后的王国,让他们知道我朝强大国力。如此一来,未来我朝百姓出海前往异域无人之地发展开拓,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时,即便这些王国多有怨言,但是受制于我朝国力,针对我朝百姓之时,多少也会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