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四十二章 蒋国公——屈突通
热门推荐:
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
婚礼当天,老公朋友圈官宣白月光了
重生85:开局分家成首富,白眼狼后悔了
武侠:杀敌爆修为,我功力滔天!
玄鉴仙族
开局混沌神体,打造最强不朽帝族!
在古代做个小县官
蜀汉
闺蜜齐穿书!嫁糙汉!你离我也离
屈突通,复姓屈突,字坦豆拔,昌黎徒何,奚族,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刚毅武略,善于骑射,北周时期,起家司卫都中士。隋朝初期,任左卫司马,袭封邑川县公,迁左勋卫车骑将军,迁左亲卫府大都督、陇右群牧使。奉公正直,官民敬畏,隋炀帝杨广在位时期,参与征讨高句丽,升人右光禄大夫、左武候将军,平定杨玄感叛乱,迁左骁卫大将军、关中讨捕大使,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南巡江都,授左光禄大夫、卫大将军、长安留守。阻止唐国公李渊进军,兵败被擒,授兵部尚书、蒋国公,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薛举父子、王世充,拜工部尚书。玄武门之变后,出镇洛阳,拜洛州都督、左光禄大夫。卒于任上,终年七十二岁,获赠左仆射,谥号为忠,图形于凌烟阁。
屈突通,父屈突长卿,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刚直、坚毅,擅长骑射,且颇好武略,年轻时仕隋为虎牙郎将,后任右亲卫大都督。奉隋文帝杨坚之命到陇西一带,巡查直属朝廷的牧群,屈突通秉公执法,共查出两万多匹隐马。隋文帝闻讯后大为震怒,欲将罪臣太仆卿慕容悉达及一千五百多名管事的官员全部处斩,屈突通于心不忍,便向隋文帝求情:“人命至重,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臣斗胆敢以死请命!”隋文帝怒视并且大声斥责屈突通。屈突通继续说:“臣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千余人的死罪。”隋文帝此时方才明白,于是说:“朕不明此理,竟然到这个地步,应当免除慕容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免除了众人的死罪。
经过这件事,屈突通在隋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渐重用,升右武侯车骑将军。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即便是亲属犯法,也依法制裁,决不包庇宽容。当时他的弟弟屈突盖任长安县令,也以严整而知名,因此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畏心理。
隋文帝驾崩,太子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授备身郎将、正议大夫。隋炀帝深知自己的皇位是采取了种种手段夺来的,几个弟兄对他当皇帝都不满意,为防止意外,隋炀帝决定将他们分别召回京师,再做处理。隋炀帝便派屈突通持隋文帝玺书去晋阳征汉王杨谅入朝,原来隋文帝曾与杨谅秘密约定:“如果有玺书召你,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杨谅见到玺书与原约不能验证,便知已经出事,于是盘问屈突通,屈突通闪烁其词而不回答,杨谅只得将屈突通放回长安,不久杨谅便起兵造反。
司徒杨素之子杨玄感,趁隋炀帝第二次征高丽之机,举兵造反,由于杨玄感不善用兵,错误地攻打东都洛阳,结果遭到政府军的顽强反击。这时,远在辽东的隋炀帝已率隋军主力回师,命虎贲郎将陈棱进攻据守黎阳的元务本,屈突通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驰援东都洛阳。在东莱的来护儿也停止进攻高丽,还师西进,对包围洛阳的杨玄感形成反包围态势。杨玄感接受李子雄、李密的建议,率军西进,准备夺取关中,待杨玄感军到达阌乡时,耽误了宝贵的三天时间,此时屈突通、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等各路隋军已经追上,隋军且战且进,一日内三胜。隋军在皇天原与杨玄感决战,大胜,杨玄感仅率十余骑逃往上洛,杨玄感自知大势已去,乃命杨积善将其杀死,起兵遂告失败,屈突通以功迁左骁骑卫大将军。
延安人刘迦论据雕阴起兵反隋,自称皇王,建元大世,其众号称十万,与稽胡刘鹞子义军呼应,隋炀帝任命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关中兵进讨。屈突通率军进至延安,按兵不动,敌军以为隋军胆怯,屈突通则宣布要撤兵,来放松敌人的警惕。同时,屈突通暗中率兵前往上郡,刘迦论不明敌情,率部南进,距屈突通军七十里扎营,分兵绚地。屈突通乘其无备,夜简精甲袭之,斩杀刘迦论并起义军万余,虏老弱数万口,并于上郡南山筑京观,起义失败。
此后,隋朝廷政治日益腐败,各地农民不断揭竿而起,而隋军则军无斗志,很多将领皆战死,惟有屈突通与农民军作战时非常慎重,所以虽然没有大捷,但是从没战败过。隋炀帝南下江都宫,令屈突通率部随代王杨侑镇守长安。
李渊在太原宣告起兵,以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负责太原事宜,自统甲士三万于晋阳誓师出发,并发布檄文,告谕尊立隋代王杨侑之意。尔后沿汾水南下,经雀鼠谷,进屯贾胡堡。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另派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占领霍邑,打开了进军关中通道。
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占临汾,克绛郡,进至龙门,屈突通率军数万屯守河东,准备阻止李渊军入关。时李渊军司马刘文静引突厥大将康鞘利率兵匹赶到,使李渊兵力大增,李渊军到汾阴,招抚关中农民军首领孙华,命其先行渡过黄河,并派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奈,率步骑兵六千渡河至梁山扎营,以待大军。
此时,屈突通的处境非常艰难,正如李渊所分析的那样:“屈突通精兵不少,与我军相隔仅五十余里,但不敢来战,足以证明他的部下已经不为屈突通效命了。但是屈突通害怕上边怪罪,又不敢不出战。若他亲自率军过河进攻你们,那我就进攻河东,河东肯定守不住。若是屈突通全军守城,那你们就拆毁河上的桥梁。这样前面扼住他的咽喉,后面攻击他的后背,他不逃走必定被我们擒获。”屈突通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起初进展顺利,但孙华、史大奈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隋军败回河东。李渊率诸军包围河东,但河东城高险峻,加上屈突通又善于守城,使李渊军难以很快攻下,李渊只好留一部兵力继续围城,亲率主力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屈突通闻知李渊要攻打长安后,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自己率部自武关出蓝田回救长安,至潼关附近,被刘文静部阻遏,不得进。时隋将刘纲守卫潼关,屯军都尉南城,屈突通欲与刘纲合兵,李渊军左统军王长谐率部抢先袭占都尉南城,斩杀刘纲,屈突通被迫退守都尉北城。
屈突通在此与唐刘文静相持月余,急于进军,便派桑显和夜袭刘文静军营,桑显和率军攻破二栅,惟刘文静一栅久攻不下。桑显和率军再战,李渊军死数千人,并箭射刘文静,使其士气大减,已露败相。此时桑显和却因军士疲惫,停止进攻,就地开饭,刘文静抓住战机,派兵重起营栅,时有游军数百骑自南山击隋军背,三栅之兵也呐喊而出,前后夹击,桑部全军覆没,桑显和仅以身免。
此战后,屈突通的处境愈加窘迫。有人劝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哭道:“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陛下对我的恩宠照顾非常优厚,拿着人家的俸禄而在困难时背叛,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还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应当为国家挨一刀!”屈突通慰劳勉励将士时,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大家对此也很感动。
此时,已李渊攻占长安,并派其家僮去招降屈突通,屈突通当即将家僮杀死,屈突通闻长安已失,家属都被李渊所俘,便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东去,准备去洛阳投奔越王杨侗。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献潼关降于刘文静,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桑显和去追击屈突通。屈突通在稠桑为刘文静军追上,遂结阵自守,窦琮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说他,屈突通骂道:“往昔与你是父子,就是仇敌了。”并命令身边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寿。
桑显和对屈突通的部众说:“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闻听此言,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下马向东南方向再三跪拜,并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只,实所鉴察。”遂被迫归降,擒送长安。与李渊见面后,李渊问道:“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道:“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实在是愧对代王。”李渊对他的行为赞赏不已:“这是隋朝的忠臣啊。”下令将屈突通释放,并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
屈突通归降后,即奉命到河东城下招降尧君素归降,尧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自胜,屈突通也泪湿衣襟,他对尧君素说:“我军已经失败,唐王义旗所指之处,无不响应,事情已到了如此地步,你还是早些归降为好。”但尧君素态度坚决:“您身为国家大臣,主上委任您以防卫关中的重任,代王将社稷都托付给您了,您为什么背弃国家而投降呢?还替人家作说客呀!您所乘之马,就是代王赏赐的,您还有什么脸骑着这匹马呢!”屈突通叹息道:“唉!君素,我是力尽图穷才来的!”但尧君素不听,说道:“我的力量还未用尽,何必再多说!”屈突通无奈,只好退走。
李渊在长安称帝,割据陇西的西秦霸王薛举病亡,其子薛仁杲继位,李渊命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屈突通作为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也随军出战。李世民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军,斩首数千级,并乘胜追击,包围折摭城,迫降薛仁杲。当时珍宝堆积如山,诸将都争相夺取,而屈突通却秋毫不犯,唐高祖闻知此事后,对屈突通说:“你清正奉国,着自终始,名下定不虚啊。”特赐金银六百两、彩物一千段。
正当唐朝谋进兵中原,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向唐河东发动进攻,攻城略地,多次击败唐朝援军,关中震骇。李世民率兵征讨刘武周,屈突通也随军前往,刘武周军战败,李世民率军追击,数次大败其军,彻底消灭刘武周割据势力。此时,刘武周大将尉迟敬德前来归降,尉迟敬德作战勇猛,多次战败唐军,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归降非常高兴,但屈突通怕尉迟敬德会反复,所以出于李世民的安全,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
后来,刘武周部将大多又叛唐而去,唐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也会叛离,将他囚禁在军中,屈突通与尚书殷开山又向李世民进言道:“尉迟敬德刚刚投降,思想感情还没有归顺,这人非常勇猛剽悍,关押的时间又长,已被我们猜疑,必然产生怨恨。留着他只怕会留下后患,请立即杀了他。”虽说李世民未听屈突通之言,但对屈突通的忠心还是非常感动的。
洛阳王世充称帝,利用唐军无暇东顾之机,夺取了唐在河南的部分州县;河北窦建德实力增强,多次击败在河北的隋、唐军。于是,唐高祖决定进兵中原,采用先郑后夏,各个击破的方略,命李世民领八总管二十五将,统兵八万余东击王世充,屈突通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从李世民讨王世充。当时,屈突通的两个儿子们都在洛阳,唐高祖想探试他的心意,便函对他:“东征的事情,如今想委托给你,但是你的两个儿子怎么办呢?”屈突通回答说:“此行臣愿意作为前驱,两个儿子如果因此而死,那是他们的命,臣不会以私情妨碍公义。”唐高祖感叹道:“烈士为保全节操而死,我是见到了。”
李世民攻占东都外围重地慈涧,王世充退保东都,李世民决定先扫清洛阳外围然后攻城。李世民率五百骑巡视战场,至魏宣武帝陵时,被突然而至的王世充所率万余步骑兵包围,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唐将尉迟敬德及时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落马,王世充军稍退。尉迟敬德护卫李世民杀出重围,此时屈突通已闻讯率大队唐军赶到,大败王世充军,活捉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一千余级,俘排稍兵六千,王世充只身逃脱。
屈突通与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六千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李世民移军青城宫,营垒未就好,王世充即率军2万出洛阳方诸门,凭借旧马坊墙垣沟堑,依托谷水抵御唐军,唐诸将皆惧。李世民登北魏宣武帝陵观察敌情,见王世充悉众而出,遂抓住战机,命屈突通率步卒5000渡谷水进击,并令其“兵交则纵烟”。交兵后,屈突通令部下放烟,李世民见烟起,亲率骑兵南下,与屈突通合力奋击,王世充也率部殊死抵抗,其部多次被唐军冲散,又迅即聚合。双方激战半日,王世充被迫退兵,李世民纵兵追击,直到城下,斩俘七千人,趁势包围洛阳,王世充只得据城自守。
唐军将要围攻洛阳时,王世充便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遂率十余万大军西援洛阳,进屯虎牢东广武山,并在板渚筑宫,与王世充相呼应,威胁唐军侧背。面对洛阳坚城未下、窦军骤至的危急情况,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屈突通、萧瑀、封德彝等多数人认为:“我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王世充凭借坚城固守,不容易很快攻克,窦建德挟胜利之势而来,士气高涨锐不可挡,我军腹背受敌,不是好办法,不如撤退保守新安,以便等待时机。”但李世民最终采纳了宋州刺史郭孝恪、记室薛收的建议,决定扩大战役范围,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法,以求“一举两克”,命屈突通随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亲率精兵步骑进驻虎牢。同时李世民还将自己的卫兵半数兵力分给屈突通,以保护李元吉。
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全歼窦建德援郑大军,唐军主力旋即回师洛阳,王世充见大势已去,被迫率太子、群臣等2000余人投降,此战的胜利,为唐最终统一全国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屈突通论功第一,不久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洛阳。几年后,召屈突通回朝拜为刑部尚书,屈突通以不熟悉法律条文为由,再三辞谢,后转为工部尚书。
李世民率屈突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张士贵等发动玄武门政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担心洛阳发生动乱,派屈突通驰赴洛阳,以检校行台仆射之职镇守洛阳。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大封功臣,屈突通因功赐封食邑六百户。
屈突通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唐太宗痛惜良久,赠予尚书右仆射,谥忠。屈突通有二子:屈突寿、屈突诠,屈突寿袭爵。后唐太宗至洛阳,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拜屈突诠为果毅都尉,并赐予粮食布帛表示抚恤,屈突诠后官至瀛州刺史。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屈突通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二名,与房玄龄配列太宗庙庭。
屈突通,父屈突长卿,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刚直、坚毅,擅长骑射,且颇好武略,年轻时仕隋为虎牙郎将,后任右亲卫大都督。奉隋文帝杨坚之命到陇西一带,巡查直属朝廷的牧群,屈突通秉公执法,共查出两万多匹隐马。隋文帝闻讯后大为震怒,欲将罪臣太仆卿慕容悉达及一千五百多名管事的官员全部处斩,屈突通于心不忍,便向隋文帝求情:“人命至重,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为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臣斗胆敢以死请命!”隋文帝怒视并且大声斥责屈突通。屈突通继续说:“臣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千余人的死罪。”隋文帝此时方才明白,于是说:“朕不明此理,竟然到这个地步,应当免除慕容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免除了众人的死罪。
经过这件事,屈突通在隋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渐重用,升右武侯车骑将军。屈突通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即便是亲属犯法,也依法制裁,决不包庇宽容。当时他的弟弟屈突盖任长安县令,也以严整而知名,因此民间顺口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畏心理。
隋文帝驾崩,太子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授备身郎将、正议大夫。隋炀帝深知自己的皇位是采取了种种手段夺来的,几个弟兄对他当皇帝都不满意,为防止意外,隋炀帝决定将他们分别召回京师,再做处理。隋炀帝便派屈突通持隋文帝玺书去晋阳征汉王杨谅入朝,原来隋文帝曾与杨谅秘密约定:“如果有玺书召你,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杨谅见到玺书与原约不能验证,便知已经出事,于是盘问屈突通,屈突通闪烁其词而不回答,杨谅只得将屈突通放回长安,不久杨谅便起兵造反。
司徒杨素之子杨玄感,趁隋炀帝第二次征高丽之机,举兵造反,由于杨玄感不善用兵,错误地攻打东都洛阳,结果遭到政府军的顽强反击。这时,远在辽东的隋炀帝已率隋军主力回师,命虎贲郎将陈棱进攻据守黎阳的元务本,屈突通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驰援东都洛阳。在东莱的来护儿也停止进攻高丽,还师西进,对包围洛阳的杨玄感形成反包围态势。杨玄感接受李子雄、李密的建议,率军西进,准备夺取关中,待杨玄感军到达阌乡时,耽误了宝贵的三天时间,此时屈突通、宇文述、卫文升、来护儿等各路隋军已经追上,隋军且战且进,一日内三胜。隋军在皇天原与杨玄感决战,大胜,杨玄感仅率十余骑逃往上洛,杨玄感自知大势已去,乃命杨积善将其杀死,起兵遂告失败,屈突通以功迁左骁骑卫大将军。
延安人刘迦论据雕阴起兵反隋,自称皇王,建元大世,其众号称十万,与稽胡刘鹞子义军呼应,隋炀帝任命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关中兵进讨。屈突通率军进至延安,按兵不动,敌军以为隋军胆怯,屈突通则宣布要撤兵,来放松敌人的警惕。同时,屈突通暗中率兵前往上郡,刘迦论不明敌情,率部南进,距屈突通军七十里扎营,分兵绚地。屈突通乘其无备,夜简精甲袭之,斩杀刘迦论并起义军万余,虏老弱数万口,并于上郡南山筑京观,起义失败。
此后,隋朝廷政治日益腐败,各地农民不断揭竿而起,而隋军则军无斗志,很多将领皆战死,惟有屈突通与农民军作战时非常慎重,所以虽然没有大捷,但是从没战败过。隋炀帝南下江都宫,令屈突通率部随代王杨侑镇守长安。
李渊在太原宣告起兵,以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负责太原事宜,自统甲士三万于晋阳誓师出发,并发布檄文,告谕尊立隋代王杨侑之意。尔后沿汾水南下,经雀鼠谷,进屯贾胡堡。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驻守霍邑,另派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守河东,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占领霍邑,打开了进军关中通道。
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占临汾,克绛郡,进至龙门,屈突通率军数万屯守河东,准备阻止李渊军入关。时李渊军司马刘文静引突厥大将康鞘利率兵匹赶到,使李渊兵力大增,李渊军到汾阴,招抚关中农民军首领孙华,命其先行渡过黄河,并派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金紫光禄大夫史大奈,率步骑兵六千渡河至梁山扎营,以待大军。
此时,屈突通的处境非常艰难,正如李渊所分析的那样:“屈突通精兵不少,与我军相隔仅五十余里,但不敢来战,足以证明他的部下已经不为屈突通效命了。但是屈突通害怕上边怪罪,又不敢不出战。若他亲自率军过河进攻你们,那我就进攻河东,河东肯定守不住。若是屈突通全军守城,那你们就拆毁河上的桥梁。这样前面扼住他的咽喉,后面攻击他的后背,他不逃走必定被我们擒获。”屈突通派虎牙郎将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起初进展顺利,但孙华、史大奈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隋军败回河东。李渊率诸军包围河东,但河东城高险峻,加上屈突通又善于守城,使李渊军难以很快攻下,李渊只好留一部兵力继续围城,亲率主力渡河西进,威逼关中。
屈突通闻知李渊要攻打长安后,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自己率部自武关出蓝田回救长安,至潼关附近,被刘文静部阻遏,不得进。时隋将刘纲守卫潼关,屯军都尉南城,屈突通欲与刘纲合兵,李渊军左统军王长谐率部抢先袭占都尉南城,斩杀刘纲,屈突通被迫退守都尉北城。
屈突通在此与唐刘文静相持月余,急于进军,便派桑显和夜袭刘文静军营,桑显和率军攻破二栅,惟刘文静一栅久攻不下。桑显和率军再战,李渊军死数千人,并箭射刘文静,使其士气大减,已露败相。此时桑显和却因军士疲惫,停止进攻,就地开饭,刘文静抓住战机,派兵重起营栅,时有游军数百骑自南山击隋军背,三栅之兵也呐喊而出,前后夹击,桑部全军覆没,桑显和仅以身免。
此战后,屈突通的处境愈加窘迫。有人劝屈突通投降,屈突通哭道:“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陛下对我的恩宠照顾非常优厚,拿着人家的俸禄而在困难时背叛,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还摸着自己的脖子说:“应当为国家挨一刀!”屈突通慰劳勉励将士时,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大家对此也很感动。
此时,已李渊攻占长安,并派其家僮去招降屈突通,屈突通当即将家僮杀死,屈突通闻长安已失,家属都被李渊所俘,便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东去,准备去洛阳投奔越王杨侗。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献潼关降于刘文静,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桑显和去追击屈突通。屈突通在稠桑为刘文静军追上,遂结阵自守,窦琮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说他,屈突通骂道:“往昔与你是父子,就是仇敌了。”并命令身边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寿。
桑显和对屈突通的部众说:“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闻听此言,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下马向东南方向再三跪拜,并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只,实所鉴察。”遂被迫归降,擒送长安。与李渊见面后,李渊问道:“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道:“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实在是愧对代王。”李渊对他的行为赞赏不已:“这是隋朝的忠臣啊。”下令将屈突通释放,并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
屈突通归降后,即奉命到河东城下招降尧君素归降,尧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自胜,屈突通也泪湿衣襟,他对尧君素说:“我军已经失败,唐王义旗所指之处,无不响应,事情已到了如此地步,你还是早些归降为好。”但尧君素态度坚决:“您身为国家大臣,主上委任您以防卫关中的重任,代王将社稷都托付给您了,您为什么背弃国家而投降呢?还替人家作说客呀!您所乘之马,就是代王赏赐的,您还有什么脸骑着这匹马呢!”屈突通叹息道:“唉!君素,我是力尽图穷才来的!”但尧君素不听,说道:“我的力量还未用尽,何必再多说!”屈突通无奈,只好退走。
李渊在长安称帝,割据陇西的西秦霸王薛举病亡,其子薛仁杲继位,李渊命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屈突通作为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也随军出战。李世民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军,斩首数千级,并乘胜追击,包围折摭城,迫降薛仁杲。当时珍宝堆积如山,诸将都争相夺取,而屈突通却秋毫不犯,唐高祖闻知此事后,对屈突通说:“你清正奉国,着自终始,名下定不虚啊。”特赐金银六百两、彩物一千段。
正当唐朝谋进兵中原,刘武周在突厥支持下向唐河东发动进攻,攻城略地,多次击败唐朝援军,关中震骇。李世民率兵征讨刘武周,屈突通也随军前往,刘武周军战败,李世民率军追击,数次大败其军,彻底消灭刘武周割据势力。此时,刘武周大将尉迟敬德前来归降,尉迟敬德作战勇猛,多次战败唐军,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归降非常高兴,但屈突通怕尉迟敬德会反复,所以出于李世民的安全,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
后来,刘武周部将大多又叛唐而去,唐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也会叛离,将他囚禁在军中,屈突通与尚书殷开山又向李世民进言道:“尉迟敬德刚刚投降,思想感情还没有归顺,这人非常勇猛剽悍,关押的时间又长,已被我们猜疑,必然产生怨恨。留着他只怕会留下后患,请立即杀了他。”虽说李世民未听屈突通之言,但对屈突通的忠心还是非常感动的。
洛阳王世充称帝,利用唐军无暇东顾之机,夺取了唐在河南的部分州县;河北窦建德实力增强,多次击败在河北的隋、唐军。于是,唐高祖决定进兵中原,采用先郑后夏,各个击破的方略,命李世民领八总管二十五将,统兵八万余东击王世充,屈突通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从李世民讨王世充。当时,屈突通的两个儿子们都在洛阳,唐高祖想探试他的心意,便函对他:“东征的事情,如今想委托给你,但是你的两个儿子怎么办呢?”屈突通回答说:“此行臣愿意作为前驱,两个儿子如果因此而死,那是他们的命,臣不会以私情妨碍公义。”唐高祖感叹道:“烈士为保全节操而死,我是见到了。”
李世民攻占东都外围重地慈涧,王世充退保东都,李世民决定先扫清洛阳外围然后攻城。李世民率五百骑巡视战场,至魏宣武帝陵时,被突然而至的王世充所率万余步骑兵包围,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唐将尉迟敬德及时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落马,王世充军稍退。尉迟敬德护卫李世民杀出重围,此时屈突通已闻讯率大队唐军赶到,大败王世充军,活捉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一千余级,俘排稍兵六千,王世充只身逃脱。
屈突通与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六千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李世民移军青城宫,营垒未就好,王世充即率军2万出洛阳方诸门,凭借旧马坊墙垣沟堑,依托谷水抵御唐军,唐诸将皆惧。李世民登北魏宣武帝陵观察敌情,见王世充悉众而出,遂抓住战机,命屈突通率步卒5000渡谷水进击,并令其“兵交则纵烟”。交兵后,屈突通令部下放烟,李世民见烟起,亲率骑兵南下,与屈突通合力奋击,王世充也率部殊死抵抗,其部多次被唐军冲散,又迅即聚合。双方激战半日,王世充被迫退兵,李世民纵兵追击,直到城下,斩俘七千人,趁势包围洛阳,王世充只得据城自守。
唐军将要围攻洛阳时,王世充便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遂率十余万大军西援洛阳,进屯虎牢东广武山,并在板渚筑宫,与王世充相呼应,威胁唐军侧背。面对洛阳坚城未下、窦军骤至的危急情况,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屈突通、萧瑀、封德彝等多数人认为:“我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王世充凭借坚城固守,不容易很快攻克,窦建德挟胜利之势而来,士气高涨锐不可挡,我军腹背受敌,不是好办法,不如撤退保守新安,以便等待时机。”但李世民最终采纳了宋州刺史郭孝恪、记室薛收的建议,决定扩大战役范围,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法,以求“一举两克”,命屈突通随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亲率精兵步骑进驻虎牢。同时李世民还将自己的卫兵半数兵力分给屈突通,以保护李元吉。
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全歼窦建德援郑大军,唐军主力旋即回师洛阳,王世充见大势已去,被迫率太子、群臣等2000余人投降,此战的胜利,为唐最终统一全国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屈突通论功第一,不久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洛阳。几年后,召屈突通回朝拜为刑部尚书,屈突通以不熟悉法律条文为由,再三辞谢,后转为工部尚书。
李世民率屈突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张士贵等发动玄武门政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担心洛阳发生动乱,派屈突通驰赴洛阳,以检校行台仆射之职镇守洛阳。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大封功臣,屈突通因功赐封食邑六百户。
屈突通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唐太宗痛惜良久,赠予尚书右仆射,谥忠。屈突通有二子:屈突寿、屈突诠,屈突寿袭爵。后唐太宗至洛阳,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拜屈突诠为果毅都尉,并赐予粮食布帛表示抚恤,屈突诠后官至瀛州刺史。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屈突通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二名,与房玄龄配列太宗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