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六十八章 卫国公——李靖
热门推荐:
刁蛮小仙的校园逆袭之旅
我在西游路上收徒弟
斗罗之玄天传奇
汉末乱入争霸
狱医
想要低调,可实力不允许
抓鬼:我刘禅没有实力全靠关系
开局解锁帝王游戏,掌握九名奴隶
刚上大学,我老婆居然是校花学姐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祖籍陇西狄道,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转而效力唐朝,随秦王李世民进击王世充。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在北疆抵御东突厥入侵,以定襄道行军总管总统诸将北征,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阴山北直至大漠,因功拜尚书右仆射,获封代国公。统军西破吐谷浑,改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晚年多病,阖门自守,不预政事,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室重臣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反隋暴政的叛乱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统治,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于是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密,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
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渊之子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李渊建唐称帝,册封李世民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李世民东进,击灭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进击王世充的战役打响不久,盘踞在江陵的南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为了削平南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李渊调李靖赴夔州平定萧铣,李靖奉命,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靖为李瑗出谋划策,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却误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为他请命,李靖这才免于一死。
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李渊高兴地对公卿说:“朕听说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立即颁下玺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绩特别卓着,天长日久才发现卿无限忠诚,尽量给你嘉奖赏赐,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了。”李靖的精诚至忠博得了李渊的信任,李渊改变了对他的成见,并亲笔写敕与李靖说:“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上陈了攻灭萧铣的十策,李渊对此颇为重视,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李渊认为李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巴、蜀之地归附唐朝不久,各部族还不太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李靖劝说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的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这对于稳固巴、蜀政局起了积极的作用。
李渊诏令调发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并任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军事攻势。
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涛涛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萧铣满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行,唐军不能东下,遂休养士兵,不加防备。唐将也大都望而生畏,请求待洪水退后再进兵。李靖力排众议,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军队刚刚集结,萧铣还不知道,如果我们乘江水猛涨出师,顺流东下,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正是所说的迅雷不及掩耳,这是兵家上策。纵然萧铣得知我将出师的消息,仓促调集军队,也无法应战,这样擒获萧铣,定可一举成功。”李孝恭依从其议,遂率战舰二千余艘,沿着三峡,顺流东进,由于萧铣毫无防备,唐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乘胜前进,抵夷陵城下。
这时,萧铣的骁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即想进击。李靖劝告他说:“文士弘,是萧铣的健将,士卒精锐骁勇,现在荆门刚刚失守,他把精兵全都派出来迎战,这是救败之师,锐不可挡。我们应当暂且把战船停泊在长江南岸,不与敌人交锋,等到他们士气衰落,然后出击决战,一定能攻破敌军。”李靖避其兵锋,挫其锐气,然后一战可擒的战术是正确的,但李孝恭由于连战告捷,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没有听从他的劝告,遂命李靖留守军营,自己率兵出战。果然不出李靖所料,双方一交战,李孝恭军大败,逃奔南岸,损失很大,文士弘获胜以后,纵兵四出抢掠,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当即指挥唐军出战。文士弘军一时难以收拢,结果被唐军击溃,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一万人,被缴获舟舰四百余艘。
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马不停蹄,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继后。文士弘战败后,萧铣非常恐惧,这时刚刚在江南征召士兵,结果征召的士兵不能如期赶到。李孝恭带领大军继续进攻,李靖又击败萧铣的骁勇大将杨君茂、郑文秀,俘获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接着又占领水城,缴获了大批舟舰,却让李孝恭全部散弃江中,顺流漂下。诸将对此做法都困惑不解,认为缴获敌船,正好充当军舰,为何却遗弃江中,以资敌用?李靖胸有成竹地说:“萧铣的地盘,南出岭表,东距洞庭,我们孤军深入,如果攻城未拔,对方的援军四集,我们将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如何使用呢。如今放弃舟舰,使塞江下,援兵见到了,一定以为江陵已经被攻破,不敢轻易进去,往来侦察,往返拖延要一个月,我们一定能攻下。”李靖的疑兵之计果然奏效,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将赴江陵朝见,在行进途中听说萧铣已败,便都到李孝恭营中投降。
唐军把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见内外隔绝,外无援兵,城内又难以支持,走投无路,遂开门投降,李靖率军进入城内,号令严肃,秋毫无犯。这时,诸将都以为萧铣将帅抗拒官军,罪大恶极,建议籍没其家财产,用以犒赏官军将士,李靖立即出面劝止,说:“王者之师,应保持抚慰人民,讨伐罪恶的节义。百姓已经受到战事的驱逼,抵抗作战难道是他们的愿望。况且狗自然会对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为萧铣战死的人,死为其主,不能与叛逆者同等看待,这就是蒯通之所以在高祖面前免除死罪的原因啊。现在刚平定荆州、江陵,应当采取宽大的政策,来抚慰远近的民心,投降了我们而还要没收他们的家产,恐怕不是救焚拯溺的道义。只怕从此其他城镇的敌将,拼死抵抗都坚守不降,这不是好的决策。”李靖高瞻远瞩,宽宏大度,不贪财宝,他的做法颇得人心,由是江、汉纷纷望风归降。
萧铣投降几天之后,有十几万援军相继赶到,听说萧铣已经投降,唐朝宽大处理,也都放下兵器投降。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师,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因其战功卓着,李渊诏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攻取江陵的战斗历程,表现出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进一步得到了李渊的倚重,战事刚一结束,李渊即擢任为检校荆州刺史,命他安抚岭南诸州,并特许承制拜授。
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岭南豪酋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靖承制都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皆平,李渊下诏劳勉,授任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以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
原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祏二人不和,辅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际,窃据丹阳,举兵反唐。李渊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积等七总管东下讨伐,辅公祏派大将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陈正道率二万步骑驻守青林,从梁山用铁索横亘长江,以阻断水路。并筑造建月城,绵延十余里,以为犄角之势,李孝恭召集诸将议军事,诸将都说:“冯惠亮、陈正通都掌握了强大的兵力,是想守险不战,因此构城筑垒而固守,仓猝之间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阳,掩袭辅公祏的巢穴,丹阳一旦攻破,冯惠亮等人自然不战而降。”李孝恭想采纳诸将的意见。
李靖透辟地分析了敌方形势,认为“辅公祏的精锐兵力,虽然集中在水、陆二军,然而他自己统帅的军队,也都是骁勇的士卒。冯惠亮等驻守的城栅尚且不能攻取,辅公祏已经固守的石头城,难道是可以轻易攻取的吗?如果我军直奔丹阳,旬月之间都不能攻下而滞留在那里,前面的辅公祏没有平定,后边的冯惠亮也是一大隐患,这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恐怕不是万全之计。冯惠亮、陈正通都是身经百战的贼将,决不会害怕野战,只因为辅公祏立下计谋,命令他们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战拖延时间使我军疲劳。现在如果我们进攻冯惠亮、陈正通的城栅,就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消灭敌贼的机会,只在此一举。”
李孝恭赞同李靖的意见,李靖于是率黄君汉等将先攻打冯惠亮,苦战将其击破,叛军被杀伤和溺死者万余人,冯惠亮败走。李靖率轻兵先至丹阳,辅公祏大惧,派遣将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作为援助,辅公祏拥兵东走,去往游仙,到了吴郡,辅公祏、冯惠亮、陈正通相次被擒获,江南悉平。李渊设立东南道行台,为了嘉奖李靖的军功,赐物千段,并赐奴婢一百口,良马一百匹,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行台被撤销后,又任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渊十分钦佩李靖的军事才干,极口赞叹说:“李靖乃萧铣、辅公祏的膏肓之病,古时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江南屡遭兵祸,民生凋敝,李靖镇抚有方,使一方安定。
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在平定江南中功勋卓着的李靖又被调到北方,以反击突厥。
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李渊马上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突厥。由于突厥来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李靖军得以保全,李靖“权检校安州大都督”。
李世民登基,颉利便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机,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李靖被调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颉利不断派精骑挑战,还派其心腹执失思力入朝,以观察虚实。征调的诸州军马尚未赶到,长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过几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在此种情况下,李世民冒险亲临渭水桥,与颉利结盟,突厥才退兵。在此期间,李靖曾疾驰至豳州,企图邀击突厥,但因渭水盟誓达成而作罢。事后,李世民擢任李靖为刑部尚书兼行太子左卫率,赐实封食邑四百户,以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次年转任兵部尚书。
此后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又恰遇暴风雪,羊马死亡甚多,因而发生了饥荒,族人纷纷离散。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又任命并州都督李积、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李靖探知这一消息,密令间谍离间颉利心腹,使其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迅即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隋萧皇后,颉利仓皇逃往碛口。李靖因军功进封代国公,增加食邑三千户,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等。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说:“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积也率军从云中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一败再败,损失惨重,遂退守铁山,收集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颉利可汗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他派执失思力入朝请罪,请求举国归附唐朝,并表示愿意入朝。
李世民再任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迎接颉利,又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李靖揣摩到李世民这样做的真实意图。前来会合的李积也和李靖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闻言大喜,握着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他又对张公谨说:“使者到了颉利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乘此良机,选拔精骑一万,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陛下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能消灭齐国的道理。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于是一起定计,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积领军跟进。
李靖率军进至阴山,遇到突厥斥候千余帐,一战而全部俘获,命与唐军同行。这时,颉利见到唐俭等人,放松了戒备。唐军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觉,颉利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并擒获颉利之子叠罗施,杀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投奔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在碛口被李积阻拦,不能北逃,其首领大多投降。不久,颉利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并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灭亡。
李靖灭亡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渊与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耻辱,李世民颇有感慨地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觉得耻辱,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从前大唐草创之时,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向突厥称臣,我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灭突厥,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只暂时调动一部分军队,就无往不胜,使单于归顺,终于洗雪当年称臣的耻辱!”为此大赦天下,连续五日举宴庆祝。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把李世民及贵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李渊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李靖虽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却性情沉厚,事后,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请求司法部门予以审查。李世民训责李靖,李靖叩首谢罪,过了好久,李世民对李靖说:“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可是隋朝不予奖赏,因此导致灭亡。朕就不是这样,应当赦免你治军无方的罪,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于是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实封食邑。不久,李世民又对李靖说:“以前有人诽谤你,现在朕已经明白了真相,你千万不要把这事放在心里。”再赐绢二千匹,被擢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实际的宰相,地位仅次于左仆射房玄龄。李靖生性沉稳厚重,平时与朝臣商议国事时,总是恭谨温顺,像是不会说话一样。
李靖在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李靖被授为畿内道大使,作为巡察全国、考察风评的十三位特使之一。不久后,他即以足疾辞任,表奏中的言辞恳切,李世民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纵观从古至今的历史,身处富贵而能知足的人很少。他们不论愚智,都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即使不能胜任,也竭力想要任职,纵然有疾病,还自己勉强为官,不肯放弃职权。您能够识大体,见识深远够得上是可嘉的了,朕现在不仅成全您的美德,还想让您成为一代楷模。”特颁下诏书,加授他为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又赐给李靖灵寿木手杖,以帮助腿脚不方便的他使用。
可此事还未过两个月,就发生了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兴兵反击,在任命统帅时,李世民自然想到了李靖,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惜足疾未愈。而这位年逾花甲的将军一听到朝廷将远征吐谷浑的消息,顿时精神抖擞,他顾不上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求见房玄龄,请求挂帅远征。李世民大喜过望,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吐谷浑的战争序幕拉开了。
李靖奉命赴任之时,正值寒冬腊月季节,他一路踏着冰雪,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在库山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狡诈的吐谷浑伏允可汗一面往西败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烧光,以断绝唐军马草,干草已被烧光,春草尚未萌生,诸将大都认为战马瘦弱,不可长途追击。侯君集认为吐谷浑已“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决定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于是兵分两路: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进发。
李靖亲自率领的北路军进展顺利,不几天,其部将薛孤儿于曼头山击败吐谷浑军,杀其名王,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食。接着李靖的主力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败吐谷浑军。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深入荒漠二千余里,克服了种种困难,长途奔袭,到了五月,终于在乌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败其军,俘获了其名王,薛万均等于赤海击败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李靖都督各军继续进击,又连战告捷,李大亮军于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获其名王二十人,部将执失思力也在居茹川击败吐谷浑军。唐军乘胜进军,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部将契苾何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并俘虏了其妻子。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部下纷纷离散,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唐朝为了控制吐谷浑旧境,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协助防守。
李靖在进击吐谷浑时,盐泽道总管高甑生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受到李靖的责备,高甑生心怀不满,战事结束后,即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下令调查此事,弄清真相,判定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从此,李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改封李靖为卫国公,并依照当时推行的世袭刺史制,授他为濮州刺史,允许世袭,后因他故而未执行。
李靖的妻子去世,李世民诏令其坟茔规格依照汉代卫青、霍去病的旧例,把坟墓修筑成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的形状,以此表彰李靖特殊的战绩。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李靖的长子李德謇因与太子友善而坐罪,判决流放于岭南,李世民体念李靖的功劳,特诏改配于吴郡。
李世民亲自到李靖的府第问候病情,还赐绢五百匹,晋位开府仪同三司。李世民准备亲征高丽,把李靖召入阁内,赐坐后问道:“您在南边平定吴会,北边扫清沙漠突厥,西边安定吐谷浑慕容,只有东边的高丽没有征服,您意下如何?”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将虽染病在身,仍表示愿意从行,对李世民说:“我过去凭借天子的威力,做了点微小的贡献,现在已是残年朽骨,应该随从这次出征。陛下如果不嫌弃,老臣的病就要好了。”李世民哀怜他瘦弱衰老,没有同意。
李靖病情恶化,当时也已病重的李世民,亲临病榻慰问,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您是朕平生故人,对国家有功,如今病到这种地步,朕为您感到担忧。”李靖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九岁,李世民下诏,册赠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赐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号为“景武”。
李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室重臣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反隋暴政的叛乱已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李密,江淮杜伏威、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主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隋朝的统治,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于是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密,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
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渊之子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李渊建唐称帝,册封李世民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李靖随从李世民东进,击灭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进击王世充的战役打响不久,盘踞在江陵的南梁萧铣政权派舟师溯江而上,企图攻取唐朝峡州、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荆门城。为了削平南梁萧铣这一割据势力,李渊调李靖赴夔州平定萧铣,李靖奉命,率数骑赴任,在途经金州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屯居山谷间,庐江王李瑗进讨,接连败北。李靖为李瑗出谋划策,一举击败蛮兵,俘虏甚多,顺利通过金州,抵达峡州。由于萧铣控制着险塞,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却误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为他请命,李靖这才免于一死。
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李渊高兴地对公卿说:“朕听说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立即颁下玺书,慰劳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绩特别卓着,天长日久才发现卿无限忠诚,尽量给你嘉奖赏赐,卿不必担心功名利禄了。”李靖的精诚至忠博得了李渊的信任,李渊改变了对他的成见,并亲笔写敕与李靖说:“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李靖鉴于敌我双方的情势,上陈了攻灭萧铣的十策,李渊对此颇为重视,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行军长史。李渊认为李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大造舟舰,组织士卒练习水战,做好下江陵的准备。巴、蜀之地归附唐朝不久,各部族还不太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李靖劝说李孝恭把各部族酋长子弟都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的优劣分别授以官职,安置在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这对于稳固巴、蜀政局起了积极的作用。
李渊诏令调发巴、蜀兵士,集结于夔州,并任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兼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自夔州顺流东进;又任命李瑗为荆郢道行军元帅,出襄州道,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为南路军;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为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军事攻势。
适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流经三峡的涛涛江水咆哮狂奔而下,响声震撼着峡谷,萧铣满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难行,唐军不能东下,遂休养士兵,不加防备。唐将也大都望而生畏,请求待洪水退后再进兵。李靖力排众议,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军队刚刚集结,萧铣还不知道,如果我们乘江水猛涨出师,顺流东下,突然出现在江陵城下,正是所说的迅雷不及掩耳,这是兵家上策。纵然萧铣得知我将出师的消息,仓促调集军队,也无法应战,这样擒获萧铣,定可一举成功。”李孝恭依从其议,遂率战舰二千余艘,沿着三峡,顺流东进,由于萧铣毫无防备,唐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乘胜前进,抵夷陵城下。
这时,萧铣的骁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即想进击。李靖劝告他说:“文士弘,是萧铣的健将,士卒精锐骁勇,现在荆门刚刚失守,他把精兵全都派出来迎战,这是救败之师,锐不可挡。我们应当暂且把战船停泊在长江南岸,不与敌人交锋,等到他们士气衰落,然后出击决战,一定能攻破敌军。”李靖避其兵锋,挫其锐气,然后一战可擒的战术是正确的,但李孝恭由于连战告捷,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没有听从他的劝告,遂命李靖留守军营,自己率兵出战。果然不出李靖所料,双方一交战,李孝恭军大败,逃奔南岸,损失很大,文士弘获胜以后,纵兵四出抢掠,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当即指挥唐军出战。文士弘军一时难以收拢,结果被唐军击溃,被杀及溺水而死者将近一万人,被缴获舟舰四百余艘。
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马不停蹄,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继后。文士弘战败后,萧铣非常恐惧,这时刚刚在江南征召士兵,结果征召的士兵不能如期赶到。李孝恭带领大军继续进攻,李靖又击败萧铣的骁勇大将杨君茂、郑文秀,俘获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接着又占领水城,缴获了大批舟舰,却让李孝恭全部散弃江中,顺流漂下。诸将对此做法都困惑不解,认为缴获敌船,正好充当军舰,为何却遗弃江中,以资敌用?李靖胸有成竹地说:“萧铣的地盘,南出岭表,东距洞庭,我们孤军深入,如果攻城未拔,对方的援军四集,我们将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如何使用呢。如今放弃舟舰,使塞江下,援兵见到了,一定以为江陵已经被攻破,不敢轻易进去,往来侦察,往返拖延要一个月,我们一定能攻下。”李靖的疑兵之计果然奏效,长江下游的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等将赴江陵朝见,在行进途中听说萧铣已败,便都到李孝恭营中投降。
唐军把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萧铣见内外隔绝,外无援兵,城内又难以支持,走投无路,遂开门投降,李靖率军进入城内,号令严肃,秋毫无犯。这时,诸将都以为萧铣将帅抗拒官军,罪大恶极,建议籍没其家财产,用以犒赏官军将士,李靖立即出面劝止,说:“王者之师,应保持抚慰人民,讨伐罪恶的节义。百姓已经受到战事的驱逼,抵抗作战难道是他们的愿望。况且狗自然会对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为萧铣战死的人,死为其主,不能与叛逆者同等看待,这就是蒯通之所以在高祖面前免除死罪的原因啊。现在刚平定荆州、江陵,应当采取宽大的政策,来抚慰远近的民心,投降了我们而还要没收他们的家产,恐怕不是救焚拯溺的道义。只怕从此其他城镇的敌将,拼死抵抗都坚守不降,这不是好的决策。”李靖高瞻远瞩,宽宏大度,不贪财宝,他的做法颇得人心,由是江、汉纷纷望风归降。
萧铣投降几天之后,有十几万援军相继赶到,听说萧铣已经投降,唐朝宽大处理,也都放下兵器投降。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师,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即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因其战功卓着,李渊诏封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攻取江陵的战斗历程,表现出了李靖杰出的军事才干,他进一步得到了李渊的倚重,战事刚一结束,李渊即擢任为检校荆州刺史,命他安抚岭南诸州,并特许承制拜授。
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派人分道招抚,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岭南豪酋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皆派遣子弟求见,表示归顺,李靖承制都授以官爵。于是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皆平,李渊下诏劳勉,授任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李靖以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遥远,隋末大乱以来,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礼乐,兼示兵威,无以变其风俗”,遂率其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社会安定。
原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辅公祏二人不和,辅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际,窃据丹阳,举兵反唐。李渊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积等七总管东下讨伐,辅公祏派大将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陈正道率二万步骑驻守青林,从梁山用铁索横亘长江,以阻断水路。并筑造建月城,绵延十余里,以为犄角之势,李孝恭召集诸将议军事,诸将都说:“冯惠亮、陈正通都掌握了强大的兵力,是想守险不战,因此构城筑垒而固守,仓猝之间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阳,掩袭辅公祏的巢穴,丹阳一旦攻破,冯惠亮等人自然不战而降。”李孝恭想采纳诸将的意见。
李靖透辟地分析了敌方形势,认为“辅公祏的精锐兵力,虽然集中在水、陆二军,然而他自己统帅的军队,也都是骁勇的士卒。冯惠亮等驻守的城栅尚且不能攻取,辅公祏已经固守的石头城,难道是可以轻易攻取的吗?如果我军直奔丹阳,旬月之间都不能攻下而滞留在那里,前面的辅公祏没有平定,后边的冯惠亮也是一大隐患,这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恐怕不是万全之计。冯惠亮、陈正通都是身经百战的贼将,决不会害怕野战,只因为辅公祏立下计谋,命令他们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战拖延时间使我军疲劳。现在如果我们进攻冯惠亮、陈正通的城栅,就可以打他个出其不意,消灭敌贼的机会,只在此一举。”
李孝恭赞同李靖的意见,李靖于是率黄君汉等将先攻打冯惠亮,苦战将其击破,叛军被杀伤和溺死者万余人,冯惠亮败走。李靖率轻兵先至丹阳,辅公祏大惧,派遣将领左游仙领兵守会稽作为援助,辅公祏拥兵东走,去往游仙,到了吴郡,辅公祏、冯惠亮、陈正通相次被擒获,江南悉平。李渊设立东南道行台,为了嘉奖李靖的军功,赐物千段,并赐奴婢一百口,良马一百匹,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行台被撤销后,又任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渊十分钦佩李靖的军事才干,极口赞叹说:“李靖乃萧铣、辅公祏的膏肓之病,古时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江南屡遭兵祸,民生凋敝,李靖镇抚有方,使一方安定。
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在平定江南中功勋卓着的李靖又被调到北方,以反击突厥。
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李渊马上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等迎击突厥。由于突厥来势凶猛,诸军迎战多失利,任瑰全军覆没,唯李靖军得以保全,李靖“权检校安州大都督”。
李世民登基,颉利便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机,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长驱直入,兵临渭水便桥之北。李靖被调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抗击东突厥,颉利不断派精骑挑战,还派其心腹执失思力入朝,以观察虚实。征调的诸州军马尚未赶到,长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过几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在此种情况下,李世民冒险亲临渭水桥,与颉利结盟,突厥才退兵。在此期间,李靖曾疾驰至豳州,企图邀击突厥,但因渭水盟誓达成而作罢。事后,李世民擢任李靖为刑部尚书兼行太子左卫率,赐实封食邑四百户,以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次年转任兵部尚书。
此后不久,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变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又恰遇暴风雪,羊马死亡甚多,因而发生了饥荒,族人纷纷离散。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又任命并州都督李积、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其来,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他们判定:如果唐兵不倾国而来,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于是“一日数惊”。李靖探知这一消息,密令间谍离间颉利心腹,使其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李靖迅即进击定襄,在夜幕掩护下,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政道及原隋萧皇后,颉利仓皇逃往碛口。李靖因军功进封代国公,增加食邑三千户,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等。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说:“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积也率军从云中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一败再败,损失惨重,遂退守铁山,收集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马。颉利可汗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地,他派执失思力入朝请罪,请求举国归附唐朝,并表示愿意入朝。
李世民再任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迎接颉利,又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李靖揣摩到李世民这样做的真实意图。前来会合的李积也和李靖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闻言大喜,握着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他又对张公谨说:“使者到了颉利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乘此良机,选拔精骑一万,携带二十天的军粮,带兵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陛下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讨伐进击。”李靖说:“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时机不可错过,这就是韩信能消灭齐国的道理。像唐俭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测,又有什么可惜的呢。”于是一起定计,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积领军跟进。
李靖率军进至阴山,遇到突厥斥候千余帐,一战而全部俘获,命与唐军同行。这时,颉利见到唐俭等人,放松了戒备。唐军前锋苏定方率领的两百余骑又乘着大雾,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帐七里远的地方才被发觉,颉利慌忙骑马逃走,突厥军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之赶到,杀敌一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只,并擒获颉利之子叠罗施,杀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投奔沙钵罗设阿史那苏尼失,在碛口被李积阻拦,不能北逃,其首领大多投降。不久,颉利被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并送到京师,东突厥从此灭亡。
李靖灭亡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渊与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耻辱,李世民颇有感慨地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觉得耻辱,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从前大唐草创之时,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向突厥称臣,我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灭突厥,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只暂时调动一部分军队,就无往不胜,使单于归顺,终于洗雪当年称臣的耻辱!”为此大赦天下,连续五日举宴庆祝。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把李世民及贵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李渊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李靖虽在战场上勇猛善战,却性情沉厚,事后,御史大夫萧瑀劾奏李靖治军无方,在袭破颉利可汗牙帐时,一些珍宝文物,都被兵士抢掠一空,请求司法部门予以审查。李世民训责李靖,李靖叩首谢罪,过了好久,李世民对李靖说:“隋朝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可是隋朝不予奖赏,因此导致灭亡。朕就不是这样,应当赦免你治军无方的罪,记录你击败突厥的功勋。”于是下诏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加实封食邑。不久,李世民又对李靖说:“以前有人诽谤你,现在朕已经明白了真相,你千万不要把这事放在心里。”再赐绢二千匹,被擢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实际的宰相,地位仅次于左仆射房玄龄。李靖生性沉稳厚重,平时与朝臣商议国事时,总是恭谨温顺,像是不会说话一样。
李靖在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李靖被授为畿内道大使,作为巡察全国、考察风评的十三位特使之一。不久后,他即以足疾辞任,表奏中的言辞恳切,李世民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纵观从古至今的历史,身处富贵而能知足的人很少。他们不论愚智,都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即使不能胜任,也竭力想要任职,纵然有疾病,还自己勉强为官,不肯放弃职权。您能够识大体,见识深远够得上是可嘉的了,朕现在不仅成全您的美德,还想让您成为一代楷模。”特颁下诏书,加授他为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又赐给李靖灵寿木手杖,以帮助腿脚不方便的他使用。
可此事还未过两个月,就发生了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兴兵反击,在任命统帅时,李世民自然想到了李靖,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惜足疾未愈。而这位年逾花甲的将军一听到朝廷将远征吐谷浑的消息,顿时精神抖擞,他顾不上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求见房玄龄,请求挂帅远征。李世民大喜过望,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吐谷浑的战争序幕拉开了。
李靖奉命赴任之时,正值寒冬腊月季节,他一路踏着冰雪,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在库山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狡诈的吐谷浑伏允可汗一面往西败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烧光,以断绝唐军马草,干草已被烧光,春草尚未萌生,诸将大都认为战马瘦弱,不可长途追击。侯君集认为吐谷浑已“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决定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于是兵分两路: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进发。
李靖亲自率领的北路军进展顺利,不几天,其部将薛孤儿于曼头山击败吐谷浑军,杀其名王,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食。接着李靖的主力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败吐谷浑军。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深入荒漠二千余里,克服了种种困难,长途奔袭,到了五月,终于在乌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败其军,俘获了其名王,薛万均等于赤海击败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李靖都督各军继续进击,又连战告捷,李大亮军于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获其名王二十人,部将执失思力也在居茹川击败吐谷浑军。唐军乘胜进军,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部将契苾何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并俘虏了其妻子。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部下纷纷离散,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攻灭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唐朝为了控制吐谷浑旧境,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协助防守。
李靖在进击吐谷浑时,盐泽道总管高甑生未按期到达,贻误了军机,受到李靖的责备,高甑生心怀不满,战事结束后,即串通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李世民下令调查此事,弄清真相,判定高甑生以诬罔罪减死,流放边疆。从此,李靖“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改封李靖为卫国公,并依照当时推行的世袭刺史制,授他为濮州刺史,允许世袭,后因他故而未执行。
李靖的妻子去世,李世民诏令其坟茔规格依照汉代卫青、霍去病的旧例,把坟墓修筑成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的形状,以此表彰李靖特殊的战绩。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李靖的长子李德謇因与太子友善而坐罪,判决流放于岭南,李世民体念李靖的功劳,特诏改配于吴郡。
李世民亲自到李靖的府第问候病情,还赐绢五百匹,晋位开府仪同三司。李世民准备亲征高丽,把李靖召入阁内,赐坐后问道:“您在南边平定吴会,北边扫清沙漠突厥,西边安定吐谷浑慕容,只有东边的高丽没有征服,您意下如何?”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将虽染病在身,仍表示愿意从行,对李世民说:“我过去凭借天子的威力,做了点微小的贡献,现在已是残年朽骨,应该随从这次出征。陛下如果不嫌弃,老臣的病就要好了。”李世民哀怜他瘦弱衰老,没有同意。
李靖病情恶化,当时也已病重的李世民,亲临病榻慰问,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您是朕平生故人,对国家有功,如今病到这种地步,朕为您感到担忧。”李靖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九岁,李世民下诏,册赠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赐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号为“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