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八十四章 谋嫡降封——李泰
热门推荐:
刁蛮小仙的校园逆袭之旅
我在西游路上收徒弟
斗罗之玄天传奇
汉末乱入争霸
狱医
想要低调,可实力不允许
抓鬼:我刘禅没有实力全靠关系
开局解锁帝王游戏,掌握九名奴隶
刚上大学,我老婆居然是校花学姐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四子,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主编名着《括地志》并完成。
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因父亲种种溺爱,让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的目的,采取隔离政策,降封顺阳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病逝于郧乡,朝廷追赠太尉、雍州牧,谥号为恭。
李泰,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进封卫王,又被授予上柱国。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以继李玄霸之后,这对李世民父子来说是莫大的恩宠。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不仅不之官,封地更是多达22州,至于同时受封的皇子李恪,封地只有8州。李泰在任扬州大都督的同时,又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一职,却并不之官。
李泰受封鄜州大都督兼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余官如故,仍旧并不之官,兼领左武候大将军的同时,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辖之地,自此李泰又兼任了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李泰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余官如故。然而唐太宗不仅舍不得爱子离开自己去封地,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
武德殿,极为靠近东宫的宫室,魏征曾说过“今武德殿近储后焉”,“在东宫之西”,其地理位置之重可以见一斑。更何况当年的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与李建成互通有无的,后唐玄宗即位之初便是在武德殿听政的,可见武德殿是一个多么重要敏感之地,也就怪不得魏征要极力谏止此事了。
唐太宗对李泰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也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泰“腰腹洪大”,不过唐太宗见到爱子如此圆滚滚的模样,担心的却不是太胖的话会影响身材,而是觉得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一定会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真是前所未闻。
唐太宗还在东都洛阳“并坊地”以赐儿子大宅,而且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大宅还占了“东西尽一坊”之地,另有“潴沼三百亩”,李泰于此处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的堤岸,正是日后堪称“都城之盛”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
魏王池与魏王堤,李泰因父亲的宠爱而得,而如此胜景,又因魏王李泰而驰名于世,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韩愈便曾在《东都遇春》一诗中写道:“有船魏王池,往往纵孤泳,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白居易的《魏王堤》《魏堤有怀》等数首诗作中,吟咏的正是魏王堤之景;韦庄的《菩萨蛮》《中渡晚眺》等诗词中,皆可见魏王池、魏王堤的身影;刘禹锡于此处泛舟时亦曾说过:“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唐太宗亲临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别赦免了雍州及长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了魏王府的官员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东西。在李泰还没有正式搬进来入府邸前,便因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进谏,而唐太宗照旧是对岑文本的上疏夸奖赏赐了一番,却唯独不见对李泰的行为有任何的不乐意与制止。不仅如此,唐太宗还将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赐给了宝贝儿子。
更甚一次,有人向唐太宗打小报告说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对李泰不够尊重,借机中伤他们,唐太宗一听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承认自己的确因私爱而忘公了。
就连李泰的长子李欣,也因为父亲的原因“特为太宗所爱”,四岁的时候便被接进了宫中抚养,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吧,李欣小小年纪就非常乖巧伶俐,长孙皇后曾问他刚来这里住的可还习惯,他立马拱着一双小手说道:“孙儿有幸住在皇宫里,已经很开心了。”长孙皇后听了既惊讶又高兴,不仅亲自为他取名为“欣”,还把这个孙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养育。李欣也因此得以常常和年岁相仿的小叔叔李治一同玩耍,叔侄二人感情非同一般,所以李欣作为濮王的长子,直到弱冠之年才离开京城去了自己的封地。唐太宗对李泰这种种逾越礼制的宠爱,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宠异如此”。
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其引召学士。后来,与李泰共同编撰《括地志》的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便是在此时招纳的。《括地志》完稿,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原书字数无考,今《括地志辑校》八卷,约13万字。
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着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劝谏,结果唐太宗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李泰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根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李泰有两枚书画鉴赏印,分之为“龟”、“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骏图》亦是因为李泰才得以流传下来,李泰曾传有二十卷文集,现已失传。
唐太宗曾令礼部尚书王珪做李泰的老师,李泰见到王珪也从不以亲王身份自居,不仅见师以礼,拜答如礼,还主动向王珪请教忠孝之道。李泰问王珪,什么是忠和孝呢?王珪回答说:“当今圣上是你的君主,不论办什么事,都要想到去竭尽忠心;当今圣上是你的父亲,不论办什么事,都要想到去竭尽孝道。尽忠尽孝,可以使你安身立命,可以使你成就名望。”李泰又说:“忠和孝的道理,我接受先生的训导,还想听听平常该怎么学习和注意。”王珪答道:“东汉时的东平王刘苍曾说:‘做善事,行善道,是最快乐的。’但愿魏王牢记。”见儿子如此崇师问道,唐太宗大喜,非常高兴地说:“我儿以后可以不犯过错了”,王珪逝世,唐太宗特下诏令李泰亲率百官亲往临哭。
虞世南病逝,唐太宗悲恸非常,于是手敕给爱子李泰说:“虞世南和我,犹如一体,我有了小的过失,他一定会犯颜而谏,如今他不在了,我的痛惜哪里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呢!”
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宾阳洞佛龛落成,唐太宗亲自前往,大阅于伊阙。而伊阙佛龛碑的碑文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画奇伟,名垂千古,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父子对此佛龛之重视。
正因为这样无尽的溺爱让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亲哥哥李承乾,拉下了马自己就能登上储君之位了,所以李泰最终还是选择踏上了一条注定无法回头的路。
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见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太子易立,如何处置李泰这个自己曾经万般溺爱的儿子,唐太宗是操碎了心。最后,唐太宗不得不在废黜李泰的诏书中沉痛地说道:“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然而我不能让后世子孙认为皇位是可以通过谋划得到的,所以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李泰,是如此伤了自己父亲的心,然而唐太宗却仍舍不得对自己的爱子如何责备,依然对这只青雀挂念不已。就在李泰被贬四年后,唐太宗就将他重新进封为濮王,还拿着李泰的上表对周围的大臣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记挂他,你们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爱,这也是保全他们兄弟的两全之法。”
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是年李治即位,李治即位后对自己的哥哥也是优待异常,“车服羞膳,特加优异”。李泰薨,唐高宗对哥哥的逝世十分伤心,特别以唐朝最高的丧葬规格“诏葬”的形式来为李泰举哀,不仅将其追赠为太尉与雍州牧,为之辍朝,还下令“班剑卌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又特意请了法藏禅师来为哥哥的往生祈福。
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因父亲种种溺爱,让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的目的,采取隔离政策,降封顺阳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病逝于郧乡,朝廷追赠太尉、雍州牧,谥号为恭。
李泰,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进封卫王,又被授予上柱国。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以继李玄霸之后,这对李世民父子来说是莫大的恩宠。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不仅不之官,封地更是多达22州,至于同时受封的皇子李恪,封地只有8州。李泰在任扬州大都督的同时,又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一职,却并不之官。
李泰受封鄜州大都督兼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余官如故,仍旧并不之官,兼领左武候大将军的同时,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辖之地,自此李泰又兼任了掌管西京长安的长官。李泰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余官如故。然而唐太宗不仅舍不得爱子离开自己去封地,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
武德殿,极为靠近东宫的宫室,魏征曾说过“今武德殿近储后焉”,“在东宫之西”,其地理位置之重可以见一斑。更何况当年的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与李建成互通有无的,后唐玄宗即位之初便是在武德殿听政的,可见武德殿是一个多么重要敏感之地,也就怪不得魏征要极力谏止此事了。
唐太宗对李泰百般宠爱,经常带着他四处游幸,甚至不过短短一日见不到他,也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根据史书的记载,李泰“腰腹洪大”,不过唐太宗见到爱子如此圆滚滚的模样,担心的却不是太胖的话会影响身材,而是觉得儿子这样上朝参拜的时候一定会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别准许他乘着小轿子到朝所,真是前所未闻。
唐太宗还在东都洛阳“并坊地”以赐儿子大宅,而且合并坊地后李泰的大宅还占了“东西尽一坊”之地,另有“潴沼三百亩”,李泰于此处为池、池与洛河之间修建的堤岸,正是日后堪称“都城之盛”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
魏王池与魏王堤,李泰因父亲的宠爱而得,而如此胜景,又因魏王李泰而驰名于世,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韩愈便曾在《东都遇春》一诗中写道:“有船魏王池,往往纵孤泳,水容与天色,此处皆绿净。”白居易的《魏王堤》《魏堤有怀》等数首诗作中,吟咏的正是魏王堤之景;韦庄的《菩萨蛮》《中渡晚眺》等诗词中,皆可见魏王池、魏王堤的身影;刘禹锡于此处泛舟时亦曾说过:“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唐太宗亲临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别赦免了雍州及长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了魏王府的官员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东西。在李泰还没有正式搬进来入府邸前,便因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进谏,而唐太宗照旧是对岑文本的上疏夸奖赏赐了一番,却唯独不见对李泰的行为有任何的不乐意与制止。不仅如此,唐太宗还将大名鼎鼎“居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的芙蓉园赐给了宝贝儿子。
更甚一次,有人向唐太宗打小报告说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对李泰不够尊重,借机中伤他们,唐太宗一听自己心爱的儿子受了委屈,雷霆震怒之下二话不说,立马把那些大臣召进宫来严词质问一番。房玄龄等人被吓得是不敢说话,唯有魏征梗着脖子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承认自己的确因私爱而忘公了。
就连李泰的长子李欣,也因为父亲的原因“特为太宗所爱”,四岁的时候便被接进了宫中抚养,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吧,李欣小小年纪就非常乖巧伶俐,长孙皇后曾问他刚来这里住的可还习惯,他立马拱着一双小手说道:“孙儿有幸住在皇宫里,已经很开心了。”长孙皇后听了既惊讶又高兴,不仅亲自为他取名为“欣”,还把这个孙子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养育。李欣也因此得以常常和年岁相仿的小叔叔李治一同玩耍,叔侄二人感情非同一般,所以李欣作为濮王的长子,直到弱冠之年才离开京城去了自己的封地。唐太宗对李泰这种种逾越礼制的宠爱,就连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宠异如此”。
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其引召学士。后来,与李泰共同编撰《括地志》的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便是在此时招纳的。《括地志》完稿,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对后世影响甚深。原书字数无考,今《括地志辑校》八卷,约13万字。
唐太宗非常高兴,如获至宝,不仅将这部着作收藏进了皇家的藏书阁秘府中,还接二连三地大肆赏赐李泰——先是赐“物万段”,紧接着又每月赏赐大量的财物,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劝谏,结果唐太宗是乐呵呵地表示赞同他的观点,却并没有因此削减李泰的开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开支限制,等于是变相地维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销。
李泰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根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李泰有两枚书画鉴赏印,分之为“龟”、“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骏图》亦是因为李泰才得以流传下来,李泰曾传有二十卷文集,现已失传。
唐太宗曾令礼部尚书王珪做李泰的老师,李泰见到王珪也从不以亲王身份自居,不仅见师以礼,拜答如礼,还主动向王珪请教忠孝之道。李泰问王珪,什么是忠和孝呢?王珪回答说:“当今圣上是你的君主,不论办什么事,都要想到去竭尽忠心;当今圣上是你的父亲,不论办什么事,都要想到去竭尽孝道。尽忠尽孝,可以使你安身立命,可以使你成就名望。”李泰又说:“忠和孝的道理,我接受先生的训导,还想听听平常该怎么学习和注意。”王珪答道:“东汉时的东平王刘苍曾说:‘做善事,行善道,是最快乐的。’但愿魏王牢记。”见儿子如此崇师问道,唐太宗大喜,非常高兴地说:“我儿以后可以不犯过错了”,王珪逝世,唐太宗特下诏令李泰亲率百官亲往临哭。
虞世南病逝,唐太宗悲恸非常,于是手敕给爱子李泰说:“虞世南和我,犹如一体,我有了小的过失,他一定会犯颜而谏,如今他不在了,我的痛惜哪里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呢!”
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宾阳洞佛龛落成,唐太宗亲自前往,大阅于伊阙。而伊阙佛龛碑的碑文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画奇伟,名垂千古,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父子对此佛龛之重视。
正因为这样无尽的溺爱让李泰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亲哥哥李承乾,拉下了马自己就能登上储君之位了,所以李泰最终还是选择踏上了一条注定无法回头的路。
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借机向自己的父亲撒娇,声称自己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而唐太宗见青雀投进自己的怀中,立马心就软了,再一听这样的保证,当即便许诺要立他为太子,不过这样的谎言却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静下来也明白杀子传弟的事根本不可能发生,为了保证自己的这三个爱子能够同时活下来,果断地立了李治为太子。
太子易立,如何处置李泰这个自己曾经万般溺爱的儿子,唐太宗是操碎了心。最后,唐太宗不得不在废黜李泰的诏书中沉痛地说道:“魏王李泰,是我极为心爱的儿子,我对这个儿子实所钟心。此子年幼的时候就很聪敏伶俐,又十分爱好文学,我对他的宠爱是那么的不同寻常……然而我不能让后世子孙认为皇位是可以通过谋划得到的,所以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李泰,是如此伤了自己父亲的心,然而唐太宗却仍舍不得对自己的爱子如何责备,依然对这只青雀挂念不已。就在李泰被贬四年后,唐太宗就将他重新进封为濮王,还拿着李泰的上表对周围的大臣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心中有多记挂他,你们也是知道的。但也只能忍痛割爱,这也是保全他们兄弟的两全之法。”
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是年李治即位,李治即位后对自己的哥哥也是优待异常,“车服羞膳,特加优异”。李泰薨,唐高宗对哥哥的逝世十分伤心,特别以唐朝最高的丧葬规格“诏葬”的形式来为李泰举哀,不仅将其追赠为太尉与雍州牧,为之辍朝,还下令“班剑卌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又特意请了法藏禅师来为哥哥的往生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