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五十三章 唐德宗——李适[kuo]
热门推荐:
刁蛮小仙的校园逆袭之旅
我在西游路上收徒弟
斗罗之玄天传奇
汉末乱入争霸
狱医
想要低调,可实力不允许
抓鬼:我刘禅没有实力全靠关系
开局解锁帝王游戏,掌握九名奴隶
刚上大学,我老婆居然是校花学姐
李适,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十位皇帝,唐代宗李豫长子,母为睿真皇后沈氏。最初被封为奉节郡王,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雍王,在名义上统军平定安史之乱,次年拜尚书令,被立为皇太子。李适即位,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之后任用幸臣卢杞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致使民怨日深、政局转坏。发动削藩战争,致使二帝四王之乱接连爆发,李适辗转奉天、梁州等地,最后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等协力平乱。执政后期,他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多事姑息,在位时期,内部兴起了古文运动,在对外关系上,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为“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于会宁殿驾崩,年六十四,在位二十七年,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的东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拜特进,封奉节郡王。十四岁时,爆发了安史之乱,长安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天下陷于大动乱之中,李适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代宗即位,委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肩负起与安史叛军最后决战的使命,改封雍王,出镇陕州。安史之乱平定,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实封食邑二千户,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以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并举行册礼。
代宗病逝于长安宫中,李适即位,时年三十八岁,即唐德宗。李适在居丧期间,一切行为都遵照立法规定,他曾经召韩王李迥进餐,只吃马齿羹,不放盐和乳酪。尊名将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罢其所领副元帅等职,让他的部将李怀光、常谦光、浑瑊等分领节度使。同时,李适召“恃地险兵强,恣为淫侈”的西川节度使崔宁入朝,将其留居京师。
即位之初,任命崔佑甫为相的两天后,诏告天下,停止诸州府、新罗、渤海岁贡鹰鹞。又隔一天,又诏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每年只许进贡一次以供享宗庙,其余的进贡一律停止。几天后,他连续颁布诏书,宣布废止南方一些地方每年向宫中进贡奴婢和春酒、铜镜、麝香等;禁令天下不得进贡珍禽异兽,甚至规定银器不得加金饰。
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他又下令将文单国所献的三十二头舞象,放养到荆山之阳,对那些专门供应皇帝狩猎的五坊鹰犬更是统统放出。同时,还裁撤了梨园使及伶官之冗食者三百人,需要保留者均归属到太常寺。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他诏令放出宫女百余人,在生日时,又拒绝各地的进献,并将藩镇李正己、田悦所献的三万匹缣全归度支,以代租赋,显示出新君登基以后的新气象。
李适的父亲代宗,因为是由宦官拥立,所以对宦官很是优宠,特别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开索贿、大肆搜刮。李适为皇太子时,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所以他即位伊始,就下决心加以整治。李适派宦官往淮西给节度使李希烈颁赐旌节,此人回京后,李适得知,李希烈不仅送了他七百匹缣、二百斤黄茗,还送了他骏马和奴婢。李适大怒,将其杖责六十以后又处以流刑,此事传出京城,那些奉使出京还没有回来的,都悄悄地把礼品扔到山谷之中,没有收到礼品的就再不敢乱来了,不仅如此,在即位的当月,李适还将暗怀异图的宦官刘忠翼赐死。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使唐的税收有了明确的规定,将之前杂乱的税赋改为夏、秋两收。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李适即位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河北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照以往藩镇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土地传给子孙的规矩,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李适早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朝命的弊端,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与李惟岳密谋,准备以武力抗拒朝廷。李适征调京西防秋兵万余人戍守关东,并亲自在长安设宴犒劳征讨兵马,打响了武力削藩的战役,并在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成果:淄青李正己病死后,其子李纳被击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只有田悦负隅顽抗,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
但是,李适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满。结果,形势发生逆转,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东都告急。李适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泾原兵变”。李适仓皇出逃到奉天,乱军拥立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称大秦帝,年号应天。朱泚进围奉天,前线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从河北撤军勤王,李适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
李适痛下“罪己诏”,声明“朕实不君”,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表示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在诏书中宣布,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所谓“朕抚御乖方,致其疑惧”,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除了朱泚以外,甚至连朱滔也予以宽大,许其投诚效顺。
从此,开始调整了对藩镇用兵的政策,王武俊、李纳、田悦见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谢罪。由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联络朱泚反叛,李适又不得不再次逃往梁州避乱,一直到李晟打败朱泚、收复京师,李适才得以重返长安,结束了颠沛流亡的生活。马燧收复河中,李怀光兵败自杀,淮西将陈仙奇杀李希烈投降,李适就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李适又任命吴少诚为节度使留后。
经历数次的变乱之后,李适开始委任亲信宦官为禁军统帅,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他对藩镇多事姑息,晚年对淮西镇用兵失利,致使藩镇的势力日渐增强。
除此之外,李适在位时,曾根据宰相李泌的建议,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结大食、天竺,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各宗室、外戚都前来宫中向李适祝贺,唯独太子李诵因病无法前来,李适因而流泪哀叹,自此一病不起,在二十多天中,内宫与外廷讯息中断。李适在长安会宁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群臣为其上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的东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拜特进,封奉节郡王。十四岁时,爆发了安史之乱,长安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天下陷于大动乱之中,李适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代宗即位,委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肩负起与安史叛军最后决战的使命,改封雍王,出镇陕州。安史之乱平定,李适因功拜为尚书令,实封食邑二千户,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被赐铁券、图形凌烟阁,以长子身份被立为皇太子,并举行册礼。
代宗病逝于长安宫中,李适即位,时年三十八岁,即唐德宗。李适在居丧期间,一切行为都遵照立法规定,他曾经召韩王李迥进餐,只吃马齿羹,不放盐和乳酪。尊名将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罢其所领副元帅等职,让他的部将李怀光、常谦光、浑瑊等分领节度使。同时,李适召“恃地险兵强,恣为淫侈”的西川节度使崔宁入朝,将其留居京师。
即位之初,任命崔佑甫为相的两天后,诏告天下,停止诸州府、新罗、渤海岁贡鹰鹞。又隔一天,又诏山南枇杷、江南柑橘每年只许进贡一次以供享宗庙,其余的进贡一律停止。几天后,他连续颁布诏书,宣布废止南方一些地方每年向宫中进贡奴婢和春酒、铜镜、麝香等;禁令天下不得进贡珍禽异兽,甚至规定银器不得加金饰。
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他又下令将文单国所献的三十二头舞象,放养到荆山之阳,对那些专门供应皇帝狩猎的五坊鹰犬更是统统放出。同时,还裁撤了梨园使及伶官之冗食者三百人,需要保留者均归属到太常寺。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他诏令放出宫女百余人,在生日时,又拒绝各地的进献,并将藩镇李正己、田悦所献的三万匹缣全归度支,以代租赋,显示出新君登基以后的新气象。
李适的父亲代宗,因为是由宦官拥立,所以对宦官很是优宠,特别是派往各地出使的宦官,任由其公开索贿、大肆搜刮。李适为皇太子时,就很清楚其中的弊端,所以他即位伊始,就下决心加以整治。李适派宦官往淮西给节度使李希烈颁赐旌节,此人回京后,李适得知,李希烈不仅送了他七百匹缣、二百斤黄茗,还送了他骏马和奴婢。李适大怒,将其杖责六十以后又处以流刑,此事传出京城,那些奉使出京还没有回来的,都悄悄地把礼品扔到山谷之中,没有收到礼品的就再不敢乱来了,不仅如此,在即位的当月,李适还将暗怀异图的宦官刘忠翼赐死。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并解决对藩镇的军事费用,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使唐的税收有了明确的规定,将之前杂乱的税赋改为夏、秋两收。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李适即位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为此,他不惜使用武力。河北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按照以往藩镇节度使死后,将职位和土地传给子孙的规矩,他的儿子李惟岳上表请求继承父位。李适早想革除藩镇父子相传、不听朝命的弊端,坚决拒绝了这一要求。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与李惟岳密谋,准备以武力抗拒朝廷。李适征调京西防秋兵万余人戍守关东,并亲自在长安设宴犒劳征讨兵马,打响了武力削藩的战役,并在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成果:淄青李正己病死后,其子李纳被击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只有田悦负隅顽抗,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被任命为成德节度使。
但是,李适在削藩过程中,利用藩镇打藩镇,导致了参与朝廷削藩战役的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的不满。结果,形势发生逆转,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东都告急。李适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泾原兵变”。李适仓皇出逃到奉天,乱军拥立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称大秦帝,年号应天。朱泚进围奉天,前线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从河北撤军勤王,李适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
李适痛下“罪己诏”,声明“朕实不君”,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表示这都是自己“失其道”引起的,在诏书中宣布,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所谓“朕抚御乖方,致其疑惧”,故而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除了朱泚以外,甚至连朱滔也予以宽大,许其投诚效顺。
从此,开始调整了对藩镇用兵的政策,王武俊、李纳、田悦见到大赦令,取消了王号,上表谢罪。由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联络朱泚反叛,李适又不得不再次逃往梁州避乱,一直到李晟打败朱泚、收复京师,李适才得以重返长安,结束了颠沛流亡的生活。马燧收复河中,李怀光兵败自杀,淮西将陈仙奇杀李希烈投降,李适就任命陈仙奇为节度使,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陈仙奇,李适又任命吴少诚为节度使留后。
经历数次的变乱之后,李适开始委任亲信宦官为禁军统帅,并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他对藩镇多事姑息,晚年对淮西镇用兵失利,致使藩镇的势力日渐增强。
除此之外,李适在位时,曾根据宰相李泌的建议,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结大食、天竺,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各宗室、外戚都前来宫中向李适祝贺,唯独太子李诵因病无法前来,李适因而流泪哀叹,自此一病不起,在二十多天中,内宫与外廷讯息中断。李适在长安会宁殿驾崩,享年六十四岁,群臣为其上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