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三十四章 尽心匡谏——李绛
热门推荐:
你抢她命格干嘛?她是玄门小祖宗!
重生之退伍从政
谜国:张女弦断邂九门
八零对照组:换亲后,我被团宠了
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
终末的十二神座
挽明:努尔哈赤屠城,朱常洛重生
疯批美人有小岛,年代大佬宠上心
四合院:何雨柱的年代生活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唐朝中期政治家、宰相。出身赵郡李氏东祖,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初授校书郎,补渭南县尉,拜监察御史,授翰林学士。任职勤勉,屡有匡补,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与权贵有隙,托称足疾,请求去职,被罢为礼部尚书,转兵部尚书。唐穆宗、敬宗时,两任东都留守,又拜尚书右仆射;唐文宗时,被召为太常卿,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山南兵变,李绛为乱军所害,年六十七,册赠司徒,谥号贞。
李绛,考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任满后,补任渭南县县尉,拜监察御史。以本职充任翰林学士,不久,改授尚书主客员外郎调任司勋员外郎,升司勋郎中、知制诰。李绛自登第以来,均担任内职,他为官勤勉,以匡救劝谏为己任。
朝臣裴武、柳公绰、白居易等,有的被奸人排挤、陷害,特加贬黜,李绛每每密疏论救,都使其得到宽宥。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逝世时,其子王承宗袭位,唐宪宗准备派人接任,如若王氏不从则派兵征讨,以革除河朔诸镇世袭的弊端。李绛认为不应对成德镇用兵,建议先解决相对孤立的淮西镇,宪宗不听,命宦官吐突承璀领兵讨伐王承宗,之后战事进展果然不顺。李绛尽心匡正补益,宪宗多次向他询访朝政,屡有协助。
宪宗因宦官进言,解除李绛翰林学士之职,罢为守户部侍郎,判本司事。李绛拜相,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相位上,李绛与同僚李吉甫不和。李绛因足疾上章请求免职,被免知政事,授礼部尚书,加检校户部尚书,出任华州刺史。不久,入朝任兵部尚书,后遭逢母亲去世,李绛离职为母服丧,再加检校吏部尚书,因得罪宠臣皇甫镈,只被任命为河中观察使。
皇甫镈获罪被贬,李绛重任兵部尚书,新即位的唐穆宗李恒任命李绛御史大夫。唐穆宗沉湎于游猎巡幸,李绛在延英殿极力劝谏,穆宗都未予采纳,李绛借病辞职,再次担任兵部尚书。
昭义节度使刘悟去世,临终留表请求让其子刘从谏袭任节度使,李绛秘密奏请立即任命靠近昭义军的一位大臣充任节度使,令其兼程赴镇,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迫使刘从谏来不及抗命,只能听命朝廷。但此时宰相李逢吉、宦官王守澄已受刘从谏贿赂,都奏请让他任昭义节度留后,所以唐敬宗不能采纳李绛的主张。
李绛奉行正道,在当时颇有名望,但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对待贤者与不肖之人态度判然有别,因此屡遭他人忌恨。一次,李绛与御史中丞王播相遇道中,王播未避让他,李绛上奏论说事理,敬宗命门下、中书两省详议,群臣都支持李绛。但李逢吉庇护王播而厌恶李绛,便罢免他仆射之职,改授为太子少师,分司东都。
唐文宗李昂即位,召李绛为太常卿,进封魏国公,以检校司空衔出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为赵郡公。
南蛮进犯蜀地,李绛奉诏赴西蜀救援,在山南西道招募兵卒千人赴蜀,行至中途,蛮军已退,所募兵卒都返回。山南的兵额素来有规定,招募的兵卒应该全部退伍回家,李绛晨起理事,召集募卒,说根据诏令遣返他们,依例发给粮饷,募卒一个个怏怏而退。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恃宠,怨恨李绛不奉敬自己,于是趁募卒嫌赏赐微薄、众口喧嚷之际,煽动募卒作乱,以泄私愤,募卒喧噪聚集涌向府署,劫夺库中兵器冲入使衙。
李绛正与幕僚会宴,来不及防备,听说叛乱立即北逃,登上女墙,衙将王景延力战抵御乱兵,最终力竭战死。左右将校请李绛缒城出逃,被他拒绝,李绛随即与幕僚赵存约、薛齐一同遇害,终年六十七岁。杨叔元谎奏李绛收取新军士卒赏赐钱物,以致兵乱被杀,而三高官官为李绛诉冤,谏议大夫孔敏行奏呈杨叔元激怒乱兵事实,文宗方知真相,册赠李绛为司徒,谥号贞,并赐其家属布帛三千段、米粟二百石,李绛本拟与李岘等三十七人共绘像于凌烟阁,但他的画像最终被唐宣宗留在宫中。
尚书右丞温造奉命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定计诛杀乱兵八百余人,囚禁杨叔元,温造将手刃李绛的人,剁为肉酱;并将发布杀害李绛命令的人,处以极刑。取一百首级祭奠李绛,三十首级祭奠王景延等人,其余的全部投入汉江,杨叔元最终被流放康州,时人以温造不杀杨叔元为遗恨。
李绛,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常以唐玄宗先治后乱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用治生于忧危,乱生于放肆的道理劝谏宪宗,劝其选贤举能,任贤政治,并提出贤则当任,任则当久的主张,他任宰相期间,曾多次建议唐宪宗削藩平党,并积极参与谋划,利用藩镇内部矛盾,使魏博节度使田兴听命朝廷,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藩镇势力。
李绛,考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任满后,补任渭南县县尉,拜监察御史。以本职充任翰林学士,不久,改授尚书主客员外郎调任司勋员外郎,升司勋郎中、知制诰。李绛自登第以来,均担任内职,他为官勤勉,以匡救劝谏为己任。
朝臣裴武、柳公绰、白居易等,有的被奸人排挤、陷害,特加贬黜,李绛每每密疏论救,都使其得到宽宥。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逝世时,其子王承宗袭位,唐宪宗准备派人接任,如若王氏不从则派兵征讨,以革除河朔诸镇世袭的弊端。李绛认为不应对成德镇用兵,建议先解决相对孤立的淮西镇,宪宗不听,命宦官吐突承璀领兵讨伐王承宗,之后战事进展果然不顺。李绛尽心匡正补益,宪宗多次向他询访朝政,屡有协助。
宪宗因宦官进言,解除李绛翰林学士之职,罢为守户部侍郎,判本司事。李绛拜相,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相位上,李绛与同僚李吉甫不和。李绛因足疾上章请求免职,被免知政事,授礼部尚书,加检校户部尚书,出任华州刺史。不久,入朝任兵部尚书,后遭逢母亲去世,李绛离职为母服丧,再加检校吏部尚书,因得罪宠臣皇甫镈,只被任命为河中观察使。
皇甫镈获罪被贬,李绛重任兵部尚书,新即位的唐穆宗李恒任命李绛御史大夫。唐穆宗沉湎于游猎巡幸,李绛在延英殿极力劝谏,穆宗都未予采纳,李绛借病辞职,再次担任兵部尚书。
昭义节度使刘悟去世,临终留表请求让其子刘从谏袭任节度使,李绛秘密奏请立即任命靠近昭义军的一位大臣充任节度使,令其兼程赴镇,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迫使刘从谏来不及抗命,只能听命朝廷。但此时宰相李逢吉、宦官王守澄已受刘从谏贿赂,都奏请让他任昭义节度留后,所以唐敬宗不能采纳李绛的主张。
李绛奉行正道,在当时颇有名望,但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对待贤者与不肖之人态度判然有别,因此屡遭他人忌恨。一次,李绛与御史中丞王播相遇道中,王播未避让他,李绛上奏论说事理,敬宗命门下、中书两省详议,群臣都支持李绛。但李逢吉庇护王播而厌恶李绛,便罢免他仆射之职,改授为太子少师,分司东都。
唐文宗李昂即位,召李绛为太常卿,进封魏国公,以检校司空衔出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为赵郡公。
南蛮进犯蜀地,李绛奉诏赴西蜀救援,在山南西道招募兵卒千人赴蜀,行至中途,蛮军已退,所募兵卒都返回。山南的兵额素来有规定,招募的兵卒应该全部退伍回家,李绛晨起理事,召集募卒,说根据诏令遣返他们,依例发给粮饷,募卒一个个怏怏而退。监军使杨叔元贪财恃宠,怨恨李绛不奉敬自己,于是趁募卒嫌赏赐微薄、众口喧嚷之际,煽动募卒作乱,以泄私愤,募卒喧噪聚集涌向府署,劫夺库中兵器冲入使衙。
李绛正与幕僚会宴,来不及防备,听说叛乱立即北逃,登上女墙,衙将王景延力战抵御乱兵,最终力竭战死。左右将校请李绛缒城出逃,被他拒绝,李绛随即与幕僚赵存约、薛齐一同遇害,终年六十七岁。杨叔元谎奏李绛收取新军士卒赏赐钱物,以致兵乱被杀,而三高官官为李绛诉冤,谏议大夫孔敏行奏呈杨叔元激怒乱兵事实,文宗方知真相,册赠李绛为司徒,谥号贞,并赐其家属布帛三千段、米粟二百石,李绛本拟与李岘等三十七人共绘像于凌烟阁,但他的画像最终被唐宣宗留在宫中。
尚书右丞温造奉命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定计诛杀乱兵八百余人,囚禁杨叔元,温造将手刃李绛的人,剁为肉酱;并将发布杀害李绛命令的人,处以极刑。取一百首级祭奠李绛,三十首级祭奠王景延等人,其余的全部投入汉江,杨叔元最终被流放康州,时人以温造不杀杨叔元为遗恨。
李绛,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常以唐玄宗先治后乱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用治生于忧危,乱生于放肆的道理劝谏宪宗,劝其选贤举能,任贤政治,并提出贤则当任,任则当久的主张,他任宰相期间,曾多次建议唐宪宗削藩平党,并积极参与谋划,利用藩镇内部矛盾,使魏博节度使田兴听命朝廷,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藩镇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