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 第九章 建立后唐——李存勖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九章 建立后唐——李存勖

    李存勖,一作李存勖,小名亚子、亚次,出生晋阳,沙陀族,唐末五代军事家,后唐王朝开国皇帝,晋王李克用之子。晓音律,习春秋,通大义,善骑射。随李克用讨伐邠州王行瑜,为唐昭宗所赏识,遥领检校司空、隰州刺史,后改封汾、晋二州刺史。李克用薨逝,李存勖袭封河东节度使,承继晋王之位,在潞州之战中大败后梁,后休兵行赏,厉行整饬,禁盗贼,恤孤寡,征隐逸,止贪暴,峻堤防,宽狱讼,晋地渐安,攻占幽州、镇州、魏州,尽有河北土地及甲兵,后李存勖亲自率兵与后梁军连年鏖战。于魏州登基称帝,改元同光,因曾受唐朝赐李姓,入皇籍,故以唐室后裔自居,沿用大唐国号,史称后唐。

    灭亡后梁,建都洛阳,灭亡前蜀,取得汉中及两川之地。后期心满志骄,大修宫殿,搜刮民财,猜忌功臣,宠信伶人,自取艺名“李天下”,又任用孔谦为租庸使,峻法剥下,厚敛奉上,赋役繁重,军士匮乏,四方饥馑,怨声载道,兵变蜂起。李存勖派李嗣源率兵镇压以赵在礼为首的邺都兵变,李嗣源却与叛军合谋,回师攻打洛阳,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安葬于雍陵。

    李存勖,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祖父朱邪赤心因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父亲李克用,官至河东节度使,封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当时,梁王朱温盘踞宣武镇,控制中原地区,李克用与朱温为争夺中原霸权,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梁晋争霸战争。

    李存勖是李克用与侧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深得父亲宠爱,他爱读《春秋》,略通微言大义,而且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

    邠宁节度使王行瑜联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镇国节度使韩建,攻入长安,谋废唐昭宗。李克用率军勤王,讨平三镇叛乱,李存勖时年十一岁,也随军征战,并入朝献捷,受到唐昭宗的夸奖与赏赐。不久,李存勖被授为检校司空,遥领隰州刺史,后改领汾州、晋州。

    李克用因太原两次被梁军围困,无力抗衡朱温,为此忧虑不安,李存勖劝慰道:“物不到极点不会反复,恶不到极点不会消亡。朱温威逼天子,觊觎帝位,陷害良善,可谓是自取灭亡。我家三代尽忠王室,如今虽因势穷力屈无法报效,但也无愧于心。父亲您应忍耐静观,积蓄力量,以待朱温衰弱之时再图复兴,怎能轻易就灰心丧气呢。李克用因而释然。

    朱温遣军攻打沧州,幽州节度使刘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恼怒刘仁恭的反复无常,不愿发兵援助,李存勖却道:“如今朱温已占据天下的九分之七,连魏博、成德等藩镇也归附于他,黄河以北能与之对抗的只剩下我晋国和刘仁恭了。如果我们不救刘仁恭,形势将会对我们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晋国重振雄风,万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机。”李克用遂遣军攻取潞州,迫使朱温由沧州撤兵。

    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史称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的名义与后梁相对抗,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朱温派十万兵马围攻潞州,修筑夹寨,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与梁军对峙年余,却始终不能解除潞州之围。

    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任河东节度使,袭封晋王,时年二十四岁。当时,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人自恃手握军权,又年长于李存勖,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他们有的称病不朝,有的见而不拜,甚至怂恿叔父李克宁发动叛乱,意欲谋害李存勖,投降后梁。李存勖沉着应对,首先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抢先行动,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初步稳固了国内政局。

    李存勖亲自率军援救潞州,抵达潞州北面的黄碾,梁军本以为李存勖年轻继位,必然不敢出军,对此毫无防备,也未派出斥候探查。李存勖伏兵于三垂冈下,趁着大雾直攻夹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军,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经此一战,晋国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回太原,犒赏军士,而后开始整顿内政,他严肃军纪、抚恤孤寡,任用贤才,惩治贪腐,宽缓刑罚,打击盗贼,使得晋国民俗大变,百姓归心。

    朱温遣军三千进驻深州、冀州,企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为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他亲率晋军东进,进至距离柏乡五里处的野河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

    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骑到梁军营前挑战,激怒梁将王景仁,将梁军诱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旷野地带,他利用地形优势,以逸待劳,在梁军疲惫时率骑兵突击,大破梁军,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此战,梁军伏尸数十里,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王景仁、韩勍、李思安仅率数十骑连夜逃归,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倒向晋国。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决定暂缓对后梁的攻势,先夺取河北地区,以消除后顾之忧,首要目标便是囚禁父亲刘仁恭而继任幽州节度使的燕王刘守光。他采用骄兵之计,联合成德、义武、昭义、振武、天德五镇,遣使奉册,共尊刘守光为尚父,以滋长其野心。刘守光却以为六镇是畏惧幽州兵威,更是骄狂,他得知尚父无权祭天、改元,不顾幕府诸将反对,在幽州悍然称帝,国号大燕,史称桀燕。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飞狐口,联合成德镇、义武镇一同征讨刘守光。

    周德威夺取涿州,进围幽州,刘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温亲率大军北上,命杨师厚围攻枣强,又命贺德伦攻打蓚县。但梁军虽攻破枣强,却在蓚县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击败,朱温羞愤发病,返回洛阳,被其子朱友珪弑杀。

    朱友贞发动政变,诛杀朱友珪,夺取帝位,史称梁末帝。而晋军则连夺幽州镇统辖的顺州)、檀州、武州、平州、营州等地。李存勖亲征燕国,攻破幽州,俘获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镇守幽州。

    李存勖返回太原,处死刘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当时,李存勖南破后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镕、王处直相继遣使入晋,共推李存勖为尚书令。李存勖依礼三辞,而后接受尚书令之职,他在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义承制任命官吏。

    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逝,梁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两镇,以削弱藩镇势力,结果引发魏博兵变,变兵囚禁新任节度使贺德伦,请降于晋。李存勖乘势进占魏州,并处死变兵首领张彦等人,以威慑兵变士卒,稳定乱局。他收魏博牙兵为亲军,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李存勖进兵莘县,与梁将刘鄩展开对峙。

    李存勖声言回师太原,以引诱刘鄩出战,刘鄩果然中计,欲趁机夺回魏州,结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审的三面夹击,在元城一战中全军溃败,逃奔滑州。此后,李存勖又遣军接连攻取卫州、洺州、相州、邢州、沧州、贝州等地。黄河以北除黎阳一地外,全部被晋国占领。梁晋形势从此发生逆转。

    寿州刺史卢文进叛附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亲率五十万大军,入寇幽州。守将周德威孤军坚守幽州,同时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遂命符存审、李嗣源、阎宝统领七万步骑,北上救援。李嗣源率援军抵达幽州城外,大败契丹军,解除幽州之围。此战,晋军俘斩以万计,缴获牛羊、辎重无数。契丹败退,北疆暂保无忧,李存勖开始调兵南下,推锋至黄河岸边,与梁军夹河对峙,争夺黄河沿岸各处要点。

    李存勖率军东进,连破梁军数座营寨,攻陷杨刘城,俘获守将安彦之,并攻掠至郓州、濮州一带。当时,朱友贞正在洛阳进行祭天大典,闻讯仓皇赶回汴州,组织复夺杨刘城,但谢彦章数次用兵,始终未能收复杨刘城。

    李存勖调发河东、魏博、幽州、横海、义武等镇军队,齐集魏州,准备直捣汴州,一举灭梁。李存勖由濮州境内的麻家渡渡过黄河,进驻胡柳陂,与梁军展开血战。晋军大败,周德威战死,李存勖被迫据土山自保。当时,围山梁军多是步卒,立足未稳,李存勖采用阎宝、李建及的建议,以骑兵突击,终于反败为胜,击溃梁军。此战,晋军虽乘胜夺取濮阳,但也因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只得撤归河北。

    符存审进据德胜城,并夹河修筑南北两城,梁将贺瑰围攻德胜南城,并以竹索连结战船横列河面,将李存勖所率援军阻在黄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驶至河中,斧劈火烧,冲破了梁军船阵,李存勖乘势挥军渡河,大败梁军。后来,梁将王瓒从黎阳渡河,屯据杨村渡,修造浮桥,储存大量军需物资,而李存勖也征发数万民丁,扩建德胜北城。当时,梁晋两军每日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

    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叛梁降晋,结果遭到刘鄩的围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李建及出军援救,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并追击至奉先一带,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国。

    成德军将张文礼煽动兵变,李存勖迫于形势,授其为成德兵马留后。不久,河中、昭义、横海、成德等十一藩镇,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建国称帝,被李存勖拒绝。李存勖命阎宝征讨成德镇,围困镇州,张文礼惊惧病死,其子张处瑾接掌军事,继续负城顽抗。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

    李存勖亲率五千铁骑北上,先后在新城、望都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并乘胜追击至幽州,但与此同时,晋军在镇州却连连失利,损兵折将。阎宝攻城受挫,羞愤病逝,继任主帅李嗣昭、李存进相继战死。而梁军则趁虚反扑,攻克卫州、新乡等地,重新夺回河北重镇相州。镇州终因久被围困,粮尽力穷,被符存审攻破,张处瑾及党羽张处球、高蒙、李翥等皆俘送魏州处死,张文礼也被劈棺戮尸,李存勖又兼领成德节度使,将成德镇直接纳入晋国管下。

    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当时,后唐辖有魏博、成德、义武、横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门、河东、河中、晋绛、安国、昭义等十三个节镇、五十个州。

    后唐建立的同时,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契丹不断侵扰幽州,兵锋直逼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叛附后梁,梁将董璋急攻泽州,意图吞并昭义镇,直接威胁后唐西都太原的安全。李存勖为了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防守空虚之机,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进图汴州。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朱友贞听闻郓州失守,命王彦章率军阻止唐军西进,李存勖命朱守殷严守德胜,自率亲军进屯澶州。

    王彦章出兵杨村渡,攻克德胜南城,继而顺河东下,攻打杨刘城。他打算先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的联系,再图收复郓州。而李存勖则命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装载军需器械浮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刘城,两军各自沿河一岸疾进,边行边战,互有胜负。不久,王彦章进抵杨刘城下,挥军强攻,昼夜不息,并以巨舰九艘横亘河津,阻拦唐军增援,他屡攻不克,只得退屯城南,筑垒连营,以阻击唐军渡河。

    李存勖亲临杨刘,一面命唐军出营挑战,牵制梁军兵力,一面命谋臣郭崇韬领兵奔赴博州,在黄河东岸修筑新城,以接应郓州唐军。王彦章率军急攻博州新城,还用十余艘巨舰置于黄河中流配合作战,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亦率军自杨刘增援。王彦章只得撤军,退保邹家口。李存勖与郓州李嗣源重新恢复了联系,王彦章复攻杨刘,再次被唐军击败,遂撤师西归,退保杨村,不久便被召回汴州,段凝接任主帅。

    朱友贞部署四路反击: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打算在十月向后唐发动总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虚。他还命梁军掘开滑州南面的黄河大堤,以阻止唐军进攻汴州,但同时也将梁军主力阻隔在决河以北。梁将康延孝投降后唐,将后梁军情尽数告知李存勖,建议唐军趁虚袭取汴州,而李嗣源则在郓州附近大败王彦章,俘获梁军将校三百余人,迫使梁军退保中都。

    李存勖自杨刘渡河,进抵郓州,并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王彦章。当时,诸将都认为应先攻占兖州等地,再乘机而动,李嗣源则坚持趁虚袭汴的战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军倍道兼程,向汴州进发,李嗣源抵达汴州,挥军攻城。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城投降,李存勖于同日抵达,由大梁门进入汴州,后梁正式灭亡。

    梁晋争霸期间,南方还存在很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据有三川(指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山南西道),定都于成都,其国主称皇帝,与后梁分庭抗礼。后主王衍在位时,奢侈淫靡,大兴土木,委政于宦官、狎客,纵容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致使朝政败坏,贪腐成风,还在国内四处巡游,强制沿途州县供应食宿,百姓苦不堪言。后唐灭梁,威震天下,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等割据政权纷纷入贡称藩,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讨平前蜀。

    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趁机刺探蜀中虚实,他归国后极力主张伐蜀,称蜀国已有亡国之象,更坚定了李存勖出兵灭蜀的决心。当时,前蜀为了防御后唐,在两国边界驻有重兵,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彦稠入川,表示要与蜀国修好,以此麻痹王衍。王衍信以为真,派翰林学士欧阳彬为唐蜀通好使,出使后唐,同时还撤除了边界守备。

    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李继岌年幼,军务皆有副手郭崇韬决断,唐军以康延孝、李严为前锋,连克威武城、凤州、兴州等地,缴获大批粮草。而与此同时,王衍仍在国内巡游作乐,到达利州时方知唐军来犯,他急忙组织三万兵马迎战,却被唐军击溃于三泉,前蜀各处藩镇纷纷来降,王衍仓皇逃回成都。

    前蜀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政变,囚禁王衍、后妃及诸王,自称西川兵马留后。他以王衍的名义邀请李严到成都,商谈投降事宜,李严驰入成都,抚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军撤去成都的军事防备。不久,李继岌率大军进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灭亡,南方诸国皆惊惧不已。

    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元行钦带兵进讨,但却连连失利。李存勖本欲亲征,被宰臣劝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让其率侍卫亲军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亲军哗变,被劫持入城,与叛军合势。他本无反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又无以自明,只得率变兵南下。

    李存勖亲自率军东征,欲坐镇汴州指挥平叛,但李嗣源已抢先占据汴州,得到大批唐军将领拥戴。李存勖知道局势已不可挽回,行至万胜镇便下令回师,仓皇返回洛阳,他再三抚慰士卒,许以厚赏,但已为时太晚,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过半。当时,李继岌已率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平定后军康延孝叛乱,被耽误了归程。

    李存勖决定前往汜水关,与李继岌会合,再联兵进剿李嗣源,他命扈从军兵候于宫门外,自己在内殿进食。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率所部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最终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时年四十三岁。

    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纵火焚尸,李继岌军至渭南,因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则在副使任圜的率领下,归附李嗣源,李嗣源进入洛阳,在李存勖灵前称帝,史称后唐明宗。李嗣源将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庙号庄宗,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