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 第六十二章 历事两朝——王宗侃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六十二章 历事两朝——王宗侃

    王宗侃,字德怡,本姓田,名师侃,许昌人,唐末五代时期前蜀军事将领,高祖王建养子。在唐末效力于王建麾下,参与了王建夺取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的战争,屡立战功,由雅州刺史、决云都知兵马使累升至武信军节度使。在前蜀建立后,被拜为太保,兼侍中,数次领兵与岐国作战,又参与讨平太子王元膺兵变。后主王衍在位时,官至守侍中、兼中书令,赐号故扶天佐命匡圣保国功臣,封魏王。王宗侃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追赠尚父,谥号景武。

    王宗侃,本名田师侃,出生在许昌一个“世为乡豪”的家庭,年轻时隶籍于忠武军,在忠武军将领的王建麾下效力,此后一直追随王建,曾在权宦田令孜挟持唐僖宗出逃凤翔期间,与王建一同随行护驾。田令孜失势,自请出任西川监军,到成都依附其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王建也被排挤出朝廷,后来起兵占据阆州,自称阆州防御使,田师侃此时被王建收为养子,改姓名为王宗侃。

    陈敬瑄在田令孜的建议下,召王建入成都,但随后却又反悔,不许王建继续入境。王建此时已行至鹿头关,闻讯大怒,纵兵破关而入,在绵竹大败汉州刺史张顼,攻取汉州,随即又进军学射山,击败西川将领句惟立,一举攻取德阳,乘胜围攻成都,三日不能破城,便退回了汉州。王宗侃亦随王建入西川,全程参与了这些战争。

    王建转攻西川治下的彭州、卭州等州,与陈敬瑄全面争夺西川镇,再攻成都,王宗侃期间数次先登陷阵,累建战功,曾在浣寨击破西川将领山行章。

    王建攻入成都,夺取了西川,被授为西川节度使。不久,东川节度使顾彦朗病逝,其弟顾彦晖继立,绵州刺史杨守厚趁机攻打梓州。顾彦晖与王建乃是盟友,遂向王建求援,王建遣王宗侃与华洪、李简、王宗弼一同援救梓州,王宗侃连破杨守厚七座营寨,击退绵州军。当时,王建已有吞并东川之意,曾密令王宗侃等人在顾彦晖战后犒军时将其扣押,但最终因王宗弼泄密而计谋落空,两川从此交恶。后来,王建任命王宗侃为雅州刺史。

    王建命王宗侃与王宗裕、华洪、王宗瑶领兵,讨伐攻田令孜的党羽威戎节度使杨晟,围攻彭州。当时,彭州久攻不下,城外百姓皆逃匿于山谷,西川诸将每日都纵兵劫掠,称之为淘虏。书生出身的军士王先成对此心生悲悯,他认为诸将之中以北寨的王宗侃最为贤明,于是去游说王宗侃,并通过王宗侃向王建提出了七条建议,以安抚百姓。彭州百姓由此尽附于王建,杨晟逐渐陷入孤立,最终城破被杀。

    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与朝廷反目,兵犯京师,王建趁机以勤王为名出兵北上,攻打李茂贞控制的山南西道,王宗侃率部攻取利州,擒斩刺史李继颙。不久,王建任命王宗侃为决云都知兵马使。王建大举进攻东川,以王宗侃为应援开峡都指挥使、让他和开江防送进奉使王宗阮由峡路包抄梓州。王宗侃领兵八千攻取渝州,收降渝州刺史牟崇厚,王宗阮亦取泸州。王建由此打通了峡路,最终吞并了东川。

    王宗侃又改任眉州团练使,加授检校司空,统率三指挥使攻取阆州,乘胜再克巴州、蓬州、壁州,后又移镇于渝州。道士杜从法煽动昌州、普州、合州三州百姓作乱,王建命王宗黯率东川、武信军两镇兵马前去镇压。王宗侃时任龙台镇使,亦率部参战,最终平定了杜从法之乱,被拜为武信军节度使,加授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加同平章事,封琅琊郡侯。

    唐朝灭亡,王建乃于成都称帝,建立前蜀,史称前蜀高祖。王宗侃以佐命之功,进拜太保,兼侍中、军城内外都指挥使,又改任武德军节度使,赐号开国护圣佐命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进封琅琊郡公,再进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进封齐国公。

    岐王李茂贞与前蜀断交,在两国的边界增兵,王宗侃请命伐岐,王建遂以王宗侃为北路行营都统,让他统领王宗佑、王宗贺、唐道袭三路招讨使,率步骑十三万,攻打岐国。他们自成都出兵之时,旌旗绵延数百里,声势浩大。蜀军起初一路连破岐军,却被岐将刘知俊、李继崇击败于青泥岭。唐道袭败归兴元,王宗侃则与王宗贺收聚散兵,退保于西县的安远军,被岐军乘胜围困于城中。

    王建在成都闻前线大败,命王宗鐬、王宗播等将领兵驰援安远军,随后又亲率援军,北上利州督战。王宗侃遣禆将林思谔抄小路去向王建告急,王建再命王宗弼领兵支援安远军。各路援军大集,王宗侃在城中遥望到援军旗帜,领兵自城中鼓噪杀出,与王宗播、王宗弼等内外夹击岐军,连夺岐军二十一寨,斩杀岐将李延志等。岐军乃撤围遁去,途经斜谷时,又遭到唐道袭的伏击,败回岐国。蜀、岐之战最终以蜀军的反败为胜而告终。

    唐道袭因与太子王元膺不和,对王建诬称太子谋反。王元膺与亲信徐瑶、常谦等发动兵变,攻杀了唐道袭。王建急命王宗侃、王宗贺、王宗鲁、王宗黯领兵平乱。王宗侃等列阵于西球场门,王宗黯与变兵战于会同殿前,变兵大溃,兵变很快便被平息。王元膺为卫士所杀,被追废为庶人。

    后来,王建欲重新选立继承人,宠妃徐氏联合内宦唐文扆、宰相张格,为其子王衍谋求太子之位,张格还私下联络王宗侃等功臣,拿出了请立王衍为太子的奏章,诈称是受王建密旨而作,骗得他们在奏章上署名。故此王衍虽在兄弟中最幼,但最终却被王建立为皇太子。

    蜀宫突发大火,王宗侃时为诸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欲率卫兵入宫救火。但王建宁可让百尺楼中贮藏的宝物全部毁于大火,也不肯打开宫门放军队入宫扑救。后来,王宗侃被封为乐安郡王,又加守太师。

    王建再次出兵,以王宗侃为东北面都招讨,让他统领东路军,和西北面都招讨刘知俊的西路军一同攻打岐国。但刘知俊本是岐国降将,难以节制麾下诸将,故此伐岐无功,又遭到王建忌惮,被召回成都杀害。王宗侃遂被拜为北路行营东西两面都统,总领东、西两路蜀军,继续对岐作战,最终迫使李茂贞遣使求和。随后不久,王建病逝,后主王衍继位,王宗侃又以山南节度使一职出镇兴元,并加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封乐安王。

    王宗侃被赐号“扶天佐命匡圣保国功臣”,并获许于私第立戟门,又被进封为魏王,加守侍中、修奉太庙使,弘文馆大学士,判度支。病逝于成都龙池坊私第,终年六十六岁,王衍为此辍朝七日,亲自到王宗侃府中吊丧,并赏赐班剑、羽葆、鼓吹、旌旗、仪卫等,追赠其为尚父、梁雍秦三州牧,赐谥号为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