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第十八章 佐命后蜀——赵廷隐
热门推荐:
刁蛮小仙的校园逆袭之旅
我在西游路上收徒弟
斗罗之玄天传奇
汉末乱入争霸
狱医
想要低调,可实力不允许
抓鬼:我刘禅没有实力全靠关系
开局解锁帝王游戏,掌握九名奴隶
刚上大学,我老婆居然是校花学姐
赵廷隐,开封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将领。在唐末效力于宣武军,历仕后梁、后唐两朝,在后唐灭前蜀之战中随军进入西川,隶西川节度使孟知祥麾下为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在后唐攻两川之战中据守剑州,击退石敬瑭所率朝廷大军,夺取利州昭武军,继而又在两川兼并战争中攻杀董璋,夺取东川镇,被任命为保宁军留后,后实授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后蜀建立后,担任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又受遗诏为后主孟昶的辅政大臣,晚年请辞军职,官至太师、中书令,封宋王,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谥号忠武。
赵廷隐,年轻时通晓兵法,崇尚义气,很早便在宣武军效力,事奉节度使朱温的侄子朱友伦。后来,朱友伦到长安担任宿卫,却在一次击鞠比赛中意外堕马而死,朱温认为朱友伦死于谋杀,对此严加追查。赵廷隐等一众十数人皆被押回汴州,因在此事件中并无过错,最后被朱温释放,随侍在其左右。
后梁建立后,赵廷隐历经太祖朱温、末帝朱友贞两代皇帝,在梁晋两河对垒期间已官至邢州都监,他累立战功,但却遭到节度使刘重霸的嫉妒。刘重霸诬称赵廷隐欲率所部军队投降晋王李存勖,将他械送汴州,朱友贞虽知赵廷隐无罪,但又不愿违背边臣的请求,于是将赵廷隐贬到南阳,但没过多久便又将他官复原职。
晋王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并在随后的后唐灭后梁之战中,以大将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梁军主将王彦章。赵廷隐此时正在王彦章军中为裨将,与都监张汉杰、曹州刺史李知节等皆被唐军俘虏,他原本要被处死,但因唐将夏鲁奇称其材可用,因而被李存勖释放,从此便效力于后唐。
赵廷隐又参与后唐灭前蜀之战,随魏王李继岌攻打蜀地,并在先锋军中任监押。他军纪严明,严禁军士烧杀抢掠,因此颇得蜀地民心。唐军很快便攻入成都,灭亡了前蜀政权,赵廷隐因功进拜西川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
李继岌班师北归,命赵廷隐与马步军都指挥使李仁罕、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右厢都指挥使张业、牙内指挥使武漳、骁锐指挥使李延厚统领一支军队,留守成都,归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节制。
当时,前蜀虽灭,但蜀地盗贼蜂起,叛乱频发,赵廷隐与张业分统兵马,将蜀地盗乱悉数讨平。他也因此积功升至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汉州刺史、上柱国,仍充任西川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不久,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被拥立为帝,史称后唐明宗。
孟知祥在李嗣源继位后,逐渐萌生了据蜀自立之意,他大肆扩充兵力,增设义胜、定远、冲山、义宁、飞棹等军,交由赵廷隐及李仁罕、张业等统领。
当时,东川节度使董璋亦有割据之意,两镇遂结为同盟,共同对抗朝廷。而李嗣源则以夏鲁奇、李仁矩分镇遂州、阆州二地,以图遏制东西两川。
孟知祥采纳了节度副使赵季良“以东川兵先取遂阆,然后并兵守剑门”的战略,遣使约董璋一同举兵。董璋遂举兵反唐,攻打阆州,孟知祥随之亦举兵,让李仁罕率赵廷隐、张业等攻打遂州。李嗣源以石敬瑭为招讨使,进讨两川。董璋很快便攻下了阆州,但却没能攻下北面的利州,以致未能增兵据守剑门关。
唐军前锋部队很快便攻占了剑门,董璋遣使向孟知祥告急。孟知祥忙命李肇领兵五千,倍道兼行赶赴剑州,又从遂州前线抽调赵廷隐,让他率一万兵马随后增援。
当时,正值严寒时节,士卒皆有畏战之心,观望不前,赵廷隐哭着对士卒道:“如今唐军军势强盛,你们若不能力战退敌,一旦西川失守,我们的妻儿将皆为他人所有。”士卒这才军心振奋,很快便抵达剑州,董璋随后亦增兵剑州,命王晖率三千兵屯于剑州南山。
石敬瑭所率主力唐军此时已抵达剑门,进屯于剑州北山。赵廷隐列阵于剑州牙城后山,李肇则与王晖列阵于河桥。石敬瑭率步兵进击赵廷隐,赵廷隐则严阵以待,等到唐军迫近时突然发起攻击。石敬瑭败退,随后又派骑兵冲击河桥,却遭到李肇的强弩攒射,最终只得撤兵。
当时,赵廷隐早已挑选五百善射兵士,埋伏在石敬瑭的归路上,石敬瑭被追兵和伏兵两面夹击,大败之下被迫退回剑门。
石敬瑭此后再攻剑州,但仍被赵廷隐击败,再次退回剑门,而李仁罕此时却已攻陷了遂州。石敬瑭见阆州、遂州皆已陷落,且大军粮运不继,于是撤军北归。赵廷隐率两川联军追击石敬瑭,一直攻至利州,利州昭武节度使李彦琦弃城而逃。赵廷隐遂进据利州,被孟知祥任命为昭武军留后,他请求继续进兵,攻取兴元及秦州、凤州等地,但被孟知祥所拒绝。
李嗣源因前线战事不利,遂有罢兵和解之意,他以离间朝廷与孟知祥、董璋的关系为罪名,诛杀了主倡此战的枢密使安重诲,与两川和解,朝廷征讨两川的战事至此以失败告终。
后来,赵廷隐称剑州之战中与李肇同功,表示愿将利州节镇让给李肇,孟知祥起初不肯同意,但因赵廷隐连番请求,遂将赵廷隐召回成都,以李肇接任昭武军留后。
赵廷隐在剑州之战后,鉴于董璋诡诈多变,曾建议孟知祥趁其到剑州劳军将其杀掉,以独霸两川。孟知祥因缺乏周密准备,未敢贸然行动,朝廷罢兵后,两川之间矛盾日趋尖锐,联盟很快破裂。董璋突然举兵攻入西川,声势浩大,赵季良劝孟知祥亲征以鼓士气,孟知祥遂以赵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署,让他先率三万兵马迎战东川军。
赵廷隐向孟知祥辞行时,恰逢使者送来董璋的檄书以及给赵季良、赵廷隐的书信。董璋在檄书中称赵季良、赵廷隐与其同谋,招他来攻西川。孟知祥将书信交给赵廷隐,赵廷隐也不看信,直接扔在地上,冷笑道:“不过是董璋的反间之计,想让您杀掉副使赵季良和我而已。”他随即便领兵出发。而此时,董璋已攻入汉州。
孟知祥随后亲率八千兵马趋汉州,与董璋会战于鸡踪桥。当时,赵廷隐三战不利,东川军追击赵廷隐,却被孟知祥与张公铎领兵直冲其腹,顿时乱不成列。赵廷隐趁机整军复战,与孟知祥、张公铎合军夹击,终于大败东川军。董璋亲兵尽丧,仅率数骑逃走,孟知祥夺回了汉州,命赵廷隐追杀董璋,自己径自返回成都。
董璋逃回梓州,却被部将王晖、潘稠所杀,王晖随即开城,向赵廷隐投降。赵廷隐进入梓州,封存府库以待孟知祥前来接收,并献董璋首级。孟知祥由此吞并了东川,不久便由成都东至梓州,自领东川节度使,他随后又划出阆州、果州、蓬州、渠州、开州五州,复设保宁军,以赵廷隐为保宁军留后。
孟知祥未经朝廷诏令,便以墨制的形式署任赵廷隐及武泰军留后赵季良、武信军留后李仁罕、宁江军留后张业、昭武军留后李肇五人为本镇节度使。
不久,朝廷拜孟知祥为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封蜀王,同时正式授予赵季良、赵廷隐等五人为节度使。其中,赵廷隐为检校太保、阆州保宁军节度使。
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建立后蜀,赵季良被拜为宰相,赵廷隐则被任命为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与李仁罕、张业、侯弘实分掌军权,仍领保宁军节度使。
不久,孟知祥病逝,遗诏由太子孟昶继位,并以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张公铎、侯弘实为辅政大臣。
当时,李仁罕恃功自傲,强逼孟昶任命其为判六军诸卫事,孟昶为了牵制李仁罕,又以赵廷隐为六军副使,兼任侍中。他后来与赵季良、赵廷隐合谋,在李仁罕入朝时命武士将其逮捕处死。
石敬瑭攻灭后唐,称帝建立后晋,史称后晋高祖,发兵攻利州,结果在剑门被赵廷隐领兵击退。孟昶鉴于将帅遥领节度使的弊端,改以文官任节度使,赵廷隐时任卫圣马步都指挥使、武德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与武信节度使王处回、保宁节度使张公铎一同被加授检校官,免去所领节度使之职。
孟昶又诛杀宰相张业,黜退枢密使王处回,孟知祥时代的故将旧臣至此仅剩赵廷隐,安思谦欲取代赵廷隐,遂趁机诬称赵廷隐谋反,并发兵包围其府邸。
此时,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廷珪入朝,在孟昶面前进力保赵廷隐无罪,赵廷隐得免,遂称病请辞军职。孟昶以赵廷隐为太傅,赐爵宋王,每当有国家大事发生都要到其府中请教,赵廷隐又进位太师、中书令,赵廷隐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赐谥忠武。
赵廷隐,年轻时通晓兵法,崇尚义气,很早便在宣武军效力,事奉节度使朱温的侄子朱友伦。后来,朱友伦到长安担任宿卫,却在一次击鞠比赛中意外堕马而死,朱温认为朱友伦死于谋杀,对此严加追查。赵廷隐等一众十数人皆被押回汴州,因在此事件中并无过错,最后被朱温释放,随侍在其左右。
后梁建立后,赵廷隐历经太祖朱温、末帝朱友贞两代皇帝,在梁晋两河对垒期间已官至邢州都监,他累立战功,但却遭到节度使刘重霸的嫉妒。刘重霸诬称赵廷隐欲率所部军队投降晋王李存勖,将他械送汴州,朱友贞虽知赵廷隐无罪,但又不愿违背边臣的请求,于是将赵廷隐贬到南阳,但没过多久便又将他官复原职。
晋王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后唐庄宗,并在随后的后唐灭后梁之战中,以大将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梁军主将王彦章。赵廷隐此时正在王彦章军中为裨将,与都监张汉杰、曹州刺史李知节等皆被唐军俘虏,他原本要被处死,但因唐将夏鲁奇称其材可用,因而被李存勖释放,从此便效力于后唐。
赵廷隐又参与后唐灭前蜀之战,随魏王李继岌攻打蜀地,并在先锋军中任监押。他军纪严明,严禁军士烧杀抢掠,因此颇得蜀地民心。唐军很快便攻入成都,灭亡了前蜀政权,赵廷隐因功进拜西川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
李继岌班师北归,命赵廷隐与马步军都指挥使李仁罕、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右厢都指挥使张业、牙内指挥使武漳、骁锐指挥使李延厚统领一支军队,留守成都,归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节制。
当时,前蜀虽灭,但蜀地盗贼蜂起,叛乱频发,赵廷隐与张业分统兵马,将蜀地盗乱悉数讨平。他也因此积功升至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汉州刺史、上柱国,仍充任西川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不久,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被拥立为帝,史称后唐明宗。
孟知祥在李嗣源继位后,逐渐萌生了据蜀自立之意,他大肆扩充兵力,增设义胜、定远、冲山、义宁、飞棹等军,交由赵廷隐及李仁罕、张业等统领。
当时,东川节度使董璋亦有割据之意,两镇遂结为同盟,共同对抗朝廷。而李嗣源则以夏鲁奇、李仁矩分镇遂州、阆州二地,以图遏制东西两川。
孟知祥采纳了节度副使赵季良“以东川兵先取遂阆,然后并兵守剑门”的战略,遣使约董璋一同举兵。董璋遂举兵反唐,攻打阆州,孟知祥随之亦举兵,让李仁罕率赵廷隐、张业等攻打遂州。李嗣源以石敬瑭为招讨使,进讨两川。董璋很快便攻下了阆州,但却没能攻下北面的利州,以致未能增兵据守剑门关。
唐军前锋部队很快便攻占了剑门,董璋遣使向孟知祥告急。孟知祥忙命李肇领兵五千,倍道兼行赶赴剑州,又从遂州前线抽调赵廷隐,让他率一万兵马随后增援。
当时,正值严寒时节,士卒皆有畏战之心,观望不前,赵廷隐哭着对士卒道:“如今唐军军势强盛,你们若不能力战退敌,一旦西川失守,我们的妻儿将皆为他人所有。”士卒这才军心振奋,很快便抵达剑州,董璋随后亦增兵剑州,命王晖率三千兵屯于剑州南山。
石敬瑭所率主力唐军此时已抵达剑门,进屯于剑州北山。赵廷隐列阵于剑州牙城后山,李肇则与王晖列阵于河桥。石敬瑭率步兵进击赵廷隐,赵廷隐则严阵以待,等到唐军迫近时突然发起攻击。石敬瑭败退,随后又派骑兵冲击河桥,却遭到李肇的强弩攒射,最终只得撤兵。
当时,赵廷隐早已挑选五百善射兵士,埋伏在石敬瑭的归路上,石敬瑭被追兵和伏兵两面夹击,大败之下被迫退回剑门。
石敬瑭此后再攻剑州,但仍被赵廷隐击败,再次退回剑门,而李仁罕此时却已攻陷了遂州。石敬瑭见阆州、遂州皆已陷落,且大军粮运不继,于是撤军北归。赵廷隐率两川联军追击石敬瑭,一直攻至利州,利州昭武节度使李彦琦弃城而逃。赵廷隐遂进据利州,被孟知祥任命为昭武军留后,他请求继续进兵,攻取兴元及秦州、凤州等地,但被孟知祥所拒绝。
李嗣源因前线战事不利,遂有罢兵和解之意,他以离间朝廷与孟知祥、董璋的关系为罪名,诛杀了主倡此战的枢密使安重诲,与两川和解,朝廷征讨两川的战事至此以失败告终。
后来,赵廷隐称剑州之战中与李肇同功,表示愿将利州节镇让给李肇,孟知祥起初不肯同意,但因赵廷隐连番请求,遂将赵廷隐召回成都,以李肇接任昭武军留后。
赵廷隐在剑州之战后,鉴于董璋诡诈多变,曾建议孟知祥趁其到剑州劳军将其杀掉,以独霸两川。孟知祥因缺乏周密准备,未敢贸然行动,朝廷罢兵后,两川之间矛盾日趋尖锐,联盟很快破裂。董璋突然举兵攻入西川,声势浩大,赵季良劝孟知祥亲征以鼓士气,孟知祥遂以赵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署,让他先率三万兵马迎战东川军。
赵廷隐向孟知祥辞行时,恰逢使者送来董璋的檄书以及给赵季良、赵廷隐的书信。董璋在檄书中称赵季良、赵廷隐与其同谋,招他来攻西川。孟知祥将书信交给赵廷隐,赵廷隐也不看信,直接扔在地上,冷笑道:“不过是董璋的反间之计,想让您杀掉副使赵季良和我而已。”他随即便领兵出发。而此时,董璋已攻入汉州。
孟知祥随后亲率八千兵马趋汉州,与董璋会战于鸡踪桥。当时,赵廷隐三战不利,东川军追击赵廷隐,却被孟知祥与张公铎领兵直冲其腹,顿时乱不成列。赵廷隐趁机整军复战,与孟知祥、张公铎合军夹击,终于大败东川军。董璋亲兵尽丧,仅率数骑逃走,孟知祥夺回了汉州,命赵廷隐追杀董璋,自己径自返回成都。
董璋逃回梓州,却被部将王晖、潘稠所杀,王晖随即开城,向赵廷隐投降。赵廷隐进入梓州,封存府库以待孟知祥前来接收,并献董璋首级。孟知祥由此吞并了东川,不久便由成都东至梓州,自领东川节度使,他随后又划出阆州、果州、蓬州、渠州、开州五州,复设保宁军,以赵廷隐为保宁军留后。
孟知祥未经朝廷诏令,便以墨制的形式署任赵廷隐及武泰军留后赵季良、武信军留后李仁罕、宁江军留后张业、昭武军留后李肇五人为本镇节度使。
不久,朝廷拜孟知祥为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封蜀王,同时正式授予赵季良、赵廷隐等五人为节度使。其中,赵廷隐为检校太保、阆州保宁军节度使。
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建立后蜀,赵季良被拜为宰相,赵廷隐则被任命为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与李仁罕、张业、侯弘实分掌军权,仍领保宁军节度使。
不久,孟知祥病逝,遗诏由太子孟昶继位,并以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张公铎、侯弘实为辅政大臣。
当时,李仁罕恃功自傲,强逼孟昶任命其为判六军诸卫事,孟昶为了牵制李仁罕,又以赵廷隐为六军副使,兼任侍中。他后来与赵季良、赵廷隐合谋,在李仁罕入朝时命武士将其逮捕处死。
石敬瑭攻灭后唐,称帝建立后晋,史称后晋高祖,发兵攻利州,结果在剑门被赵廷隐领兵击退。孟昶鉴于将帅遥领节度使的弊端,改以文官任节度使,赵廷隐时任卫圣马步都指挥使、武德军节度使兼中书令,与武信节度使王处回、保宁节度使张公铎一同被加授检校官,免去所领节度使之职。
孟昶又诛杀宰相张业,黜退枢密使王处回,孟知祥时代的故将旧臣至此仅剩赵廷隐,安思谦欲取代赵廷隐,遂趁机诬称赵廷隐谋反,并发兵包围其府邸。
此时,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廷珪入朝,在孟昶面前进力保赵廷隐无罪,赵廷隐得免,遂称病请辞军职。孟昶以赵廷隐为太傅,赐爵宋王,每当有国家大事发生都要到其府中请教,赵廷隐又进位太师、中书令,赵廷隐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赐谥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