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 > 第十三章 哼,燕王老四懂什么

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 第十三章 哼,燕王老四懂什么

    朝阳初升,奉天殿。

    “启奏圣上,开封府水患已经处在退水阶段,各地官府都加强了对灾民的安置,从南直隶与大同府送往的物资也已经抵达受灾地区,天佑我大明。”

    “幸得皇上恩准将大同府防备过冬的物资也一并送去,如此爱护百姓,这是受灾沿线的村民送来的万民书,请圣上过目!”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听着一众臣工的奏疏,心思却火急火燎的看向殿内的一个空位。

    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的位置。

    三天了,调查一个购买了玉饰的商户,到现在还没有眉目。

    这蒋瓛是干什么吃的,锦衣卫这办事效率,还不如裁撤了。

    要知道昨晚听闻的信息,他一夜都梦到雄英八岁早夭时的情景,想了一夜都没想明白雄英到底是什么原因就走了。

    那些皇孙的玉佩,一般都由父母置办。

    朱雄英八岁离世的时候,亲母太子妃常氏都去世四年了。

    那时候亲弟弟朱允熥也才四岁。

    看来那东西只能是标儿送给雄英的,其中定然有确认身份的关键信息。

    在昨夜收到的信息,加上那玉饰,他朱元璋便可安排些事,等时机成熟,让雄英认祖归宗,成为大明皇长孙了。

    可特么蒋瓛怎么还没来,难道不清楚事情紧急么?

    这般想着,在听到开封府水患有人送万民书颂扬皇帝恩德,朱元璋抬起了头,面色阴沉。

    “哪来的万民书,如今百姓正值大水淹了田地屋舍,如今可是秋收时节,是哪个狗官敢在这个时候扰民,驱使百姓写什么万民书,朕最恨这些办事不利,欺君罔上的贼人!”

    看到朱元璋脸黑了,一众朝臣都是身子骨一抖,但手奉奏疏的黄子澄却毫无惧色。

    “圣上,万民书在此,请过目!”

    朱元璋看着黄子澄,脸上浮现玩味的笑意,“你一个太常寺卿什么时候还能收到开封谍报了?”

    黄子澄身形挺直,“臣虽然仅为太常寺卿,但也身兼翰林院修撰,身为清流,自然需洞悉天下要事,为君分忧。”

    “如今国丧事情,太子驾鹤而去,储君之位空闲,臣恐有心之士在这搅动风云,蒙蔽天听,请圣上明察!”

    朱元璋冷冷一笑,“呈上来吧!”

    待万民书递到手里,朱元璋端着看了片刻,顿时就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万民书,而是检具燕王朱棣,假公济私。

    里面清楚的写着如今黄河沿线受灾百姓对朱棣的歌颂。

    其中还备好了朱棣筹集物资,在水患发生之际便遣道衍法师姚广孝前去赈灾。

    虽然其后朝廷的救援也陆续抵达,但锦上添花又如何比得上燕王朱棣的雪中送炭。

    这样看着万民书,分明是检举燕王抢占朝廷功绩,而且在这储君之位空闲的节骨眼上,其心难料。

    “好一个燕王!”

    朱元璋重重的把这奏疏砸在桌案上。

    黄子澄见状,马上躬身道:“如今正值国丧,又逢天灾,燕王此举甚为僭越。”

    朱元璋也内心震怒。

    朱棣这蠢货,当年标儿一手把他几兄弟拉扯大,如今标儿才薨了,他就那么迫不及待么?

    难道当初凭吊后就将他们赶回封地,信息传达的还不清楚么?

    等等,似乎联想到什么,朱元璋疑惑道:“燕王心思缜密到这地步?”

    朝堂上黄子澄一愣。

    燕王朱棣不临朝多年,在顺天府北平征讨北元,似乎也是以莽夫着称。

    能未雨绸缪的规划这次赈灾之举,确实有些蹊跷。

    朱元璋既然内心生疑了,自然看向了一众朝臣,“咱想问问,燕王这批物资,当真是第一个送达灾区的?”

    户部尚书赵勉见到朱元璋看向自己,这才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圣上,燕王常侍道衍法师,早在月初便在大同府筹集物资百车,欲送达开封府,只因大同府督军府正在与北元交战,一切物资若无标号是无法出关的。”

    月初就筹集了物资?

    朱元璋脸上浮现惊疑的神色,沉声道:“那都扣在大同府了,运送出关需要点阅,傅友德,你接到大同府军报吗?”

    傅友德站了出来,摇摇头道:“道衍法师用的是商号,圣上,这可是你下的旨,一切商号无需点阅便可出关。”

    朱元璋点点头,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还是八百里加急送去的!”

    “对对对!”

    傅友德也附和着,这燕王搞事情别带上他就好。

    听到是带着商号送去的物资,朱元璋身子斜靠在龙椅上,淡淡道:“即使如此,那给咱修书一封,告诉燕王,若是有多余的东西,为民之举可以多送些出来,多多益善,还有谁启奏,无事便退朝吧!”

    “圣上,这……”

    黄子澄傻眼了,按照圣上以往的性子,怎会对燕王这种争宠之举轻轻放下的,难不成他得到的信息有误?

    听到黄子澄还有话讲,朱元璋离去的身子又转了回来。

    扫了扫黄子澄,又把目光看向一边的朱允炆,内心一叹,随后摆摆手下了朝。

    这帮人急不可耐的出来指摘朱棣,要不是他知晓这批物资只不过是借朱棣的手送出去,多少要责怪朱棣一番,父子之间隔阂更重。

    其中的猫腻,不还是让他在储君一位上,不考虑这位能征善战的老四。

    哼,老四懂什么,这都是雄英的功劳,这帮人就使劲作吧。

    咱看孙子去,得问问把好处给老四,是怎么个说法。

    正准备换身衣服就出宫,可朱元璋忽然发现漏了什么事。

    “商号?燕王名下有商号吗?”

    要知道到现在朱英的户籍可是没变动了,一想到朱英说的朋友,朱元璋停下了换衣服的动作。

    “叫赵勉来文华殿一趟。”

    不多时,赵勉急忙赶到文华殿。

    “圣上有事找我?”

    朱元璋端坐在榻上,抬头问道:“你下去查一查,最近户籍变动的鱼鳞造册,可有些违规之举。”

    赵勉眉头一皱,户籍变更,这些年大明律例,不得擅自变更户籍,盖其原因,是因为当前不少达官权贵留恋烟花之地,这事并不光彩。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权贵都依托关系,给一些青楼女子变更户籍,随后养为外室,更有甚者直接纳为妾室。

    这些行为户部不用查,锦衣卫都清楚,但圣上一直没发作,他也不会提。

    可单独今天来问,是不是谁要遭殃了,为了撇清关系,赵勉马上说道:“圣上,最近的确有个变更,颇为蹊跷,望圣上明察。”

    “似乎是一个叫朱英的,把农籍改为了商籍。”

    “什么?”

    朱元璋面色一冷,“谁干的,你们给批了?”

    赵勉一脸为难,“不给批不行啊,那是魏国公徐祖辉强烈要求变更的,我那几个手下哪敢忤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