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 第二十七章 我家稻谷成熟了
热门推荐:
我用末日文字游戏给世界意志打工
表白被拒,你真当我在乎吗?
她绝美爱撩,大佬纷纷放肆宠爱
无限:黎明游戏
洪荒:悟性逆天,拜师石肌娘娘
星辰传奇之灵境无双
岁月长歌:我的回忆录
怎么,没在霍格沃兹见过共生体
KPL:自2016从头再来
“可能是风沙大吧!”
“没准是阳光刺眼!”
两人全然没猜到,圣上在哭什么。
而朱元璋也没想到,朱英只是背着他赶路,他便如此动情。
我还年轻,你走不动了,我背着你前行很正常。
看似寻常的对话,但朱元璋却品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自个是老了,往前三十年,咱也是一路东征西讨才取了这天下。
如今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心热血改造的大明,面临无合适的传承人,想想宫中的继任者,虽然有心为之改造,但谁能堪此大任。
倒是朱英这孩子,孝顺之余,这几日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身负王道之才却心地纯良。
为人处世有自我见解,身虽长,却固守赤子之心,人所能见。
这段时间所作所为,堪称大丈夫。
思绪一起,他怎能不感慨良多。
随着一路思考,再走了数里地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山间田野。
空旷的田野就在江边芦苇丛中,被青黄的芦苇围了起来。
几颗大树迎风招展,鸟雀繁多,虫鸣与蛙声断断续续。
走过田埂小道后,朱英背着老黄到了几间木屋。
朱英将老黄放了下来,打开木屋,说道:“这里有水和农具,老黄你找个凳子遮阴乘凉。”
说着给老黄倒了杯茶,又从包裹里取出午饭。
“饿了就吃,别客气啊!”
说着就拿着农具出去。
“真就收粮食啊!”
屋外,徐辉祖和练子宁也到了,看着这大半没收的良田,内心有些崩溃,人也懒懒散散的。
朱英笑了笑,看向老黄,“唉,下次找点靠谱的,能卖力气的!”
朱元璋顿时盯着两人,见到两人急忙接过了农具,这才淡淡一笑。
“等咱歇息会,也来下田。”
“随你!”
朱英自然不期待能帮多少了,这帮城里人,能做这种农活?
其实他也不怎么会做,但事关往后的生存大计,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等收割了一片稻田后,朱英起身伸展下腰身,这才看到老黄已经卷起裤腿,提着农具下来了。
“咱爷俩比比,谁收的快一些。”
“你慢点,别闪了腰!”
朱元璋念着这孩子孝顺,要展现下他的功夫了。
结果揽过几株稻穗正要下刀时,身形却猛然顿住。
“朱英,朱英!”
朱英抬起头来,在稻穗中找到了老黄。
“又咋了!”
问了一句,却半天没得到回复,朱英连忙踩着淤泥走了过来,顿时便看到老黄抚摸这稻穗,一脸震惊。
“这稻子,是你种的?”
“对啊,是不是感到有些惊奇,不要紧,正常操作,你别!”
“啊,啊……”
朱英才劝老黄别激动,没成想老黄直接干嚎了两嗓子。
这顿时把徐辉祖跟练子宁吸引了过来。
“发生什么事了!”
“皇爷,咋了!”
朱元璋哪管得了这两货,一脸激动的抚摸这稻穗,嘴里念叨起来:“怎会如此之多,怎会如此!”
徐辉祖接话道:“对啊,刚过来我就发现这田里的稻穗怎会如此繁茂,看起来真是漂亮!”
练子宁不明所以,不懂农事的痛,他现在算是知道了,痛,太痛了。
根本接不上话。
反倒是朱元璋,抚摸了几把稻穗后急忙起身,一把拉住了朱英。
“怎会如此之多,告诉咱,咱想知道!”
朱英扶着老黄,淡笑道:“所以我跟你说了吧,这事得悄悄的来,不能宣扬。”
“咱知道,你快说说,你知道咱有多激动么?”
徐辉祖也站不住了,连忙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朱英兄弟你快说!”
朱英笑道:“咱大明平日里稻穗,一株稻穗,一般多少粒米!”
徐辉祖和练子宁都摇摇头,这哪能猜到。
反而是朱元璋答道:“一般养育得当,也就三十粒出头,那都是一年丰产了。”
见到老黄懂,朱英才点头道:“但我这稻株,每一株都有上百粒!”
饶是徐辉祖和练子宁不懂农事,也瞬间明白了圣上为何会这么激动了。
先前没仔细看,现在顺手拉来一片稻穗,都不用细看,这茫茫多的稻谷,足以证明朱英说的没错。
两人都是绝顶聪慧之人,怎能想不到这稻谷代表着什么?
若是这稻谷产能稳定,在大明推广开来,这会有多深远的影响?
大明从此之后,都是丰产,而且是猛增三倍的丰产。
作为王朝存续,历代朝廷从来都不会考虑怎么发展经济,永远考虑的,只有怎么维系统治。
所以只能是农业社会,要稳定农业发展,所以都采用重农抑商。
现在这样丰产的稻谷放在面前,那意味着什么?
大明将会减少大量的饥荒,百姓们不再为饿肚子发愁。
练子宁身为洪武十八年一科榜眼,说过许多经世济民之说,可从没想过粮食丰产,会给大明带来什么。
现在他意识到了。
若是这粮种推广开来,大明迎来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盛世。
远迈汉唐不在话下。
而他也会在盛世之中尽展抱负,青史留名。
这一刻他怎能不激动,连忙捧着稻穗,眼里有光。
而徐辉祖更是不堪,直接跪倒在了田间,忍不住哭出声来。
“咱大明往后的军伍粮草,可就不缺了!”
若这粮种能种满大明的田间地头,往后北伐还会缺粮草吗?
远的不说,征召青壮入伍,报效家国,他们再也不会担忧家中父母妻儿吃不饱饭了,那北伐一事对于百姓的影响将会降到最低。
青壮报效家国,百姓安居乐业。
全仰仗今日这些稻种了。
“我眼光没错,朱英这兄弟能处,这大舅子我当定了!”徐辉祖就差喊出来了。
朱英早料到这些个城里人会对他的粮种震惊,却没意料到会如此激动。
一个个的又哭又笑的。
情绪毫无波动的他扶着老黄,叹息一声:“打住打住,这可是我的粮食,我没说送你们么?”
徐辉祖猛然收声,练子宁也是一脸诧异的看向了朱英。
“难道这粮种,你不打算推广出去么?”
“当然有这个打算,但还不是时候,老黄,咱扶你回去歇着!”
“你不送给大明?”
朱元璋一脸诧异,似乎听错了一般,苦口婆心说道:“你娃儿可知道,你这粮种对于咱大明朝有怎样的影响吗?”
“知道,可不是时候!”
朱元璋激动的心冷静下来,这么好的东西,难道不是为咱准备的?
“不是时候不是时候,那什么时候才是时候!”
“没准是阳光刺眼!”
两人全然没猜到,圣上在哭什么。
而朱元璋也没想到,朱英只是背着他赶路,他便如此动情。
我还年轻,你走不动了,我背着你前行很正常。
看似寻常的对话,但朱元璋却品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自个是老了,往前三十年,咱也是一路东征西讨才取了这天下。
如今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心热血改造的大明,面临无合适的传承人,想想宫中的继任者,虽然有心为之改造,但谁能堪此大任。
倒是朱英这孩子,孝顺之余,这几日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身负王道之才却心地纯良。
为人处世有自我见解,身虽长,却固守赤子之心,人所能见。
这段时间所作所为,堪称大丈夫。
思绪一起,他怎能不感慨良多。
随着一路思考,再走了数里地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山间田野。
空旷的田野就在江边芦苇丛中,被青黄的芦苇围了起来。
几颗大树迎风招展,鸟雀繁多,虫鸣与蛙声断断续续。
走过田埂小道后,朱英背着老黄到了几间木屋。
朱英将老黄放了下来,打开木屋,说道:“这里有水和农具,老黄你找个凳子遮阴乘凉。”
说着给老黄倒了杯茶,又从包裹里取出午饭。
“饿了就吃,别客气啊!”
说着就拿着农具出去。
“真就收粮食啊!”
屋外,徐辉祖和练子宁也到了,看着这大半没收的良田,内心有些崩溃,人也懒懒散散的。
朱英笑了笑,看向老黄,“唉,下次找点靠谱的,能卖力气的!”
朱元璋顿时盯着两人,见到两人急忙接过了农具,这才淡淡一笑。
“等咱歇息会,也来下田。”
“随你!”
朱英自然不期待能帮多少了,这帮城里人,能做这种农活?
其实他也不怎么会做,但事关往后的生存大计,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等收割了一片稻田后,朱英起身伸展下腰身,这才看到老黄已经卷起裤腿,提着农具下来了。
“咱爷俩比比,谁收的快一些。”
“你慢点,别闪了腰!”
朱元璋念着这孩子孝顺,要展现下他的功夫了。
结果揽过几株稻穗正要下刀时,身形却猛然顿住。
“朱英,朱英!”
朱英抬起头来,在稻穗中找到了老黄。
“又咋了!”
问了一句,却半天没得到回复,朱英连忙踩着淤泥走了过来,顿时便看到老黄抚摸这稻穗,一脸震惊。
“这稻子,是你种的?”
“对啊,是不是感到有些惊奇,不要紧,正常操作,你别!”
“啊,啊……”
朱英才劝老黄别激动,没成想老黄直接干嚎了两嗓子。
这顿时把徐辉祖跟练子宁吸引了过来。
“发生什么事了!”
“皇爷,咋了!”
朱元璋哪管得了这两货,一脸激动的抚摸这稻穗,嘴里念叨起来:“怎会如此之多,怎会如此!”
徐辉祖接话道:“对啊,刚过来我就发现这田里的稻穗怎会如此繁茂,看起来真是漂亮!”
练子宁不明所以,不懂农事的痛,他现在算是知道了,痛,太痛了。
根本接不上话。
反倒是朱元璋,抚摸了几把稻穗后急忙起身,一把拉住了朱英。
“怎会如此之多,告诉咱,咱想知道!”
朱英扶着老黄,淡笑道:“所以我跟你说了吧,这事得悄悄的来,不能宣扬。”
“咱知道,你快说说,你知道咱有多激动么?”
徐辉祖也站不住了,连忙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朱英兄弟你快说!”
朱英笑道:“咱大明平日里稻穗,一株稻穗,一般多少粒米!”
徐辉祖和练子宁都摇摇头,这哪能猜到。
反而是朱元璋答道:“一般养育得当,也就三十粒出头,那都是一年丰产了。”
见到老黄懂,朱英才点头道:“但我这稻株,每一株都有上百粒!”
饶是徐辉祖和练子宁不懂农事,也瞬间明白了圣上为何会这么激动了。
先前没仔细看,现在顺手拉来一片稻穗,都不用细看,这茫茫多的稻谷,足以证明朱英说的没错。
两人都是绝顶聪慧之人,怎能想不到这稻谷代表着什么?
若是这稻谷产能稳定,在大明推广开来,这会有多深远的影响?
大明从此之后,都是丰产,而且是猛增三倍的丰产。
作为王朝存续,历代朝廷从来都不会考虑怎么发展经济,永远考虑的,只有怎么维系统治。
所以只能是农业社会,要稳定农业发展,所以都采用重农抑商。
现在这样丰产的稻谷放在面前,那意味着什么?
大明将会减少大量的饥荒,百姓们不再为饿肚子发愁。
练子宁身为洪武十八年一科榜眼,说过许多经世济民之说,可从没想过粮食丰产,会给大明带来什么。
现在他意识到了。
若是这粮种推广开来,大明迎来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盛世。
远迈汉唐不在话下。
而他也会在盛世之中尽展抱负,青史留名。
这一刻他怎能不激动,连忙捧着稻穗,眼里有光。
而徐辉祖更是不堪,直接跪倒在了田间,忍不住哭出声来。
“咱大明往后的军伍粮草,可就不缺了!”
若这粮种能种满大明的田间地头,往后北伐还会缺粮草吗?
远的不说,征召青壮入伍,报效家国,他们再也不会担忧家中父母妻儿吃不饱饭了,那北伐一事对于百姓的影响将会降到最低。
青壮报效家国,百姓安居乐业。
全仰仗今日这些稻种了。
“我眼光没错,朱英这兄弟能处,这大舅子我当定了!”徐辉祖就差喊出来了。
朱英早料到这些个城里人会对他的粮种震惊,却没意料到会如此激动。
一个个的又哭又笑的。
情绪毫无波动的他扶着老黄,叹息一声:“打住打住,这可是我的粮食,我没说送你们么?”
徐辉祖猛然收声,练子宁也是一脸诧异的看向了朱英。
“难道这粮种,你不打算推广出去么?”
“当然有这个打算,但还不是时候,老黄,咱扶你回去歇着!”
“你不送给大明?”
朱元璋一脸诧异,似乎听错了一般,苦口婆心说道:“你娃儿可知道,你这粮种对于咱大明朝有怎样的影响吗?”
“知道,可不是时候!”
朱元璋激动的心冷静下来,这么好的东西,难道不是为咱准备的?
“不是时候不是时候,那什么时候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