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 第三十三章 徐家得靠你了
热门推荐:
无限:黎明游戏
洪荒:悟性逆天,拜师石肌娘娘
星辰传奇之灵境无双
岁月长歌:我的回忆录
怎么,没在霍格沃兹见过共生体
KPL:自2016从头再来
灭霸不想做反派
秃驴凶猛
他只想做咸鱼,奈何实力不允许!
大明收复燕云十六州后,一直将顺天府凝合成征伐北元的战略要地。
虽然军备上大同府战略价值更高,但从北平出发也是一大要地,所以派遣了四子朱棣镇守顺天府。
即便北平曾是元大都,但远离大明中枢,去那个地方能施展抱负?
“难不成朱英小兄弟想领兵打仗?”
练子宁提了一嘴,随后又迅速的摇摇头,“他这人聪慧有才学,治国方略,仅凭先前那一句‘实干兴邦’便见分晓,要是进了军伍,他怎能一展宏图,想必有其他原因。”
朱元璋点点头,这理由他自然想过。
只是不明白,这孩子怎么就那么看好朱棣,并且对允炆十分看不上。
“你可知上次水患,朱棣派遣的人是第一批将物资送到受灾地区的。”
“臣自然知道,为此还招致臣的同僚黄子澄大人的参奏!”
朱元璋靠着马车,叹息道:“你当时怎么想的?”
练子宁微微皱眉,事关同僚,互相攻讦易惹嫌隙,思考片刻,他才慢慢说道:“臣只是觉得黄大人随侍皇孙,有些爱屋及乌了,对于燕王殿下的举动有些反应,实属正常!”
“呵呵,你倒是油滑。这事咱记着呢,本来咱也觉得朱棣这事办的挺好的,就是不合时宜,他大哥刚走,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表现,让北地灾民都念他的好。”
“你可知道咱为何不罚老四!”
练子宁摇摇头,当时他们这帮文臣,除却跟皇孙走的进的,大多不敢妄议论皇子皇孙。
可黄子澄这帮人倒是慌了神,一度以为燕王此举看似忤逆,实则是深得圣上的欢心。
那储君之位的争夺,他们就得考虑重新站位了。
朱元璋盯着练子宁,知道这位臣子才学颇高,又贴合他自个对社稷的构想,是值得信任的能臣。
所以才有了今日拉他来见朱英的举动。
既然做到这份上了,他自然也不想藏着掖着了,淡然道:“其实那批物资,是朱英这孩子花了大半年时间筹集的,本来是以备不时之需,但正好用在了此次赈灾。”
“还记得咱先找尔等询问水患一事,再到讨论赈灾的么?其实也是这孩子提前告知水患发生,在这之前,漕运使递上来的折子咱都没找着。”
“而老四的美名,其实也是朱英这孩子布局,强塞到老四嘴里的!”
练子宁面容凝固,微微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他知道朱英很神。
光是丰产的粮种,便足以尊享太庙,受万民爱戴了。
年轻人才思敏捷,能在自然之道中发现新奇事物,这份偶然与运气,旁人羡慕不来的。
所以他一直压制着内心的震撼。
朝堂上那么多清流拉拢他,他都自恃文人品格,不肯趋炎附势。
因而哪怕知道朱英将会前途无量,他也只会念他声好,感激他对国朝,对百姓的恩泽。
要他去拜服朱英,他做不到,所以他才直言嘴上不服,心里折服。
可现在听下来,这小公子不仅仅是偶然与运气了,就凭他一介草民,却能轻易的搅动国朝运势,天下有几人能做到。
要知道,现在不少翰林院的学士,都把奉承皇长孙朱允炆的心思收敛了不少,时不时将目光看向顺天府了。
“圣上,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朱元璋掏了下耳朵,先前练子宁的表情看在眼里,他能感受到这名臣工眼里有光。
朱英这孩子办的事,让咱大明的能臣是彻底服气。
练子宁郑重道:“朱英公子看好燕王殿下,想为他早做铺垫!”
这实属斗胆直言了,他们文人最擅长明哲保身,可眼下商讨的事,对大明至关重要。
若是燕王朱棣得了朱英的助益,那大明往后的国君是谁,那不容犹疑了。
气氛略显沉默,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打开了车帘,良久才说道:“夫子庙到了,你回去好生休息吧。”
练子宁起身,圣上对他的言语没任何表态,但他自然不能不懂事,连忙道:“圣上放心,今日之事,臣绝不回有丝毫透露!”
“好,去吧!”
看着练子宁走远,朱元璋才关上了门帘,些许愁容浮上眉头。
“就这么看好朱棣?老四有什么好,咱得抽空劝劝!”
……
魏国公府。
徐辉祖摸到家门口的时候,门房一众都欣喜异常。
“公爷,你可算回来了,早上去城防大营接你的邓伯,说你出去吃个早饭,没想到现在才回来。”
徐辉祖一脸唏嘘,今日的经历可谓是新奇又激动,但身上沾的稻灰还是令他又痛又痒。
“我的事少打听,你们派人去叫邓伯回来便是,还有去打水,我要沐浴更衣!”
几个门房小厮都各自散去做事了,倒有一人上前扶住徐辉祖,连忙道:“公爷,要不沐浴的事慢慢来,今天府上来客人了!”
徐辉祖一愣,他今日换防回家,要是寻常玩乐的弟兄,见他大半天没回来,想必已经走了。
能等到现在的,可不算多。
“是何等样人?”
“是颍国公!”
徐辉祖一挑眉,微微点头后便去了府上大厅。
前脚刚踏进门,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厅内面容英武的老者就已经起身了。
“辉祖回来了!”
“傅叔叔怎来了,侄儿最近忙于军伍,还待闲暇去找傅叔叔问安呢!”
傅友德面颊上有个疤痕,但面貌是十分和善,那伤痕是昔年攻伐武昌受的箭伤。
此时笑着,疤痕微微拧了起来,徒添了几分滑稽。
但同为大明部将的徐辉祖却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道:“傅叔叔这次回京凭吊太子殿下,可否多留些时日,侄儿这些时间不见你,甚是想念。”
傅友德笑道:“这些虚话就不必说了,你这小子,以前是个直爽人,入了朝堂当官,到越发奸猾了。”
“有么?”
“有啊,辉祖,你傅叔叔可是个粗人,跟你爹一同打下的大明北地六省,关系莫逆,这次回来你小子倒像是躲着老夫了。”
傅友德说着,拉着徐辉祖坐下。
“咱当长辈的,从你们小时候就看着长大的,眼下你也算一表人才,不负你爹的期望了,这样便好啊。”
徐辉祖堆着笑,“傅叔叔过誉了!”
“看看,笑的也虚,你这孩子能别这样不,不会是以为咱跟那帮淮西弟兄一样,要拉你入伙吧!”
徐辉祖一惊,难道不是么?
傅友德看向徐辉祖的神情,脸上笑容十分玩味。
虽然军备上大同府战略价值更高,但从北平出发也是一大要地,所以派遣了四子朱棣镇守顺天府。
即便北平曾是元大都,但远离大明中枢,去那个地方能施展抱负?
“难不成朱英小兄弟想领兵打仗?”
练子宁提了一嘴,随后又迅速的摇摇头,“他这人聪慧有才学,治国方略,仅凭先前那一句‘实干兴邦’便见分晓,要是进了军伍,他怎能一展宏图,想必有其他原因。”
朱元璋点点头,这理由他自然想过。
只是不明白,这孩子怎么就那么看好朱棣,并且对允炆十分看不上。
“你可知上次水患,朱棣派遣的人是第一批将物资送到受灾地区的。”
“臣自然知道,为此还招致臣的同僚黄子澄大人的参奏!”
朱元璋靠着马车,叹息道:“你当时怎么想的?”
练子宁微微皱眉,事关同僚,互相攻讦易惹嫌隙,思考片刻,他才慢慢说道:“臣只是觉得黄大人随侍皇孙,有些爱屋及乌了,对于燕王殿下的举动有些反应,实属正常!”
“呵呵,你倒是油滑。这事咱记着呢,本来咱也觉得朱棣这事办的挺好的,就是不合时宜,他大哥刚走,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表现,让北地灾民都念他的好。”
“你可知道咱为何不罚老四!”
练子宁摇摇头,当时他们这帮文臣,除却跟皇孙走的进的,大多不敢妄议论皇子皇孙。
可黄子澄这帮人倒是慌了神,一度以为燕王此举看似忤逆,实则是深得圣上的欢心。
那储君之位的争夺,他们就得考虑重新站位了。
朱元璋盯着练子宁,知道这位臣子才学颇高,又贴合他自个对社稷的构想,是值得信任的能臣。
所以才有了今日拉他来见朱英的举动。
既然做到这份上了,他自然也不想藏着掖着了,淡然道:“其实那批物资,是朱英这孩子花了大半年时间筹集的,本来是以备不时之需,但正好用在了此次赈灾。”
“还记得咱先找尔等询问水患一事,再到讨论赈灾的么?其实也是这孩子提前告知水患发生,在这之前,漕运使递上来的折子咱都没找着。”
“而老四的美名,其实也是朱英这孩子布局,强塞到老四嘴里的!”
练子宁面容凝固,微微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他知道朱英很神。
光是丰产的粮种,便足以尊享太庙,受万民爱戴了。
年轻人才思敏捷,能在自然之道中发现新奇事物,这份偶然与运气,旁人羡慕不来的。
所以他一直压制着内心的震撼。
朝堂上那么多清流拉拢他,他都自恃文人品格,不肯趋炎附势。
因而哪怕知道朱英将会前途无量,他也只会念他声好,感激他对国朝,对百姓的恩泽。
要他去拜服朱英,他做不到,所以他才直言嘴上不服,心里折服。
可现在听下来,这小公子不仅仅是偶然与运气了,就凭他一介草民,却能轻易的搅动国朝运势,天下有几人能做到。
要知道,现在不少翰林院的学士,都把奉承皇长孙朱允炆的心思收敛了不少,时不时将目光看向顺天府了。
“圣上,我知道了!”
“知道什么?”朱元璋掏了下耳朵,先前练子宁的表情看在眼里,他能感受到这名臣工眼里有光。
朱英这孩子办的事,让咱大明的能臣是彻底服气。
练子宁郑重道:“朱英公子看好燕王殿下,想为他早做铺垫!”
这实属斗胆直言了,他们文人最擅长明哲保身,可眼下商讨的事,对大明至关重要。
若是燕王朱棣得了朱英的助益,那大明往后的国君是谁,那不容犹疑了。
气氛略显沉默,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打开了车帘,良久才说道:“夫子庙到了,你回去好生休息吧。”
练子宁起身,圣上对他的言语没任何表态,但他自然不能不懂事,连忙道:“圣上放心,今日之事,臣绝不回有丝毫透露!”
“好,去吧!”
看着练子宁走远,朱元璋才关上了门帘,些许愁容浮上眉头。
“就这么看好朱棣?老四有什么好,咱得抽空劝劝!”
……
魏国公府。
徐辉祖摸到家门口的时候,门房一众都欣喜异常。
“公爷,你可算回来了,早上去城防大营接你的邓伯,说你出去吃个早饭,没想到现在才回来。”
徐辉祖一脸唏嘘,今日的经历可谓是新奇又激动,但身上沾的稻灰还是令他又痛又痒。
“我的事少打听,你们派人去叫邓伯回来便是,还有去打水,我要沐浴更衣!”
几个门房小厮都各自散去做事了,倒有一人上前扶住徐辉祖,连忙道:“公爷,要不沐浴的事慢慢来,今天府上来客人了!”
徐辉祖一愣,他今日换防回家,要是寻常玩乐的弟兄,见他大半天没回来,想必已经走了。
能等到现在的,可不算多。
“是何等样人?”
“是颍国公!”
徐辉祖一挑眉,微微点头后便去了府上大厅。
前脚刚踏进门,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厅内面容英武的老者就已经起身了。
“辉祖回来了!”
“傅叔叔怎来了,侄儿最近忙于军伍,还待闲暇去找傅叔叔问安呢!”
傅友德面颊上有个疤痕,但面貌是十分和善,那伤痕是昔年攻伐武昌受的箭伤。
此时笑着,疤痕微微拧了起来,徒添了几分滑稽。
但同为大明部将的徐辉祖却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道:“傅叔叔这次回京凭吊太子殿下,可否多留些时日,侄儿这些时间不见你,甚是想念。”
傅友德笑道:“这些虚话就不必说了,你这小子,以前是个直爽人,入了朝堂当官,到越发奸猾了。”
“有么?”
“有啊,辉祖,你傅叔叔可是个粗人,跟你爹一同打下的大明北地六省,关系莫逆,这次回来你小子倒像是躲着老夫了。”
傅友德说着,拉着徐辉祖坐下。
“咱当长辈的,从你们小时候就看着长大的,眼下你也算一表人才,不负你爹的期望了,这样便好啊。”
徐辉祖堆着笑,“傅叔叔过誉了!”
“看看,笑的也虚,你这孩子能别这样不,不会是以为咱跟那帮淮西弟兄一样,要拉你入伙吧!”
徐辉祖一惊,难道不是么?
傅友德看向徐辉祖的神情,脸上笑容十分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