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534章 长安城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34章 长安城

    第534章 长安城

    要么一直发展势力威胁到皇权,被皇上废掉,要么太过弱小,在更新换代的时候被其它的强势王爷取代掉,而上一个李渊和李建成,不就是相互防范,最后被李世民黄雀在后,一锅给端了。

    李言脸上浮现一股苦色,这比在大清的时候难多了,那时候自己还可以苟着,最后渔人得利,可这次系统明摆着不会给自己出同样的难题,直接把自己放到了聚光灯下,让自己别无选择。

    李言神思不定的任由自己的两个属下带着自己在山林小道中穿梭着,没过一会儿,来到黄河渡口边。找到一条船过河后,看到后面的敌人没有追上来,大家松了一口气,找到一家岸边的村子里暂且休息一阵。

    常胜看到院落的一瞬间,脸色就有些微微的变化,李言知道,这就是常胜的老家。

    范兴上前敲开门,简陋的土胚房里走出一个头发白的老头子,老眼昏的打量着这些不速之客。老头儿趁着屋里的光亮,看到一身束甲牵着马,拿着武器,身上的盔甲上还流着血的三人,明显有些害怕。

    “你们是什么人?想要做什么?小老儿家贫如洗,你们想要什么就拿什么,可千万别伤人啊?”老头儿脸色惊恐,害怕的说道。

    范兴连忙解释道:“老丈,您别害怕,我们是官府的人,从河东道那边过来,途经此时,回长安述职的,错过宿头,想在您老这里讨碗水喝,你放心,我们不是坏人。”

    或许是看到三人没有太大的举动,老丈略略安了安心。

    但脸上依然带着戒备,却也不敢拒绝,招呼着屋里走出一个十岁左右叫采矶的小女娃,给几人递上了水瓢。

    “厨房就在东边,那里有水缸,伱们自己去喝就是了!”

    常胜站在门口牵着马,背对着院落,老丈见远处还有一人,叮嘱小女娃也给常胜递了过去。常胜低着头,一幅鬼鬼祟祟的样子,反而引起了叫采矶的小女娃的注意,还多看了几眼。

    但因天色过黑,又不敢瞧得太过仔细。

    李言知道,他们闯入的这户人家,正是常胜的老家,老丈是常胜的爹,而这个小女娃是常胜姑姑的女儿,从小和常胜订了娃娃亲。

    这个姑表亲的婚姻,在现代几乎绝迹。

    但在封建时代,是再正常不过了,美其名曰亲上加亲,实际上是有着合纵联横,壮大势力的客观需求。无论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普通百姓都是司空见惯、乐见其成的,就连长孙皇后的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不同样嫁给了哥哥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可见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如此,大家都是这样

    李言深知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时情,穿越者要做的就是彻底抛弃本原世界的常识,像一张白纸一样,尽最大可能的和所处的时代相结合,不要去做什么有违常理的举动,不然很快就会被社会浪潮所扑灭。

    时代的发展,自有他的规律,就算像最疑似穿越者的王莽又怎么样?

    还不是掀起一朵逆流的浪后永远消失在水面上,时代还是那个老样子,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反而因为他增加了更多的杀孽。

    所以李言进入影视剧中后,也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古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甚至在生产力的发展上也没想过去做任何的突破,去发明一些跨时代的东西。

    时代的进步,是整体的发展,不是一两个人造点东西就可以改变的了。

    清朝已经算是最接近现代的王朝了,李言都没有做过任何的突破,更另说隔着一千五百年前的唐朝了,未来还有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横扫欧亚的大元朝,入主中原的大清朝。

    李言也不认为一个穿越者可以建立一个永远不变的王朝,阻止后面朝代的出现。

    即然这样,现在改变有个屁用,最后还不知道便宜谁了。

    适应!

    李言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顾一切的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再说,这次穿越到李承乾身上,一个未来庞大疆域的帝国法定继承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食肉者。

    脑子有病了,为什么要去改变?

    李言就看过一部主角穿越到隋唐时期,工业科技大幅发展,甚至短短二三十年,就造出了蒸气机,最后不可避免的是民智已开,老百姓闹着要民主,要法制,要玩儿党派政治,最后李家王朝被无情的推翻了,一家老小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真是脑子进水了,把各个风格时代不同的世界,都改造成二十一世纪,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李言觉得现在就挺好的,推进什么他玛的进步,进步那么快干什么,后世的自己累得要死,慢慢发展不好吗?

    几人还要忙着连夜赶路,喝完水,就准备离开。在走出几十米远后,李言三人隐约听到后面有人在叫‘令官’。

    这个名字很陌生,李言悄悄打量了一下,常胜脸上闪过复杂的神色,最终没有表现出来。

    于是三人都没有理会,一头扎入了漆黑的深夜中。夜里赶路虽然不安全,但好歹范兴的提议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对方来不及再做部署。

    没有了外人的干涉,范兴和常胜对京畿之地的地形都很熟悉,经过一夜的奔波,终于在第二天中午赶到了长安城。

    当这坐隋朝巅峰时候遗留下来的大兴城逞现在李言面前的时候,李言顿时感到一阵震撼。

    长安城!

    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改名为长安城,为隋唐两朝的都城,是当时历史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宏伟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气吞天下的气魄和阵势。

    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

    为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计划,将城池建设得超前迈古,面积达八十多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两倍多,明清北京城的一倍半,古代罗马城的七倍。

    到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长安城周长达三十五公里,由外郭城、皇城、宫城3部分构成。

    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近一万米,南北宽八千多米,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

    因为北面城墙的渭水北岸外驻扎了大量的突厥骑兵,北面几个城门都被封锁住,李言在范兴和常胜的带领下,绕道东面的廷兴门进入长安城。

    缓缓穿过街道和各个坊市,来到宫城正前方,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附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来到太极宫前,太极宫明显外城墙建设的更加雄伟。

    太极宫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一千五百米,东西两千八百米。

    中部为太极宫,正殿为太极殿。

    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

    宫城城墙为夯土板筑,墙壁高10.3米,墙基宽一般在18米左右,只有东城墙部分的宽度是14余米。与高5.3米、墙基宽912米的外郭城相比,构筑得更为高大坚固。

    站在这坐消失千年的历史古城之前,李言只感到一阵宏大的气势迎面扑来,隋唐时期的建筑结合了秦汉宫殿的风格并夹杂了北方的特色,着力突出一派慷慨豪迈的气势,显得更加威严雄壮磅礴大气。

    从侧面的长乐门进入太极宫,宫内的殿宇楼阁,层峦叠障,一眼望不到边。一队队身材高大,整盔挂甲,持戈执戟的兵士,不断的巡视着。庄严整肃的气氛不禁感染了三人,大家都变得凝重起来。

    随后,又跨过了几道门,在多次检验过几人证明身份的符牌之后,范兴和常胜自去弘文殿各自所在的上属部门报备。

    弘文殿相当于政事堂,是李世民和三省长官商议政事的地方,政事堂后分列各户房,六部各司值守官员在此分理众事,地位极为重要。

    年少的李言则是告别两位下属,被一个年轻的侍卫带领,往后面继续走去。

    看着面前这个大约二十岁左右,穿着侍卫制服,身上佩着长剑,个子修长,脸形消瘦的精悍青年男子。

    李言心里一动,看过原剧的他不禁心里有些猜测,好奇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郡王,末将马宣良,暂任殿前值守,守护皇上的安全。”男子见李言动问,虽然李言只是一个小孩,但身份却是皇长子,马宣良不敢轻视,转过身行了一礼恭敬的回答道。

    果然如此,李言脸上带着询问的表情:“你就是前段时间在长安北门上替父皇挡了一只箭的马宣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