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51章 牢房谈话(四)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551章 牢房谈话四
这一点儿从候君集的待遇上也能看出端倪,在太子还小,没有根基的时候,侯君集还能在京城掌兵权练飞虎军啊什么的。但到后期,要么就是在京城做文官,要掌兵权就只能是发到西北去打异族了。
所以,要做手脚,就只能在这种时候,越早越好了。
恐怕自己那位便宜父皇也想不到,自己就单独出了一次宫,还是去敌营做人质,生死悬于一线,竟然还有机会发展一个副将级别的秘谍,送到了他的身边。
杨岌此时也大致明白了李承乾的安排,心里暗暗叹服,果然厉害啊!上层的权力斗争的复杂和残酷,也只有李言这种天纵之姿的人才能从容周旋,在荆棘丛中尤如入无人之境,如履平地。
若是这样的话,那李世民确实不会怀疑自己,听到李言的计划,杨岌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以后,我们会很少接触。”
李言叮嘱道:“杨岌,在长安城中,你要记住三点,只要把这三点记住,二十年之内,可保无虞。”
“哦,主上请说。”
杨岌神色一紧,身子下意识向前微微倾斜,竖起耳朵,一脸求教的神情。
丝毫没有之前燕辽军将领的样子,完全像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而且还是自然而然的做出来的动作,更显对方心中已经完全把李言当成自己的主公,臣服李言了。
李言微微点头,火候差不多了!
两人随着谈话的深入,称呼也是在不断的改变着,从杨将军到将军,再将直乎其名的杨岌。
杨岌也是从郡王,到王爷,到主上,代表的是两人关系的不断深入,和谈话内容和当事人态度的不断转变。
李言自然是了然于胸的,于是说道:“第一,无条件忠于父皇,只听从父皇一个人的命令。父皇所说的,无论对错,无论你理解不理解,无论别人是什么意见,你都要第一个站出来力挺父皇,哪怕千夫所指,众臣唾骂,伱都不要在乎,也不要怕得罪任何一个人。”
杨岌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若是这样的话,就成了李世民的狗,确实容易得到李世民的信任,不过想到要取信对方,为自己女儿和家族铺路,也只有这么做了,杨岌默默的点了点头。
刚刚李言已经有言在先了,要忍受屈辱,看来,就是这样了。
“第二,不要私结皇亲国戚,无论是父皇的兄弟姐妹,还是我的那些弟弟妹妹们,无论谁来拉拢你,或者恐吓威胁你。你都要明言拒绝,并马上告诉给父皇,要表现的像一个忠心耿耿心思纯正的莽夫。”
“第三,不要和朝中的那些大臣们走得太近,犹其是父皇手下的那些领兵大将们,像李靖,李绩,尉迟敬德,程咬金,侯君集等,不但不能搞好关系,若是有机会,还要和他们把关系搞僵弄死。”
呃.
杨岌一愣,前两者都是君王大忌,自己能理解,这最后一条。
和李世民手下的那些亲信将领们反目成仇,这样真的好吗?那些人自己巴结都来不及,拎着猪头都怕找不着庙门儿,怎么还能主动去得罪,李言说错了吧?
抬头疑虑的看着李言,慑嚅了下嘴唇,颤抖了两下,看着李言仿佛直达内心的眼神烁烁的盯着自己,下意识将到嘴边的疑问咽了下去,然后沉重的点了点头。
李言看到杨岌答应了下来,松了口气。
他曾经也做过大国帝王,为了登上皇位还和众多兄弟们争斗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最后险险获胜,做为一个从九龙夺嫡中斩灭一切对手,血淋淋杀上皇位宝座的李言,多多少少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的。
由其是最后当太子那半年,康熙毫无顾忌的将自己一辈子当帝王,驾驭朝臣稳定天下的智慧和心得,全都倾囊相授。
是以对权力核心的运作和帝王的心思,那是再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的了,或许李世民在打天下的方面远胜于李言,但在和平时代治理天下,控驭百官人心的能力上,未必强于李言。
是以,李言先知先觉的知道,李世民靠着秦王府旧将上位后,为了清除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大大加强了秦王府一系的文臣武将们的权力,使的秦王一系在朝中的势力空前膨胀,目前又急着对付北方突厥,无暇他顾。
但等突厥撤走,罗艺和李媛、李孝常、李幼良等反王一一平定之后,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朝堂上,就会发现,秦王府一系的力量实在是大庞大了,大到他都得罪不起的地步。
这是很危险的,朝中权力失衡,他这个皇位就坐不稳。
他会如芒在背,如梗在侯,更会想办法分化拆解消弱,另外寻找培值力量去制衡,这是一个帝王的本职工作。
不然为什么他明明没有立李恪为太子的打算,却依然招了李恪从南方返回,后来立了李承乾为太子,明明非常恼怒封德彝暗中陷害长子支持李恪,还依然封了李恪为汉王。那是汉王啊?
汉唐汉唐,前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从汉王起家的,这个称号决非后面的蜀王和吴王能比的,这也是李恪最接近太子的一刻,后面就越来越远。
再后面更是做过郡王,各州都督等,越来越不济了。
封太子的同时,封了次子为汉王,就是为了制约太子,汉王这个封号,也隐隐给了李恪一种隐晦的暗示,给了李承乾莫大的压力,这正是由权力平衡的属性所决定的。
从这一点儿看,李世民已经具备了一个帝王的视野和思维。
同理,若是杨岌和秦王旧将搞在一起,那他永远也没有出头之日,只有和他们做对,才能让李世民看中他,做为另一股势力来培养,用以平衡李靖李绩侯君集他们。
这样算来,和他们关系越是不慕,杨岌反而升得越快,掌握的权柄也越大。
毕竟,那么一个庞然大物,想要制衡住,力量小了可不成。
这都是李言两世为人,在权力场中打转,摸爬滚打,熬出来的帝王心术啊!
这里面的事情太过微妙和复杂,杨岌一个粗汉,又没怎么渎过书,cpu本就简单,根本就理解不了这么繁琐的人性体悟,也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他只需要把之前的东西消化理解就好了。
再多了,他的脑容量就会被挤暴,瘫痪掉。
李言三世为人,政治眼光何其毒辣,找的路子,就是为杨岌这种中人之姿的人专门量身打造的。
杨岌此人头脑简单,胸无城府,纯粹的莽夫一个,打仗不行,政治智商和眼光更是不在线。根本无法单独执棋,在朝中自成一系力量,只有做一个孤臣,一个功狗,坚决站队皇帝,才能更快的在朝堂上立足,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不然,在自己不能出头的情况下,这种他玛的胆色,朝中随便来一波风雨,就出局了。
“你只需要牢牢记住这三点,按我说的做就行了。”
李言缓了口气说道:“毕竟你爬得越高,对我的帮助就更大,我是不会害你的。”
这一点儿,杨岌到是极为认同。
得知了李言的计划后,对自己在这个计划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杨岌也是心中有数,即为李言的看重而自豪激动,又为未来要担负的重任感到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不过想到李言在背后支持着,杨岌又松了口气,对方是不会拿自己的储位来开玩笑的,李言比自己更输不起啊,这是夺嫡之战,大家都把身家姓命给押了上去,谁都输不起!
接下来,李言吩咐杨岌:“杨岌,你回去之后,偷偷给父皇写一封效忠信,言词要肯切一些,姿态要低一些。”
杨岌一怔,刚刚两人商量的事情非常重要,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目上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摆脱困局,所以杨岌神情一震,认真的听了起来:“那我该怎么说呢?”
“这都不会?”
李言暗暗责怪的看了杨岌一眼,可能是之前的谈话太过震憾,杨岌已经不能正常思考,下意识的就问了出来,看到李言的责备的眼神,脸色一红,自己都有些羞惭。
“将罗艺痛骂一顿,就说罗艺是乱臣贼子,值此突厥入倾之际,身为唐将非但不扶保大唐,反而趁火打劫,起兵反叛,乃禽兽不如,即背叛朝庭,又离弃天下,是小人之举。”
“这”
杨岌试探的问道:“主上觉得,罗艺一点儿机会都不会有?”
“你说呢?”李言微微一笑,问道。
“主上,臣认为若是朝庭和突厥拼个两败俱伤,那罗艺再趁火打劫,到时臣再黄雀在后,直接扶保主上,岂不是更加直接.”杨岌小心翼翼的将自己曾经想过的想法合盘托出。
实际上这也是罗艺之前打的算盘,只不是当时杨岌是想着到时候在罗艺手下伺机而动,或干掉罗艺取而代之,或跟随罗艺干出一番事业,进退两便,所以才会在关键时刻,痛下决心,干掉赵慈皓。
(本章完)
这一点儿从候君集的待遇上也能看出端倪,在太子还小,没有根基的时候,侯君集还能在京城掌兵权练飞虎军啊什么的。但到后期,要么就是在京城做文官,要掌兵权就只能是发到西北去打异族了。
所以,要做手脚,就只能在这种时候,越早越好了。
恐怕自己那位便宜父皇也想不到,自己就单独出了一次宫,还是去敌营做人质,生死悬于一线,竟然还有机会发展一个副将级别的秘谍,送到了他的身边。
杨岌此时也大致明白了李承乾的安排,心里暗暗叹服,果然厉害啊!上层的权力斗争的复杂和残酷,也只有李言这种天纵之姿的人才能从容周旋,在荆棘丛中尤如入无人之境,如履平地。
若是这样的话,那李世民确实不会怀疑自己,听到李言的计划,杨岌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以后,我们会很少接触。”
李言叮嘱道:“杨岌,在长安城中,你要记住三点,只要把这三点记住,二十年之内,可保无虞。”
“哦,主上请说。”
杨岌神色一紧,身子下意识向前微微倾斜,竖起耳朵,一脸求教的神情。
丝毫没有之前燕辽军将领的样子,完全像一个虚心求教的学生,而且还是自然而然的做出来的动作,更显对方心中已经完全把李言当成自己的主公,臣服李言了。
李言微微点头,火候差不多了!
两人随着谈话的深入,称呼也是在不断的改变着,从杨将军到将军,再将直乎其名的杨岌。
杨岌也是从郡王,到王爷,到主上,代表的是两人关系的不断深入,和谈话内容和当事人态度的不断转变。
李言自然是了然于胸的,于是说道:“第一,无条件忠于父皇,只听从父皇一个人的命令。父皇所说的,无论对错,无论你理解不理解,无论别人是什么意见,你都要第一个站出来力挺父皇,哪怕千夫所指,众臣唾骂,伱都不要在乎,也不要怕得罪任何一个人。”
杨岌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若是这样的话,就成了李世民的狗,确实容易得到李世民的信任,不过想到要取信对方,为自己女儿和家族铺路,也只有这么做了,杨岌默默的点了点头。
刚刚李言已经有言在先了,要忍受屈辱,看来,就是这样了。
“第二,不要私结皇亲国戚,无论是父皇的兄弟姐妹,还是我的那些弟弟妹妹们,无论谁来拉拢你,或者恐吓威胁你。你都要明言拒绝,并马上告诉给父皇,要表现的像一个忠心耿耿心思纯正的莽夫。”
“第三,不要和朝中的那些大臣们走得太近,犹其是父皇手下的那些领兵大将们,像李靖,李绩,尉迟敬德,程咬金,侯君集等,不但不能搞好关系,若是有机会,还要和他们把关系搞僵弄死。”
呃.
杨岌一愣,前两者都是君王大忌,自己能理解,这最后一条。
和李世民手下的那些亲信将领们反目成仇,这样真的好吗?那些人自己巴结都来不及,拎着猪头都怕找不着庙门儿,怎么还能主动去得罪,李言说错了吧?
抬头疑虑的看着李言,慑嚅了下嘴唇,颤抖了两下,看着李言仿佛直达内心的眼神烁烁的盯着自己,下意识将到嘴边的疑问咽了下去,然后沉重的点了点头。
李言看到杨岌答应了下来,松了口气。
他曾经也做过大国帝王,为了登上皇位还和众多兄弟们争斗了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最后险险获胜,做为一个从九龙夺嫡中斩灭一切对手,血淋淋杀上皇位宝座的李言,多多少少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的。
由其是最后当太子那半年,康熙毫无顾忌的将自己一辈子当帝王,驾驭朝臣稳定天下的智慧和心得,全都倾囊相授。
是以对权力核心的运作和帝王的心思,那是再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的了,或许李世民在打天下的方面远胜于李言,但在和平时代治理天下,控驭百官人心的能力上,未必强于李言。
是以,李言先知先觉的知道,李世民靠着秦王府旧将上位后,为了清除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大大加强了秦王府一系的文臣武将们的权力,使的秦王一系在朝中的势力空前膨胀,目前又急着对付北方突厥,无暇他顾。
但等突厥撤走,罗艺和李媛、李孝常、李幼良等反王一一平定之后,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朝堂上,就会发现,秦王府一系的力量实在是大庞大了,大到他都得罪不起的地步。
这是很危险的,朝中权力失衡,他这个皇位就坐不稳。
他会如芒在背,如梗在侯,更会想办法分化拆解消弱,另外寻找培值力量去制衡,这是一个帝王的本职工作。
不然为什么他明明没有立李恪为太子的打算,却依然招了李恪从南方返回,后来立了李承乾为太子,明明非常恼怒封德彝暗中陷害长子支持李恪,还依然封了李恪为汉王。那是汉王啊?
汉唐汉唐,前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是从汉王起家的,这个称号决非后面的蜀王和吴王能比的,这也是李恪最接近太子的一刻,后面就越来越远。
再后面更是做过郡王,各州都督等,越来越不济了。
封太子的同时,封了次子为汉王,就是为了制约太子,汉王这个封号,也隐隐给了李恪一种隐晦的暗示,给了李承乾莫大的压力,这正是由权力平衡的属性所决定的。
从这一点儿看,李世民已经具备了一个帝王的视野和思维。
同理,若是杨岌和秦王旧将搞在一起,那他永远也没有出头之日,只有和他们做对,才能让李世民看中他,做为另一股势力来培养,用以平衡李靖李绩侯君集他们。
这样算来,和他们关系越是不慕,杨岌反而升得越快,掌握的权柄也越大。
毕竟,那么一个庞然大物,想要制衡住,力量小了可不成。
这都是李言两世为人,在权力场中打转,摸爬滚打,熬出来的帝王心术啊!
这里面的事情太过微妙和复杂,杨岌一个粗汉,又没怎么渎过书,cpu本就简单,根本就理解不了这么繁琐的人性体悟,也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他只需要把之前的东西消化理解就好了。
再多了,他的脑容量就会被挤暴,瘫痪掉。
李言三世为人,政治眼光何其毒辣,找的路子,就是为杨岌这种中人之姿的人专门量身打造的。
杨岌此人头脑简单,胸无城府,纯粹的莽夫一个,打仗不行,政治智商和眼光更是不在线。根本无法单独执棋,在朝中自成一系力量,只有做一个孤臣,一个功狗,坚决站队皇帝,才能更快的在朝堂上立足,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不然,在自己不能出头的情况下,这种他玛的胆色,朝中随便来一波风雨,就出局了。
“你只需要牢牢记住这三点,按我说的做就行了。”
李言缓了口气说道:“毕竟你爬得越高,对我的帮助就更大,我是不会害你的。”
这一点儿,杨岌到是极为认同。
得知了李言的计划后,对自己在这个计划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杨岌也是心中有数,即为李言的看重而自豪激动,又为未来要担负的重任感到沉重的压力和负担。
不过想到李言在背后支持着,杨岌又松了口气,对方是不会拿自己的储位来开玩笑的,李言比自己更输不起啊,这是夺嫡之战,大家都把身家姓命给押了上去,谁都输不起!
接下来,李言吩咐杨岌:“杨岌,你回去之后,偷偷给父皇写一封效忠信,言词要肯切一些,姿态要低一些。”
杨岌一怔,刚刚两人商量的事情非常重要,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目上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摆脱困局,所以杨岌神情一震,认真的听了起来:“那我该怎么说呢?”
“这都不会?”
李言暗暗责怪的看了杨岌一眼,可能是之前的谈话太过震憾,杨岌已经不能正常思考,下意识的就问了出来,看到李言的责备的眼神,脸色一红,自己都有些羞惭。
“将罗艺痛骂一顿,就说罗艺是乱臣贼子,值此突厥入倾之际,身为唐将非但不扶保大唐,反而趁火打劫,起兵反叛,乃禽兽不如,即背叛朝庭,又离弃天下,是小人之举。”
“这”
杨岌试探的问道:“主上觉得,罗艺一点儿机会都不会有?”
“你说呢?”李言微微一笑,问道。
“主上,臣认为若是朝庭和突厥拼个两败俱伤,那罗艺再趁火打劫,到时臣再黄雀在后,直接扶保主上,岂不是更加直接.”杨岌小心翼翼的将自己曾经想过的想法合盘托出。
实际上这也是罗艺之前打的算盘,只不是当时杨岌是想着到时候在罗艺手下伺机而动,或干掉罗艺取而代之,或跟随罗艺干出一番事业,进退两便,所以才会在关键时刻,痛下决心,干掉赵慈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