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588章 向李世民求援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88章 向李世民求援

    第588章 向李世民求援

    等到众人返回长安城的时候,天色都已经漆黑了,此时宫禁城门都已经关闭了,本来长孙无忌打算去叫开城门。

    李言断然拒绝了:“舅父,城门宵禁是朝庭制度,我虽身为太子,亦当为群臣表率,若是我带头犯禁,以后朝庭又怎么约束其他人呢?”

    “西内苑驻扎着北衙禁军和东宫卫率,不如我们今晚就在西内苑歇息一晚,明天城门开了再进城。”

    西内苑是太极宫北门玄武门和安礼门外的一处禁卫军营,直接将太极宫的三处城门守护在内,禁军军营虽然也守护严密,但对于李言和长孙无忌来说,和到城内也没什么分别。

    常何就在北衙禁军中当值,听说太子一行清明祭祀回来晚了,连忙打开军营,将长孙无忌和李言一行人迎入禁卫军营。

    长孙无忌笑着寒暄道:“常何啊,今晚我和太子,可就要在你军营中休息了,我倒是无所谓,但太子殿下身份尊贵,你们切不可怠慢了。”

    长孙无忌的一句话,就向李言点明了,常何是自己人。

    常何一脸的憨厚,长像如同一个朴实的农民,谁能想到,此人却间接的改变了大唐核心的局势。

    常何此时穿着盔甲,也是刚刚才安排完防务,热情的说道:“那是当然了,太子殿下能来我禁军视查,那是我们禁军的荣幸。大人平时朝务繁忙,也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今晚我常何一定要好好招待。”

    “常何啊,我们从三原县回来晚了,你往城内传个信,让守值的人向父皇禀告一下,我们今晚就先歇在西内苑了,明日再进宫进安。另外,有两百东宫卫率和太常寺的一些官员,伱也给安排一下。”

    李言态度和谒,平易近人,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实际上常何也不是外人,以前常胜刚离开的时候,还去东宫当过一段时间的侍卫统领,两人也非常熟悉。

    也就是去年才调入北衙禁卫军中,和今天李言带着的两百东宫卫率也都是上下级。

    常何连忙招呼人手,安排李言一行人的食宿,又打发了人去传信,然后将长孙无忌父子和李言三人带到自己的营帐,派人烧了热水让三人洗漱一番。

    等到几人忙碌过一阵后,又将烧全羊给架了起来,军营条件简陋,自是不比宫中,但也有自己的伙房,像常何这些禁军统领们更有自己的厨房,备了一桌酒菜,旁边架着烧全羊。

    没过一会儿,营帐中就暖洋洋的!

    李言也放下了太子架子,和后来闻讯抱着酒坛赶来的其他几位禁军将领打成一片,开始胡吃海喝起来了。开始大家碍于于太子的身份,还有些拘谨。

    但三五杯下肚后,李言带头挽着衣袖,踩着櫈子,和几位军中莽汉划起酒拳,行起酒令。

    众人见李言没有太子架子,丝毫没有嫌弃众人的意思,也都慢慢放下了心,开始借着酒意,和李言推杯换盏起来,营帐里的欢闹声,传的整个中军都听得到。

    洒过三旬菜过五味后,在李言提意下,大家离开桌子,抱着酒坛,转到烤全羊的火堆边坐下。

    开始边喝边吹起牛来,长孙冲忍不住将太子今日在皇家禁苑斩杀逃犯孙达的事绩提起来,众将也是半真半假的开始推崇起来。

    经过这么一闹,往日在皇宫深处,神秘而陌生的太子,也在众多的北衙军将们心中,也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李言喝起酒来的直爽,踩着櫈子扯着脖子张着大嘴行酒令的豪气,让众人眼神也都亲切起来。

    由其是围着火堆,坐在地上,盘着腿,听众将谈起打突厥的事情,少年太子也是不时的点头称赞,一脸的羡慕,让众人心中都感到无比的畅快。

    众将们都争先恐后的开始说着自己的战绩,添油加醋的吹嘘着自己的武勇,仿佛个个都成了战神在世,李言也不以为仵,频频点头应喝着,气愤热烈而温暖。

    长孙无忌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幕,深感欣慰。

    当天晚上,常何的营帐,一直暄闹到夜半三更,才慢慢安静下来。李言困了后,就在常何的榻上睡了一宿,而激动的常何和兴致高昂的众将们,以守卫太子的名义,就在火堆边上边聊边喝,守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城门打开,李言和长孙无忌一行辞别众将,进入了长安城,李言进宫向李世民汇报了在皇家禁苑遭遇孙达袭击的事情,并说了自己的处理方式。

    “太子,这件事你做的很好!”

    李世民听后,缓缓点了点头:“隐太子的旧部中,就这个孙达最为可恶,他将反旗打到了最后,在清明又去祭拜隐太子,可见其对我大唐之仇恨。将其乱箭射死,还葬在隐太子身边,实是有些便宜他了。”

    “父皇,孙达已死,隐太子的那一篇也算是完全翻过去了,如今我大唐正积蓄力量,满朝上下憋着一股劲,要打败颉利,还是不要让这些陈年旧事影响到父皇的北伐大计为好。”李言劝道。“嗯,算了,这件事就这样吧!”

    李世民欣赏的看着李言:“不过,孙达可是朝庭悬赏官升三级的重犯,如今斩杀孙达是大功一件,可你又不是普通的朝中官员,你说说看,父皇该怎么赏你呢?”

    “父皇,儿臣已经贵为太子!”

    李言微笑着说道:“又不像寻常臣子那样,需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儿臣只想辅助父皇,将我大唐从战争的泥潭中早日脱离出来,协助父皇将我大唐治理的海清河晏,天下太平,让大唐的百姓们都能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话虽如此。”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但立了功却不能不赏,不然朕也没办法向朝臣们交待啊!”

    李言想了想,于是说道:“父皇,看朝庭如今的架势,北伐突厥应该就在今冬或者明春。而父皇交待给儿臣的差使,儿臣这几天也好好想了想,若是再抽调些十六卫的普通军士加以训练,再派往突厥,已然是有些来不及了。”

    “儿臣想着,若是要配合父皇的北伐,最快的方法,就是从云中、朔方前线,还有定襄和泾州这些边疆重镇中,直接抽调一批活跃在突厥和我大唐边界的精锐士卒。”

    “最好是从斥侯中调取精干力量,加以训练后,可以组建一批商队,或者安插在长安商贾的商队中,迅速派往草原。”

    “一来,他们更加熟悉突厥,多半都会说突厥话,了解突厥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二来常年与突厥征战,训练有素,是天生打探情报的高手,知道哪些消息可以为我所用,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对突厥人内部情况的查探。”

    “所以,儿臣想请父皇以兵部的名义,从边界几处府州直接调取,这样直接一些。”

    李世民听完,默默的点了点头,看来太子确实是了一些心思,设想的方案,很是很熟,考虑的也很周到。

    “可以,你的想法很合适,稍后朕就下旨让兵部从边疆调人,给你凑够五百之数。”

    随后李言见李世民心情不错,又说道:“不过,这五百号人,常胜一个人肯定是管不过来。所以,儿臣还想从地方上抽调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来辅助儿臣管理,还望父皇允准。”

    “嗯!”

    李世民一听,就知道李言是想增加一些自己的力量了,不过想着自己将禁军的五千人都交给了次子李恪的亲信,如今长子身为太子,却只是增加了五百人,调几个将领帮忙管理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李言很是坦荡,没有私下找长孙无忌,而是直接找自己这个父皇,可见他确实是想真心为朝廷做点儿事。

    所以李世民也没有犹豫,爽快的说道:“你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说来听听?”

    李言心里激动起来,隋唐时期战争不断,经过近三百年的乱世,没有了统一政权的压制,各方势力在自然竞争的状态下,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

    除了在隋末和武德年间早已出人头地,功成名就的之外,还有很多直到贞观中期和末期,甚至于高宗时代大放异彩的武将。

    里面有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有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有大败东西突厥的苏定方,更有在征战高句丽,吐谷浑,吐番等唐朝周边那些异族的李敬玄、席君买、高侃等人。

    当然,限于李言现在的年龄关系,年龄太大的老将们都早早出头,自然不可能来给李言的锦衣卫做番子,年龄太小的有很多都还是娃娃。所以,李言只能找一些和自己年龄相当的,或者大不了太多的,早早的收到东宫,加以陪养,以后就是自己的班底了。

    像后期大放异彩的薛仁贵和王玄策现在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少年,都还在老家渎书练武,也是刚刚成年,正渴望建功立业的年龄,召来东宫,稍加训练培养就能使用。

    这些历史上的名将,肯定自带气运在身,又有李言的支持,很快就能暂露头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