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593章 校书郎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93章 校书郎

    第593章 校书郎

    如此大将入彀,李言怎么能不激动万分,于是亲切的拉着薛仁贵到一旁落坐,开始虚寒问暖起来:“即然你家人都叫你仁贵,以后孤也这么称呼你吧,伱可曾渎过书?”

    对李言的看重,薛仁贵有些受宠若惊,老实的回答道:“回太子殿下,草民在家的时候,从小在族中私孰念书,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并且还练习家传武艺。”

    “枪法和槊法都已得几分火侯,上阵杀敌,护卫太子平安,绝没有问题。”

    “嗯!”

    李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那孤现在就任命你为崇文馆的校书郎,以后就随侍孤左右,孤以后和李太傅他们渎书的时候,你也跟着一起吧!”

    “另外,孤将你编入左内率府,做一名随身侍卫,若是不伴驾的时候,就可以和东宫内率们一起去军营的大校场中练习骑射武艺,熟悉军伍,如何?”

    “多谢殿下,臣必将尽心竭力护卫太子左右。”没想到刚到东宫,就被委以重任。

    东宫崇文馆的校书郎虽然是最低一层的从九品下的东宫属宫,也不需要在朝中办理公务,没有固定的署衙,一般也就是专职典校书籍,平时帮助太子整理文案,听候差遣。

    但不管怎么说也是大唐朝庭体制正式在编的有品阶的官员,和那些普通军士和办事人员不可同日而语。

    东宫属官中一二三品的高级官职,只有皇帝有权命,而四五六级的中层官职的任命权在吏部,而七八九这一层最底级的,其本上的任命权都在太子手中,是皇上给太子用来笼络臣属,发展势力的名额。

    当然,六品以上更高一些职位的,李言不是一点发言权也没有。

    毕竟这些属官大多都没有什么实权,而且都是侍侯太子的,围绕着国储转的,李言也可以通过请示皇帝或者向吏部打个招呼,一般情况下,吏部的官员们也不会违拗太子意愿。

    东官就像一个缩小版的朝庭,不管文武领域都有大量朝廷发奉禄的职位以供太子安排私人,相对于普通王府的几十号属官,东宫仅列在朝庭体制下的正式官职,就有好几百个位置,这也是太子区别于其他其王显示重要性的一个方面。

    不过现在东宫大多数署寺局馆都只有几个正职属官保持着正常的运行,毕竟李言还小,侍侯他一个人也不了那么多人,有些部门更是只有一个人维持着最基本的运转,替朝廷节约开支。

    这些随着太子的成长,都可以慢慢添加,一般都在皇帝晚年,随着皇帝的日薄西山和衰老难支,需要太子接班时候,皇帝会将大量的朝庭官员纷纷塞到东宫中持职,将未来的新朝格局给架设好。

    当然了,现在李世民还年轻,太子还小,是以大部份职位都是有名无实,只有一些给太子上课的太傅少傅之类的被一些大唐久富盛名,年老德勋的泰斗级学者占据着来培养太子的才能和品德。

    而低层一些的属吏倒是人员比较多!

    做为储君,未来的天子,朝中大臣和世家贵胄都有一些杰出的子弟或直接或间接打招呼,将后辈往东宫里塞,不在乎权力,只是要和李言这个太子搞好关系,为家族长远打基础。

    剧中的程咬金的儿子程怀亮,柴绍的儿子柴哲威以及权万纪依附蜀王李恪,就是这种关系的体现。

    薛仁贵一个十七岁的普通少年,做个东宫侍卫已经算是高攀了,现在李言直接命任官职,怎么能不让薛仁贵激动万分,毕竟现在的小薛也不知道未来自己将成为名震天下的勇将。

    就这样,李言收下了第一个可以时常带在身边的跟班小弟,未来的薛大将军。

    看着一脸兴奋表情的薛仁贵,李言也十分高兴,问道:“仁贵啊,你都会些什么?”

    “禀太子殿下,臣从小练习家传槊法,家母说臣已颇有几分气像,另外,臣的枪法和骑射之艺也不错,不管是上阵杀敌还是护佑殿下,都能胜任的。”

    薛仁贵将背后肩上的用粗布包裹的长条状物件取下,拿在手中,见李言颇感兴趣,将包裹的布条取下,露出了里面的真容。

    李言对于隋唐时大将用的槊也是久仰大名,但从未谋面,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实物,伸手接过,入手豁然一沉,约有二三十斤的重量,长近三米,几乎比李言现在的身高高两倍。

    见李言一幅好奇的样子,薛仁贵介绍道:“殿下,槊分步槊和马槊,这支就是典型的马槊,用于骑兵作战。槊长一丈,槊杆长八尺,由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细蔑杆,用鱼泡胶反复浸泡黏合而成,再用桐油泡过的细麻包裹,如此多层杂揉。”

    “槊锋上有破甲棱,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锋之下,可一击而破。”“一杆上好的马塑一般要两三年时间制成,槊杆具有极强的韧性和弹性,骑士高速冲锋也不会折断。”

    薛仁贵后退两步,在宽大的大殿内,轻轻挥舞着,削、扫、刺、挑等招式随手拈来,长薛在手,薛仁贵神情肃然,仿佛换了一个人,一股沙场骁将的威势隐隐浮现,极强的压迫感从对方身上向四周散溢,让大殿内的空气都为之一凝。

    稍发即收,薛仁贵见到殿内的侍卫们连忙护卫在李言身侧,紧张的戒备着自己,连忙单膝跪下,慌张的说道:“臣失礼,请太子殿下责罚。”

    “哈哈哈”

    李言不惊反喜,上前拉起薛仁贵:“仁贵果然威武,这里太小了,走,咱们走东宫的小马场,那里是平时孤练习武艺骑射之地,平时都是孤自己一个人练习,恒连他们都不敢和孤对阵,这下好了,以后我们可以相互对练切磋。”

    说完,拉着薛仁贵来到了西北角的内坊附近,这里有一个小型的演武场,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小,不但有跑马的场道,还有刀枪箭戢等兵器,旁边的内室里,更摆有十几张上好的强弓硬弩,还有一些盔甲护具等物。

    十七八岁的薛仁贵,一进到兵器室里,顿时满眼放光,喜不自胜,摸摸这个,看看那个,仿佛进入到了宝库之中,最后拿起一张虎雁弓,一幅爱不释手的样子。

    李言见状,微微一笑:“仁贵啊,这就是孤的演武场,这里陈设的都是父皇多年戎马生涯积攒的各种兵器和良弓,从秦王府里搬过来的。只是他在东宫没待多久,大部份上品的都被他带到太极宫里了,这里只留下了一部份给孤练武所用。”

    “你手中拿着的这把,是父皇攻破王世允的时候,从洛阳宫甲库中得到的,据说是隋杨帝的收藏,名叫敕勒。”

    “旁边的马棚里还有十几匹上好的大宛良驹和来自西域和北地的胡马,走,让孤看看你的骑射功夫怎么样?”

    说完,李言带着薛仁贵,拿着弓来到外面的马场。

    在李言的指点下,薛仁贵神情激动的挑了一批黑色的良骥,摸着马头,神情低落的说道:“殿下,您有所不知,家父早亡,臣家里虽是河东大族旁枝,却从小家道中落,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

    “虽然家母用尽了所有的努力让臣念书习武,但臣从小也只有祖上留下的一把槊,而弓箭骑射消耗巨大,家里根本就供不起,臣都是给同族的公子们做教习,才有幸接触到这些的。”

    “但臣却没有因此而懈怠,反而是他们中武艺骑射最好的一个。”

    李言安慰的拍了拍了薛仁贵的肩膀:“孤相信你,以后这里的战马和武器随你使用。自古英雄不问出身,朝中威名显赫的国公大将们军,出身贫寒的大有人在。”

    “孤相信你也一定能用自己双手在沙场建功立业,为你自己,为你阿母打出一场功名富贵来。”

    薛仁贵神色坚毅的点了点头:“嗯,臣一定忠于太子,报效朝庭。”

    说完,李言神色一扬,指着校场一百五十步以外的一排箭靶,朗声说道:“仁贵,看到那边的十个箭靶了吗?”

    “孤给你十只箭,若是你能射中一半以上,孤就把这只敕勒送给你,怎么样?敢不敢一试身手.”

    薛仁贵闻言,神色一震,兴奋的问道:“真的?”

    “当然,孤是太子,一言九鼎,绝不反悔,宝弓赠烈士,名剑配英雄,这些器物可是有灵性的,不能明珠暗投,就看你是不是勇士,有没有本事拿走它们了。”李言一幅挑衅的样子,激将法毫不犹豫的就使了出来。

    “太子小瞧微臣了!”

    薛仁贵少年心性,受不得激,拿起一壶箭,往肩上一背,翻身跃马而上。

    一勒马缰,黑色的战马抬起前蹄,仰起头胪对着苍穹凛烈的撕鸣一声,马蹄翻飞,如同打了鸡血般,浑身股肉贲张,如同一股旋风般飞射而出,卷起一地烟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