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669章 程咬金的示好
热门推荐:
快穿:反派每天都在求我别死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分手后苏总红了眼,雨夜跪地求复合
鬼灭:被鬼杀队驱逐后我成为恶鬼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斩神:烛龙代言人,开局弑神枪
综影视之宫斗赢家
守护五年只为救她,离婚后她追悔莫及
鬼才律师:劝人自首还被送锦旗?
第669章 程咬金的示好
寒暄了几句后,程咬金将身边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拉到李言面前说道:“殿下,这是臣的幼子程怀弼,今年有十一岁了,那天殿下在臣府上见过。自从殿下当日离开后,这孩子就求着老臣希望能跟着太子渎书。”
“这不,臣今日将他带了过来,若是太子殿下不嫌弃,以后就让他给殿下伴渎,跑跑腿,牵牵马什么的。老臣一年到头在外地,这孩子被他母亲惯的不成样子,殿下尽管教育,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用给老夫面子!”
程咬金说完,连忙对着儿子说道:“傻站着干什么,还不给太子殿下磕头请安?”
“程怀弼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少年连忙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给李言叩了三个响头。
李言含笑点头,也没客气,连程咬金都是自己的臣子,他儿子的头自己还是受得起的,而且今日点了头,君臣名份已定,以后自己也要为他的前途操心负责,所以李言坦然受之。
等到对方磕完头,李言一脸正色说道:“起来吧”
“怀弼啊,孤这里有不少和你年龄差不多的伴渎,他们来自天南地北的,家世有显有贫的,但入了孤的东宫,那些外面的身份和家世,都不消提起。”
“在东宫里,不管是郡王国公家的孙子,还是平民百姓的儿子,所有的侍读都是平等的。”
“入了东宫以后就是孤的人,就算是程将军也不能对你的前途指手划脚。在这方面,他也要听我的,而你们这些侍渎只能靠自己的才学来建功立业。”
李言自信的说道:“孤是大唐的储君,不怕别人说我任用私人,只要伱们有才学,孤随时都可以向皇上和朝中重臣推荐你们入仕,位置你们不用担心,别人谋求一个官职千难万难,但孤手中的空缺车载斗量。”
“你们有多大的才华,孤就能给你们提供多大的平台,有朝一日,就算是封侯拜相,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东宫里没有靠裙带关系、祖宗余荫上位的可能,只能靠自己努力。”
“这是东宫的规矩,未来东宫里出来的未必个个都是清官廉吏,但却不会有一个庸才。怎么样,你再考虑考虑,现在孤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要不要入东宫,你可要想清楚了?”
“若是你现在反悔,孤也不会怪责,而且保证程将军也不会责罚你。”
程咬金笑眯眯的坐在边上喝茶,看着太子和自己儿子说话,并没有出言干扰。
程怀弼转头看了看程咬金,对方脸色没有任何变化,仿佛这些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似的。
程怀弼思考了一下,有些嗫嚅的问道:“殿下,那我进了东宫,还能出去看娘亲吗?”
呃.
李言一愣,随后笑道:“当然了,东宫又不是龙潭虎穴,自然不会像你平时在家里那般随意,平时和一群同龄的孩子一起渎书习武。”
“一个月有六天假可以自由活动,回家或者去逛长安城都是可以的,若是平时家中有事,也可以提前告假回家。”
程怀弼松了一口气,小脸坚定的行礼说道:“殿下,怀弼愿意进入东宫,望殿下同意?”
“嗯,不错!”
李言赞许的点了点头,古时家族传承很重嫡庶,像大世家嫡长子可以继承家业和家主的爵位,而其他的次子和庶子们则要靠自己努力,母亲得宠的,或许还可以求着家主些人情,荫个官当当。
若是家里人口多一些的,可能连入仕都很难办到,要靠自己从军从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打拼,或者自己去参加朝庭举办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要么就是有些才学的,托些人情给官员们做做小吏,一点点摸爬滚打。
像程咬金家,嫡长子程怀默到时候肯定是要继承卢国公的爵位,而次子程怀亮则跟着程咬金历练了一番,自己在战场上立功才升起来,程咬金最多就是多给儿子两次试错的机会,而没办法直接任命军职。
左屯卫翊府中郎将之职,是蜀王李恪自己的人情才谋来的,跟程咬金无关。
而刚刚长大的幼子程怀弼,也只能靠自己了,程家的一切都是大哥的,和他没有半点儿关系。
这类人在豪门世家里在所多有,李言的侍渎们多半都是这些背景看起来硬碴。
实际上跟本代表不了自己家族的政治立场,除非他们有一天,在李言的支持下,获得了比继承家业的嫡长子更显赫的成就,或许那时候可以单独划出一个支脉,甚至压过主脉都有可能。
是以别看李言的侍读圈子里收罗了一大堆的世家权贵血脉,甚至连蜀王头号亲信岑文本的一个内侄,还有魏王李泰头号亲信杜楚客的一个外甥都在内,但这也改变不了这些重臣们的态度。说来,有一次李言在上朝的时候,遇到岑文本聊了两句,岑文本开着玩笑说道,自己一个内侄对太子颇为仰慕,想拜入东宫学习。
李言当即爽快的同意了,说自己有教无类,岑大人尽可送来。
岑文本一看李言一脸的认真,当时爽朗的一笑,没敢说自己只是开玩笑,而是含糊了过去。回到家中一说,谁知道那个内侄第二天真的跑到了东宫里。
李言讲完规矩后,对方欣然应允,随后就加入了东宫。
等到岑文本后来知道,想反悔也晚了,若是再上前去把人讨回来,恐怕就有些欺人太甚了。至此,自家内侄就成了太子侍读,整天在东宫里玩儿得不亦乐呼!
事后岑文本专门给蜀王道过歉,但李恪也并未在意,每个豪门世家都有一大堆的裙带要照顾,自己若是拦了回来,就得自己的资源去弥补,反正这也影响不到岑文本的态度,也就听之任之了。
李恪心里还暗暗嘲笑太子搞一大堆不能代表长辈的后生,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资源,真是愚蠢之极。
而岑文本的内侄进入东宫后没过多久,魏王心腹杜楚客也腆着脸上门,将自己外甥也送到了东宫里,李言自然是来者不拒。现在大部份皇子们都刚刚才长大,关系也没那么恶劣,所以李言也是广纳贤材。
而李言收这些人,也并不指望他们的长辈支持自己,而是留着一条线,关键时刻,那些势力不和自己死磕死底就行。不要小瞧了这条线,有了晚辈在东宫的家族,在和李言做对的时候,就少了那份孤注一掷的决绝。
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无形中攻击力就会弱了不少。
再说,各大家族都有人在东宫,那自己就有了一条和他们相连的渠道,有时候打个招呼,办点小事儿,就不用自己这个太子亲自出马了,让他们的庶子们带句话儿。
为了巩固自己孩子在太子面前的地位,留条后路,若是无关紧要的事,办也就办了。
一个能在太子面前说上话儿的庶子,也比在家待业的庶子们强不是
在这些人和关系的掩护下,李言就可以挑一些贞观朝前期不显,但后期老臣调零后开始强势崛起,或者在高宗时期大放光彩的朝臣们,重点攻略,收入囊中,甚至发展成内线。
而有晚辈在东宫的这些臣子们,就算跟着蜀王和魏王,那些兄弟也不敢完全信任他们,想私下谋划点阴谋诡计什么的,就会觉得不太安稳,想纠结一帮子人搞什么玄武门之变,恐怕还在商量阶段就被自己得知了。
有了这些关系的掩护,李言就可以将锦衣卫内线源源不断的铺设出去,而做到无痕无迹。
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加以利用,起到奇效。
总之,好处多多啊!
而李言培养这些人,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源,他将这些人分成文武两个类别,又根据水平,分成了三个层级,类似于小学中学高中,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
东宫里有的是占着位子没事干的属官和老师,平时李言一个人也用不到那么多人去教。
随着人数的增加,李言不时还去国子监挖两个助教和博士,硬是在东宫里搞了一个唐代版的大学。
至于练武这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东宫十率里有的是军官可以教授,这是小型版的黄浦军校。
这些人不管年龄大小,进入东宫就要从小学开始,经过学期的学习,经由老师们出题考试通过了,才能进入下一个层级,如此最后挑选出来的人材,和朝庭科考的人材,也差不多了。
这些认真的老师们也没什么经验,都是按照李言的要求,用朝庭科举的标准来要求的,并且在李言的要求下,又加上了一些热爱大唐,拥护李世民,维护朝庭统治,禁止地方分裂的思想方面的东西进去。
搞得恒连将教学内容送到李世民的案头后,李世民看得大为欢喜,甚至和房玄龄等众臣商量着,是不是朝庭也可以宣扬这些正面的积极的东西,让那些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们也加强一下思想教育。
最后虽然因为朝庭大战在即、滋事体大、不易大动干戈的原因,李世民很遗憾的暂时放弃。但李世民却放开了对李言的束缚,鼓励李言多收些二代们进入东宫进行二次锤练。
(本章完)
寒暄了几句后,程咬金将身边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拉到李言面前说道:“殿下,这是臣的幼子程怀弼,今年有十一岁了,那天殿下在臣府上见过。自从殿下当日离开后,这孩子就求着老臣希望能跟着太子渎书。”
“这不,臣今日将他带了过来,若是太子殿下不嫌弃,以后就让他给殿下伴渎,跑跑腿,牵牵马什么的。老臣一年到头在外地,这孩子被他母亲惯的不成样子,殿下尽管教育,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不用给老夫面子!”
程咬金说完,连忙对着儿子说道:“傻站着干什么,还不给太子殿下磕头请安?”
“程怀弼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少年连忙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给李言叩了三个响头。
李言含笑点头,也没客气,连程咬金都是自己的臣子,他儿子的头自己还是受得起的,而且今日点了头,君臣名份已定,以后自己也要为他的前途操心负责,所以李言坦然受之。
等到对方磕完头,李言一脸正色说道:“起来吧”
“怀弼啊,孤这里有不少和你年龄差不多的伴渎,他们来自天南地北的,家世有显有贫的,但入了孤的东宫,那些外面的身份和家世,都不消提起。”
“在东宫里,不管是郡王国公家的孙子,还是平民百姓的儿子,所有的侍读都是平等的。”
“入了东宫以后就是孤的人,就算是程将军也不能对你的前途指手划脚。在这方面,他也要听我的,而你们这些侍渎只能靠自己的才学来建功立业。”
李言自信的说道:“孤是大唐的储君,不怕别人说我任用私人,只要伱们有才学,孤随时都可以向皇上和朝中重臣推荐你们入仕,位置你们不用担心,别人谋求一个官职千难万难,但孤手中的空缺车载斗量。”
“你们有多大的才华,孤就能给你们提供多大的平台,有朝一日,就算是封侯拜相,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东宫里没有靠裙带关系、祖宗余荫上位的可能,只能靠自己努力。”
“这是东宫的规矩,未来东宫里出来的未必个个都是清官廉吏,但却不会有一个庸才。怎么样,你再考虑考虑,现在孤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要不要入东宫,你可要想清楚了?”
“若是你现在反悔,孤也不会怪责,而且保证程将军也不会责罚你。”
程咬金笑眯眯的坐在边上喝茶,看着太子和自己儿子说话,并没有出言干扰。
程怀弼转头看了看程咬金,对方脸色没有任何变化,仿佛这些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似的。
程怀弼思考了一下,有些嗫嚅的问道:“殿下,那我进了东宫,还能出去看娘亲吗?”
呃.
李言一愣,随后笑道:“当然了,东宫又不是龙潭虎穴,自然不会像你平时在家里那般随意,平时和一群同龄的孩子一起渎书习武。”
“一个月有六天假可以自由活动,回家或者去逛长安城都是可以的,若是平时家中有事,也可以提前告假回家。”
程怀弼松了一口气,小脸坚定的行礼说道:“殿下,怀弼愿意进入东宫,望殿下同意?”
“嗯,不错!”
李言赞许的点了点头,古时家族传承很重嫡庶,像大世家嫡长子可以继承家业和家主的爵位,而其他的次子和庶子们则要靠自己努力,母亲得宠的,或许还可以求着家主些人情,荫个官当当。
若是家里人口多一些的,可能连入仕都很难办到,要靠自己从军从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打拼,或者自己去参加朝庭举办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要么就是有些才学的,托些人情给官员们做做小吏,一点点摸爬滚打。
像程咬金家,嫡长子程怀默到时候肯定是要继承卢国公的爵位,而次子程怀亮则跟着程咬金历练了一番,自己在战场上立功才升起来,程咬金最多就是多给儿子两次试错的机会,而没办法直接任命军职。
左屯卫翊府中郎将之职,是蜀王李恪自己的人情才谋来的,跟程咬金无关。
而刚刚长大的幼子程怀弼,也只能靠自己了,程家的一切都是大哥的,和他没有半点儿关系。
这类人在豪门世家里在所多有,李言的侍渎们多半都是这些背景看起来硬碴。
实际上跟本代表不了自己家族的政治立场,除非他们有一天,在李言的支持下,获得了比继承家业的嫡长子更显赫的成就,或许那时候可以单独划出一个支脉,甚至压过主脉都有可能。
是以别看李言的侍读圈子里收罗了一大堆的世家权贵血脉,甚至连蜀王头号亲信岑文本的一个内侄,还有魏王李泰头号亲信杜楚客的一个外甥都在内,但这也改变不了这些重臣们的态度。说来,有一次李言在上朝的时候,遇到岑文本聊了两句,岑文本开着玩笑说道,自己一个内侄对太子颇为仰慕,想拜入东宫学习。
李言当即爽快的同意了,说自己有教无类,岑大人尽可送来。
岑文本一看李言一脸的认真,当时爽朗的一笑,没敢说自己只是开玩笑,而是含糊了过去。回到家中一说,谁知道那个内侄第二天真的跑到了东宫里。
李言讲完规矩后,对方欣然应允,随后就加入了东宫。
等到岑文本后来知道,想反悔也晚了,若是再上前去把人讨回来,恐怕就有些欺人太甚了。至此,自家内侄就成了太子侍读,整天在东宫里玩儿得不亦乐呼!
事后岑文本专门给蜀王道过歉,但李恪也并未在意,每个豪门世家都有一大堆的裙带要照顾,自己若是拦了回来,就得自己的资源去弥补,反正这也影响不到岑文本的态度,也就听之任之了。
李恪心里还暗暗嘲笑太子搞一大堆不能代表长辈的后生,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资源,真是愚蠢之极。
而岑文本的内侄进入东宫后没过多久,魏王心腹杜楚客也腆着脸上门,将自己外甥也送到了东宫里,李言自然是来者不拒。现在大部份皇子们都刚刚才长大,关系也没那么恶劣,所以李言也是广纳贤材。
而李言收这些人,也并不指望他们的长辈支持自己,而是留着一条线,关键时刻,那些势力不和自己死磕死底就行。不要小瞧了这条线,有了晚辈在东宫的家族,在和李言做对的时候,就少了那份孤注一掷的决绝。
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无形中攻击力就会弱了不少。
再说,各大家族都有人在东宫,那自己就有了一条和他们相连的渠道,有时候打个招呼,办点小事儿,就不用自己这个太子亲自出马了,让他们的庶子们带句话儿。
为了巩固自己孩子在太子面前的地位,留条后路,若是无关紧要的事,办也就办了。
一个能在太子面前说上话儿的庶子,也比在家待业的庶子们强不是
在这些人和关系的掩护下,李言就可以挑一些贞观朝前期不显,但后期老臣调零后开始强势崛起,或者在高宗时期大放光彩的朝臣们,重点攻略,收入囊中,甚至发展成内线。
而有晚辈在东宫的这些臣子们,就算跟着蜀王和魏王,那些兄弟也不敢完全信任他们,想私下谋划点阴谋诡计什么的,就会觉得不太安稳,想纠结一帮子人搞什么玄武门之变,恐怕还在商量阶段就被自己得知了。
有了这些关系的掩护,李言就可以将锦衣卫内线源源不断的铺设出去,而做到无痕无迹。
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加以利用,起到奇效。
总之,好处多多啊!
而李言培养这些人,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源,他将这些人分成文武两个类别,又根据水平,分成了三个层级,类似于小学中学高中,开设不同难度的课程。
东宫里有的是占着位子没事干的属官和老师,平时李言一个人也用不到那么多人去教。
随着人数的增加,李言不时还去国子监挖两个助教和博士,硬是在东宫里搞了一个唐代版的大学。
至于练武这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东宫十率里有的是军官可以教授,这是小型版的黄浦军校。
这些人不管年龄大小,进入东宫就要从小学开始,经过学期的学习,经由老师们出题考试通过了,才能进入下一个层级,如此最后挑选出来的人材,和朝庭科考的人材,也差不多了。
这些认真的老师们也没什么经验,都是按照李言的要求,用朝庭科举的标准来要求的,并且在李言的要求下,又加上了一些热爱大唐,拥护李世民,维护朝庭统治,禁止地方分裂的思想方面的东西进去。
搞得恒连将教学内容送到李世民的案头后,李世民看得大为欢喜,甚至和房玄龄等众臣商量着,是不是朝庭也可以宣扬这些正面的积极的东西,让那些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们也加强一下思想教育。
最后虽然因为朝庭大战在即、滋事体大、不易大动干戈的原因,李世民很遗憾的暂时放弃。但李世民却放开了对李言的束缚,鼓励李言多收些二代们进入东宫进行二次锤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