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823章 颉利的试探(上)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823章 颉利的试探(上)

    第823章 颉利的试探上

    “高句丽对我突厥的东北方向,则是不设防的。”

    李言微微一笑:“他们不会想到我们会盯上他,从这里进攻,必然势如破竹,再加上隋炀帝时期的战争虽然没有取胜,但对高句丽的破坏也是致命的。”

    “连年的作战,早已困弊不堪,到现在都没有缓过来。”

    “我敢保障,现在的高句丽,空前的虚弱,只要我们大军一到,必然如摧枯拉朽,反掌可灭。”

    李言的话音一落,迅速得到了众多部族头领的认可,就连颉利也是一脸的赞同。

    他虽然想给儿子出头立功的机会,可也不想为现在刚刚稳下来的局势招来大敌,原本在将攻击目标选在阿史那云部或者葜必何力部的时候,就有些踌躇不定。

    而李言提出的高句丽,十分合乎颉利的意图。

    高句丽地盘不大,实力不强,名声却非常响亮,毕竟是拖垮了隋帝国的存在。

    对此颉利是颇为不屑的,认为诺大的隋朝,打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竟然都把命搞没了。若是让自己去打,只需二十万铁骑,要不了三个月可以将三个小国给扫平了。

    三韩之地虽小,但人口和财富都不弱,对于草原来说,此地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大唐,都是农耕民族,有时候突厥缺少衣食需要过冬的时候,也会派人去打秋风。

    对于征服这里,颉利还是很有信心的。

    最重要的是,可以借这次的灭国之战,将自己儿子给培养起来,只要施罗叠成长起来,自己又何尝想把汗位传给别人。

    见众人意见趋于一致,颉利热血沸腾,那种君临天下的霸主豪气又充斥在胸腔里,虎目一扫,当即拍板道:“好,即然这样,就这么决定了,各部回去准备,调遣精兵强将。”

    “等到进入冬季,辽河封冻后,咱们尽起大军,攻伐高句丽,若是一切顺利,就把新罗和百济也拿下来。”

    “是,可汗!”

    帐内诸部族首领纷纷起身应诺,随后大家开始商议各部出兵数量和分派任务。

    和上次攻打大唐时候不同的是,这次没有人退避,众人摩拳擦掌,都争着要冲在最前方,抢着你争我夺,将高句丽北部的几个城池给瓜分殆尽了。

    众人都认为,高句丽是软柿子,打仗不行,不会有什么抵抗力。

    只要大军一到,必然是望风而降,谁抢在前面,就能缴获更多的财宝,俘获更多的女人。

    对此李言很是大度,他要的是战后的地盘,对于地域上面的东西,无论是人还是物,都不感兴趣;而这些突厥人,对城池地盘却是一点儿不感冒。

    游牧民族武力强悍,草原广阔无边,对于土地根本不看重。

    他们的逻辑是,只要有草原,就可以养活无数的战马和牛羊,他们就会有无数的人口和战士,只要有了人有了马,再拿起刀枪,中原大地就有无数的城池可以随时取用。

    他们又不会种地,打破的城池,也是抢走财富,掳走人口,城池还是丢给中原人。

    在突厥人的眼里,中原人就像牧草一样,割过一茬儿后就要养一段时间。

    等到长出来,再来割,要是连根都挖掉了,那以后就没得割了。

    这种思路不能说错了,反而很是合乎情理,符合实际,就连真正在草原生活了一段时间的李言也无可辨驳。

    提到最重要的谁为统帅的时候,帐内有些尴尬,刚刚颉利是想让李言出头,可现在不打阿史那云和葜必何力了,改换成弱小的高句丽,所以施罗叠又冒了出来。

    本来颉利是大汗最合适,可他在突厥汗国的威望已经足够高了,现在是要培养下一代的时候,所以一开始颉利就表示了自己不会挂帅。

    李言当即站出来道:“可汗,我推荐世子施罗叠为统帅,带领大军南征,我愿为副,辅助世子建此不世之功。”

    施罗叠没想到李言竟然还是像以往一样,一点也不恋权,分明是想给自己机会,将自己推到可汗的位置上去,一脸感激的握着李言的手:“右贤王果我不愧是我施罗叠的好兄弟。”

    “我施罗叠在此立誓,此生必与右贤王同享富贵,生死与共。”

    李言也当着众多的部族首领表了态:“世子放心,我是可汗的臣子,也是世子的臣子,必当感念可汗知遇之恩,辅助阿史那氏,忠心耿耿,此志不渝。”

    颉利看得老怀大慰:“哈哈哈,左右贤王精诚团结,何愁此战不胜,我突厥不兴?”

    最后经过商议,由施罗叠出动本部八万大军,做为绝对的主力,颉利和李言各出两万,其他十个部族,每部出兵八千,凑足二十万大军,打左贤王施帜。

    由施罗叠指挥,发动南侵。而战后的收获,土地城池交给李言,其余人口和财富,归其他部族瓜分。

    施罗叠能获得灭国的战功和继承汗位需要的威信,颉利也能借此机会将突厥的影响力扩大,李言得到念念已久的‘鸡喙’,众部族得到女人和财富。

    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等到众人都散去后,颉利将李言单独留了下来,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宴席来招待李言。

    帐内只有颉利和李言之外,就连侍卫和奴仆都被赶了出去。

    今天颉利兴致极高,精神有些亢奋,频频举杯,不不会,一大瓮酒就见了底,两人也都有些醉意熏然起来。

    颉利放下酒杯,开始和李言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一会又扯到继承兄弟的汗位后,如何殚精竭虑,如何统治群臣,最后说到武德九年,带领三十万骑兵打到大唐都城之外。

    颉利眼中闪烁着无与伦比的光彩,激动的说道:“李言,那时候你还小,不知道本可汗当年是何等的雄风,三十万铁骑在草原上展开,无边无际。”

    “铺天盖地,投鞭断流。”

    “那种气吞天下的声势,本汗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挥手间一座座城池破碎,无数敌人灰飞烟灭。”

    “在长安城外,本可汗与李世民问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说到这里,颉利脸上的表情缓慢的僵硬下来,又充满了无比的懊恼和悔恨。

    咬牙切齿,眼里散发着让人发寒的彻骨仇恨:“若不是突利和葜必何力这些狗贼,本汗那时候就踏破长安,灭了李世民,吞并整个大唐,何致于有后面的定襄之败?”

    “还有夷男这只杂碎,给我玩了一出人在汉营心在曹,在关键时刻背后偷袭,还有言过其害的阿思那思摩,更有见死不救的突利,是他们,一手毁了父兄留下的大突厥汗国。”

    “都是他们的罪过,他们都该死”

    “有朝一日,本汗统一草原后,一定要将这些小人们都抓回来,五万分尸、挫骨扬灰,以解我心头之恨。”

    李言听着发牢骚的颉利,心里略微有些不太舒服,同时又觉得颉利是真是喝醉了,竟然当着自己一个汉人说要把大唐灭了,不知道又触到哪根神筋了。

    之前的五年里,颉利时不时的就要把这些人拿出来鞭挞一番,发泄心中的郁愤。

    这也是人之常情,常人遇到颉利这样的事情,估计早就垮了。

    都这把年纪了,遭遇这样几乎灭国的惨败,不是谁都能东山再起的,虽然有自己的帮助,但老骥伏励的颉利,那种重整旗鼓的雄心和霸气,也确实让李言钦佩。

    对颉利的怨愤和唠叨,李言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而是照例的说一些安慰的话。

    忽然,醉熏熏的颉利一把抓住李言的胳膊,神情变得无比严肃和认真:“李言,我要把可汗之位传给你。”

    “伱是右贤王,战功显赫,威名远扬,草原部族无不佩服。也只有你,能带领突厥汗国征服那些背弃祖宗的部族,重新统一草原,将汗国发扬光大?”

    李言心里一突,我靠,刚刚才放松了一下,觉得颉利喝醉了。

    现实就狠狠的打了自己一把掌,这哪儿是颉利醉了,分明是自己醉了?

    面对颉利的试探,李言心里一凛,瞬间警惕起来。

    在权力场上,试探和考验是永恒的话题,上位者频频使用,下位者要经常面对。

    这种试探往往最为凶险,一旦出纰漏,等待自己的或许就是万劫不复。

    当然了,这种考验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上位者不会凭白的去考验你,一般都是在重大的决择之前进行的判断,顺利通过,后面也会有莫大的惊喜在等着你。

    对此,李言身经百战,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

    “可汗,您喝醉了”

    李言面不改色的说道:“您忘了,世子施罗叠智勇双全、文韬武略,是人中龙凤,更是我突厥未来的大可汗,这一点儿草原上无人不知。而且我是中原人,怎么能做草原的可汗呢?”

    说完后,李言还有些不自然的看了看颉利手上的杯笺,心缘意马的想着,万一自己说错话了,颉利会不会摔杯为号。

    然后大帐外冲进来无数脸色狰狞的刀斧手,将自己剁成肉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