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840章 真实之眼靠不住了?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840章 真实之眼靠不住了?

    第840章 真实之眼靠不住了?

    “大王,还有件事,臣觉得您不能不重视起来。”

    面对施罗叠在战场上取得的成就,赫尔木的神情却没有太过高兴,而是忧心忡忡的说道:“就是施罗叠借着战事,在不断消除大王您在军中的影响力。”

    “以前跟着我们的很多中高级领兵将领,要么投向施罗叠,要么被施罗叠借着战事弄死了,然后他再提拔忠于他的人。”

    “照此下去,等到他把三韩之地都打下来,我们在左贤王部的影响力,也就会消失殆尽了?”

    李言露出一个苦笑不得的笑容:“这些人不过是些墙头草,风往哪边吹,就往那边倒。他们的忠诚和背叛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的地位都是我给的。”

    “他们没有付出过什么,自然也不会太过珍惜。”

    “施罗叠只要给些好处就能拉拢过去,不用那么费事儿杀掉。那些人死的也很冤枉,若是施罗叠稍加暗示询问一下,他们一定会愿意效忠左贤王的。”

    李言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算了,想杀想换都随他,只要咱们占据上风,就算是他提拔起来的人,一样会把忠诚献给我们。”

    “没想到施罗叠这么一个在草原上长大的人,竟然还看不清楚这一点儿,如此执迷于谁是谁的人,就凭他的这份见识,他就无法胜任可汗这份工作。”

    “若是都像他这么较真,草原上的人还不都被杀光了。”

    鄙视施罗叠的时候,李言也是十分沮丧的,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在草原这块地方,真实之眼竟然靠不住了。

    所得出的结论,只能做为参考,而且时效性不高。

    不是看不到那些气了,而是草原人今天忠诚明天背叛,简直是司空见惯,今天看到还是十分忠诚的人,也许明天就会背叛;而今天背叛的人,只要给他好处,明天就会忠诚。

    而且气场也都随之变化,这让李言也束手无策了。

    这样的忠诚和背叛,无论是信任还是斩杀,都没什么意义了。

    就算是自己收买的那些眼线,也不过是因为大多数都是地位卑微,居于奴仆的位置,不被人重视,更不会有人去心思去拢络,不然恐怕也是靠不住的。

    也许这就是不同的生存环境下的特殊情况了,李言索性也不再较真儿了。

    “对了,昨天可汗的谈判如何了?”

    赫尔木是栗特人,商人出生的他,更是笃信利益的力量,对此也是深以为然。

    “昨天来见可汗的大唐使者是当朝司空,右仆射长孙无忌。”

    赫尔木随后将两人会谈的内容一一汇报了一遍,最后有些疑虑的说道:“最后在长孙无忌要离开的时候,可汗拉住对方,又聊了一柱香的时间,只是下人们都被赶了出去。”

    “具体谈了什么,我们的人也没听见”

    听到这里,李言敏锐的凝了凝眉,颉利的行为有些奇怪啊!

    两方合伙瓜分高句丽的事情已经算是很隐秘了,要说保密,这个时候就应该清场,可偏偏颉利没有。

    若说这些内容不算秘密,那为什么又在最后要分别的时候,摒退了众人?

    这是不是说明,在颉利心中,最后要谈起的事情,比之前高句丽的事情还要重要,而且更加机密。

    难道颉利是想收卖长孙无忌,还是长孙无忌和颉利早有勾结?

    中原的世家大族和草原部族私下有联络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有些腌臜的交易也很正常。

    想了半天没个头绪,李言摇了摇头,正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

    传令兵来报,颉利招右贤王前去汗帐议事。

    李言差不多也用完了早餐,擦了擦嘴角,起身道:“算了,让我们的眼线盯紧点儿,现在草原多数头领和战将还都是我们的人,也不怕他玩儿什么招?”

    说完,李言就带上几个人,往颉利的大帐而去。

    来到汗帐见完礼,颉利开门见山,直接向李言通报了昨天的会谈情况。李言早就心中有数,依然装做第一次听到的样子,频频点头,不时询问两句。

    说完后,颉利笑着说道:“没想到这次李世民派了长孙无忌过来,你对此人熟不熟?”

    看到颉利打趣的神色,李言微微一怔。

    想到自己的人设,顿时皱起眉头,一幅苦大愁深的表情,咬牙切齿道:“这个老贼,就算化成灰,我也不会忘记。当初的玄武门之变,就是此人一手策划的。”“当时李世民带领侯君集和尉迟恭率八百家将进攻玄武门,而此人却不忘派人冲进东宫,杀了李建成全家,就连襁褓中的孩子都不放过。其心思之缜密,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若有一天,此贼落到我的手上,我必将其扒皮抽筋、挫骨扬灰,以解我心头之恨。”

    对李言的表现,颉利不置可否,微微点了点头:“世人皆知李世民身边有房谋杜断,却不知长孙无忌才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心腹智囊,再加上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深受李世民的倚重。”

    “这次他代表大唐来与我们进行谈判,我希望你能暂时放下旧怨,不要影响到大局,你还年轻,想要报仇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李言脸色阴沉,略略表现出对颉利的不悦,缓缓说道:“可汗放心,孰轻孰重,我还是能惦量得清的。我要的是整个大唐,而不是一个长孙无忌。”

    “嗯,大唐的事情宜从长计议,我们还是先打好眼前的一仗吧!”

    颉利想到一事,问道:“这次我们索要的物质不少,大唐碍于面子,不想弄得大张旗鼓,为天下所知,想秘密交易。可这么多物资,涉及到双方的军士这么多,怎么才能保密?”

    “伱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颉利还是老规矩,遇到麻烦的事情,就向李言请教。

    这五年相处下来,李言即是颉利的战将,又是他的首席谋士,李言也习惯了。

    低头想了一阵,从容道:“这有何难,明日让唐军向我军发起攻击,打上一仗。我军略做抵挡后,佯装不敌,后撤百里,将河边的营塞和怀远城让给大唐。”

    “这样他们就能从容架桥,把所有的物质和器械正大光明的运送到北岸。等事毕后,我们再提前约定,偷袭唐军,再打上一仗,然后唐军佯败,撤回南岸。”

    “如此瞒天过海,所有物资就落到了我们手中,神不知鬼不觉,又能瞒过天下的眼睛。”

    “妙,果然是妙策。”

    颉利一脸的赞叹,爽朗的大笑道:“不愧是本汗的左膀右臂,只片刻就能想出这种绝妙的主意。有右贤王在,本汗何愁不能收复草原,重建大突厥汗国昔日的荣光。”

    颉利豪不吝啬自己对李言的赞赏,李言也是带着些自矜的骄傲神情。

    没办法,草原人性情直率,喜怒形于色,太过深沉会被人说是笑面虎,阴险狡诈。

    李言也只好适当的做出些调整,以和土着们打成一片。

    “对了,昨天我还和长孙无忌提到一件事。”

    突厥夸奖一阵后,挥退了侍卫,小声说道:“等到高句丽的事情结束,我们也要回到草原了,而漠北的葜必何力离我们最近,我们突厥下一步想要扩张,必然是对他下手。”

    “我趁此机会向长孙无忌提出,让大唐放弃葜必何力。”

    “可汗是想用三韩之地来换取漠北之地吗?”

    李言露出惊讶的神色,略一思索,随后伸出大拇指,佩服的说道:“大唐对葜必部鞭长莫及,而三韩之地却近在咫只,用远地换近地是十分划算的。”

    “大汗的智慧真是令人羡慕,李言不及矣。”

    奉承了一句,李言又问道:“长孙无忌是怎么说的?”

    能得到李言的认可,颉利也是十分得意:“长孙无忌做不了主,并没有答复,他会尽快通知李世民。不过,他对此倒没有太过排斥,口风很松,话里话外的对此乐观其成。”

    “他的态度多少也能说明大唐臣子们的心态,我觉得李世民会考虑的.”

    李言默默的点了点头:“不错,漠北离中原实在是太远了,中间还隔着一个漠南和戈壁滩。大唐太过贪心,吃下来却消化不了,设了几个大都督府,只是获得一个空名。”

    “这几年不但没有得半点收益,每年遇到草原受灾还要搭进去无数的钱粮,实在是得不尝失。”

    “草原和中原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同,草原吞不下中原,中原也难以征服草原,最多就是捞点儿好处,收割一波。李世民却妄想将草原变成大唐的府道州县,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了。”

    李言对大唐君臣的做法,表现出明显的鄙视和不以为然。

    这也是颉利第一次听到李言对天下格局的看法,心里先是一喜,随后又涌起一股颓然之色,他也是在经过二十多年对大唐的征伐中,才得到这个结论的。

    没想到李言小小年纪,却看得如此透澈。

    若是早几年得到李言这样文武双全的大才,自己也不许就不会败给大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