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846章 辽河战事逆转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846章 辽河战事逆转

    第846章 辽河战事逆转

    在他们看来,大唐如今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不出兵则罢,一旦进兵,必然是锐气势不可挡,再接再励,更创辉煌,高句丽的危局,很快就能得解了。

    谁知退回辽东城的颉利,竟偷偷从前线调回大军,连夜向立足未稳的唐军发起了攻击。

    先是辽河渡口丢失,颉利下令焚烧浮桥和船只,将横跨辽河两岸的唐军给截成了两段。

    而后亲率十多万大军连夜猛攻怀远城。

    寡不敌众之下,唐军死伤惨重,不得已退出了怀远城,仓惶撤往西北百里外的阜新城。

    营州城东的一处闹市的茶楼上,早起的文人墨客、商人、艺人和家底殷实的百姓便陆续进入茶馆。或是独自品茶,或是与友人相聚,谈天说地,吹牛打屁,交换消息。

    人声鼎沸,往来如织。

    隔着一条辽河的北岸大战正酣,但这里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更没有往日百姓闻战即逃的狼狈混乱模样。

    从这一点儿,也可以看出,大唐的百姓们对如今的朝庭有着坚实的信心,虽然出兵略受小挫,依大唐如今的体量和国势,谅突厥小国也不敢侵犯大唐。

    事实也和众人所想的一样,颉利虽然在辽河北岸取得了大胜,却不敢越过辽河一步。

    茶馆里热闹非凡,到处是熙熙攘攘的嘈杂声。

    杯盏清脆相碰,茶水潺潺倾流。

    从偶尔传来的戏曲或曲艺表演的音乐声中,营州城的人们纷纷交谈起来。

    众人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近在咫的辽东战事。

    “你们听说了吗?”

    大堂中间的一张桌子上,一个身材消瘦的青年压低声音:“昨日北岸发生了大战,战斗持续了一整夜,战鼓冲宵,人喊马嘶,就连在南岸都能看到北边的冲天火光。”

    “是的,是的,我也看到了。”

    搭桌的一名书生也是一脸的振奋,好奇的问道:“吵的一夜无法入睡,我还起来看了一阵,那战火映的半边天都是明晃晃的,不知结果怎么样,是不是我们唐军又取得胜利了?”

    书生的话一出口,不但这一桌,就连中间一大片人都安静了下来,脸色也沉焖无比。

    见此情形,书生连忙收了收刚刚的兴奋的表情,诧异的扫了扫四周,一脸小意的问道:“怎么了,我大唐如今国力鼎盛,战力强悍,难道还战败了不成?”

    “何止失败,简直是大败啊?”

    旁边桌的一个身穿长袍的中年人扼腕叹息道:“我大唐十万大军越过辽河,还不到一个月,就遭此挫折。听说这次损失十分惨重,不但将囤积了无数物资的怀远城丢失了,而且损兵折将、死伤无数?”

    “就此一战,大唐在营州为了防御突厥所积累的人力物力毁于一旦,真是令人遗憾啊.”

    听到中年人说着大唐的损失,众人脸色都十分难看,饮茶吃东西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唉,真是可惜!”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惋惜的接口道:“十万大军啊,整整十万,就这么败了。”

    “没想到定襄之战后,突厥人还能有这么彪悍的战斗力?”

    最初发话的消瘦青年见老者和中年人都这么肆无忌惮的谈论国事,本来谨慎的心态也放开了,自若的说道:“这也不能怪我大唐,要知道突厥人从小在马上长大,骑射双绝,战力本就远胜我大唐。”

    “这次又是在辽北的平原上做战,我大唐军卒不如突厥铁骑也是正常的。”

    “什么正常?”

    老者年纪虽大,但却是个脾气火爆的性子,闻言愤怒的说道:“贞观四年,我大唐在定襄不一样打得颉利抱头鼠窜,将诺大的大突厥汗国给打得四分五裂。”

    “颉利也差点被生擒,最后仅以身免,带着残余兵马逃往漠北,苟延残喘。”

    “这才过去了几年,攻守就又异势了?”

    “前段时间还是旗开得胜,连战连捷,为什么才几天过去,就在辽东就败得这么惨,会不会有其他的什么原因?”

    对面的中年人有些掩耳盗铃的左右看了看,用不算低的腔调说道:“我听说,在战前唐军高层认为突厥重兵都在攻打高句丽,颉利退往辽东后,必然也是以守为主。”

    “短期内不会主动进攻,这才将一部分军力调回南岸休整。”

    “没想到颉利就是颉利,果然不愧是曾经的草原霸主,战略眼光十分精准,做战经验非常丰富,魄力又足。果断的抓住大唐前线空虚的机会,抽调后方大军反扑,这才将辽河北岸又夺了回去。”

    中年人这么一说,邻桌的不少人都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看来是战略失误,并非是我大唐军力不如人。”

    “还是这位先生熟知详情,又分析的到位,我等佩服.”受到众人认可,中年人似十分享受这种众心捧月的感觉,悠然的端起茶碗轻啜了一口,一幅得意的样子。

    “我看就是那个侯君集,还是当朝国公,右卫大将军呢?”

    对面的老者却是气愤的说道:“原以为他是个骁勇善战的猛将,没想到却是个银样蜡枪头儿,中看不中用。面对突厥人的突袭,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噗’

    “咳咳.”

    坐在靠窗方桌上的一名脸形刚毅、孔武有力的汉子听到这话,喝了一半的茶水被呛得喷了出来。

    咳了两声,顺了顺气,连忙将杯子放下,伸出右手擦了擦嘴角的水渍。

    眼色不善的盯着对面同样一身便袍的儒雅中年人:“长孙老儿,你不是说这个黑锅由薛万淑来背吗?这下好了,老夫多年积累下的名声都被你败坏了。”

    “这要是传回长安,程黑子和李绩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取笑我了?”

    长孙无忌讪讪的笑了笑,小声说道:“伱也看到了,我让你退回营州了,明明是让薛万淑来守怀远的,谁知道百姓们还是把帐算到了你的头上,这能怪谁?”

    “你是国公,就别和这些小民百姓一般见识了。”

    一边的唐俭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一幕,笑着打趣道:“薛万淑的位置还是低了点儿,上面文有长孙大人为统帅,武有侯大将军为副帅,薛万淑一个营州都督,连个副帅都没挂。”

    “脑袋不够大,怎么能顶起这么大的黑锅?”

    三人操作完辽水北岸的战事后,除了整顿兵马,做好准备观望高句丽战局后。

    就微服来到市井的茶馆中,想听听百姓们的舆情,这部份任务正是由鸿胪正卿的唐俭负责完成。

    三人到来后,挑了一张靠在窗边的偏僻位置,然后轻声交谈着。

    几人临机受命,虽是位高权重,主掌着整个东北方向的局势。但由于三人都不是本土官员,来自京中,面孔很生,又穿着便服,混迹于市进之中,并没有引起众人的关注。

    若是常年镇守营州的薛万淑出现在这里,必然在第一时间被识破。

    “长者小声点儿!”

    好奇的书生连忙将食指伸到嘴边嘘了一声:“这是在营州,侯君集就在城中,万一传到他的耳朵里,你当心吃不了兜着走?”

    “听到又怎么样,老夫就是要让他听见!”

    老者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吹胡子瞪眼睛,执拗的挺着脖子道:“打了败仗还不让人说了?没本事打突厥人,倒有本事来管我这把老骨头,就算当着他的面,老夫也敢这么说。”

    “老丈说的极是,不仅仅是侯君集,还有那个长孙无忌。”

    对面的中年人唯恐天下不乱,拿着一把折扇呼呼的扇着,在一边儿肆无忌惮的拱火儿道:“听说他才是这次大战的主帅,侯君集和唐俭都是副帅,这次的战役也是他指挥的。”

    “此人明明是一个文臣,不好好在长安城做他的右仆射,仗着自己是皇上的大舅哥,竟然做起主帅,指挥这么大的战事,他通兵略吗?懂打仗吗?上过战场吗?有过战绩吗?”

    “以文御武,焉能不败,我看此次战败他的责任还在侯君集之上。”

    中年人似乎知道很多内情,他的话一出口,刚刚还看笑话儿的长孙无忌神情一窒,顿时有些恚怒,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同时感到一阵难以言说的尴尬。

    老脸像火烧一样,一片红通通的,有些坐立不安,手脚都无处安放了。

    刚刚听到百姓们鄙视侯君集,他还觉得挺有意思的。

    没想到轮到自己身上,这才发现,被百姓们挂在嘴上骂,是这么让人难堪。

    对面的侯君集见状,顿时嘴角抽了抽:“长孙大人,你是右仆射,就别和这些小民百姓一般计较了?”

    说完连忙低头压低眼皮子,伸手端起茶碗,也没去看长孙无忌。但那股幸灾色祸的戏谑神情却是不加掩饰,面部表情因为控制不住而显得有些抽搐。

    用来摭掩的茶水,侯君集并不敢喝,不是烫,而是怕自己又忍不住喷了出来。

    只好轻轻的吹着

    得,刚刚说出去的话,被侯君集原封不动的送了回来。

    “好你个侯君集,你这是五十步笑百步.”长孙无忌见侯君集一个昂臧大汉如此恶趣味,有些哭笑不得。

    经过这么一番调笑,长孙无忌的难为情也消散了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