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912章 算帐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912章 算帐

    第912章 算帐

    李言此时也是腆不知耻的说道:“这些都是颉利和大唐约定冬天买粮食的,后来大唐收了钱,粮食的事情也不再提起,难道大唐就想这么吞了这笔钱?”

    “这也太不要脸了吧,颉利是死了,可突厥还在。白纸黑字的协议,大唐敢不认帐?”

    说完,李言从怀里掏出去年在辽河对峙时,颉利和长孙无忌签署的买粮协议。

    “来来.侯将军,孤给你算算.”

    “自贞观四年后,长安基本上就是斗米仅五文,去年辽东有战事,米价有所提升也正常,最多斗米十文。可你们卖给颉利的却是三十文一斗,翻了三倍,三百文一石。”

    “这差不多是贞观三年大战前昔,长安最高的米价了。”

    还没等侯君集辨驳,李言就将一手挥:“我知道,大宗粮食交易影响到国计民生,价格自然要上涨,不然大唐宁可不卖。再加上辽东的战事,这其中也有突厥交好大唐之意,所以才有了这个价格。”

    “就算按照协议,三百文一石,突厥给了二十万两黄金,就按官价折算下来,二十万两黄金也有二百万贯,一贯3.33石粮食,这二百万贯,也合666万石粮食。”

    “按照市面上的实际价值,这个数目还要翻上三四倍。”

    “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除去远道运输的费用,你们也该支付至少两百万石,这是颉利用来安抚三韩之地迁徙青壮的过冬口粮,可伱们大唐竟然一石粮食都没有送来?”

    “太过份了吧”

    侯君集看着摆在眼前桌面上的协议,又看了看一脸债主市侩嘴脸的李言,摊了摊手,无辜的说道:“这不管我的事儿,这事儿一直是长孙无忌在负责。”

    “我是将军,一个月前才为了你的事情,被皇上召回长安。这个协议,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那好,我说点儿你知道的。”

    李言冷哼一声:“这次唐皇让你来修好,可你却空手而来,怎么修好,就靠上下嘴皮子一碰啊?”

    “人家夷男还知道带份礼物,那六大箱子金银珠宝,光金元宝就有三箱,你也是亲眼看到的。而你呢,说了一大堆废话,什么封官,赐爵,和亲,各种赏赐,实则全是画饼,都是空的?”

    “远道而来,连点儿见面礼也没有?”

    “往小了来说是吝啬小气,往大了来说,大唐君臣跟本就没有把我突厥放在眼里,也看不起我这个右贤王,你们这是在藐视我们,把我们当猴儿耍,怎么,觉得我们不敢南下不成?”

    李言怒气汹汹的撇了侯君集一眼:“若我不是大唐储君,换做任何一个人,你侯大将军现在已经尸冷多时了?”

    “做为大唐储君,我可以不在意,可做为突厥汗国的实际掌权者,做为右贤王,本王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挥兵南下,一来出口恶气,二来也是为了向大唐讨一讨去年的帐。”

    “你回去就把本王的意思向唐皇说明,连本带利,就是那三个条件,若是大唐不答应,本王就率百万大军,攻破黄河防线,杀入京畿,自己去拿。”

    说到最后,李言见侯君集脸色阴沉,也是缓了口气,苦口婆心的说道:“岳父大人,其实我这些条件,并不仅仅是针对父皇,更多的还是一番良苦用心,在替父皇破局。”

    “国内的那些世家大族与皇室盘根错节,早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几年在父皇进行内部放革时,这些人和皇上打擂台,玩儿的不亦乐乎,让父皇拿他们也没办法。”

    “五姓七望,山东豪门,江南华族,他们个个富可敌国,吸食着百姓的财富,平时父皇拿他们没办法。这次外敌压境,所谓覆剿之下,安有完卵?”

    “这个国家不单单是李家和百姓的,这些财富也不能光让我们李氏一家出,他们也该出点血了。”

    见侯君集脸色缓和下来,李言解释道:“孤的这些条件,和亲对父皇没有任何影响。这几年大唐风调雨顺,区区百万石粮草对大唐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而百万匹布帛,草原人用的都是粗布麻衣,又可以拉动消费,繁荣大唐经济。”

    “最主要的就是开放互市和这百万两黄金了!”

    “开放互市影响的是世家商队的利益,父皇推不动,孤就帮他一把。至于黄金,孤为什么要黄金,而不是其它的,就是因为黄金这种稀有资源,只有世家大族才有。”

    “南北朝数百年的战乱,黄金都被他们收藏起来了,孤这一刀,实际上是斩向他们的。”

    说到最后,李言才笑着说:“从父皇和世家大族那里拿来一些,转入我东宫的小金库,最后再通过互市,把父皇的还给他,而世家大族的据为已有不好吗?”侯君集听到这里,眼前一亮。

    是啊,自己的头脑确实笨的可以,只想着是中原的财富流向草原,可太子殿下岂会把这些到手的财宝分给外族,实际上等于是从皇上和世家那里割肉,用来填补自家。

    这样一想,侯君集顿时转变了立场,如此光明正大的割那些世家的机会自己可不曾遇到过。

    于是一脸兴奋的说道:“殿下,若是这样的话,那百万两黄金就不多了,你不知道,那些豪门望族把陛下气的够怆,百万两黄金实在是便宜他们了。”

    “我看就是再翻上几倍,他们也拿得出来.”

    见侯君集也是一脸的财迷,李言苦笑了一声:“岳父大人,我已经算过了,百万两刚好在他们的承受范围内,一家出一点儿,也不是太心疼;若是再多,恐怕他们宁可和突厥打上一仗。”

    “要知道黄金是要他们自己掏,要是打仗的话,出钱的是朝庭,而上战场的都是些普通百姓,他们躲在后方,无论怎么着,也不会损害到他们的。”

    “就这样吧!”

    “韭菜也不能一下子割到根儿上了,来日方长,要是岳父大人看他们不顺眼,慢慢养养,明年再割也得来及”

    “就算这样,还得配上一些舆论攻势,不然,这些世家可不会轻易妥协。”

    侯君集疑惑道:“什么舆论攻势?”

    李言压低声音,细细的在侯君集耳边说了一番话,侯君集听的一脸愕然,最后诧异的问道:“真的要这样吗?你不怕适得其反,把他们逼的结成一股绳来反抗你?”

    李言不屑的笑笑:“岳父大人是高看了他们,他们没你想的那么有骨气,那些人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论到拉帮结派,玩弄阴谋诡计是他们的强项。”

    “可面对我这只会使用暴力的草原莽夫,他们只能低头。”

    “再加上你在朝中大造舆论,对外表达本王对他们的真实态度,相信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不会愿意尝试本王的怒火。更何况,本王还有后续的军事动作来配合,不怕他们不就范。”

    侯君集被李言这环环相扣的算计给惊得目瞪口呆,最后爽朗的大笑起来:“哈哈哈,好,就这样,咱们和皇上联合起来,一内一外共同使力,还怕玩儿不死他们.”

    想明白了这里的环节,侯君集顿时就觉得李言要的不多了。

    要知道贞观四年之前,突厥每年入侵给大唐造成的破坏都是巨大的,攻破城池、焚烧房屋、残杀百姓、毁坏粮田、掠夺人口,还有大唐为了抵御突厥而训练军队、打造军械、筹集粮草、军响开支等。

    更别提战端一开,战争消耗更是流水般的往外淌。

    而草原上的人命不值钱,游牧民族打仗的成本更是低到令人发指,两边开战,损失巨大的还是中原一方。

    若真正的打下去,草原人可以维持着年年打,广袤无边的草原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可中原王朝,哪怕国力再强盛,十年风调雨顺的积蓄也才堪堪能应付打上一仗。

    要是打上个三年五载的,国家就要被拖垮了。

    真真核算下来,突厥人抢走一文钱,就要给大唐带来十文的损失,其中九文大家都没有得到,而是消耗在战火之中了。

    而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些矛盾,大唐给出去的只有三文。

    古代人是落后,却不是蠢,和平方式只是丢了一个面子,却实实在在的节省了大量的开支。拼死一战,看似维护住了气节,实则对国家的元气透支是需要好几代都补不过来的。

    是以历朝历代都愿意给强敌一些好处,把这些瘟神给请走。就算这样,也只能阻止大规模的入侵,像边境一些小部族的骚扰,就算给了钱也无法控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大唐,那些小部族,自然舍不得放弃割这块肥肉的机会。

    当然,这些小规模的骚扰,大唐该打还是打,并不会影响中原和草原在大面上的和平。

    史书上记载的两族和平相处,就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边境冲突是一刻都不曾停止过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