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91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91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918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带头的年老军卒见惯了大场面,躺在草丛中安然的抽着旱烟,一幅不在意的神情:“才一千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突厥的斥侯,和我们差不多,是观察情况,通风报信的耳目。”

    “我们在灵州有三十万人,区区一千多人,还能攻打我们不成?安心歇会儿吧,别一惊一乍的。”

    “哦,我知道了。”年轻士卒脸色一红,有些讪讪的闭了嘴。

    当突厥大军在营前集结后,大唐城上的守军以为马上要面对惨烈的攻城战时。

    突厥人一阵阵的开拔,往西南方向而去。

    正在这时,那队薛延陀部的斥侯脸色一变,带头的老者更是紧张的从地上跳起,往山下驻马的地方跑去:“不好,突厥人是要攻打我们,快回去报信.”

    一行人在突厥大军赶过来之前,离开山坡,往南飞奔而去。

    只是刚刚跑了一个时辰,从就发现路上站着两百骑,好似正等着他们一样。

    带头的老卒心里一沉,脸色阴寒似水,大吼一声:“分散开,冲过去,把突厥侵袭的情报送交大首领。”

    这队只有十多人的斥侯拔出弯刀,疯狂的催动着马匹,义无所顾的四散而去。

    突厥人也默契的分成几队,迎了上来。

    经过一翻厮杀和追逐,一场短兵相接的杀戮在空旷的野外上演和结束,事情的结果没有没任何意外,两百突厥人将这队斥侯全部阻拦于此。

    手下军卒将弯刀上的血迹擦干净,问着带队的百夫长:“队长,薛延陀的斥侯不少,我们能全部拦下来吗?”

    百夫长傲然一笑:“没问题,我们派了一千两百人,平均每隔五十里就放下两百人。用来分段阻拦薛延陀的斥侯,再说我大队主力骑兵稍后就到,只要能稍稍延缓一下消息。”

    “让古仁图大首领的大队军马打薛延陀个措手不及,我们就必胜无疑。”

    果然,百夫长的话音没落多久,北方就传来焖雷般的轰鸣声,大地也开始微微颤抖,从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一片浓重的乌云,如同从九幽地狱中爬出来的恶鬼。

    慢慢将人间净土,一点点儿吞噬。

    在北方大战骤起的时候,侯君集一行人也赶到了长安城。

    还没接近城门,侯君集感到京畿之地已是一片风声鹤唳,充斥着森冷的肃杀之气,各处军队调动频繁。从长安城外的西内苑大营,不断的开出一队队的士卒,星夜赶往北方。

    人人都是脸色紧张,到处都是关卡林立。

    正值中午,侯君集来到城门前,发现城门紧闭,城外更是重兵云集,不但守城士卒增加了数倍,就连城门前也多了一些只有战时才出现的拒马和鹿角等物。

    城墙上更是甲士林立,全副武装,不断的往来巡逻。

    还没接近城门,就被一队士卒拦下来检查,侯君集招呼手下递上出使公文。

    一路南下,他们遇到的检查已有多次,对此也是非常熟悉了。

    “属下参见潞国公!”

    带队伍长一看文书,眼前一亮,连忙行礼道:“潞国公,皇上已经知道您归来消息,并且提前有旨意。让我们在这里盯着,只要你们一到长安,马上入太极宫见驾。”

    “好,我这就去。”

    伍长连忙叫人打开城门,没过一会儿,马宣良从城内出来,侯君集一脸的惊疑:“马大人,你竟然在这里?”

    “潞国公,皇上让我在这里专门等你,伱这就随我入宫吧!”

    马宣良解释道:“自从前线传来突厥百万大军兵临黄河之后,长安已是一片风声鹤唳,朝庭实行全天侯宵禁,一天只在上午下午各开放一个时辰,供百姓购买生活用品。”

    “其他时间不得在街上晃悠,违者直接抓入京兆尹。”

    “城内已被禁卫军接管,若是没有我带着圣旨前来迎接,恐怕潞国公到晚上都进不了宫。”

    侯君集这才点了点头,对长安的情况有了些了解。

    突厥这次南下的兵力足有八十万,是颉利在武德九年南下的两三倍之多,也难怪长安如临大敌,仅凭现在关内道北方的这些大军,如果突厥真的南下,是如论如何也挡不住的。

    在马宣良的带领下,侯君集直接进入太极宫,来到了两仪殿。

    侯君君又是一惊,一般来说,李世民有三处议事之所,分别是太极殿,两仪殿和承庆殿。太极殿是展现天朝国威的地方,虽然隆重却不商议要事,讲究的浓威厚重;而承庆殿是商量重要却不重大的事情,需要的是效率和速度,却显得有些轻率。

    其中两仪殿处在两者之间,隆重而不失轻浮,平时使用最少,但每次议的都是十分重要,需要动员整个统治阶层力量的军国大事。

    一般在此招集的都是朝中重要权力派系的代表人物,用以统一思想,凝聚意志。

    果然,一进殿,侯君集就发现,朝庭在京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皆在此处,重要的皇室宗亲和成年皇子更是一个不缺,只要在朝中担任职务的国公以上爵位者尽数到齐。

    这才是大唐真正的权力核心,相当于后世的议会。

    侯君集心里一沉,这样的场面他并不陌生,在贞观四年前后,大唐要对突厥用兵的时候,就是这样的阵容。

    这说明李世民在心里已经做好了要和突厥开战的准备,这才进行高层动员,以举国之力,来应付对外战争。

    殿内众多高层都是神情严肃,面容憔悴。

    这样的会议从十天前,从得到前线传来的突厥大举南下的军报后,就天天在招开了。

    只是一次比一次规模大,参加的人员一次比一次多,一些附近州道的刺吏和都督都有列席。

    突厥近百万大军南下,几乎可以掀起一场针对大唐的灭国之战了,大唐上下都是惊恐不已,就连往日因为朝庭的各项政策明争暗斗的各方势力,都达成了共识。

    那些世家们更是不愿自己掌握的政权被推翻,也暂时放下了和李世民的博弈,同心协力,共同应敌。

    见到侯君集回来,众臣也没有半点波澜。

    在他们看来,突厥大军压境,那侯君集的谈判就是失败了,右贤王拒绝了大唐的示好,侯君集能回来,估计也是带了右贤王的战书。

    “臣奉旨出使突厥钦使侯君集,归来向皇上覆命。”侯君集在众人的注目下,从中间的通道走上前躬身行礼。

    李世民脸色阴沉似水,神情压抑的问道:“君集回来了,起来吧!说说看,突厥人可是让你带来了战书?”

    “回陛下,臣确实是为突厥人传话。”

    侯君集见殿内君臣都误会了,连忙解释道:“不过,不是战书,而是议和的条件。”

    轰.

    两仪殿内的群臣情不自禁的议论起来,原以为突厥人会直接宣战,没想到还有议和的可能?

    “议和?”

    李世民心神一松,脸色却更加冰寒:“哼!真是狡辩,若是要议和,那突厥贼子为什么还要南下,阴山脚下黄河以北的百万突厥大军,莫非是来踏青的不成?”

    见众人都是一脸的疑问,侯君集这才解释道:“臣之前奉皇上旨意,前往郁军山与突厥议和,双方相谈甚欢,对于大唐的善意,右贤王也是欣然领会。”

    “其实突厥此次出兵,意在葜必何力,右贤王本来也无南下的岂图,甚至和薛延陀部的战争,都是适逢其会,若无意外,他们都准备要撤兵回去了。”

    “谁知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李世民呼吸一急,神色如电,急切的问道:“什么意外,会导致右贤王改变了自己的意图?”

    站在文臣首位的房玄龄脸上一阵诧异,看来皇上还是不愿意打啊?

    虽然摆出了一幅拼死决战的姿态,还是想力争和平。从李世民下意识把突厥贼子的称呼换成右贤王来看,就可见李世民的真实心意,态度依然坚决,可口风已经在软化。

    在众人的关心下,侯君集将夷男使者图尔不答面见李言,引突厥南下的事情说了出来。

    刚一说完,君臣哗然.

    御史大夫萧禹站出来说道:“胡说八道,夷男是我们大唐的臣子,他怎么会暗通突厥?更何况之前薛延陀才受到突厥的围攻,损兵折将,就连金山大都督府驻地都丢掉了。”

    “他恨这右贤王入骨,怎么会转而投入突厥的怀抱,潞国公,莫不是你在欺骗我们?”

    中书侍朗岑文本也是上前质问道:“是啊,潞国公,夷男上奏朝庭的公文中书省的官员们都看到了,他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并没有谋逆反叛之举啊?”

    礼部尚书王珪也是说道:“皇上,昨日夷男的奏折还说要遵照朝庭的旨意,听从朝庭的调遣,配合前线大军,只待右贤进攻我大唐,就从后面突袭右贤王大军。”

    “再说,这么机密的消息,怎么可能被我大唐使者得知?”

    “或许潞国公是中了右贤王‘蒋干盗书’之计也说不定?大战在即,我们万不能因为一些流言蜚语,怀疑我方大将,要知道夷男的薛延陀,可是有三十万骑兵。”

    “是对抗突厥的重要力量,若是让夷男知道在此关头,我们竟然怀疑他,那军心必然瓦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