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928章 人不风流枉少年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928章 人不风流枉少年
李世民脸色骤然一变,这才想起来,并不是所有的势力都在中原的山川河流保护中。漠南部地盘从辽东西部一直跨越河北道,河东道,关内道,像大唐的一块护盾,牢牢的守卫着漫长的北疆。
自从大唐北部有了这么一道防护屏障,北方诸道几乎不用担心受到攻击,以前和突厥犬牙交错的各北方军事重镇,现在也是百业兴旺,民生繁盛。
漠南部决不容有失。
可毕竟其是草原部族,孤悬在外,若是面临突厥的攻击,还真的无险可避。
李世民一时也慌了手脚,若说失去薛延陀不过是被打掉了武器,那丢掉漠南部,就是伤筋动骨了。
李靖也是接口道:“不错,陛下,现在最重要的是,马上与突厥议和,签订和平协议,用协议捆住突厥扩张的脚步,保住漠南部。”
“这能行吗?”
“当然可以,陛下,老臣说一句您不爱听的话,右贤王志比天高,从他鼓动颉利南下,最后把辽东半岛眼皮都不眨的丢给大唐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格局极大。”
李靖眼中精光闪烁:“这样的人是不屑于和祖宗故地的血脉争夺地盘的,他下一步的目标一定是更加广阔的西域和中亚。”
“漠南部实力弱小,地盘绵长,南方与我大唐接壤,北方与突厥为邻。”
“若是谈的好的话,完全有可能保住此地,让漠南部成为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避免两大势力之间的冲突。”
“甚至陛下若能和右贤王达成某种默契,未必不能再次携手,重现辽东旧事?”
李世民眼皮一跳,被李靖大胆的想法给惊呆了:“靖兄的意思是”
“皇上,突厥拥兵百万,统一整个草原不过时间问题,不是那么容易战胜的;而我大唐人口几千万,国力强盛,又倚山川形胜,一旦真的发动起来,也不是突厥愿意看到的。”
“即然短时间内,我们谁也不能灭掉谁,不如暂时罢手言和,共同对外。”
“我们之前能和突厥分掉辽东半岛,那为什么这次不把继续把目标往外扩,和在右贤王领导下的突厥,共同经略西域?”
“之前是利用颉利搅动三韩之地,接下来就是利用薛延陀去搅动西域三十六国。”
“从客观的角度去看,把夷男放入西域,就如同一条恶狼闯入了羊圈。”
“咱们即然洞悉了右贤王的图谋,又无法阻止,为什么不提前介入,分上一杯羮呢?”
“臣一直觉得以前朝庭对西域诸国的那种羁縻朝贡之策并不可靠,若是等夷男彻底将西域诸国给犁过一遍,到时我们大唐再从容入场收拾局面,是不是就可以从现辽东旧事?”
李世民听的一阵意动,下意识看向一脸沉思中的房玄龄。
这毕竟是大事,关乎大唐未来几十年的大战略,李世民一下子也不敢拍板儿,只好看向自己的国策首席设计师。
良久,房玄龄默默的点了点头:“从西汉时期,朝庭就开始经略西域,可几百年下来,西域分分合合,那些小国叛而复降,却始终没办法完全纳入中原的统治。”
“老臣也曾经思索过这其中的原因?”
说到这里,房玄龄将手指向西面的高原之地,神色严肃的说道:“说到底,还是辽阔的高原地带不在我们大唐的控制之下,若是能借机把这里完全拿到手,那河西走廊和西域之地就能从容掌握了。”
“就算一时失去,最终也会拿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就算拿下,最终也会失去。”
“陛下,老臣觉得,卫公的建议可行。”
“完全可以借着这次议和之机,派出重臣,与这右贤王一晤,最好像在辽东一样,达成默契。”
“别的不说,这样最少可以争取到一段和平的机会。”
“现在整个草原的中部和东部归突厥,而漠南以下的中原归我大唐,若是能达成协议,大家都不用再担心发生战事,可以放心的把精力放在西域。”
“我相信现在右贤王也有这样的需要。”
“他扩张太快,极需几年和平时光来稳定内部,巩固胜利成果,还要图谋西北的薛延陀;而我们大唐也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把力量缩回来,专注内部改革,让薛延陀和诸国去撕杀。”
“等到几年西域大乱后,我们再以救世主的姿态,轻松进入西域,彻底将这片土地纳入大唐,而不是只是表面上的臣服。”
李世民则是心中微动,他又想到了曾经太子给自己献出来的分封制。实际上这几年内部改革遇挫后,李世民就有另辟蹊径的想法,经过多年尝试后,李世民最终无奈的发现,还是只有行分封,才是掌握西域之地的最好办法。
即然这样,自己就借着这次机会,先造舆论,这样上层必然大受鼓舞,还可凝聚意志,最大程度激发内在动力,发动对外战争,攻略西域。等打下地盘后,顺势推动分封,就顺理成章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
几人就着地图这么一分析,李世民忽然有种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李世民的脸色也缓和下来,心里也压力也骤然一轻,随后又为难的说道:“若是议和的话,你们也知道,其他的都还好,就是黄金的事情,还有和亲,安康现在恐怕.”
话音刚落,房玄龄就将刚刚在殿外世家的意思说了出来,黄金的问题已经解决。
侯君集也适合的上前说道:“皇上,之前在朝会上,臣也没有详细说明,右贤王是同意了和亲,不过却不是公主,他指定了另一名女子可以代替公主远嫁塞外。”
“哦,是何人?”
侯君集说道:“已故应国公武士彟之女武元华。”
李世民喃喃的念了一遍,心里一动,这右贤王好似凭空冒出来的一样,怎么也查不到其在中原的出处,即然对方提到了此女,或许就是曾经与应国公发生过交集的家族。
或许从这条线上,能查出一些眉目呢?
“此女是何人,君集你没有没有查过?”
侯君集从容道:“皇上,这两天臣已经查过该女的资料,武士彟前年去逝,共有两子三女,其原配相里氏生下两子为武元庆和武元爽,后续弦杨氏。”
“杨氏出身隋朝宗室,生下三女,其中次女名华,按照族谱也可以勉强算是元字辈。”
“武元华今年十四岁,生的貌美如,国色天香,远近闻名,听说其兄弟打算让她参与今年朝庭的选秀,如今正在家中准备。”
房玄龄试探的问道:“君集,你有没有从这条线上查一查,这右贤王与这武家有没有什么瓜葛?”
看到三人都是一脸的好奇,侯君集硬着头皮说道:“臣已经第一时间查过,这右贤王与武家并未有什么联系?也许是臣的渠道太过狭窄,皇上倒是可以用官方的名义查探一下。”
侯君集是知道详情的,再怎么查,也不可能把太子和武家扯上关系,所以顺口胡纣了一下。
毕竟,按照资料,右贤王从武德九年流落草原也有十二年了,那时候武家二小姐才两岁。
理论上也不可能见过,总不能说右贤王心生爱慕吧?
侯君集觉得肯定是太子殿下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其美名,又贪图美色,这才指定了此人。
人不风流枉少年嘛,可以理解.
李世民默默的点了点头,多少也是一个线索,倒是可以让百骑司和锦衣卫查一查。
“即然这样,那就按照他的意思来吧!”
李世民脸上浮现一抹笑意,转头对房玄龄说道:“玄龄,伱即刻拟指,朕收武家二女武元华为义女,并赦封为武成公主,随后和亲突厥,嫁与右贤王为妻。”
“呵呵,这右贤王不想娶朕的女儿,朕就把她心仪的女子收为义女,这样他还是朕的女婿,比朕矮了一辈。”
看见李世民的恶趣味,侯君集悄悄撇了撇嘴,本来就是你儿子,还争什么?
还在胡思敌想中,李世民对侯君集说道:“君集,你马上前往丰州一趟,告诉右贤王,朕同意了他的要求,只是这么多物资,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但在此之前,他不得再擅自进攻大唐。否则朕将他的行为视为对我大唐的挑衅,不得不应战。”
侯君集知道李世民指的是漠南,对此他一点儿也不担心,漠南的大都督阿史那云是太子殿下的夫人,属下大将又多是东宫出来的将领,早就是太子的囊中之物了,肯定不会再动刀兵的。
“是,陛下!”
侯君集慷慨的说道:“臣誓死保卫漠南不失,若漠南有所闪失,臣提头来见。”
侯君集十分无耻的通过内幕消息,将守卫漠南,阻止突厥兴兵的大功揽到了自己头上。一时间,李靖和房玄龄都是一脸的钦佩,为将者,敢发此豪言,真乃国士也!
看到面前三人毫不掩饰的欣赏之色,侯君集心里微微羞赧,不知道以后众人知道右贤王的真实身份后,会不会疼骂自己是欺世盗名之辈?
(本章完)
李世民脸色骤然一变,这才想起来,并不是所有的势力都在中原的山川河流保护中。漠南部地盘从辽东西部一直跨越河北道,河东道,关内道,像大唐的一块护盾,牢牢的守卫着漫长的北疆。
自从大唐北部有了这么一道防护屏障,北方诸道几乎不用担心受到攻击,以前和突厥犬牙交错的各北方军事重镇,现在也是百业兴旺,民生繁盛。
漠南部决不容有失。
可毕竟其是草原部族,孤悬在外,若是面临突厥的攻击,还真的无险可避。
李世民一时也慌了手脚,若说失去薛延陀不过是被打掉了武器,那丢掉漠南部,就是伤筋动骨了。
李靖也是接口道:“不错,陛下,现在最重要的是,马上与突厥议和,签订和平协议,用协议捆住突厥扩张的脚步,保住漠南部。”
“这能行吗?”
“当然可以,陛下,老臣说一句您不爱听的话,右贤王志比天高,从他鼓动颉利南下,最后把辽东半岛眼皮都不眨的丢给大唐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格局极大。”
李靖眼中精光闪烁:“这样的人是不屑于和祖宗故地的血脉争夺地盘的,他下一步的目标一定是更加广阔的西域和中亚。”
“漠南部实力弱小,地盘绵长,南方与我大唐接壤,北方与突厥为邻。”
“若是谈的好的话,完全有可能保住此地,让漠南部成为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避免两大势力之间的冲突。”
“甚至陛下若能和右贤王达成某种默契,未必不能再次携手,重现辽东旧事?”
李世民眼皮一跳,被李靖大胆的想法给惊呆了:“靖兄的意思是”
“皇上,突厥拥兵百万,统一整个草原不过时间问题,不是那么容易战胜的;而我大唐人口几千万,国力强盛,又倚山川形胜,一旦真的发动起来,也不是突厥愿意看到的。”
“即然短时间内,我们谁也不能灭掉谁,不如暂时罢手言和,共同对外。”
“我们之前能和突厥分掉辽东半岛,那为什么这次不把继续把目标往外扩,和在右贤王领导下的突厥,共同经略西域?”
“之前是利用颉利搅动三韩之地,接下来就是利用薛延陀去搅动西域三十六国。”
“从客观的角度去看,把夷男放入西域,就如同一条恶狼闯入了羊圈。”
“咱们即然洞悉了右贤王的图谋,又无法阻止,为什么不提前介入,分上一杯羮呢?”
“臣一直觉得以前朝庭对西域诸国的那种羁縻朝贡之策并不可靠,若是等夷男彻底将西域诸国给犁过一遍,到时我们大唐再从容入场收拾局面,是不是就可以从现辽东旧事?”
李世民听的一阵意动,下意识看向一脸沉思中的房玄龄。
这毕竟是大事,关乎大唐未来几十年的大战略,李世民一下子也不敢拍板儿,只好看向自己的国策首席设计师。
良久,房玄龄默默的点了点头:“从西汉时期,朝庭就开始经略西域,可几百年下来,西域分分合合,那些小国叛而复降,却始终没办法完全纳入中原的统治。”
“老臣也曾经思索过这其中的原因?”
说到这里,房玄龄将手指向西面的高原之地,神色严肃的说道:“说到底,还是辽阔的高原地带不在我们大唐的控制之下,若是能借机把这里完全拿到手,那河西走廊和西域之地就能从容掌握了。”
“就算一时失去,最终也会拿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就算拿下,最终也会失去。”
“陛下,老臣觉得,卫公的建议可行。”
“完全可以借着这次议和之机,派出重臣,与这右贤王一晤,最好像在辽东一样,达成默契。”
“别的不说,这样最少可以争取到一段和平的机会。”
“现在整个草原的中部和东部归突厥,而漠南以下的中原归我大唐,若是能达成协议,大家都不用再担心发生战事,可以放心的把精力放在西域。”
“我相信现在右贤王也有这样的需要。”
“他扩张太快,极需几年和平时光来稳定内部,巩固胜利成果,还要图谋西北的薛延陀;而我们大唐也刚好趁着这个机会,把力量缩回来,专注内部改革,让薛延陀和诸国去撕杀。”
“等到几年西域大乱后,我们再以救世主的姿态,轻松进入西域,彻底将这片土地纳入大唐,而不是只是表面上的臣服。”
李世民则是心中微动,他又想到了曾经太子给自己献出来的分封制。实际上这几年内部改革遇挫后,李世民就有另辟蹊径的想法,经过多年尝试后,李世民最终无奈的发现,还是只有行分封,才是掌握西域之地的最好办法。
即然这样,自己就借着这次机会,先造舆论,这样上层必然大受鼓舞,还可凝聚意志,最大程度激发内在动力,发动对外战争,攻略西域。等打下地盘后,顺势推动分封,就顺理成章了。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明又一村。
几人就着地图这么一分析,李世民忽然有种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李世民的脸色也缓和下来,心里也压力也骤然一轻,随后又为难的说道:“若是议和的话,你们也知道,其他的都还好,就是黄金的事情,还有和亲,安康现在恐怕.”
话音刚落,房玄龄就将刚刚在殿外世家的意思说了出来,黄金的问题已经解决。
侯君集也适合的上前说道:“皇上,之前在朝会上,臣也没有详细说明,右贤王是同意了和亲,不过却不是公主,他指定了另一名女子可以代替公主远嫁塞外。”
“哦,是何人?”
侯君集说道:“已故应国公武士彟之女武元华。”
李世民喃喃的念了一遍,心里一动,这右贤王好似凭空冒出来的一样,怎么也查不到其在中原的出处,即然对方提到了此女,或许就是曾经与应国公发生过交集的家族。
或许从这条线上,能查出一些眉目呢?
“此女是何人,君集你没有没有查过?”
侯君集从容道:“皇上,这两天臣已经查过该女的资料,武士彟前年去逝,共有两子三女,其原配相里氏生下两子为武元庆和武元爽,后续弦杨氏。”
“杨氏出身隋朝宗室,生下三女,其中次女名华,按照族谱也可以勉强算是元字辈。”
“武元华今年十四岁,生的貌美如,国色天香,远近闻名,听说其兄弟打算让她参与今年朝庭的选秀,如今正在家中准备。”
房玄龄试探的问道:“君集,你有没有从这条线上查一查,这右贤王与这武家有没有什么瓜葛?”
看到三人都是一脸的好奇,侯君集硬着头皮说道:“臣已经第一时间查过,这右贤王与武家并未有什么联系?也许是臣的渠道太过狭窄,皇上倒是可以用官方的名义查探一下。”
侯君集是知道详情的,再怎么查,也不可能把太子和武家扯上关系,所以顺口胡纣了一下。
毕竟,按照资料,右贤王从武德九年流落草原也有十二年了,那时候武家二小姐才两岁。
理论上也不可能见过,总不能说右贤王心生爱慕吧?
侯君集觉得肯定是太子殿下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其美名,又贪图美色,这才指定了此人。
人不风流枉少年嘛,可以理解.
李世民默默的点了点头,多少也是一个线索,倒是可以让百骑司和锦衣卫查一查。
“即然这样,那就按照他的意思来吧!”
李世民脸上浮现一抹笑意,转头对房玄龄说道:“玄龄,伱即刻拟指,朕收武家二女武元华为义女,并赦封为武成公主,随后和亲突厥,嫁与右贤王为妻。”
“呵呵,这右贤王不想娶朕的女儿,朕就把她心仪的女子收为义女,这样他还是朕的女婿,比朕矮了一辈。”
看见李世民的恶趣味,侯君集悄悄撇了撇嘴,本来就是你儿子,还争什么?
还在胡思敌想中,李世民对侯君集说道:“君集,你马上前往丰州一趟,告诉右贤王,朕同意了他的要求,只是这么多物资,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但在此之前,他不得再擅自进攻大唐。否则朕将他的行为视为对我大唐的挑衅,不得不应战。”
侯君集知道李世民指的是漠南,对此他一点儿也不担心,漠南的大都督阿史那云是太子殿下的夫人,属下大将又多是东宫出来的将领,早就是太子的囊中之物了,肯定不会再动刀兵的。
“是,陛下!”
侯君集慷慨的说道:“臣誓死保卫漠南不失,若漠南有所闪失,臣提头来见。”
侯君集十分无耻的通过内幕消息,将守卫漠南,阻止突厥兴兵的大功揽到了自己头上。一时间,李靖和房玄龄都是一脸的钦佩,为将者,敢发此豪言,真乃国士也!
看到面前三人毫不掩饰的欣赏之色,侯君集心里微微羞赧,不知道以后众人知道右贤王的真实身份后,会不会疼骂自己是欺世盗名之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