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954章 唐版推恩令(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954章 唐版推恩令(下)

    第954章 唐版推恩令下

    房玄龄觉得,那些药多半都是些激发身体潜力的霸道之药。李世民每次服用后,都是混身精力弥漫,极为亢奋,然后就是迫不及待的去后宫临幸嫔妃。

    颠鸾倒凤之后,神情都要萎靡好一阵子,这些年,身体也以可见的速度垮了下去。

    帝王也是人,在追求长生和欲望方面,谁也劝不住的。

    是以房玄龄多次提起议立储君的事情,在他看来,李世民的时间不多了,也没有精力再去培养一个皇孙了,还是立一个成熟稳重,经验丰定的储君为好。

    李世民当然听出了房玄龄的意思,皱眉问道:“难道皇长孙不能立吗?”

    “陛下,天下远未安定,国赖长君啊!”

    世家横行,强敌虎视,局势复杂,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应付得了的。若是皇孙上位,必然皇权旁落,是以房玄龄隐晦的提了一句,他相信李世民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李世民神色一沉,脑海中李象孩童般的稚嫩脸庞一闪而过,随后是沉稳厚重的蜀王李恪,受群臣拥护的魏王李泰,还有一幅超然出尘的晋王李治,随后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

    “算了,不聊这个了,朕再考虑考虑。”

    李世民摆了摆手,忽然说道:“玄龄,朕相信三年时间,朕还是可以的。所以,想趁着这个时间,朕还康健,把财产均分的法令给落实了,你意下如何?”

    “这”

    房玄龄脸色骤变,比刚刚谈论储君更加谨慎起来,仔细看上去,脸上带着着一丝深深的忌惮。

    他知道,财产均分的法令就是模仿汉时对付诸侯王的推恩令,更加细化了一些,推行‘每个子女都享有合法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力’,用以打散限制世家豪强的发展壮大。

    几年前,李世民就隐晦的和房玄龄谈过一回。

    唐时世家实力太过强大,房玄龄深感此令一出,必将引起世家们的联合反弹,是以劝李世民从长计议。

    经过几年的经营,尤其是与突厥关系的稳定,还有分封制的推行,大量世家们的注意力被引向突厥和西域,皇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李世民想试试看。

    若是能推行下去,就能瓦解自汉以来形成的世家与皇权共掌天下的局面。

    房玄龄总觉得这个政策太过敏感了,于是斟酌着用词劝阻道:“皇上,家族传承,关系着每一个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涉及面太广,是不是缓一缓再说。”

    “去年年底才打下西域,陛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行了分封制。”

    “这其中有三大块,宗室,勋臣,还有世家。”

    “宗室除了那几个志向高远的亲王之外,其他大部份都是享有王爵,而并无实际的领地和实力。皇上给他们一块地方,准许他们建国,光明正大的养士养兵,他们自然高兴。”

    “勋臣武将也差不多,地位尊崇无实权,能单独封王建国,也是十分拥护。”

    “可那些世家,由其是五姓七望那些大世族,在大唐拥有不输于皇室的影响力,未必会愿意迁到西部偏僻之地,去享受那土皇帝的待遇。再加上他们个个支房众多,分封也不能解决掉他们。”

    “可这个关于财产的法令,却会深深的触动他们的利益。”

    李世民脸色十分严峻:“玄龄,你说的朕又何尝不知道,其实分封制就是为了缓解世家的阻力,财产分配法令,就是在背后加上一个推力,一拉一推,把他们往西域迁徙。”

    “当然,朕也不会完全把路子堵死,会说明,这个法令只在中原本土实行,对于各封国,不在覆盖范围之内。另外,民不告,官不究,这个分配财产的法令也不是强制性的。”

    “若是家族子嗣能和平协商,庶子自愿放弃继承家族财产,那官府也不会干涉。”

    “这样从两方面来说,缓解了世家的压力,一点儿点儿来,先解决落地的问题,以后视情况而定,再做修改,你看可否?”

    房玄龄见李世民坚持,思索了一阵,心里一叹,不管法令再宽松,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企图,都是暴露无疑了。此项提议一出,朝庭立马就会掀起波澜。

    “那好吧,不过,老臣还是建议,先找一个言官,在朝会时提一下,试探一下他们的反应再说?”

    李世民摇了摇头,当即说道:“玄龄,那些言官的分量太过弱小,此策肯定会引起世家的反对。若是找一个不重要的臣子,恐怕反过来,还会成为世家向朕示威的渠道。”

    “朕的意思是,由你在朝堂上提出。”

    “你是当朝司空,中书令,左仆射,威望甚高,影响力巨大,你的态度几乎不下于朕,由你提出来,才会让世家们感到朕推行此策的决心,给他们以压力。”

    说到这里,李世民神色坚定的拍了拍房玄龄的肩膀:“玄龄,你放心,朕是大唐的天子,不是汉景帝,决不会发生七国之乱那样的事情,伱也不会重蹈晁错的覆辙?”李世民不说还好,一说,房玄龄更是浑身一抖,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寒颤,眼底深入蕴藏着深深的忧虑之色,再看看李世民的期待,默默的点了点头,无奈道:“好吧,就由臣来提.”

    翌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盛大的钟鼓齐鸣和群臣的山呼海啸中,李世民着深黄色龙袍,坐在了太极殿高高的龙椅之上。

    腑视群臣,开始朝会。

    先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官员上前奏报朝庭最近施行的重要政策施展情况;接下来就是六部尚书,一一上前,汇报各自负责领域的政务,还有朝庭大政方针的执行情况。

    最后是受朝庭招见,前来述职的各地督抚刺史,听取皇帝安排。

    一切都是中规中矩,几个流程走完,基本上已经快到下朝的时间了。一般这个时候,李世民都会做出最后总结,再次询问各部官员,有无事件上奏?

    然后就宣布下朝了。

    是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一个多时辰的朝会,让众人都觉得有些疲惫,迫不及待的想下朝放松一下。

    谁知在这最后时刻,房玄龄上前奏道:“皇上,臣有一策,可福泽万民,希望皇上谏纳。”

    “哦,司空不必客气,有话尽管直说。”李世民微微一笑,亲切的说道。

    房玄龄一脸正色:“皇上,自从大唐建立以来,不少世家望族和地方豪强,因宠爱嫡子,把家族所有财产全都传给嫡子,而导致大量庶出子嗣无依无靠。”

    “他们生活艰幸,有一些简直如同奴仆,实在是有些凄惨。”

    “从武德初年开始,陆续就有一些生于豪门大族中的子弟,因为家族新老交替,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生活无以为靠。他们不少人告上衙门,希望朝庭能替他们做主,享受家族财产的福荫。”

    “他们这些人,也是大唐百姓。”

    “老臣建议,朝庭当出台一些法令,用以保障这些庶出子弟,以及因为新任家主上位,而被赶出府门的妾室侧房,拥有一定的财产分配权,即便离开豪门,也能安然生活。”

    李世民装做惊讶的样子,好奇的问道:“哦,这倒有些意思,司空,你详细解释一下,具体该怎么办呢?”

    君臣两人一唱一喝之下,房玄龄把前一天御书房中商量的具体细节说了一遍。

    刚开始,众人还不在意,随着细节的解说,满朝文武慢慢都搞明了,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堂瞬间沸腾起来。

    众臣都是开始议论起来,却没有人直言驳斥,一来是因为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房玄龄,谁不知道他和皇帝穿一条裤子,说不定这个建议就是李世民的意思;

    二来,朝堂上一半以上都是世族出身的子弟,剩下的大部份也和世族有着直接的关系。

    就算是像马周和常胜这样寒门出身的人,也和世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谁不知道,世族之所以能代代传承,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就在于始终团结,家中的所有财产和权力都由嫡系一脉把持,这才能把其他庶出子弟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众志成城,所有资源都往一处使,才能不断向上攀爬,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打败其他对手。

    别说世家,就算基层的一村一县,若是出一个渎书人,大家也会共同出资,供其进入科考,以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此时,房玄龄竟然要世家改变传承模式,所有子弟都享受财产分配权,这不是想当于皇帝传承时,把天下分成多份,让每个子嗣都各自据有一方。

    这不是胡闹吗?

    世家有权有势有资源,多数都是妻妾成群,子嗣自然众多。

    虽然房玄龄说这种法令只在大唐本土实行,而且凭着自愿原则,民不告官不究。

    大家都知道,若是那些庶出子弟也有了分配财产权力,谁会主动放弃,到时候大家都去上告,朝庭再依此强力干涉。要不了多久,一个大世族,就会被分割成几个小家族。

    再细分下去,要不了几代人,世家就会变成寻常百姓之家,从此失去和皇权相抗衡的资格。

    这是釜底抽薪,鼓动世家斗世家,从内部瓦解世家的力量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