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960章 草原近况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960章 草原近况
殿内只有三人,正在议事,赫尔木和古仁图正向李言汇报着草原各领域的情况。
赫尔木相当于突厥的丞相,负责文职方面的公务:“大王,如今我们草原富庶不下中原,每年王帐收入更是不下大唐,可用财力已经超过了大唐,一共有四大部分。”
“其一:东瀛之地在七年前被我突厥征服后,每年在石见银山矿区开采银锭在一千万两以上,就算除去支付大唐的相关费用后,突厥也能收入八百万两银子;”
“其二:南边四个互市集镇贸易税收,虽不如大唐,但大量牛羊战马毛皮草药的售卖,每个月的销售额也在五百万两银子以上,也能收到四十到五十万两银子。”
“合计下来,全年税收也不下五百万两银子;”
“其三:最大的一块还是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大唐物产丰富,瓷器、漆器、丝绸、茶叶等大量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源源不断的输往西域中亚,每次都能换回大量的黄金白银。”
“我们收取的保护费用,也在一千二百万两白银以上,简直可以说是一条流趟着财富的银河。”
“最后,还有草原各部的每年对王帐供奉,四周各个势力向我突厥寻求庇护,或者刻意交好所进献的礼物,零零总总的算下来,也有几百万两银子。”
“合计每年王帐收入达三千万两以上的白银.”
当今天下,有黄金、白银还有大唐的铜钱等有价值的衡量标准,不过黄金最为稀少,而大唐的铜钱又不受控制,大唐君臣经常滥发,用以补充国库不足,使得铜钱年年贬值。
使得突厥大量财富被稀释,以致于引起突厥大量首领的不满。
李言慎重考虑后,觉得自从东瀛大量银锭流入中原,也有了取代铜钱成为最主要的贸易货币的可能,最重要的是银锭的产量是在自己一方把握中。
于是把银子定为主要贸易货币和衡量价值的单位。
所以,在做出预算和计划的时候,赫尔木也习惯了用银子来统计财富数量。
实际上,大唐现在也是如此,与突厥的大宗交易,都是以银子往来。
说到这里,赫尔木笑着说道:“还有一项,就是每年李世民,或者其他势力向大王派出刺客行刺未成的赔偿费用,更是一项巨大的收入,在一千万到两千万两白银之间。”
“当然,这项是大王个人的收入,不计在汗国公共收支之内,属于王庭内帑,可供大王随意支配。”
突厥汗国社会结构单一,管理模式原始且粗糙,原本汗国的公共收入和首领的个人库臧并没有区分,在首领眼中,所有的财产和人口都是自己的。
管理麾下势力如同管理一个家族和部落,混乱而无序。
李言在八年前,夺得突厥汗国的最高权力后,就进行了划分,汗国的和右贤王的财产泾渭分明,互相不影响。
在他的带领下,下面的左右大当护和十二位大都尉,二十四位大首领,和上百位万夫长,都把个人财产和部族财产进行了区分,每年向王帐汇报一次年度开支情况。
同时,万夫长以上职位者,像中原的官员一样,也有了一份丰厚的俸禄。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草原各部族和王庭中央的紧密联系,一点点儿打破原来各自为政,那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而且,这些年来,突厥与大唐的贸易往来年年增加,突厥北方部族还好一些,因为运输的成本过高,很多部族还维持着放马牧羊的原始生活状态。
可中部和南方草原部族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也已经大幅度提高,战争的平息和物产的供给,使得沿长城一线的草原,也开始零星见到一些城池和集镇。
而草原人也习惯了享受大唐出产的各种生活用品,对大唐的经济更加依赖,双方百姓往来密切。中原的影响已经越过长城,开始越来越多的深入草原,这都为以后的中原化打下了基础。
这种战略上的转变,是潜移默化的。
人们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受到中原的影响,草原慢慢脱离游牧状态,那离被中原统治也不远了。
一切都在往李言设想的方向发展,李言脸色轻松的笑了笑:“虽然收入增加了,可开支也是不容小觑,赫尔木你也不要光捡好听的说,也说说开支情况吧?”
“是,大王!”
赫尔木兴奋的拿起面前的羊皮卷,委委道来:“汗国最大的开支有三项,第一是汗国汗帐和王帐所在地,分别有十万常备军,这二十万军队都脱离了部族限制,成为中原所说的募兵。”
“为了维持强大的战斗力和机动性,每年的开支在五百万两银子左右。”“其二是万夫长以上职务者的奉禄开支,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这些都是不能省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草原地域广大,环境恶劣,几乎每年都要经历旱灾,水灾,雪灾、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王帐都要拿出近千万两白银从大唐购入大量粮食布匹等物资,用以赈济灾民。”
“总得算下来,每年汗国收入在三千万两银子左右,开支在两千万两,盈余一千万两,还算不错。”
李言缓缓摇了摇头,一脸的笑意:“赫尔木,管理一个国家可不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商队那么简单。以大唐为例,每年国库收入在五千万两银,支出却达到了六千万以上。”
“每年的财政赤字都有一千万两的差额”
“我们突厥非但能够自己自足,还能有三成的盈余,已经非常不错了,你好像还不满意?”
赫尔木也是一脸的疑惑:“大王,我到现在还弄不清楚,大唐每年的支收都超过了收入,那亏欠的那一部份是怎么处理的,难道还能向外部借吗?”
“这里面的事情很复杂,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李言其实也不是很明白,不过有一点儿他却是知道的,支出大于收入,肯定是不正常的,不管经济模式再复杂,资不抵债的道理,肯定是不健康的。
若是一个公司一直靠着向外举债发展,如此年年亏空下来,时间长了,肯定会引起巨大的问题。或许王朝终结,改朝换代,也和经营不下去,最终只能选择破产有关吧?
摇了摇头,李言看向古仁图,这是自己的军事方面的总负责人:“古仁图,说说你的情况吧?”
“是,大王!”
古仁图说道:“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整,我突厥汗国摆脱了以前的那种打仗要号招所有部族共同出兵的模式,有了二十万的常备军,这些人武力强悍,再加上装备了从中原购置的武器装备和铁甲。”
“在战力方面,人人都可以做到以一挡十,二十万铁骑齐备,冲杀起来,其势如排山倒海,锐不可挡,不亚于以前的的百万大军。”
“可在后勤资重方面,却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旁大军阵的负担,更加灵活机动。”
“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和平,基本上达到了大王计划中的强干弱枝的形势。去年镇守葛逻禄右厢的阿伏干被密稀拔部叛乱,王帐只出动三万铁骑,就镇压了十万叛军。”
“以摧枯拉朽之势,扫平了金山北麓,镇慑了大量的部族首领,足见地方部族现在的战斗力与王帐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和大唐边境的战争,我们都不敢派这些人前去,不然大唐根本无法抵挡。”
李言默默点了点头,插话问道:“听说东瀛那边不时有本地土着叛乱,情况怎么样了?”
“东瀛人欺软怕硬,喜欢内斗,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
古仁图不屑的鄙视了一句,又有些忧虑的说道:“不过,大王,东瀛几大岛屿中原有数百万人,只不过经过这几年过去,女人都被贩卖至大唐,男人多数都被赶至矿区。”
“在我们的压榨下,每年的人数死亡都十分严重。”
“只减不增之下,现在已折损过半,若是再这样下去,再有十年八年,矿区恐怕无人可用,本地人也会消失殆尽。”
李言脸色一冷:“无防,他们的作用本来就是为我们供献价值,若是不能了,那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放心,这几年我们和大唐相安无事,并末发生大的战事。中原风调雨顺,草原也有中原的物资接济,人口每年都在扩张,若是东瀛本土无人了,就从草原或中原招募人手。”
“以后打仗也可以多收俘虏,发往东瀛开矿。另外,只要有钱,还可以从外部购买奴隶,比如中原,他们生活环境安逸,朝庭管理到位,人口更是膨胀的厉害。”
“我们可以把交易的项目增加一些,相信大唐也是乐意的。”
李言暗暗一笑,东瀛土着消灭后,银矿却不能舍弃,从后世得到的资料李言知道,这里的银矿可以开采几百年而不枯竭。
就算以现在的开采强度,也能支持到明朝时期了。
(本章完)
殿内只有三人,正在议事,赫尔木和古仁图正向李言汇报着草原各领域的情况。
赫尔木相当于突厥的丞相,负责文职方面的公务:“大王,如今我们草原富庶不下中原,每年王帐收入更是不下大唐,可用财力已经超过了大唐,一共有四大部分。”
“其一:东瀛之地在七年前被我突厥征服后,每年在石见银山矿区开采银锭在一千万两以上,就算除去支付大唐的相关费用后,突厥也能收入八百万两银子;”
“其二:南边四个互市集镇贸易税收,虽不如大唐,但大量牛羊战马毛皮草药的售卖,每个月的销售额也在五百万两银子以上,也能收到四十到五十万两银子。”
“合计下来,全年税收也不下五百万两银子;”
“其三:最大的一块还是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大唐物产丰富,瓷器、漆器、丝绸、茶叶等大量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源源不断的输往西域中亚,每次都能换回大量的黄金白银。”
“我们收取的保护费用,也在一千二百万两白银以上,简直可以说是一条流趟着财富的银河。”
“最后,还有草原各部的每年对王帐供奉,四周各个势力向我突厥寻求庇护,或者刻意交好所进献的礼物,零零总总的算下来,也有几百万两银子。”
“合计每年王帐收入达三千万两以上的白银.”
当今天下,有黄金、白银还有大唐的铜钱等有价值的衡量标准,不过黄金最为稀少,而大唐的铜钱又不受控制,大唐君臣经常滥发,用以补充国库不足,使得铜钱年年贬值。
使得突厥大量财富被稀释,以致于引起突厥大量首领的不满。
李言慎重考虑后,觉得自从东瀛大量银锭流入中原,也有了取代铜钱成为最主要的贸易货币的可能,最重要的是银锭的产量是在自己一方把握中。
于是把银子定为主要贸易货币和衡量价值的单位。
所以,在做出预算和计划的时候,赫尔木也习惯了用银子来统计财富数量。
实际上,大唐现在也是如此,与突厥的大宗交易,都是以银子往来。
说到这里,赫尔木笑着说道:“还有一项,就是每年李世民,或者其他势力向大王派出刺客行刺未成的赔偿费用,更是一项巨大的收入,在一千万到两千万两白银之间。”
“当然,这项是大王个人的收入,不计在汗国公共收支之内,属于王庭内帑,可供大王随意支配。”
突厥汗国社会结构单一,管理模式原始且粗糙,原本汗国的公共收入和首领的个人库臧并没有区分,在首领眼中,所有的财产和人口都是自己的。
管理麾下势力如同管理一个家族和部落,混乱而无序。
李言在八年前,夺得突厥汗国的最高权力后,就进行了划分,汗国的和右贤王的财产泾渭分明,互相不影响。
在他的带领下,下面的左右大当护和十二位大都尉,二十四位大首领,和上百位万夫长,都把个人财产和部族财产进行了区分,每年向王帐汇报一次年度开支情况。
同时,万夫长以上职位者,像中原的官员一样,也有了一份丰厚的俸禄。
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草原各部族和王庭中央的紧密联系,一点点儿打破原来各自为政,那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而且,这些年来,突厥与大唐的贸易往来年年增加,突厥北方部族还好一些,因为运输的成本过高,很多部族还维持着放马牧羊的原始生活状态。
可中部和南方草原部族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也已经大幅度提高,战争的平息和物产的供给,使得沿长城一线的草原,也开始零星见到一些城池和集镇。
而草原人也习惯了享受大唐出产的各种生活用品,对大唐的经济更加依赖,双方百姓往来密切。中原的影响已经越过长城,开始越来越多的深入草原,这都为以后的中原化打下了基础。
这种战略上的转变,是潜移默化的。
人们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受到中原的影响,草原慢慢脱离游牧状态,那离被中原统治也不远了。
一切都在往李言设想的方向发展,李言脸色轻松的笑了笑:“虽然收入增加了,可开支也是不容小觑,赫尔木你也不要光捡好听的说,也说说开支情况吧?”
“是,大王!”
赫尔木兴奋的拿起面前的羊皮卷,委委道来:“汗国最大的开支有三项,第一是汗国汗帐和王帐所在地,分别有十万常备军,这二十万军队都脱离了部族限制,成为中原所说的募兵。”
“为了维持强大的战斗力和机动性,每年的开支在五百万两银子左右。”“其二是万夫长以上职务者的奉禄开支,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这些都是不能省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草原地域广大,环境恶劣,几乎每年都要经历旱灾,水灾,雪灾、火灾等各种自然灾害,每年王帐都要拿出近千万两白银从大唐购入大量粮食布匹等物资,用以赈济灾民。”
“总得算下来,每年汗国收入在三千万两银子左右,开支在两千万两,盈余一千万两,还算不错。”
李言缓缓摇了摇头,一脸的笑意:“赫尔木,管理一个国家可不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商队那么简单。以大唐为例,每年国库收入在五千万两银,支出却达到了六千万以上。”
“每年的财政赤字都有一千万两的差额”
“我们突厥非但能够自己自足,还能有三成的盈余,已经非常不错了,你好像还不满意?”
赫尔木也是一脸的疑惑:“大王,我到现在还弄不清楚,大唐每年的支收都超过了收入,那亏欠的那一部份是怎么处理的,难道还能向外部借吗?”
“这里面的事情很复杂,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李言其实也不是很明白,不过有一点儿他却是知道的,支出大于收入,肯定是不正常的,不管经济模式再复杂,资不抵债的道理,肯定是不健康的。
若是一个公司一直靠着向外举债发展,如此年年亏空下来,时间长了,肯定会引起巨大的问题。或许王朝终结,改朝换代,也和经营不下去,最终只能选择破产有关吧?
摇了摇头,李言看向古仁图,这是自己的军事方面的总负责人:“古仁图,说说你的情况吧?”
“是,大王!”
古仁图说道:“经过这么多年的调整,我突厥汗国摆脱了以前的那种打仗要号招所有部族共同出兵的模式,有了二十万的常备军,这些人武力强悍,再加上装备了从中原购置的武器装备和铁甲。”
“在战力方面,人人都可以做到以一挡十,二十万铁骑齐备,冲杀起来,其势如排山倒海,锐不可挡,不亚于以前的的百万大军。”
“可在后勤资重方面,却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旁大军阵的负担,更加灵活机动。”
“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和平,基本上达到了大王计划中的强干弱枝的形势。去年镇守葛逻禄右厢的阿伏干被密稀拔部叛乱,王帐只出动三万铁骑,就镇压了十万叛军。”
“以摧枯拉朽之势,扫平了金山北麓,镇慑了大量的部族首领,足见地方部族现在的战斗力与王帐已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和大唐边境的战争,我们都不敢派这些人前去,不然大唐根本无法抵挡。”
李言默默点了点头,插话问道:“听说东瀛那边不时有本地土着叛乱,情况怎么样了?”
“东瀛人欺软怕硬,喜欢内斗,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
古仁图不屑的鄙视了一句,又有些忧虑的说道:“不过,大王,东瀛几大岛屿中原有数百万人,只不过经过这几年过去,女人都被贩卖至大唐,男人多数都被赶至矿区。”
“在我们的压榨下,每年的人数死亡都十分严重。”
“只减不增之下,现在已折损过半,若是再这样下去,再有十年八年,矿区恐怕无人可用,本地人也会消失殆尽。”
李言脸色一冷:“无防,他们的作用本来就是为我们供献价值,若是不能了,那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放心,这几年我们和大唐相安无事,并末发生大的战事。中原风调雨顺,草原也有中原的物资接济,人口每年都在扩张,若是东瀛本土无人了,就从草原或中原招募人手。”
“以后打仗也可以多收俘虏,发往东瀛开矿。另外,只要有钱,还可以从外部购买奴隶,比如中原,他们生活环境安逸,朝庭管理到位,人口更是膨胀的厉害。”
“我们可以把交易的项目增加一些,相信大唐也是乐意的。”
李言暗暗一笑,东瀛土着消灭后,银矿却不能舍弃,从后世得到的资料李言知道,这里的银矿可以开采几百年而不枯竭。
就算以现在的开采强度,也能支持到明朝时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