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026章 悍然一击(上)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26章 悍然一击(上)

    第1026章 悍然一击上

    仅看这些人的面孔和出现的规模,房玄龄就知道,这是世家不想和新皇彻底撕破脸,只想挤压新君的影响力。不然,现在站出来的人,绝对不只这么一点儿。

    世族真正的力量是何等恐怖,房玄龄是知道的,躺在大明宫深处的李世民也是知道的。

    可新皇帝,就未必知道了?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重臣们,都是一脸的忧心,皇权和世族之间的争斗,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新帝登基才第二天,也根本没有李世民那样的号招力。

    能把朝中文武凝聚起来,和世族掰手腕。

    崔鸿志低头垂首,恭谨的站立着,摆出了一个臣子的本份,看似给足了新君面子。可事实上的逼宫之举,无疑在这样恭顺的外表,极度反差下,显得格外的张扬和跋扈。

    说来,这也是李言带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儿。

    上次让侯君集装了一次逼,好好儿的给一千多年前的大唐臣子们开了眼界。让他们惊奇的发现,这种表面低调下的装暗逼,真的是太有范儿了,一出场就晃瞎了所有人。

    那一次可不只深深的震撼到了李世民,就连不少世家子弟,都是叹为观止。

    崔鸿志就是其中之一。

    这次世族在李世民‘去后’,对新君进行的打击,崔鸿志就提议采用这种办法。

    以前上奏都是一个臣子首昌奏议,其他臣子陆陆续续附合,而每一个附议的臣子们,都会引经据典,讲一大堆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也一一应对敌对派系出来的臣子。

    不在最开始把牌放尽,而是根据情况一一出场,唇枪舌箭,你争我夺,类似于斗将。

    可自从上次侯君集一事后,崔鸿志就敏锐的发现,以前的那种方式简真是弱鸡啊!

    粘粘糊糊的一点儿也不痛快,最后弄得也是稀里糊涂,很容易被皇帝把意见搁置。

    而现在这种一人冲锋,其他人一鼓脑站出来附合,这样一批跟着一批出来站位,似滔滔江水一波接一波,毫不停歇。而且不要讲什么大道理,就简单的一句‘请皇上允准。’

    随后就摆出一副宁死不退的姿态,不拖泥带水,果断干脆。其力度,其阵势,其要表达的那种誓不可挡、无坚不摧的决心,简直震撼人心,堪称降维打击。

    在敌方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压得敌人喘不过气来。

    甚至没有站出来与己方争论的勇气,无形之中,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图。

    现在,看到满殿皆惊的场面,却没有出来反驳,崔鸿志心里暗暗得意。

    昨天晚上,李世民一确定醒不了,世族们就连夜碰头商量,决定了在今天在朝会上动手,给新君一个下马威。在文武百官面前,好好落落新君的脸面。

    因为时间短暂,没来得及联系更多人,不过就这些人也够了。若是真的再闹出一个群臣逼君的场面,最后也不好收拾。毕竟,世族们也不是真的要和新皇帝翻脸。

    若是真要那样,李承乾绝对不可能顺利登基。

    李言不知道,世家大族这么做,是专门为他私人订制的。因为其他的成年亲王皇子们,都知道世族的实力,可李承乾离开大唐多年,可就未必清楚了。

    是以世族们只在借此展示实力,让新皇帝明白,这个天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原本大家计划是想让长孙无忌打头阵,世族根据情况再附合。

    可奏到一半儿,不知道什么原因,长孙无忌退缩了,效果也并不好,没有压住皇帝。即然这样,那世族们只有自己上了,而且还准备了更历害的备用杀招在后面。

    果然,世家一举震住了朝堂,众人纷纷看向龙椅上的李言。

    李言静静的看着这一幕,眼神平静如水,内心波澜不惊,甚至放在扶手上的手都没有颤动一下。

    在别人看来,李言肯定是强做镇定,实则心里肯定愤怒到了极点。

    首先,李世民在的时候,群臣一致通过的决议,现在李世民刚刚‘退场’,你们就要推翻。李世民在的时候,你们怎么连屁也不放,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再则,就算对某项决议有异议,完全可以私下上奏,而不是在朝会上打皇帝一个措手不及。

    最后,哪怕是想废黜,自可走正常程序。

    皇上连态度也没表达,更没说不允许,你的提议一出来,不容皇帝问上一句,询问下其他臣子们的意识。

    马上就拉出一大帮人,营造出逼宫的声势,简直是欺人太甚。以至于连房玄龄、萧禹和岑文本这些人,连站出来给皇一个台阶的机会都没有。

    上来就放出胜负手,着实有些过份了!

    李言暗自冷笑,一定是自己之前表现的太稳了,也太圆滑了,让他们找不到借口来压自己。这些人怕提出这个议案,自己再询问一下其他臣子,最后各言其利的去扯皮。

    最后即便自己同意废黜,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且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帝王威仪。

    这是明摆着以势压人,要强削自己的颜面了。

    李言面无表情的从这些人身上一一扫过,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还有一个闻喜裴氏,这些手握六部实权的世族子弟们都出手了。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让自己知道这天下,谁主沉浮了?

    若是之前,李言或者还会争上一争,可现在已经拿定了主意,仿隋炀帝旧事,用武力去解决这些顽疾,自然不会在朝堂上和他们去争一城一地的得失。

    看着下面的房玄龄、长孙无忌、萧禹和岑文本等人也没有出面驳斥,李言就知道,世家这是天时地利人合全都占了,无论把握的时机还是寻到的切入口,都十分老到。

    现在朝堂中的臣子,一半都属于世族,另一半要么攀附世族,要么想成为新的世族。对于新版的‘推恩令’,自然都是不怎么感冒的,世族这是像自己上次一样,找到了所有人的利益点。

    李言很轻易的就发现,这个上奏,自己根本无法拒绝。

    若是在这样一个对自己不利,而对所有臣子们有利的战场上和世家硬扛,最后自己肯定会死的惨不忍睹。用岑文本的话来说,就是必须得退上一步消劫了。

    想明白了这里面的轻重,李言慢慢的站起身。

    看向上奏的诸臣,一点儿也没有动怒,反而一脸的随意:“崔大人请起,其实你刚刚一说出口的时候,朕就已经同意了你的上奏。只是还没来得及说话,后面的各位臣子就站了出来。”

    “朕是第一次做皇帝,没想到诸位卿家久为朝臣,奏事却也如此着急,呵呵呵.”

    此话一出口,不少臣子们都是心里一松,太极殿内刚刚酝酿出的紧张气氛也随之一散。大家都跟着李言笑了起来,纷纷转头看着一脸通红,甚是尴尬的崔鸿志。

    房玄龄和岑文本都是暗赞一声,识实务者为俊杰。

    皇上果然英明,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与世族纠缠,占了不上风。果断避其锋芒,维护帝王尊严不受损,虽然透着股无可奈何,却也是当前情况下最好的处置方式了。

    皇帝虽然年轻,行事却十分老到,不急不燥,也不义气用事。区区一项有名无实的律例,废就废了,反正皇帝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时间再找补回来。

    “崔大人,其实这个事情,之前御史大夫韦卿私下提出来的时候,朕就表达了不同意见,看来他还没和你说啊?”

    李言当即站在龙椅前,正色说道:“即然如此,那这件事就不议了,朕就在这里决定,废黜关于百姓家庭均分财产的律令。各自家中的财产如何分配,由各自商议决定,朝庭不做干涉。”

    “吾皇英明!”

    顿时,所有臣子纷纷跪下高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有崔鸿志和诸位世家出身的六部侍郎们眼色难看,心里如同吃了屎一般。这项政令,原本就有名无实,李世民退场后,更是没有家族会把其放在眼里。

    朝庭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推行,任何政令都是虚设。

    或者有些政令设想的很好,可在推行中,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甚至起了负面的作用,就会放弃。

    但就算是以后不再执行了,也是束之高阁,或者置之不理,而不会公开的提出废黜。

    专门拿出来废黜,这不是打了当初提出政令和通过政令的官员们的脸吗?让百姓知道,朝庭的律令朝令夕改,非但皇帝没有颜面,就算整个朝庭也会形象大损。

    这类的政令很多,一般都是不了了之。

    世族这次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为了挫挫新皇帝的威风,谁知道李言一点儿也不顾忌李世民的颜面,说放弃就放弃了,不但没有影响到形象,还借此收割了一波人心。

    崔鸿志等人像是用力挥了一拳,却打在了上,把自己的腰都闪了,心里无比憋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