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50章 母子谈话(下)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1050章 母子谈话下
李言讪讪的伸手挠了挠头,他也能想到,这件事会引起多大的浪潮,又涉及到多少人的利益。
“你真以为靠着侯君集、常胜和你东宫侍读出身的几个中郎将,就能镇住场面?”
长孙无垢埋怨的说道:“这背后你父皇拖着病重的身躯,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说服了多少皇族宗亲和世家大族,这才让他们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即定事实。”
“皇族宗亲就算了,你是嫡长子,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即然你回来了,他们也不会多说什么。你是长兄,你上位,李恪、李泰、李佑、李治那些曾经争夺过储位的皇子们,都能安稳。”
“不会发生像你父皇那样的极端事情,就算如此,鲁王李元昌,也是跑前跑后,帮你说了不少好话,才能平复所有异议。以后,你可要对他照顾点儿.”
李言当然知道李元昌对自己够意思,历史上,李承乾造反,除了侯君集外,就属这位鲁王最上心。
剧中这位无比自私和贪婪的鲁王,对李承乾可绝对够意思。做为李渊的庶子,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对外展示兄友弟恭的形象工程,就算他不趟这淌混水,一样荣华富贵。
跟着李承乾舍命一博,就算成功了,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可他还是义无所顾的干了。
造反失败后,李承乾被发配黔州。
而李元昌受此牵连,被削夺王爵,赐于家中自尽,妻子籍没,国除,以国公之礼,葬于长安县高阳原。
李言来到大唐后,和这位七叔关系一如即往的好,虽然有些不耻于他的欲壑难填,发国难财,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却也十分感激他的义气。
闻言当即拍着胸膛道:“母后放心,七叔和我那是自己人,在我心中的位置,和舅舅一样高。”
“嗯,宗室问题不是很大。”
长孙无垢默默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可世族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你的上位,着实让他们憋了一口气,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碍于大局,他们没有在你登基前出妖蛾子。”
“在你登基后,于朝堂上发难,更多的也是想出口恶气。”
“你当日的因,才造成了此时的果。他们的出手,也没有出圈,对你更没有造成实际性的伤害,无非就是面子上挂不住。是以宗室们也不会出手,只能靠你自己来挽回面子了!”
“这也算是宗室和旧臣们对你的一次考验”
李言顿时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皇室名义的损失,这种影响虽然看似不大,却能深刻长远的影响到大唐的国运和民心。长孙无垢毕竟不是皇帝,眼界有限。
看不到这种无形的伤害,其背后隐藏的歹毒用意。
与其相比,李言倒宁可损失一些职位或者权势,也不愿意消弱百姓对朝庭的认同。
孔子曰,足兵,足食,民信焉,则国可立。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强大的国防,有足够的粮食,再加上百姓对朝庭的拥护,这个国家就可以安稳。
现如今大唐七成以上的军队在世族手中,每年天下一半的粮食在各大世族经营的商行里流通,再加上世族这么一次次的掏大唐信用的墙角,三管其下。
尤其是最后一条,更为可恶。
世族这是在对朝庭的根子上下手,从基础上瓦解李唐在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朝庭没有了百姓依赖,少了那种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就只能靠世族去维护自己的统治。
从而大唐的命脉,就掌握在世族的手中了。
关键时刻,一旦朝庭和世族离心,诺大的强盛帝国,在一瞬间就会坍塌瓦解。
这绝不是什么无关痛痒的小事,这是更高维度的残酷争斗,长孙无垢只看到自己没有权力上的损失,却没有注意到,世族这一招,本就是冲着长远去的。
李言看着长孙无垢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去争辩。
算了,这些事情本就是自己这皇帝要做的,说出来长孙无垢也帮不上忙,还会更加忧心。
高阳一死,遗书一公布,民心被扭转。
世族们自然知道这一次出手太过大意,他们会暂时收手,小心的去判断自己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破坏了他们的举动。若是无意,他们会再找机会。
若是有意,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刷新,下次再酝酿出的手段,就会更加难缠。
长孙无垢没注意到李言陷入深思中的神情,反而一脸的自豪,骄傲的说道:“不过,我的儿子很优秀,在朝堂上克制住了自己的脾气,即没有当堂发难,也没有事后爆怒。”“更没有胡乱出手,弄得无法收拾!”
“而是见机行事,步步为营,完美的解决了这次的事件,把事态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
“母后相信,要不了多久,那些背后的家主和族老们都会知道我儿的智慧和心胸。”
“剩下的事情,都是些跑腿的差事,就让你舅舅去做。你是皇帝,展示过自己的手段就行了。若是再出面,大家就都不好收场了,你舅舅最擅于做这些斡旋的事情了。”
长孙无垢狡侩的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等明日上朝,你就会发现,不似之前那么无力了。无论是皇室宗亲,还是贞观旧臣,都会站出来,给你强有力的支持。”
“不过,这也是你自己争来的。”
李言再次感叹,高层政治,果然是深不见底,这一个个的,都会慢慢的浮出水面,自己也都会一一接触到。
“你还年轻,别着急,慢慢来,有的是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
见李言一幅听进去的样子,长孙无垢这才放心道:“接下来,母后会招几个有份量的皇族宗老商议一下,借着高阳之事,抓一抓这皇族风气,让那些小辈们都老老实实的。”
长孙无垢心里也是真的怕了,她从高阳的命运上深切的感受到,不受约束的自由,非但不是自由,反而还是灾难。在那些手握大权的人物手中,所谓的金枝玉叶,也不过是被随意摆弄的棋子。
说弃就弃了!
那些世族敢拿公主来逼迫儿子,可儿子比他们更狠,说杀就杀了,都不带一点儿犹豫的。
这让长孙无垢再次感受到了权力的可怕和无情,下定决心要约束皇族子弟,不要再被卷进去了。
以前,她只是一个皇后,有李世民在,后宫到处都是李世民的宠妃和溺子。她也知道这些人的任性妄为和不守规矩,于是编了女则来约束皇家子弟。
本是一番好心,却被人丢在垃圾堆里,不屑一顾,不时还冷嘲热讽一番。
对此,她虽然愤怒,却也无能为力。
自己的皇帝丈夫并不给自己撑腰,自己的哥哥也劝自己别多管嫌事儿,不要到处得罪人。
现在好了,皇帝成了自己儿子,自己成了超然其上的皇太后,是整个大唐最有权势的女人。
长孙无垢心中无比快意,她是真的没想到,从皇后到皇太后,这简简单单的一小步,竟然如同脱胎换骨般的全面新生,更如浴火重生的凤凰一样,再也不受羁绊了。
自己也从凡人,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神祗!
以前,自己皇后的时候,动不动就有人在自己耳边说什么,后宫不得干政。
可现在呢?
那些经常在自己面前阴阳怪气的嫔妃姬妾们,一个个老老实实的跪在自己面前;那些仗着母妃受宠,胡作非为的皇子公主们,再也不敢嚣张跋扈。
高阳这种以前从来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人,现在竟然嚷嚷着,要自己替她做主了.
这还只是后宫。
在外朝,李氏的皇族宗亲们,都围绕在自己身边,一副以自己为尊的样子;秦王府旧将和玄武门功臣,还有贞观一朝的老臣们,也都是以自己马首是瞻,愿听从懿旨。
这让长孙无垢心中无比激动,进而觉得扬眉吐气!
她实在是没想到,丈夫昏厥过去,儿子做了皇帝后,自己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这让她再次感叹,皇后和太后之间,简直是天渊之别,如同太子和皇帝那么大的悬殊。
后宫不能干政!
可是太后,却是超越了后宫的存在。
而且后宫诸妃、皇亲国戚、满朝文武,包括自己的皇帝儿子在内,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都认为太后干涉一切,超然其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长孙无垢平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能约束住自己,不过份的基础上。若是自己危胁到了朝庭的安危,那太后也不好使了!
她觉得,自己还是要学着儿子,强硬一些。
在朝庭的大政方针上,自己可以谨慎一些,可对于后宫的管理上,自己名正言顺的是绝对主宰。
女则,要马上推行起来。
所有后宫诸妃和皇家女子,都要烂孰于心,并做为平时做人行事的标准。有了高阳的前车之鉴,应该没有人再敢阳奉阴违了。毕竟,等到皇帝出手亲自来管的时候。
可就是去太庙思过了!
(本章完)
李言讪讪的伸手挠了挠头,他也能想到,这件事会引起多大的浪潮,又涉及到多少人的利益。
“你真以为靠着侯君集、常胜和你东宫侍读出身的几个中郎将,就能镇住场面?”
长孙无垢埋怨的说道:“这背后你父皇拖着病重的身躯,不知道做了多少工作,说服了多少皇族宗亲和世家大族,这才让他们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即定事实。”
“皇族宗亲就算了,你是嫡长子,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即然你回来了,他们也不会多说什么。你是长兄,你上位,李恪、李泰、李佑、李治那些曾经争夺过储位的皇子们,都能安稳。”
“不会发生像你父皇那样的极端事情,就算如此,鲁王李元昌,也是跑前跑后,帮你说了不少好话,才能平复所有异议。以后,你可要对他照顾点儿.”
李言当然知道李元昌对自己够意思,历史上,李承乾造反,除了侯君集外,就属这位鲁王最上心。
剧中这位无比自私和贪婪的鲁王,对李承乾可绝对够意思。做为李渊的庶子,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对外展示兄友弟恭的形象工程,就算他不趟这淌混水,一样荣华富贵。
跟着李承乾舍命一博,就算成功了,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可他还是义无所顾的干了。
造反失败后,李承乾被发配黔州。
而李元昌受此牵连,被削夺王爵,赐于家中自尽,妻子籍没,国除,以国公之礼,葬于长安县高阳原。
李言来到大唐后,和这位七叔关系一如即往的好,虽然有些不耻于他的欲壑难填,发国难财,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却也十分感激他的义气。
闻言当即拍着胸膛道:“母后放心,七叔和我那是自己人,在我心中的位置,和舅舅一样高。”
“嗯,宗室问题不是很大。”
长孙无垢默默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可世族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你的上位,着实让他们憋了一口气,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碍于大局,他们没有在你登基前出妖蛾子。”
“在你登基后,于朝堂上发难,更多的也是想出口恶气。”
“你当日的因,才造成了此时的果。他们的出手,也没有出圈,对你更没有造成实际性的伤害,无非就是面子上挂不住。是以宗室们也不会出手,只能靠你自己来挽回面子了!”
“这也算是宗室和旧臣们对你的一次考验”
李言顿时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皇室名义的损失,这种影响虽然看似不大,却能深刻长远的影响到大唐的国运和民心。长孙无垢毕竟不是皇帝,眼界有限。
看不到这种无形的伤害,其背后隐藏的歹毒用意。
与其相比,李言倒宁可损失一些职位或者权势,也不愿意消弱百姓对朝庭的认同。
孔子曰,足兵,足食,民信焉,则国可立。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强大的国防,有足够的粮食,再加上百姓对朝庭的拥护,这个国家就可以安稳。
现如今大唐七成以上的军队在世族手中,每年天下一半的粮食在各大世族经营的商行里流通,再加上世族这么一次次的掏大唐信用的墙角,三管其下。
尤其是最后一条,更为可恶。
世族这是在对朝庭的根子上下手,从基础上瓦解李唐在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朝庭没有了百姓依赖,少了那种一呼百应的影响力,就只能靠世族去维护自己的统治。
从而大唐的命脉,就掌握在世族的手中了。
关键时刻,一旦朝庭和世族离心,诺大的强盛帝国,在一瞬间就会坍塌瓦解。
这绝不是什么无关痛痒的小事,这是更高维度的残酷争斗,长孙无垢只看到自己没有权力上的损失,却没有注意到,世族这一招,本就是冲着长远去的。
李言看着长孙无垢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嘴唇动了动,最终没有去争辩。
算了,这些事情本就是自己这皇帝要做的,说出来长孙无垢也帮不上忙,还会更加忧心。
高阳一死,遗书一公布,民心被扭转。
世族们自然知道这一次出手太过大意,他们会暂时收手,小心的去判断自己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破坏了他们的举动。若是无意,他们会再找机会。
若是有意,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刷新,下次再酝酿出的手段,就会更加难缠。
长孙无垢没注意到李言陷入深思中的神情,反而一脸的自豪,骄傲的说道:“不过,我的儿子很优秀,在朝堂上克制住了自己的脾气,即没有当堂发难,也没有事后爆怒。”“更没有胡乱出手,弄得无法收拾!”
“而是见机行事,步步为营,完美的解决了这次的事件,把事态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
“母后相信,要不了多久,那些背后的家主和族老们都会知道我儿的智慧和心胸。”
“剩下的事情,都是些跑腿的差事,就让你舅舅去做。你是皇帝,展示过自己的手段就行了。若是再出面,大家就都不好收场了,你舅舅最擅于做这些斡旋的事情了。”
长孙无垢狡侩的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等明日上朝,你就会发现,不似之前那么无力了。无论是皇室宗亲,还是贞观旧臣,都会站出来,给你强有力的支持。”
“不过,这也是你自己争来的。”
李言再次感叹,高层政治,果然是深不见底,这一个个的,都会慢慢的浮出水面,自己也都会一一接触到。
“你还年轻,别着急,慢慢来,有的是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
见李言一幅听进去的样子,长孙无垢这才放心道:“接下来,母后会招几个有份量的皇族宗老商议一下,借着高阳之事,抓一抓这皇族风气,让那些小辈们都老老实实的。”
长孙无垢心里也是真的怕了,她从高阳的命运上深切的感受到,不受约束的自由,非但不是自由,反而还是灾难。在那些手握大权的人物手中,所谓的金枝玉叶,也不过是被随意摆弄的棋子。
说弃就弃了!
那些世族敢拿公主来逼迫儿子,可儿子比他们更狠,说杀就杀了,都不带一点儿犹豫的。
这让长孙无垢再次感受到了权力的可怕和无情,下定决心要约束皇族子弟,不要再被卷进去了。
以前,她只是一个皇后,有李世民在,后宫到处都是李世民的宠妃和溺子。她也知道这些人的任性妄为和不守规矩,于是编了女则来约束皇家子弟。
本是一番好心,却被人丢在垃圾堆里,不屑一顾,不时还冷嘲热讽一番。
对此,她虽然愤怒,却也无能为力。
自己的皇帝丈夫并不给自己撑腰,自己的哥哥也劝自己别多管嫌事儿,不要到处得罪人。
现在好了,皇帝成了自己儿子,自己成了超然其上的皇太后,是整个大唐最有权势的女人。
长孙无垢心中无比快意,她是真的没想到,从皇后到皇太后,这简简单单的一小步,竟然如同脱胎换骨般的全面新生,更如浴火重生的凤凰一样,再也不受羁绊了。
自己也从凡人,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神祗!
以前,自己皇后的时候,动不动就有人在自己耳边说什么,后宫不得干政。
可现在呢?
那些经常在自己面前阴阳怪气的嫔妃姬妾们,一个个老老实实的跪在自己面前;那些仗着母妃受宠,胡作非为的皇子公主们,再也不敢嚣张跋扈。
高阳这种以前从来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人,现在竟然嚷嚷着,要自己替她做主了.
这还只是后宫。
在外朝,李氏的皇族宗亲们,都围绕在自己身边,一副以自己为尊的样子;秦王府旧将和玄武门功臣,还有贞观一朝的老臣们,也都是以自己马首是瞻,愿听从懿旨。
这让长孙无垢心中无比激动,进而觉得扬眉吐气!
她实在是没想到,丈夫昏厥过去,儿子做了皇帝后,自己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这让她再次感叹,皇后和太后之间,简直是天渊之别,如同太子和皇帝那么大的悬殊。
后宫不能干政!
可是太后,却是超越了后宫的存在。
而且后宫诸妃、皇亲国戚、满朝文武,包括自己的皇帝儿子在内,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都认为太后干涉一切,超然其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长孙无垢平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这一切都建立在自己能约束住自己,不过份的基础上。若是自己危胁到了朝庭的安危,那太后也不好使了!
她觉得,自己还是要学着儿子,强硬一些。
在朝庭的大政方针上,自己可以谨慎一些,可对于后宫的管理上,自己名正言顺的是绝对主宰。
女则,要马上推行起来。
所有后宫诸妃和皇家女子,都要烂孰于心,并做为平时做人行事的标准。有了高阳的前车之鉴,应该没有人再敢阳奉阴违了。毕竟,等到皇帝出手亲自来管的时候。
可就是去太庙思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