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61章 李言的失败(下)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1061章 李言的失败下
这些新上位的领头者会攫取这个群体的权力,替代皇太后,成为真正的掌权人。那时候,这些人就未必再愿意打散群体,或者愿意把这些权力交还给皇帝了。
很可能是李言和长孙无垢鸡飞蛋打,都是白忙活一场,最后便宜了别人。
长孙无垢虽然贤明大度,那是建立在李世民这个强势皇帝的基础上。
在李世民牢牢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她从旁做些劝导开解的工作,是没问题的。她不用操心权力的安全性,做些慈悲宽容的事情,反而弥补了李世民的铁血和杀伐带来的酷烈,起到了雪中送碳的效果。
权力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去做一些普降甘淋,福泽众生的事情,否则一切的仁义都是空谈。
国家都不存在了,仁义还能施舍给谁?
权力是把双仞剑,即能伤人,又能伤已,长孙无垢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儿,她能不能妥善的把握好这份力量,李言心里是没底的。他并不恋权,也不在乎权力多寡。
可身为皇帝,他必须得为天下兴亡负责。
在掌控权力这方面,长孙无垢可能还不如自己。至少自己有皇帝的大义名份,还有几十年的从政经历,对人心人性,对权力运行规律的了解,都远在她之上。
当然,李言知道,这并不是长孙无垢主动的选择,而是世族和朝臣们的算计。
这里面程咬金的反应,让李言格外警惕。
程咬金是贞观旧臣的一个风向标,他与自己有旧,与李绩和尉迟恭这样的老臣完全不同。他本身就是自己人,现在却没有摆明姿态投向自己,从某种角度来说,就等于背叛了。
在后世的演义小说和影视传记中,都说程咬金出身贫寒,从小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为了生存贩卖私盐,被朝庭打击,后来做了响马。
碾转上了瓦岗寨,又投李世民征争天下,后来成为大唐功臣。
实际上,程咬金出身山东名门望族,他曾祖父叫程兴,在北齐最高官位做到司马。这个司马不是普通地方性的军事将领,而是北齐最高统帅层面的军事统领,掌握着北齐军政及对外出兵之权。
可想而知,程家祖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权臣的概念。
若不是后来天下大势变化,北齐势衰败给了北周,而是北齐吞并了北周。
程家发展到现在,也会是五姓七望的那种存在。
后来程氏家族没落,也并不是因为遭遇强敌,而是那种盛极而衰的情况。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程咬金祖父曾任黄州司马,父亲程哲,则是济州大中正。
就算到了他这一辈儿,程氏衰弱到极致,也不能算是普通人家。
他的夫人是济州东阿县令的女儿孙氏,真要落魄至斯,也娶不了百里侯之女?
原配过逝后,程咬金又续了现在的夫人,出身清河崔氏,隋朝齐州别驾崔信之的长女为正室。
无论是程咬金的家世,还在现在他和世家大族的关系,都让李言十分警惕。这样的出身和人脉网络,都说明程咬金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和世族群体的关系是撇不清楚的。
他一个人就具有秦王府旧将和贞观旧臣,还有世家大族三方的背景。若换在李言处在他这样的处境,有这样的实力,完全可以不用投靠任何人,在朝中自成一系都行了。
若再随便从这几个群体中扒拉一点儿人,就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势力,打起一面旗帜了。
着实是没必要再投靠任何人.
当然了,独立也就意味着,无法再获得任何一方的支持,只能靠自己了。从李言现在的角度看去,程咬金应该没有那么大的魄力,而是游走在各个群体间。
脚踏多条船,左右逢圆。
进退有度,哪方都不得罪,同时哪方都要去拉拢。皇权弱小,我就游离,皇权强大,我就附合,风险最小,也能获得最多的好处,这倒也符他谨慎的性格。
有贪心而无野心,有些胆气却无魄力,这就是李言对程咬金的评价。
不过李言也能理解,真正的权贵世族,都是诗书传家,以文臣和礼制为核心价值观,武将和兵权只是世族的外围力量。也就是以智慧和谋略为主,以拳头和暴力为辅助。
头脑指挥四肢,政治指挥军事,这个理念很是先进。
而普通武将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儿,或者说意识了也没用,转变很难。程咬金家族是武将世家,祖上一直掌握着兵权,后世子孙,也一直都在军伍这条道上打混。
从根本性质上,就奠定了发展空间有限,只能在二流区域打转,逃脱不了一个‘用’的范筹,从而进入‘体’的境界。
程咬金做到十六卫大将军,算上大唐和偏安一虞的北齐区别,也算恢复了祖上的荣光,达到了武将的顶峰。若是再想有所精进,就得放弃以军为主的思想,转而向文官发展。程咬金的长子程处默现任桂州溎南府折冲都尉;三子程处弼现任右金吾将军;庶四子程处寸现任户部郎中;庶五子程处立现任相州城安县令;庶幼子程俊为东宫通事舍人。
而早已做古的次子程怀亮,是原来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
从这个子嗣的安排上看,程咬金也在从武转文,不过现在主要还是以武为主。
无论文武,这两个体系都是很难的。
在任何一个体系中能出头就已经不错了,若还挑三捡四,换来换去,很有可能西瓜没捡到,芝麻又丢了。
程咬金若放弃在武将体系中的地位,全力经营文官,最大的可能是在脱胎换骨的关键期被两方夹击,彻底赶出两个主流领域,原来的地盘也被人瓜分殆尽。
是以程咬金估计也会很犹豫,拿不定主意。
李言有些无力的叹息了一声,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族,确实不是等闲。他们眼光极高,手法也十分老到,上次的高阳事件,看似自己稍胜一筹,实际上却败的很惨。
现在重新复盘一下,就会发现,世族的眼界和格局之高,还是出乎了自己的预料。
自己以为他们动的是皇权在百姓心中的声望,实际上这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变化。他们以高阳公主事件为借口,表面打击的是自己的威信,实际上是冲着自己的权力根本构成上下手的。
也就是说,李言在战略上,完全失败了。
最大的失败就是,世族把本应自己继承的贞观旧臣力量,轻而易举的送到了长孙无垢那边。
虽然他们也没有得到,可实际上造成了皇权的分裂。皇权的大义名份在自己身上,实际权力却落到了皇太后那里,皇帝的实权被最大程度的消弱。
在以后的朝庭决策中,自己事事都要征得皇太后的支持。
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实至名归,才能和世族掰一掰手腕。若是自己不能得到皇太后的支持,自己一个空头皇帝,就无法对抗世族在朝中的力量。
若自己一意孤行,就是自取其辱;若顺其自然,就只能做见证的裁判。
而权力这种东西,是这个世界上最致命的力量。世族是在用权力诱惑长孙无垢,也在诱惑贞观旧臣,只要自己和太后、贞观旧臣争起来,无论谁赢谁输。
他们都可稳住钓鱼台,闲看风云起。
任由几方相争斗,一旦哪一方要占上风的时候,见形势不妙,他们稍一下场拨弄些许,就能重新让局势恢复到三国乱战的局面。
世族最厉害的地方是,他们营造了一个新的权力格局,一个由皇帝和太后并立的双寡头态势。
若是自己和长孙无垢不慕,他们是听太后的还是听皇帝的,就看谁的决策对他们更有利了?
皇帝要发布了对他们不利的旨意,他们就可以抬出孝道这杆大旗,用太后来抵制皇帝;要是太后做出的事情让他们不顺心,他们就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支持皇帝否决太后。
皇权和世族的矛盾,就变成了皇帝和太后之间的争斗。
在这种格局下,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后,谁想获得更大的权力,谁就得去笼络甚至讨好诸臣。
这样世族的危胁没有了,朝臣们也能得到最大的好处。
真是高明啊.
李言自以为自己的视角已经够高了,可没想到还是比不过世族。
世族和自己进行的是两个层面上的博弈,自己在术上胜出一筹,却在势上输的彻彻底底。
仅仅一回稍触即散的交手,就让李言见识到了世族门阀的顽固和难缠,难怪能把杨广和李世民这样的枭雄逼的只能采用极端手段,鱼死了网还照样逍遥的无敌存在。
果然是不容小觑啊!
李言有些心累的哀叹一声,果然,现实不是儿戏,不是后世一个用尽全力连公务员都考不进去,或者在公司中连一个小经理都混不上的普通人就能吃得开的。
那种穿越古代,动辙拳打秦皇汉武,脚踢唐宗宋祖,时不时把老朱拉出来溜溜的狠角色,应该是不存在的。
(本章完)
这些新上位的领头者会攫取这个群体的权力,替代皇太后,成为真正的掌权人。那时候,这些人就未必再愿意打散群体,或者愿意把这些权力交还给皇帝了。
很可能是李言和长孙无垢鸡飞蛋打,都是白忙活一场,最后便宜了别人。
长孙无垢虽然贤明大度,那是建立在李世民这个强势皇帝的基础上。
在李世民牢牢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她从旁做些劝导开解的工作,是没问题的。她不用操心权力的安全性,做些慈悲宽容的事情,反而弥补了李世民的铁血和杀伐带来的酷烈,起到了雪中送碳的效果。
权力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去做一些普降甘淋,福泽众生的事情,否则一切的仁义都是空谈。
国家都不存在了,仁义还能施舍给谁?
权力是把双仞剑,即能伤人,又能伤已,长孙无垢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儿,她能不能妥善的把握好这份力量,李言心里是没底的。他并不恋权,也不在乎权力多寡。
可身为皇帝,他必须得为天下兴亡负责。
在掌控权力这方面,长孙无垢可能还不如自己。至少自己有皇帝的大义名份,还有几十年的从政经历,对人心人性,对权力运行规律的了解,都远在她之上。
当然,李言知道,这并不是长孙无垢主动的选择,而是世族和朝臣们的算计。
这里面程咬金的反应,让李言格外警惕。
程咬金是贞观旧臣的一个风向标,他与自己有旧,与李绩和尉迟恭这样的老臣完全不同。他本身就是自己人,现在却没有摆明姿态投向自己,从某种角度来说,就等于背叛了。
在后世的演义小说和影视传记中,都说程咬金出身贫寒,从小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为了生存贩卖私盐,被朝庭打击,后来做了响马。
碾转上了瓦岗寨,又投李世民征争天下,后来成为大唐功臣。
实际上,程咬金出身山东名门望族,他曾祖父叫程兴,在北齐最高官位做到司马。这个司马不是普通地方性的军事将领,而是北齐最高统帅层面的军事统领,掌握着北齐军政及对外出兵之权。
可想而知,程家祖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权臣的概念。
若不是后来天下大势变化,北齐势衰败给了北周,而是北齐吞并了北周。
程家发展到现在,也会是五姓七望的那种存在。
后来程氏家族没落,也并不是因为遭遇强敌,而是那种盛极而衰的情况。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程咬金祖父曾任黄州司马,父亲程哲,则是济州大中正。
就算到了他这一辈儿,程氏衰弱到极致,也不能算是普通人家。
他的夫人是济州东阿县令的女儿孙氏,真要落魄至斯,也娶不了百里侯之女?
原配过逝后,程咬金又续了现在的夫人,出身清河崔氏,隋朝齐州别驾崔信之的长女为正室。
无论是程咬金的家世,还在现在他和世家大族的关系,都让李言十分警惕。这样的出身和人脉网络,都说明程咬金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和世族群体的关系是撇不清楚的。
他一个人就具有秦王府旧将和贞观旧臣,还有世家大族三方的背景。若换在李言处在他这样的处境,有这样的实力,完全可以不用投靠任何人,在朝中自成一系都行了。
若再随便从这几个群体中扒拉一点儿人,就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势力,打起一面旗帜了。
着实是没必要再投靠任何人.
当然了,独立也就意味着,无法再获得任何一方的支持,只能靠自己了。从李言现在的角度看去,程咬金应该没有那么大的魄力,而是游走在各个群体间。
脚踏多条船,左右逢圆。
进退有度,哪方都不得罪,同时哪方都要去拉拢。皇权弱小,我就游离,皇权强大,我就附合,风险最小,也能获得最多的好处,这倒也符他谨慎的性格。
有贪心而无野心,有些胆气却无魄力,这就是李言对程咬金的评价。
不过李言也能理解,真正的权贵世族,都是诗书传家,以文臣和礼制为核心价值观,武将和兵权只是世族的外围力量。也就是以智慧和谋略为主,以拳头和暴力为辅助。
头脑指挥四肢,政治指挥军事,这个理念很是先进。
而普通武将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儿,或者说意识了也没用,转变很难。程咬金家族是武将世家,祖上一直掌握着兵权,后世子孙,也一直都在军伍这条道上打混。
从根本性质上,就奠定了发展空间有限,只能在二流区域打转,逃脱不了一个‘用’的范筹,从而进入‘体’的境界。
程咬金做到十六卫大将军,算上大唐和偏安一虞的北齐区别,也算恢复了祖上的荣光,达到了武将的顶峰。若是再想有所精进,就得放弃以军为主的思想,转而向文官发展。程咬金的长子程处默现任桂州溎南府折冲都尉;三子程处弼现任右金吾将军;庶四子程处寸现任户部郎中;庶五子程处立现任相州城安县令;庶幼子程俊为东宫通事舍人。
而早已做古的次子程怀亮,是原来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
从这个子嗣的安排上看,程咬金也在从武转文,不过现在主要还是以武为主。
无论文武,这两个体系都是很难的。
在任何一个体系中能出头就已经不错了,若还挑三捡四,换来换去,很有可能西瓜没捡到,芝麻又丢了。
程咬金若放弃在武将体系中的地位,全力经营文官,最大的可能是在脱胎换骨的关键期被两方夹击,彻底赶出两个主流领域,原来的地盘也被人瓜分殆尽。
是以程咬金估计也会很犹豫,拿不定主意。
李言有些无力的叹息了一声,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族,确实不是等闲。他们眼光极高,手法也十分老到,上次的高阳事件,看似自己稍胜一筹,实际上却败的很惨。
现在重新复盘一下,就会发现,世族的眼界和格局之高,还是出乎了自己的预料。
自己以为他们动的是皇权在百姓心中的声望,实际上这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变化。他们以高阳公主事件为借口,表面打击的是自己的威信,实际上是冲着自己的权力根本构成上下手的。
也就是说,李言在战略上,完全失败了。
最大的失败就是,世族把本应自己继承的贞观旧臣力量,轻而易举的送到了长孙无垢那边。
虽然他们也没有得到,可实际上造成了皇权的分裂。皇权的大义名份在自己身上,实际权力却落到了皇太后那里,皇帝的实权被最大程度的消弱。
在以后的朝庭决策中,自己事事都要征得皇太后的支持。
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实至名归,才能和世族掰一掰手腕。若是自己不能得到皇太后的支持,自己一个空头皇帝,就无法对抗世族在朝中的力量。
若自己一意孤行,就是自取其辱;若顺其自然,就只能做见证的裁判。
而权力这种东西,是这个世界上最致命的力量。世族是在用权力诱惑长孙无垢,也在诱惑贞观旧臣,只要自己和太后、贞观旧臣争起来,无论谁赢谁输。
他们都可稳住钓鱼台,闲看风云起。
任由几方相争斗,一旦哪一方要占上风的时候,见形势不妙,他们稍一下场拨弄些许,就能重新让局势恢复到三国乱战的局面。
世族最厉害的地方是,他们营造了一个新的权力格局,一个由皇帝和太后并立的双寡头态势。
若是自己和长孙无垢不慕,他们是听太后的还是听皇帝的,就看谁的决策对他们更有利了?
皇帝要发布了对他们不利的旨意,他们就可以抬出孝道这杆大旗,用太后来抵制皇帝;要是太后做出的事情让他们不顺心,他们就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支持皇帝否决太后。
皇权和世族的矛盾,就变成了皇帝和太后之间的争斗。
在这种格局下,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后,谁想获得更大的权力,谁就得去笼络甚至讨好诸臣。
这样世族的危胁没有了,朝臣们也能得到最大的好处。
真是高明啊.
李言自以为自己的视角已经够高了,可没想到还是比不过世族。
世族和自己进行的是两个层面上的博弈,自己在术上胜出一筹,却在势上输的彻彻底底。
仅仅一回稍触即散的交手,就让李言见识到了世族门阀的顽固和难缠,难怪能把杨广和李世民这样的枭雄逼的只能采用极端手段,鱼死了网还照样逍遥的无敌存在。
果然是不容小觑啊!
李言有些心累的哀叹一声,果然,现实不是儿戏,不是后世一个用尽全力连公务员都考不进去,或者在公司中连一个小经理都混不上的普通人就能吃得开的。
那种穿越古代,动辙拳打秦皇汉武,脚踢唐宗宋祖,时不时把老朱拉出来溜溜的狠角色,应该是不存在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