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064章 御书房论政(三)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64章 御书房论政(三)

    第1064章 御书房论政三

    李言一开始就说到,今日的话题,不涉人事权及军队,潜在含意就是,不涉世族问题。

    即然这样,众臣觉得不防先听听,于是纷纷起身拱手请示道:“吾等还请皇上教诲.”

    “刚刚萧大人也说了,想解决这个问题,无非两点,开源和节流。”

    情势发展到现在,李言已经完全把握住了主动权,神态轻松的说道:“现在我大唐的支出,已经超过收入两千万贯,这叫什么,叫赤字。赤字越大,国家就越危险。”

    “这个情况,必须要解决。”

    “长孙大人,依大唐现在的情况,开源和节流,我们两方同时入手,能做到多大程度?”

    长孙无忌顿时一脸的为难,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贞观五年到十年时候,那是因为太上皇打完突厥,修身养息,恢复民力,这才慢慢达到正常状态,可后来.”

    “大唐虽然没有对外大规模用兵,可也收了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地,这些地方新降,不但没有税收,朝庭每年还要投入大量财力用以迁徙民众,发展民生。”

    “随后又对南方用兵,收了中南半岛的几个小国,确确实实是了不少钱粮。到现在,那里能做到收支平衡,不用朝庭拨款,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哼’

    听到这里,李言神情再度一凝,心里冷哼一声,东南半岛可是亚州粮仓。那里靠近南海,北方的喜马拉雅挡住了北方冷气侯南下,印度洋的暖流不断的流过,雨水充足,四季如春。

    仅此一地每年产的粮食,就能供养整个大唐。

    可现在在长孙无忌的嘴里,竟然才勉强做到收支平衡,这其中的猫腻想可而知。自己是为了替大唐百姓减少负担,增加国家可用财力,才怂涌李世民去拿下此地的。

    却不是为了替那些世家大族寻找一个钱袋子的。

    一想到堪比江南的一块肥肉落到了世族手中,李言心中升起熊熊怒火,眼神十分阴郁.

    不过,这是个大问题,不适合现在拿出来争论,以免影响到自己接下来的谋划。

    想到这里,李言松开了衣袖中的拳头,深吸了一口气,压住了心里的不平,继续听了下去。

    “这几年,大唐又打吐蕃,吐谷浑,高昌诸国,收复了雪域高原和辽阔的西域。这些地方环境恶劣,地广人稀,根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要朝庭输血维持。”

    “所以太上皇和朝庭定下了分封制,把他们都甩给了宗室和世族、功臣勋戚。”

    “不过,那些地方也是刚刚开始建设发展,诸侯王们并没有实际到任,故而还是靠朝庭的军队在镇守。每年的开支都是十分巨大,实在是减不下来啊?”

    长孙无忌话音落下,其他几人都是附合道:“是啊皇上,确实如此,每年的开支,我们已经压在最低状态了,实在是不能再减了。这些地方都是新打下来的,朝庭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

    “却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朝庭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啊?”

    李言眉头一皱,断然道:“不是吧,长孙大人,若是朕没料错的话,打高句丽,是朝庭和突厥暗中早有默契,一方要男丁和财物,另一方要土地和女人。”

    “仗也是突厥打的,我大唐并没有什么代价。”

    “想当初,杨广为了征服这里,把整个大隋都搭上了。而我大唐却兵不血仞的收回三地,若是这样你们还叫苦的话,那杨广的棺材板也要压不住了。”

    “至于中南半岛的几个小国,打回来也有五六年了。”

    “据朕所知,这里的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比巴蜀更适合种粮,一年三收,每年可供五六千万石的粮食,是现在大唐所有税粮的一倍还多,为什么这些粮食没收上来?”

    “若是现在大唐的税粮能翻一倍,国库收入也能增加几百上千万贯的收入。若是换成南方的物品,运到北方售买,其中更有三到四倍的利润,直接补足国库一年的赤字还要多。”

    “至于雪域高原,也不是一无事处,那里盛产各种矿藏,尤其是用于制钱的铜矿,更是遍地都是。弄钱的渠道多不胜数,可你们却想着从百姓身上捞点儿人头税。”

    “为了这点儿芝麻大小的钱,从百姓嘴里掏食,简直是拿着金饭碗在乞食,实在是有些眼界狭窄了.”

    “什么?”

    李言一枚枚炮弹放出,炸的众臣头脑发昏,一时竟有些消化不及。

    萧禹更是脸色一变,骤然起身问道:“皇上说中南之地,年供粮食五六千万石,可是实情?”

    “若是萧大人不信,大可派人前去探查。”

    李言脸色不变的说道:“南方四季常春,和北地截然不同,那里的人们,一年只需忙上三四个月,一整年家里都不缺粮食,五六千万石粮,只是等闲。”

    “随意就能收上来。”“若是愿意钱购买,就是再买上三千万石,也是轻松,只是千里运粮,十去七八。那里远离中原,路途遥远,与关中隔着崇山峻岭,运输更是不易罢了.”

    “就算如此,为国库增加两到三千万石粮食,问题也不大。”

    萧禹一怔,顿时脸色阴晴不定,随后,不知想到了什么,猛的回头,看向长孙无忌。

    面对萧禹眸中如电射般的质疑目光,长孙无忌有心虚的低下了头。

    很显然,他早就就知道实情。

    中南半岛的土地实在是太肥沃了,温暖的环境加上高产的粮种,完全比得上一个江南。军中将士多是世族的力量,在他们发现此与北地不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让他们选择了隐瞒。

    毕竟,这里离中原太远了,地方又不大。

    即然辽东半岛和雪域高原、西域之地,这么辽阔的地域都是贫瘠之地,那混在其中的一块南方飞地,自然也可以悄然隐去。至于这其中的好处,自然是由知道内情的世族们瓜分了。

    仗是国家打的,钱粮是国库出的。

    最后这些好处,却落到了世族手中,并且还瞒着朝中众臣。萧禹剧烈的喘吸良久,最后愤愤然的坐回到位置上,气得半响说不出话来。他知道,此事肯定瞒不过皇帝。

    能让世族联合起来,从皇帝口中硬生生夺下这块肥肉,足见其中的利益有多么恐怖。

    他算是知道了,为什么李世民要对世族动手,而世族,又为什么敢对皇权下手,都因为中南半岛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皇帝都搞不定的事情,他萧禹也无可奈何。

    随后,岑文本、马周、刘泊三人,也是眼神变幻不定,最后都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大唐打了这么多仗,扩张了这么多地盘,可国库却一直都很穷。原来,并不是没有获得好处,而是这些好处,都被世家大族的势力给截留了,却把维护庞大疆哉的成本,留给了朝庭。

    一想到这些,众臣都有些愤然。

    李言见气氛有些沉焖,说道:“其实,有些事情不用藏的掖着,朕今天把你们召来,就是要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些事情,从魏晋以来,就是王与马共天下。”

    “朝庭与世族共同执掌天下,这也是实情,没什么不能说的。”

    “可这个天下,并不单单只是朝庭的,天下兴亡,世族也有责任,不能只享利益,而不承担责任。”

    “当然了,我们也不要提起世族,就把他们当成洪水猛兽,好像世族就是大治天下的一个障碍。朕反而觉得,世族也是朝庭的一部分,他们未必不想天下太平。”

    “朕今日,就想抛开世族,和诸位商量一下,我们能不能在世族问题之外,做些什么,能有益于朝庭和天下百姓。”

    李世民都办不到的事情,现在的李言肯定也不行。中南半岛的利益太大,他暂时动不了,也不想动,因为他的‘力量’都在北方,南方实在够不着。

    但这并不妨碍他把这个真相揭出来,敲打一下世族。

    然后让世族为了这些利益,做出一些妥协,为自己争取一些好处。若是自己真的不提,反而会让世族心里生疑。怀疑自己藏着掖着,肯定就像李世民一样憋着什么大招?

    而自己反其道行之,适当的表示愤怒,索性把事情谈开。

    通过正常的交换,要些好处,世族们也会放心,这不是皇帝和臣子们打交道的方式。

    却是世族和世族之间,利益均粘的分配方式。

    世族们付出了代价,那中南半岛的事情,朝庭以后就不会提了,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

    萧禹得知了这些内情,有些意兴阑珊的问道:“陛下,无论做什么,都绕不开世族,要是针对世族,必然面临反弹。若是离开了这个核心问题,我们还能做什么?”

    “有的,我们还能做的很多。”

    李言见众人都是一幅赞同萧禹的神色,断然道:“只是我们习惯把一切问题都归疚于世族身上,自然而然的把解决世族当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先决条件。”

    “从而,自己放弃了寻找其它道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