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70章 御书房论政(九)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1070章 御书房论政九
“甚至其中有一些,世族们都做不了的或者不愿做的?”
李言说道:“比如,朝庭一直想修一条,从关中通往西域的安西大道。可工部预计,不提无数的劳役民工,整个工程还需用钱八千万贯。这比朝庭一年的所有收入都要多,凭大唐现在一年两千万贯的赤字。”
“猴年马月才能动工?”
“再比如,从洛阳到关中的水道,年久失修,只能行小船。朝庭早就想重新疏通了,可工部给出的预算,也要三千万贯,朝庭就算节衣缩食,同样也拿不出来。”
岑文好好奇的问道:“皇上,您刚刚不是说,财政寺里的钱不能随便用吗?”
“不错,确实是不能随便用,可并不是不能用。”
李言晃了晃拳头,坚定的说道:“宝钞提举司的主要职能是印刷宝钞,而发行司的主要职能是收发、保管和放贷。剩下的两个部门,就可以安全合理的利用这笔钱。”
“先说东厂,大家都知道,东厂是朕以前在当太子的时候,设立的一个经营机构,现在东厂下辖各种商队、钱庄、酒楼、绸缎铺、粮铺、客栈、典当行、茶肆、古玩店、香烛铺、画舫、杂货铺等数百家。”
“最初的资金,就是父皇从内帑给的一百万贯原始资金,诸位可知道,现在整个东厂所有资产加起来,值多少钱?”
李言当初在东宫时,为了替锦衣卫筹集一些经费,顺手成立了东厂,本来也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秘密机构。在李言的规划中,东厂和锦衣卫应该两套独立的系统。
相互辅助,又互相制约,是矛和盾的关系。
可由于李言后来离开长安,整个东厂的职能就没有再拓展过,一直在做着各种生意,成了锦衣卫的财源。
背靠这么大的一个密探机构,东厂也是急剧发展,现在的生意触角偏布整个大唐。
一方面,锦衣卫给东厂提供了靠山和信息便利;
另一方面,东厂的各种生意,也为锦衣卫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掩饰和经费。两者相辅相成下,都发展成了庞然大物,甚至东厂的规模还要远超锦衣卫。
不过,它也失去了历史上的真实用途,变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工厂。
后来李言失踪后,李世民发现两者迅速成长起来,所展现出的能力,就连他这个皇帝也感到震惊,同时这也成为了皇帝暗中最重要的一个辅助手段。
于是李世民也没有惊动朝庭,而是依然把这两个机构放在东宫下面,掩人耳目,不显山不露水的。
李言继承帝位后,觉得李世民的格局还是小了,东厂应该成为整个大唐的钱袋子,而不应该只做为皇帝的一个私库。
于是打算借着这次改制,把东厂化家为国,真正的成为大唐的资产。明正言顺的经营,为东厂打开禁锢,让它成为大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和财源保证。
长孙无忌和萧禹等老臣都是知道的,这是李世民的一个禁鸾。
平时也知道东厂那么多经营项目,应该是能赚些钱的。但具体的内情,只有李世民一个人知道,现在见李言有想公开的意思,都是一脸好奇的问道:“陛下,东厂现在值多少?”
李言伸出了两个手指,晃了晃,一脸的得意:“东厂所有资产加起来,整整两千万贯,每年的利润大约有五百万贯的样子,除去各项成本和开支,父皇每年能从这里拿走三百万贯。”
‘嘶’
众臣倒吸一口凉气,难怪李世民这几年,已经不再向国库伸手了,原来,东宫里竟然藏着一个能下金蛋的鸡。
见众人眼色变幻,阴晴不定,各有所思的样子,李言笑着说道:“大家想想,仅仅只是东宫下面私下经营,每年都能有三百万贯的利润。若是朝庭也有这样一个产业,那又将替大唐增加多少收入?”
“所以,朕打算,把东厂并入到新成立的财政寺,让它为我大唐贡献力量。”
长孙无忌和萧禹瞬间激动的站起来说道:“皇上是想,把东厂献给朝庭。”
“不是献给朝庭,是以此为本,共同经营。”
李言十分不悦的看了两个双眼放光的人一眼,东厂是自己一手经营,在自己父皇手中逐渐壮大的好不好。不管它有多大,从根儿上的性质上来说。
那也是私产,你们不要动不动就想吃白食。
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去赚取钱财,不要总盯着别人的口袋,这样不好
长孙无忌和萧禹一脸讪讪的笑了笑,尴尬的坐了下来。
李言解释道:“就像国库和皇帝的内帑一样,从大面上来说,都是属于大唐的,可实际上,还是各算各的。从今往后,国库和财政寺,也是各算各的。”“只有通过朕.呃,还有朝庭,才能相互联系。”
说到这里,李言感到有些拗口,有时候皇上即朝庭,有时候朝庭即皇上,有时候皇上是皇上,朝庭是朝庭。这里面的微妙,就要看当时的情况,随时做出解读了。
“财政寺下有四个司署,其中大唐资产管理署,就是管理东厂的机构,朕打算以现有东厂的所有资产为分额,组成朝庭的新东厂。新东厂初步预计总投入一万万贯资本。”
“以前的东厂,还是朕的私产,占两成分额。大唐资产管理署,以新东厂为抵押,向宝钞发行司,贷款六千万贯,用于经营。另外还有两成,一成朕打算分配给宗室。”
李言想的很周到,世族们摊下一亿贯之后,宝钞就能成为大唐货币,开始流通。百姓们只要一认可,就会纷纷使用,到时候,再此基础上,再翻个一两倍。
达到两亿到三亿的体量,应该不成问题的,就算动用三层,自己也能拿出七千万到一亿贯出来,用于投资。
“最后一成,可以对外分配给功臣勋戚,或者朝中老臣。”
“当然,这些都要投入资本,实实在在的要拿出真金白银的,不是白给的。”
“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大唐的产业,背后有朝庭和财政寺在背后支持,可以说与国同休。要政策有政策,要资本有资本,最重要的是,他有大唐为其保驾护航,也不存在亏损的问题。”
说到这里,李言挑了挑眉头,笑着说道:“若是在坐的诸位,有意参上一份,私下可以找朕,一成份额就是一千万。就算是几个大世族,恐怕也吃不下。”
“朕意可以分成100份,每份十万贯,对外发售。”
“当然了,这个产业,主要是为朝庭谋利,用于福泽百姓,为了分散风险,可以允许开放一部份民间投入。朝庭占有大部份份额,何证绝对可以控制。”
“朕占两成,这也是以后皇家的私人开支,朕不会再打国库的主意。”
“其它两成,也算是朕对众人的福利,仅此一次,错过了,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大家一定要抓紧机会。”
这样的安排,其实是极为牢靠的,朝庭占了六成,皇帝占了两成,剩下的皇室宗亲和功臣勋戚合起来才两成。朝庭和皇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体的。
也就是说八成以上的份额,足以保证东厂的朝庭属性。
看着皇帝几乎都把东厂瓜分干净了,依依不舍又十分小气的拿出一成出来,大家就知道,这肯定是件大好事,一百份名额,一份十万贯,除了马周这个穷鬼外。
大家都能拿下一部份
长孙无忌连忙站起来说道:“皇上,臣也不懂经营,只想给儿孙留下一份稳定的产业,臣愿拿出毕生积蓄,买下八份,用作传家之用,万一儿孙无能,也有份吃饭的保证。”
“皇上,臣和长孙大人差不多。”
萧禹也抢着说道:“当年梁朝灭亡,祖上还是留了些家底儿,再加上臣姐姐的资助,臣家也算殷实。是以臣愿支持皇上的创举,买下十份,用以传之后世。”
萧禹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
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名鲕,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萧禹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姐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皇后萧氏,后跟随其姐进入长安。
真要论及财力,长孙家族也比不上,萧禹是这里最有钱的,一下就拿出了一百万贯。
岑文本也是心痒难耐有些不好意思的站出来说道:“臣家虽不富裕,但臣也愿鼎力支持陛下,只是臣财力有限,只能买下三份,算是表明臣的心意。”
刘泊有家族支持,也是财大气粗:“臣也愿买下五份,支持皇上,只是臣不像长孙大人可以做主。不过臣回家后,可以告知家父,若是家父有意,可再行追加。”
最后,所有人视线都集中在马周身上。
马周一脸的通红,拱了拱手:“臣家贫寒,只能靠奉禄养家,实在没有多余的钱财,臣是一份也买不起。”
“嗯!”
李言善意的笑了笑:“马大人廉洁奉公,一心为民,朕也是知道的。这样,朕从内帑中拿出十万贯,买下一份,赐与马卿家,就算是代太上皇感谢马大人对朝庭这些年的兢兢业业。”
(本章完)
“甚至其中有一些,世族们都做不了的或者不愿做的?”
李言说道:“比如,朝庭一直想修一条,从关中通往西域的安西大道。可工部预计,不提无数的劳役民工,整个工程还需用钱八千万贯。这比朝庭一年的所有收入都要多,凭大唐现在一年两千万贯的赤字。”
“猴年马月才能动工?”
“再比如,从洛阳到关中的水道,年久失修,只能行小船。朝庭早就想重新疏通了,可工部给出的预算,也要三千万贯,朝庭就算节衣缩食,同样也拿不出来。”
岑文好好奇的问道:“皇上,您刚刚不是说,财政寺里的钱不能随便用吗?”
“不错,确实是不能随便用,可并不是不能用。”
李言晃了晃拳头,坚定的说道:“宝钞提举司的主要职能是印刷宝钞,而发行司的主要职能是收发、保管和放贷。剩下的两个部门,就可以安全合理的利用这笔钱。”
“先说东厂,大家都知道,东厂是朕以前在当太子的时候,设立的一个经营机构,现在东厂下辖各种商队、钱庄、酒楼、绸缎铺、粮铺、客栈、典当行、茶肆、古玩店、香烛铺、画舫、杂货铺等数百家。”
“最初的资金,就是父皇从内帑给的一百万贯原始资金,诸位可知道,现在整个东厂所有资产加起来,值多少钱?”
李言当初在东宫时,为了替锦衣卫筹集一些经费,顺手成立了东厂,本来也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秘密机构。在李言的规划中,东厂和锦衣卫应该两套独立的系统。
相互辅助,又互相制约,是矛和盾的关系。
可由于李言后来离开长安,整个东厂的职能就没有再拓展过,一直在做着各种生意,成了锦衣卫的财源。
背靠这么大的一个密探机构,东厂也是急剧发展,现在的生意触角偏布整个大唐。
一方面,锦衣卫给东厂提供了靠山和信息便利;
另一方面,东厂的各种生意,也为锦衣卫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掩饰和经费。两者相辅相成下,都发展成了庞然大物,甚至东厂的规模还要远超锦衣卫。
不过,它也失去了历史上的真实用途,变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工厂。
后来李言失踪后,李世民发现两者迅速成长起来,所展现出的能力,就连他这个皇帝也感到震惊,同时这也成为了皇帝暗中最重要的一个辅助手段。
于是李世民也没有惊动朝庭,而是依然把这两个机构放在东宫下面,掩人耳目,不显山不露水的。
李言继承帝位后,觉得李世民的格局还是小了,东厂应该成为整个大唐的钱袋子,而不应该只做为皇帝的一个私库。
于是打算借着这次改制,把东厂化家为国,真正的成为大唐的资产。明正言顺的经营,为东厂打开禁锢,让它成为大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和财源保证。
长孙无忌和萧禹等老臣都是知道的,这是李世民的一个禁鸾。
平时也知道东厂那么多经营项目,应该是能赚些钱的。但具体的内情,只有李世民一个人知道,现在见李言有想公开的意思,都是一脸好奇的问道:“陛下,东厂现在值多少?”
李言伸出了两个手指,晃了晃,一脸的得意:“东厂所有资产加起来,整整两千万贯,每年的利润大约有五百万贯的样子,除去各项成本和开支,父皇每年能从这里拿走三百万贯。”
‘嘶’
众臣倒吸一口凉气,难怪李世民这几年,已经不再向国库伸手了,原来,东宫里竟然藏着一个能下金蛋的鸡。
见众人眼色变幻,阴晴不定,各有所思的样子,李言笑着说道:“大家想想,仅仅只是东宫下面私下经营,每年都能有三百万贯的利润。若是朝庭也有这样一个产业,那又将替大唐增加多少收入?”
“所以,朕打算,把东厂并入到新成立的财政寺,让它为我大唐贡献力量。”
长孙无忌和萧禹瞬间激动的站起来说道:“皇上是想,把东厂献给朝庭。”
“不是献给朝庭,是以此为本,共同经营。”
李言十分不悦的看了两个双眼放光的人一眼,东厂是自己一手经营,在自己父皇手中逐渐壮大的好不好。不管它有多大,从根儿上的性质上来说。
那也是私产,你们不要动不动就想吃白食。
要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去赚取钱财,不要总盯着别人的口袋,这样不好
长孙无忌和萧禹一脸讪讪的笑了笑,尴尬的坐了下来。
李言解释道:“就像国库和皇帝的内帑一样,从大面上来说,都是属于大唐的,可实际上,还是各算各的。从今往后,国库和财政寺,也是各算各的。”“只有通过朕.呃,还有朝庭,才能相互联系。”
说到这里,李言感到有些拗口,有时候皇上即朝庭,有时候朝庭即皇上,有时候皇上是皇上,朝庭是朝庭。这里面的微妙,就要看当时的情况,随时做出解读了。
“财政寺下有四个司署,其中大唐资产管理署,就是管理东厂的机构,朕打算以现有东厂的所有资产为分额,组成朝庭的新东厂。新东厂初步预计总投入一万万贯资本。”
“以前的东厂,还是朕的私产,占两成分额。大唐资产管理署,以新东厂为抵押,向宝钞发行司,贷款六千万贯,用于经营。另外还有两成,一成朕打算分配给宗室。”
李言想的很周到,世族们摊下一亿贯之后,宝钞就能成为大唐货币,开始流通。百姓们只要一认可,就会纷纷使用,到时候,再此基础上,再翻个一两倍。
达到两亿到三亿的体量,应该不成问题的,就算动用三层,自己也能拿出七千万到一亿贯出来,用于投资。
“最后一成,可以对外分配给功臣勋戚,或者朝中老臣。”
“当然,这些都要投入资本,实实在在的要拿出真金白银的,不是白给的。”
“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大唐的产业,背后有朝庭和财政寺在背后支持,可以说与国同休。要政策有政策,要资本有资本,最重要的是,他有大唐为其保驾护航,也不存在亏损的问题。”
说到这里,李言挑了挑眉头,笑着说道:“若是在坐的诸位,有意参上一份,私下可以找朕,一成份额就是一千万。就算是几个大世族,恐怕也吃不下。”
“朕意可以分成100份,每份十万贯,对外发售。”
“当然了,这个产业,主要是为朝庭谋利,用于福泽百姓,为了分散风险,可以允许开放一部份民间投入。朝庭占有大部份份额,何证绝对可以控制。”
“朕占两成,这也是以后皇家的私人开支,朕不会再打国库的主意。”
“其它两成,也算是朕对众人的福利,仅此一次,错过了,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大家一定要抓紧机会。”
这样的安排,其实是极为牢靠的,朝庭占了六成,皇帝占了两成,剩下的皇室宗亲和功臣勋戚合起来才两成。朝庭和皇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体的。
也就是说八成以上的份额,足以保证东厂的朝庭属性。
看着皇帝几乎都把东厂瓜分干净了,依依不舍又十分小气的拿出一成出来,大家就知道,这肯定是件大好事,一百份名额,一份十万贯,除了马周这个穷鬼外。
大家都能拿下一部份
长孙无忌连忙站起来说道:“皇上,臣也不懂经营,只想给儿孙留下一份稳定的产业,臣愿拿出毕生积蓄,买下八份,用作传家之用,万一儿孙无能,也有份吃饭的保证。”
“皇上,臣和长孙大人差不多。”
萧禹也抢着说道:“当年梁朝灭亡,祖上还是留了些家底儿,再加上臣姐姐的资助,臣家也算殷实。是以臣愿支持皇上的创举,买下十份,用以传之后世。”
萧禹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
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名鲕,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萧禹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姐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皇后萧氏,后跟随其姐进入长安。
真要论及财力,长孙家族也比不上,萧禹是这里最有钱的,一下就拿出了一百万贯。
岑文本也是心痒难耐有些不好意思的站出来说道:“臣家虽不富裕,但臣也愿鼎力支持陛下,只是臣财力有限,只能买下三份,算是表明臣的心意。”
刘泊有家族支持,也是财大气粗:“臣也愿买下五份,支持皇上,只是臣不像长孙大人可以做主。不过臣回家后,可以告知家父,若是家父有意,可再行追加。”
最后,所有人视线都集中在马周身上。
马周一脸的通红,拱了拱手:“臣家贫寒,只能靠奉禄养家,实在没有多余的钱财,臣是一份也买不起。”
“嗯!”
李言善意的笑了笑:“马大人廉洁奉公,一心为民,朕也是知道的。这样,朕从内帑中拿出十万贯,买下一份,赐与马卿家,就算是代太上皇感谢马大人对朝庭这些年的兢兢业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