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81章 君臣较力(完)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1081章 君臣较力完
李言默默点了点头,这下算是折服了这个自视甚高的人。岑文本是个聪明人,他没傻傻的问杨妃是否真的包藏祸心,也没有再愚蠢的替杨妃求情。
他知道,摊上自己这样的圣主,杨妃没有做,自然不会冤枉她;
若是她心怀不诡,自己自然也会让她以合适的方式消失,不会受任何人的影响。意图弑君这样的罪行,是任何帝王都容忍不了的,也是谁求情也不管用的。
“李恪这样的人,若是让他去西域就藩,亏了他的一生志向,无疑于暴殄天物,焚琴煮鹤。”
李言直接说道:“父皇是开创基业之人,他即然英果类父,那朕就给他一个机会。”
“你去吴王府和他谈,就说是朕的意思,遥远的西方有无尽的国家和广袤无垠的土地。朕希望他领军出征,为我大唐开疆拓土,为我汉族续写辉煌。”
“出了唐境,他就是我大唐的功臣,有多少能耐,全都可以使出来。葱岭以西,尽皆外土,他有本事拿多少,就拿多少,只要是他打下的土地,全是他的。”
虽然之前心中已有所猜想,可当皇帝真的说出来,岑文本依然被皇帝那种气吞天下的魄力给震住了。
李言却没停止,依旧道:“他的兄弟,他的文臣武将,他的势力和羽翼,只要愿意和他一道的,他通通可以带出去。出了葱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他打下的地方,文臣武将,尽他安排,他麾下的军队,全都听从他的命令。若是他能把刚刚朕划出来的地中海以北的广袤土地打下来,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不弱于大唐的帝国。”
“等到那一天,他甚至可以登基称帝,在大陆西端,建立一个新的唐帝国。朕不但不会怪他,还会和他是兄弟,两国之间,可以是兄弟之邦,平等交往。”
岑文本听的热血沸腾,他从来没想过,历史上会有一个帝王有如此雄图远略。当今帝王的眼界,早已不局限在大唐一隅之地,而放眼四海,把整个汉民族的未来,当成了自己的目标。
毫无疑问,岑文本是看出来了,皇帝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把在国内是祸害的一部份力量,分出去拓展极西的疆域,把那些小国盘据的土地,都纳入汉人正统之下。
或许当今皇帝在游历西方的时候,就有了这种想法。
只是,他要继承大唐,无暇分身,这才把这个光荣的使命,交给了吴王李恪。
这对李恪来说,也是千载难缝的机遇。
李恪一身的文韬武略虽然在大唐不算最顶尖的,可在那些西域蛮人那里,却是骠骑将军那个极别的。再有整个大唐在背后支持,提供人力物力,不愁打不下一片天地。
与其在长安憋屈的活着,或者是去雪域窝囊的做一个守家之犬,不如豁出去干他一场。
这是史前无例的大功绩啊!
一旦完成,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恪,都会是整个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星星,甚至秦皇汉武在他们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生逢盛世,能参与到这样盛旷空前的历史中,岑文本与有荣焉!
岑文本站起身,整了整衣冠,然后以一种十分庄严的敬仰神色,对李言端端正正的行了三个大礼,随后激动不已的说道:“皇上胸襟如海般辽阔,眼界如天空一样浩大。”
“臣虽不才,愿代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叩谢圣上天恩!”
这一拜,岑文本心服口服,面对比自己小了两轮的青年,岑文本第一次发自内心的敬畏。他甚至隐隐觉得,就算是在有史以来的帝王群体中,对方也会是那震烁古今的帝王之王。
若说李世民自称天可汗的话,那当今皇帝,一旦完成如此创举,可称天帝。
再次起身的时候,岑文本眼色复杂的说道:“陛下,若是李恪真的在西方成事,您就不怕他挥兵东进,占了您的天下?”
“哈哈哈哈.”
李言仿佛听到天底下最大的笑话,仰天长笑,笑声直冲苍穹,震的殿顶翁翁发响。
岑文本却没有觉得尴尬和难堪,一直恭恭敬敬的待着。
良久,李言豪气冲天的说道:“西方是一片通往更加广阔天地的通途,比之东方,更加辽阔。大陆之外还有大陆,大海之外,更有大海,翻越了葱岭,更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若是李恪见识到了天高海阔,还回头和朕争大唐这一隅之地,那他就不配叫李恪,也不配父皇的夸赞了。”
“反之,朕是名正方顺的大唐皇帝,手下文臣武将无数,又握有整个中原的锦绣河山。如此资本之下,还败给一西方来犯之敌,那朕也没资格做这皇帝了?”
“敌人从来都是不缺的,就算不是李恪,也会是其他人。这大好江山,与其便宜了其他人,不如便宜自家兄弟。”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朕期待李恪能在外面发展壮大。”
李言淡然的摇了摇头:“去了西方,他是为国而战,为了扩展民族生存土壤而战,他的个人野心和大唐百姓的期待将会合而为一,他的名字和功绩将会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只要他答应西征,朕会配给他一万全幅武装的铁骑。不是朕不愿给更多,大唐有的是军队,只是西行漫漫,人贵精而不贵多,后勤辎重跟不上。”
“人越多,战力反而越差,真要是十万大军,他自己就会被拖垮。”“出了唐境,他可以以战养战,能养多少军队,就扩张多少;在唐境内,一切都要守我大唐的规矩。”
“他要不怕累赘,他的母亲,他的弟弟,他的妻妾子女,全都可以带上,朕不用留下人做人质。当然,朕还是建议他暂时不带,等到他在西方立住脚根了。”
“他的亲人,他自然可以派人接去。”
说到最后,李言眼神一凝,沉声道:“你可以告诉他,往东打,他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他的名字,也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受世人唾骂,遗臭万年。”
“而往西打,他就是大唐的吴王,开疆拓土的民族英雄。他的功绩也必将被万千生灵记住,整个汉家天下的父老儿郎们,也都将以他为荣,李恪这个名字,也会光耀千古,天地长存。”
“得失之间,一切都在他自己的选择。”
李言的底气,当然不是建立在相信人性的基础上,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西方和东方之间隔着西域,而西域又封给了世家大族。
李恪只要出去了,他们就不会让李恪进来,世族和李恪之间,本就水火不容。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李恪可以说服世族,联兵攻入。
那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了,经过了李言重新整顿过的大唐,权力高度集中,四方兵力如臂使指,朝庭可以调用的力量惊人。以中原的人力物力,又有雪域高原的辖制,还怕打不过西域联兵?
再说,还有草原上的上百万雄兵,绝对可以把李恪和西域诸国轰得粉碎。
可以说,李言掌控了绝对的力量。
根本就不需要靠人质来制约李恪,自己放养长大的老虎,自己就有能力控制他。
岑文本听的心中震动,情绪亢奋,慷慨激昂的道:“陛下放心,此去臣一定尽力而为,并探听李恪的真实心意。若他敢有小人之心,辜负陛下的厚望。”
“臣绝不会放过他,更不会让陛下的一番心血,付诸东流!”
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都已经不在重要了。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光辉使命面前,所有人都要让步,岑文本此时对李言已是习悦诚服,把对杨妃娘娘的私人感恩和对李恪的狭隘情义,也抛到了九霄云外。
说完,见李言再无其他交代,岑文本再次行了一礼,怀着不能自已的激动心情,退出了御书房。
来到殿外的广场,岑文本都恨不得仰天长啸,来舒发内心的快意和畅然。无意间看到了自己胸前漂浮的白须,岑文本遗憾的叹息一声,要是年轻二十岁该有多好。
遇见如此雄才伟略,气吞天地的帝王,他岑文本也必不负一生的才学,挥洒自己的荣光。
想到之前自己的忠心侍主,还有后来十多年的卧薪尝胆,岑文本不自禁的有些脸红。自己的眼界何其之短,只局限在这一城一地,扶保一个帝王。
而当今皇帝,早已放眼天下,为整个民族的未来开始谋划。
自己和皇帝比起来,那才真是小巫见大巫,繁星之比皓月,寒鸦之比鸾凤。
岑文本想到刚刚那幅生平仅见的地图,还有西方那辽阔的土地,和那些一个个生涩的国名,心中涌起了久违的雄心壮志。
古之帝王,面对那些能危胁到自己的杰出人才,大多都是举起屠刀,消除于萌芽之中;而当今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气魄,把这样的对手,放出去替大唐开疆拓土。
而不担心将来终有一天,这些在外坐大的亲王杀回来威胁到自己。
也许,当今皇帝和太上皇一样,宁可把那些大唐掌控不到的地方封给诸侯王,也不想便宜外人。这里面透出的是天下一家的长远眼光,即使最后失去江山,也不会有民族危亡之虞。
岑文本知道,和整个炎黄子孙的命运相比,一家一姓的得失,根本不足为虑。
他隐隐有一种明悟,皇帝的心比他想的还要大,他绝不会仅仅把开拓西方的使命放在李恪身上。李恪也绝不会是第一个被派出去远征的亲王,说不定以后还有更多的后来者。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说服李恪。
即为了自己的志向,也为了民族的前途,奋力一博,再打下一个唐帝国。
(本章完)
李言默默点了点头,这下算是折服了这个自视甚高的人。岑文本是个聪明人,他没傻傻的问杨妃是否真的包藏祸心,也没有再愚蠢的替杨妃求情。
他知道,摊上自己这样的圣主,杨妃没有做,自然不会冤枉她;
若是她心怀不诡,自己自然也会让她以合适的方式消失,不会受任何人的影响。意图弑君这样的罪行,是任何帝王都容忍不了的,也是谁求情也不管用的。
“李恪这样的人,若是让他去西域就藩,亏了他的一生志向,无疑于暴殄天物,焚琴煮鹤。”
李言直接说道:“父皇是开创基业之人,他即然英果类父,那朕就给他一个机会。”
“你去吴王府和他谈,就说是朕的意思,遥远的西方有无尽的国家和广袤无垠的土地。朕希望他领军出征,为我大唐开疆拓土,为我汉族续写辉煌。”
“出了唐境,他就是我大唐的功臣,有多少能耐,全都可以使出来。葱岭以西,尽皆外土,他有本事拿多少,就拿多少,只要是他打下的土地,全是他的。”
虽然之前心中已有所猜想,可当皇帝真的说出来,岑文本依然被皇帝那种气吞天下的魄力给震住了。
李言却没停止,依旧道:“他的兄弟,他的文臣武将,他的势力和羽翼,只要愿意和他一道的,他通通可以带出去。出了葱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他打下的地方,文臣武将,尽他安排,他麾下的军队,全都听从他的命令。若是他能把刚刚朕划出来的地中海以北的广袤土地打下来,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不弱于大唐的帝国。”
“等到那一天,他甚至可以登基称帝,在大陆西端,建立一个新的唐帝国。朕不但不会怪他,还会和他是兄弟,两国之间,可以是兄弟之邦,平等交往。”
岑文本听的热血沸腾,他从来没想过,历史上会有一个帝王有如此雄图远略。当今帝王的眼界,早已不局限在大唐一隅之地,而放眼四海,把整个汉民族的未来,当成了自己的目标。
毫无疑问,岑文本是看出来了,皇帝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把在国内是祸害的一部份力量,分出去拓展极西的疆域,把那些小国盘据的土地,都纳入汉人正统之下。
或许当今皇帝在游历西方的时候,就有了这种想法。
只是,他要继承大唐,无暇分身,这才把这个光荣的使命,交给了吴王李恪。
这对李恪来说,也是千载难缝的机遇。
李恪一身的文韬武略虽然在大唐不算最顶尖的,可在那些西域蛮人那里,却是骠骑将军那个极别的。再有整个大唐在背后支持,提供人力物力,不愁打不下一片天地。
与其在长安憋屈的活着,或者是去雪域窝囊的做一个守家之犬,不如豁出去干他一场。
这是史前无例的大功绩啊!
一旦完成,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恪,都会是整个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星星,甚至秦皇汉武在他们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生逢盛世,能参与到这样盛旷空前的历史中,岑文本与有荣焉!
岑文本站起身,整了整衣冠,然后以一种十分庄严的敬仰神色,对李言端端正正的行了三个大礼,随后激动不已的说道:“皇上胸襟如海般辽阔,眼界如天空一样浩大。”
“臣虽不才,愿代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叩谢圣上天恩!”
这一拜,岑文本心服口服,面对比自己小了两轮的青年,岑文本第一次发自内心的敬畏。他甚至隐隐觉得,就算是在有史以来的帝王群体中,对方也会是那震烁古今的帝王之王。
若说李世民自称天可汗的话,那当今皇帝,一旦完成如此创举,可称天帝。
再次起身的时候,岑文本眼色复杂的说道:“陛下,若是李恪真的在西方成事,您就不怕他挥兵东进,占了您的天下?”
“哈哈哈哈.”
李言仿佛听到天底下最大的笑话,仰天长笑,笑声直冲苍穹,震的殿顶翁翁发响。
岑文本却没有觉得尴尬和难堪,一直恭恭敬敬的待着。
良久,李言豪气冲天的说道:“西方是一片通往更加广阔天地的通途,比之东方,更加辽阔。大陆之外还有大陆,大海之外,更有大海,翻越了葱岭,更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若是李恪见识到了天高海阔,还回头和朕争大唐这一隅之地,那他就不配叫李恪,也不配父皇的夸赞了。”
“反之,朕是名正方顺的大唐皇帝,手下文臣武将无数,又握有整个中原的锦绣河山。如此资本之下,还败给一西方来犯之敌,那朕也没资格做这皇帝了?”
“敌人从来都是不缺的,就算不是李恪,也会是其他人。这大好江山,与其便宜了其他人,不如便宜自家兄弟。”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朕期待李恪能在外面发展壮大。”
李言淡然的摇了摇头:“去了西方,他是为国而战,为了扩展民族生存土壤而战,他的个人野心和大唐百姓的期待将会合而为一,他的名字和功绩将会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只要他答应西征,朕会配给他一万全幅武装的铁骑。不是朕不愿给更多,大唐有的是军队,只是西行漫漫,人贵精而不贵多,后勤辎重跟不上。”
“人越多,战力反而越差,真要是十万大军,他自己就会被拖垮。”“出了唐境,他可以以战养战,能养多少军队,就扩张多少;在唐境内,一切都要守我大唐的规矩。”
“他要不怕累赘,他的母亲,他的弟弟,他的妻妾子女,全都可以带上,朕不用留下人做人质。当然,朕还是建议他暂时不带,等到他在西方立住脚根了。”
“他的亲人,他自然可以派人接去。”
说到最后,李言眼神一凝,沉声道:“你可以告诉他,往东打,他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他的名字,也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受世人唾骂,遗臭万年。”
“而往西打,他就是大唐的吴王,开疆拓土的民族英雄。他的功绩也必将被万千生灵记住,整个汉家天下的父老儿郎们,也都将以他为荣,李恪这个名字,也会光耀千古,天地长存。”
“得失之间,一切都在他自己的选择。”
李言的底气,当然不是建立在相信人性的基础上,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西方和东方之间隔着西域,而西域又封给了世家大族。
李恪只要出去了,他们就不会让李恪进来,世族和李恪之间,本就水火不容。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李恪可以说服世族,联兵攻入。
那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了,经过了李言重新整顿过的大唐,权力高度集中,四方兵力如臂使指,朝庭可以调用的力量惊人。以中原的人力物力,又有雪域高原的辖制,还怕打不过西域联兵?
再说,还有草原上的上百万雄兵,绝对可以把李恪和西域诸国轰得粉碎。
可以说,李言掌控了绝对的力量。
根本就不需要靠人质来制约李恪,自己放养长大的老虎,自己就有能力控制他。
岑文本听的心中震动,情绪亢奋,慷慨激昂的道:“陛下放心,此去臣一定尽力而为,并探听李恪的真实心意。若他敢有小人之心,辜负陛下的厚望。”
“臣绝不会放过他,更不会让陛下的一番心血,付诸东流!”
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荣辱得失,都已经不在重要了。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光辉使命面前,所有人都要让步,岑文本此时对李言已是习悦诚服,把对杨妃娘娘的私人感恩和对李恪的狭隘情义,也抛到了九霄云外。
说完,见李言再无其他交代,岑文本再次行了一礼,怀着不能自已的激动心情,退出了御书房。
来到殿外的广场,岑文本都恨不得仰天长啸,来舒发内心的快意和畅然。无意间看到了自己胸前漂浮的白须,岑文本遗憾的叹息一声,要是年轻二十岁该有多好。
遇见如此雄才伟略,气吞天地的帝王,他岑文本也必不负一生的才学,挥洒自己的荣光。
想到之前自己的忠心侍主,还有后来十多年的卧薪尝胆,岑文本不自禁的有些脸红。自己的眼界何其之短,只局限在这一城一地,扶保一个帝王。
而当今皇帝,早已放眼天下,为整个民族的未来开始谋划。
自己和皇帝比起来,那才真是小巫见大巫,繁星之比皓月,寒鸦之比鸾凤。
岑文本想到刚刚那幅生平仅见的地图,还有西方那辽阔的土地,和那些一个个生涩的国名,心中涌起了久违的雄心壮志。
古之帝王,面对那些能危胁到自己的杰出人才,大多都是举起屠刀,消除于萌芽之中;而当今天子,竟然有这么大的气魄,把这样的对手,放出去替大唐开疆拓土。
而不担心将来终有一天,这些在外坐大的亲王杀回来威胁到自己。
也许,当今皇帝和太上皇一样,宁可把那些大唐掌控不到的地方封给诸侯王,也不想便宜外人。这里面透出的是天下一家的长远眼光,即使最后失去江山,也不会有民族危亡之虞。
岑文本知道,和整个炎黄子孙的命运相比,一家一姓的得失,根本不足为虑。
他隐隐有一种明悟,皇帝的心比他想的还要大,他绝不会仅仅把开拓西方的使命放在李恪身上。李恪也绝不会是第一个被派出去远征的亲王,说不定以后还有更多的后来者。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说服李恪。
即为了自己的志向,也为了民族的前途,奋力一博,再打下一个唐帝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