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085章 父子(上)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85章 父子(上)

    第1085章 父子上

    李言发现只要沉下心来,就能从那些枯燥乏味的折子上看到大唐各处不同的情景,真是皇帝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能知道北地的军情,南方的民生,西边的商队,东方的海贸,

    甚至经验丰富的话,能看到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各地官员争权夺利的现状,还有那一颗颗藏在深处的人心和欲望。

    这是一种不同的人生体验,李言在尽最大可能的融入这种视角。

    端起热茶喝了两口,李言伸了伸懒腰,看了看仅剩一小摞的奏折,心里头松了口气,再有半个时辰就能完成今天的任务。没再耽搁,李言继续埋头干了起来。

    回到外间的王德,没过一会儿,听到殿外传来明显的脚步声,皱了皱眉。

    这么晚一般不会有人再来了,而且这脚步声沉重中透着踌躇,也不像有紧急事务。外面的侍卫们也没有阻拦,估计是宫里的人,想到这里王德推开门走了出去。

    刚到门口,就看到一个长相俊逸,表情犹豫中带着纠结的少年正徘徊在殿门口,手中还提了一个食盒。

    王德连忙上前行了一礼,小声问侯道:“老奴参见太子殿下,殿下,您这么晚前来,是有事找陛下吗?”

    “是啊,王公公,孤是来给父皇请安的,父皇还在里面吗?”见到王德出来,李象神色一慌,连忙说道。

    ‘呃’

    王德一愣,脸色怪异的看了看手足无措的李象,又撇了撇外面漆黑的天空。意思很明显,若是今日的请安,这个时间是不是有些晚了;若是明日的请安,现在又有些太早了吧?

    看到王德的诧异,李象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的状态不太好,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心神说道:“父皇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孤这个做儿子的,也不忍心在东宫里休息,此非人子之道。”

    “是以孤吩咐人做了一些宵夜,来看看父皇,也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王德顿时了然,太子这是想来尽尽孝,做为伺侯了李世民一辈子的近侍,他对这些皇子们的心思,自然是了若指掌。

    想想现在的皇帝当初做太子的时候,才十一二岁,这些邀宠讨好之事,已经做的十分熟悉了。若论到灵慧内秀、人情练达这方面,现在的太子确实比不上当今的皇帝。

    虽然当初皇帝小时候,被人评价为敦厚仁义,木讷憨直,德孝有余,敏慧不足。可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不过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罢了,实际上皇帝的才华,远超一众皇子。

    现在的太子李象,才真正符合这十六个字的评语。

    不过如今皇帝仅有二子,李象不但是嫡出,更是正统,非李厥能比,是朝中所有人共同认可的储君。在王德看来,至少在十年之内,不会有人能威胁到李象的地位。

    至于十年之后,皇上广纳妃嫔,自然会诞下无数子嗣,若是李象非社稷之相,恐怕会重蹈前朝的覆辙。

    一瞬间王德脑海里划过诸般念头,手上的动作却不停留,忙伸手接过李象手中的食盒,一脸笑容的说道:“皇上还有半个时辰,今日的奏折就批阅完了。”

    “殿下来的正好,帮陛下整理一下御案,不过脚步轻些,别打扰了皇帝的思路!”

    李象感激的看了眼王德,拱了拱手:“多谢王公公”

    “殿下不用和老奴客气,快进来吧!”王德叫了一个太监领李象进了御书房。

    自己在外间,亲自处理太子拿来的食盒。

    虽是太子所献,但只要是外来的食物,都要进行严苛的检查,银针探测,太监亲尝,这些都是必须经过的程序。

    李象心情忐忑的走向御书房,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让自己即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连忙上前行了一礼:“儿臣参见父皇,愿父皇万福金安。”

    “嗯!”

    李言似乎知道李象来此的用意,连头也没抬,鼻子里轻哼了一声,继续批着折子,也没有其他表示。

    李象一时愣在了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自他一出身,李言就离开了长安,确切的来说,在长安所有人的眼里,李言都已经是殁在草原上了。李世民出于各种势力的平衡,没有再立新的太子。

    可很明显,并没有越过儿子立孙子的意图。

    因为李世民没有把李象这个嫡长孙接到宫里培养,也没有特别的宠爱和关照。皇帝的态度,满朝文武自然看在眼里,知道皇帝对庞大的东宫系旧势力,最大的底线就是不立新太子。

    若想让他迈过儿子去立皇孙,基本不可能。

    让海棠母子这么无名无份的住在东宫里,已经是他最大的让步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李象和一个普通的皇孙也没什么区别,甚至因为自己父亲不在的缘故。

    比之李恪、李泰的子嗣,更加不受待见。不是太子,却堂而惶之的住在东宫,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不满和敌视。

    海棠怕自己儿子受人欺负,平时也以教导的名义,把李象约束在东宫里,养成了李象老实内向、不善言辞的性格。当然,说得好听点,就是厚德仁义,与人为善。

    说得不好听点儿,就是老实巴交、胆小懦弱。

    如今李言回来,做了皇帝,李象也跟着水涨船高,重新回到了万众嘱目的地位,只是在成长期养成的性格和能力,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提升起来的。

    若是其他皇子,瞬间就能领会皇帝的意图,手脚麻利的坐在御案前面,研磨添香,端茶倒水,打扇扑蚊,整理桌案,递送奏折,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可李象却傻傻的立在那里,不知该如何行事,房内没有其他人,李言又在低头看折子。李象左看看右看看,一时无比尴尬,额上的汗水都流出来了。

    李言对此自然洞若观火,在心里暗叹了一声,这个儿子的资质实在算不好,比自己想的还要差上不少。

    不过,这样的性格憨实的太子,却十分符合大唐的形势。

    自己寿数长远,今年还不到三十,就算活到人们能接受的极限,百岁高龄,那还要坐七十年的龙椅。自己这个儿子今年十五,不一定能撑到八十五岁。

    再说了,就算能活那么大,都八十了,再继位还有什么意义?

    想到这里,李言心中也是一晒,后世胤礽曾仰天质问道,这天底下,岂有坐了四十年的太子。可实际上,胤礽生下来就是太子,十岁之前什么都不懂。

    二十岁之前,风华正茂,正在成长中,不可能担负起一个国家的重任。

    真正算起来,要从成年之后,胤礽最多只是做了二十年的储君,也不算特别长,二十岁之前的那二十年不能算的。

    而眼前的李象,有可能做七十年的太子,李言想到这里,都为对方感到同情和怜悯。

    若对方一直是这种老实敦厚的性子,那倒是福非祸了。

    不用继承皇位,便不需要肩负天下兴亡的重担,自然也不需要千锤百炼的成长来磋磨,做一个天底下最优厚的二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辈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国家的事情,上面有父皇顶着,下面有臣子们干着,自己只要占着这个位置就行了。百年之后,自己与父皇双双离去,自己的儿子或孙子继位为帝。

    追封自己为皇帝,在宗庙的祭位上少不了自己一个位置,永享后世香火。

    要是这样看来,李象还真是古往今来最幸福的一个人。

    没有了期待,李言对这个儿子也没有了要求,显得格外的宽容,抬起头指了指自己批完的折子:“你若无事,就坐过来看看,这些朕都批过了。你是储君,也需要了解一些国家大事。”

    “是,父皇!”

    李象神情一松,轻手轻脚的来到御案另一侧,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开始整理起来。

    李言微微一笑,继续处理剩下的折子。

    一个时辰后,李言的折子处理完,王德也适合的出现在面前,恭敬的说道:“皇上,太子殿下拿了一些夜宵过来,奴婢已经热了一下,您看是不是现在用?”

    “好,拿上来吧!”

    李言起身来到一边盥洗的地方,用冷水洗了一下脸上的疲乏,顿时混身舒坦。伸了伸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房内的沉重气氛瞬间被打破,空气也跟着流动起来。

    懒得再换地方,李言直接让王德把食物摆在了御案上。

    一份炖羊肉,一份烧鸡,两个时令蔬菜,几张面饼,分量并不少,热腾腾的冒着香气,在寂静的夜晚中,格外诱人。李言一下就被引起了馋虫,兴致高昂。

    吩咐道:“王德,拿一壶剑南春来,今晚朕与象儿好好喝两杯。”

    “是,陛下!”

    王德连忙拿来酒壶,摆上碗筷,一番忙碌后,李言和李象坐在了御案边。

    穿越了三个世界,李言都是力争上位,还从来没有培养过太子。一时来了兴趣,和李象边吃边聊了起来,询问这十多年李象母子都是怎么生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