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087章 父子(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87章 父子(下)

    第1087章 父子下

    李象却是听得神情震憾,却又哑口无言。

    他沉默良久,却无法否认,他渎书也只是人云亦云,并没有那份经验和阅历去独立深思这些历史背后的东西。不得不说,父皇看问题的角度确实与众不同。

    李象神情严肃的说道:“父皇,儿臣懂了,儿臣回东宫后,会以父皇的视角,重新渎一遍史书。不过,若是真让儿臣选,儿臣宁可不做那名传千古的始皇帝和汉武帝。”

    “儿臣更愿大唐的基业长久,传之不绝,也愿意为了这份传承而默默耕耘。”

    “嗯,象儿大智若愚,为父心中甚慰。”

    李言赞许的肯定,他要的就是李象不要好高骛远,总想着干大事,而是要脚踏实地,安份守已。

    随后说道:“其实你高祖爷爷看似脾气温和,与世无争,实则他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若是没有他的悉心培养和顾全大局,那有你皇爷爷的威临四海,震慑八荒。”

    “你皇爷爷的天可汗,其中一半,都要算在你高祖爷爷身上。”

    “象儿,你如今是我大唐的储君太子,未来的皇帝,大唐的基业,早晚要传到你的手中,这万里江山的重任,早晚要你一肩担之。储君就是你最重要的学习过程,你知道如何做好一个太子吗?”

    一边要给李象一些限制,一边也要安好他的心。

    李言想,其实康熙的太子胤礽未必等不了,入主中原后,从顺治开始到康熙对自己儿孙们的教育都是十分到位的,每天的课业也是十分繁重的,君臣纲常,父父子子那一套深入人心。

    胤礽哪怕心里盼着康熙早点驾鹤,也不会急着亲自动手的。主

    要是康熙心里没有安全感,为了制衡儿子,把老大、老三、老四、老八、老十四等儿子给拉起来,给了胤礽一种极大的危机感。

    这些兄弟们野心勃勃、虎视眈眈,随时等着取而代之,他心里极为害怕,这才慌不择路,错着频出。

    若是康熙能始终坚定的支持胤礽,削弱其势力,而拱其名份,同时也不允许其他儿子威胁到储君之位,胤礽也不至于总是生活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没有了危机感,他自然可以老老实实的等着皇位自动落到头上。

    所以,削弱限制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的培养支持,双管其下,这样才能稳住局面不失控。

    “儿臣不知,还望父皇教诲。”李象一怔,亲口听到父皇的期许,心里一喜,同时混身一个激伶,连忙集中精力,克制酒精对自己头脑的侵蚀,恭恭敬敬的向李言请教。

    当然,这也是李言看出来李象酒量不大,没让他多喝,不然再有几杯下肚,李象就会倒在桌子上了。

    李言淡淡的说道:“这天底下,最难的差使,莫过于储君了。这君好当,臣好当,可这不君不臣,半君半臣的太子,是世上第一难做的位置,历史上无数从太子位置上跌下去的储君,都证明了这一点儿。”

    “前朝太子杨勇,今朝太子李建成,都是前车之鉴。”

    见李象的表情,肉眼可见的浮现出惊惧不已的神色,李言叹了口气,语气和缓的说道:“朕也是从太子的位置上过来的,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太子,最有发言权。”

    “象儿你想做好这个位置,只需记住一点儿就可以了。”

    李象一脸紧张的盯着李言:“儿臣愚昧,还请父皇示下。”

    “想做好太子很简单,那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把太子的位置放在心上。”

    李言谆谆教诲道:“这天下有数千万百姓,数百万户人家,其中有九成以上的普通人,都挣扎在生存线上,每日天不亮就需要起来下地劳作。一家老小,面朝黄土背朝天。”

    “顶着烈日与风雪,用汗水和血泪,从土地里换取一些粮食,生儿育女,养家糊口。”

    李象从小在东宫里长大,娇生惯养,身边的亲人也都是非富即贵。从来没有见过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对百姓那仅有的一丝印象,也是从书本上得到的。

    如今亲耳听到父皇描述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有些将信将疑,一时陷入了沉思中。

    李言却不管不顾的继续说道:“而你出生就是锦衣玉食,在深宫中成长,被宫女太监侍侯着长大,根本不知道这个天下普通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你投身帝王家,是你的幸运,一辈子不用为衣食操心,更不用为了一石米而折腰。你生来就获得的东西,普通百姓就算十代人加起来,都得不到。”

    “被选为储君太子,未来继承大唐帝国,更是所有人求之不得的天命!”

    说到这里,李言话锋一转:“可这些,并不是靠你自己努力得来的,而是你的出身和朕带给你的。你品性敦厚,仁义善良,不应该把这些看得太重。”“对此要抱着一种淡然的态度,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顺其自然。”

    李言微微一笑:“若是朕没有料错,今天应该是你母后,或者你外祖父,要么就是你身边的那些人,劝你来的。他们让你来朕边尽孝,讨朕的欢心,以巩固太子的地位,是不是?”

    “呃”

    李象没想到父皇如此英明,一下就猜到了自己的意图,还能推出母后的态度。

    于是红着脸起身,跪伏于地说道:“父皇明见,是母后说父皇每日批阅折奏到深夜,儿臣却在东宫睡觉,实在有违人子孝道,这才让儿臣来陪伴父皇。”

    “并学习一些理政的经验,为父皇分忧。”

    “不过,儿臣也想和父皇多相处,才会主动前来的,父皇若要责怪,就惩罚儿臣,不要为了恼了母后。”

    李言把李象扶起,说道:“你母后一番良苦用心,朕怎么会怪她呢?当初你母后怀上你只有三个月,朕就离开长安了。这一去十六年,朕也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都是靠你母后把你拉扯大的,朕怎么有资格去责怪她?”

    “不,母后和儿臣都没有怪过父皇。”

    李象断然道:“儿臣知道,当时大唐立国不久,内忧外患频发,突厥连年入侵,皇爷爷更是亲临渭水与颉利对恃。父皇做为太子,为父分忧,为国尽忠,九岁就去罗艺军中为质。”

    “冒着生命危险,为我大唐争取了破敌的良机。”

    “后来更是才十多岁就出使草原,为我大唐争取分化瓦解突厥的机会,拉笼住了突利、契必何力和夷男等势力,为后来定襄大破突厥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父皇更是因此被卷入战场,受到疮伤,十六年漂泊在外,不能回京。在此家国大义面前,若儿臣再纠缠于家中小节,那才不配做大唐的皇子皇孙,更不配做父皇的儿子。”

    见李象一幅激动钦佩的模样,李言心里有些惭愧。不过想想,自己好像也确实是这样伟大,人质是自己做的,和亲也是自己担下的,还替大唐打下了辽东和西域。

    这一桩桩件件,不知不觉间,也立下了不少的功绩,他也确实当得起儿子这样的崇敬。

    想到这里,李言也不自觉的挺了挺腰板儿,自己也不光只是摘桃子好吧,这桃树的茁壮成长,也有自己的辛苦浇灌。

    “如今的天下,再没有一个人,比朕更知道该怎么做好一个太子了。”

    看到李象一脸虚心受教的样子,李言一脸正色道:“象儿,你不要把太子这个身份放在心上,更不要被它迷住了眼晴,困住了手脚,失去了自我。”

    “只要做好自己,这个储位,就谁也抢不走。”

    李象一脸的不解,李言却想到了原剧中的李承乾:“当你越看重储位,越想拥有,越怕失去,你就会用尽一切的手段来维持巩固。你身边的人,也会不择手段的帮你出谋划策,让你保住太子的位置。”

    “得失心太重,患得患失下,你做什么都会走形,做什么都不对。”

    “最终,你的行为会导致你离这个位置越来越远。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越贪图一样东西,你就会离它越远;当你混不在意的时候,它反而会静静的在那里等着你。”

    李言见儿子有些不明所已的神情,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记住朕的话,要知道珍惜,知道知足,你现在已经很幸福了,得到的已经够多了。”

    “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其它的,就交给上天。”

    李言当然知道,若是一般情况下,这么做跟本不行。这不是普通人生,这是大唐的权力核心,到处都是勾心斗角,你死我活,每个人都会身不由已的参与其中。

    可具体到自己这个特例身上,李象若是能做到这些,自然能幸福的生活一辈子。

    有些责任,他永远也不用承担。

    想到这里,李言心里一动,其实可以尽量培养一下眼前的儿子,就算不一定会让他继承皇位。可做为一个太子,若是真的培养好了,也能替自己分担不少政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