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098章 东西方略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1098章 东西方略
几日后,李言在朝堂上宣布了朝庭为加强和西域的联系,欲建设一条西域通往关内的大道,称为安西驿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在这几年提起了安西驿道的修建。
其实在李言看来,原来的历史中,长安中枢对四方的控制力度并不强。更重要的是内部并不宁靖,大唐好像一个合众联合体,根本无法聚集充沛的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修建一条通途来,绝对的有害无益。
原来大唐对西域之地只占了丝绸之路的一线,吐蕃更是和大唐平起平坐,西域三十六国也大多都是附庸大唐,成为了藩属国,建立了一套羁縻牵绊的朝贡体系。
西域诸国见识到了大唐的繁荣和富庶后,表面臣服,实则暗暗垂涎中原之财货。
无时不在励兵抹马,以待时机。
后面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儿,外患从西而来,与中原的割据势力相互呼应,打破了长安。
可如今在李言的操作下,完全把西域纳入了大唐的势力范围,并封给朝中诸臣做了诸侯国。最重要的是比历史上更进一步,土蕃拿了下来,以此为依托,西域可控。
雪域和西域形成了相互牵制的格局,若西域造乱,东攻长安,则雪域高原内的大量皇族宗室诸侯王不会坐视不理,攻其后方,西域联军则首尾难顾。
反过来,雪域高原的皇族坐大,图谋中原,也会顾忌到西域诸侯国。
总之,这两地不统一,就无法放心对付大唐,而他们两地相争的时候,就给了大唐充足应对的时间。周朝开国时分封近百诸侯国,到统一于秦,用了整整八百年。
大唐西域一百多诸侯国,至少也得八十年吧?
在此情况下,大唐仍然坐视两地诸侯国不断兼并,最后统一,那也是该死了。
整个格局已经建立,大唐以绝对优势,保持了相对的安全,那就要进一步加强控制,驭敌于中原之外。
其实不但是长安,就是那些地方诸侯,也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毕竟西域蛮荒之地,比之盛世中原还是落后了不少,世家贵族和功臣勋戚,都希望借助繁华的中原,把西域建设起来,成为各世族真正的万世基业。
再加上朝庭筹建财政寺,有了可用的财力,是以安西驿道的想法一经提起,就受到文武大臣的广泛支持。
李言当即下令将作监开始进行前期的勘探和路线规划,按照李言的打算,这条大道要修到安西都护府碎叶镇的伊塞克湖,也就是后世的塞上江南伊梨河谷。
直线距离长约六千多里,真正的路途几达万里,这可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条大道。
在唐朝,两地最快也要两个月来往一趟,按正常的赶路,半年一趟也属正常。这样的一条路,仅前期堪探和规划,恐怕就得两三年,再商议路线,设置险山关隘,克服施工障碍等。
真正动工,也要在四五年之后了。
众臣商议了一下后,选定了几个部门的人选。随后,李言不动声色的下旨,鉴于这一路不甚太平,任命吴王李恪带领一队人马为探测队伍的全程护卫,随队前往西域巡视。
除了岑文本和李恪兄弟外,其他朝臣都不知道李恪西行的真实意图。
还以为李恪牵涉到前段时间对侯君集的刺杀案中,或者是皇帝忌惮李恪在长安掣肘,欲把李恪指使出去,好对他的那些势力动手。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说说的。
皇权和世族之争的大局安定之后,自然要尽一步对其他势力下手,以巩固权势。皇帝的那些皇叔和兄弟们,还有李世民的那些旧臣们,都在收拾之列。
这也将迎来一轮又一轮的权力博弈
见皇帝把目标盯上了诸子争嫡时的诸皇子们,文武百官们心里都有数,不过大多都是置身事外,只要不牵涉到自己身上,他们自然乐得坐山观虎斗。
原本以为李恪会找借口推辞,谁知皇帝话音一落,李恪就慨然领命,这倒让很多朝臣高看了皇帝一眼。很明显此事皇帝和吴王早有商议,并私下达成了一致。
李恪是诸皇子之首,诸子都在看着他。
皇帝不动声色的拿下李恪,剩下的也就无话可说,面对皇帝,也没什么反抗之力了。
谋定而后动,皇帝的成长也是很快的,不少人在想着,是不是可以靠拢一下,为自己寻一条后路。随后,李言又调派了一些军队加强西域的力量,包括一些文臣和武将。不过都是一些中低级官员,还都是李恪一方的人马,只要李恪本人无异议,众臣也没有人反对。
散朝后,李言回到承庆殿,又准备开始自己一天的奏折消化。
只是,今天刚刚坐下,王玄策就来参见。
一番君臣之礼后,王玄策汇报道:“皇上,倭地使者藤原吉野这段时间,不断要求面见圣上,要求大唐为倭地数百万百姓做主,出兵讨伐突厥,帮助他们把突厥人赶出倭地,恢复故国。”
李言随后放下手中朱笔,仔细思索了一番,随后问道:“玄策,锦衣卫对倭地渗透如何?”
“回皇上,锦衣卫辽东千户所下面有两个百户所负责倭地事务。其中一个百户负责潜入突厥的银矿区域进行探查,另一个百户护负责倭地其他区域的信息授集。”
王玄策思索着回应道:“经过这些年的探查,我们已经获得从北至南整个瀛州列岛所有的区域地图,其中的环境、人口、水文、山川、道路、各地物产、风土人情等皆了若指掌。”
“太上皇曾有命,我们大唐早晚要把这里拿下来,是以我们做的都是最详细的资料探查。”
“嗯,很好。”
李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即使李世民不知道瀛州的重要性,不过仅从此地产银这一方面来看,这里就值得费精力,派了两个百户所,也算很重视了。
“这样,接下来,你就派人接触这个藤原吉野,告诉他,大唐要发行宝钞,需要大量的白银来维护宝钞的价值,所以朝庭已经决定,对突厥用兵,拿下瀛州。”
“不过,我们大唐要石见银山所在的本州岛东部划归我大唐,剩下的区域,可以让他拿去重新建国。”
王玄策脸色一急,争辨道:“皇上,现在突厥人在那里大肆开采银矿,这些人本就没什么地位,不如趁此机会,直接把此地全部吞并了,就像西域那样。”
“何必要留下一部份给他们,这样后患”
李言没等王玄策说完,直接摆了摆手,一脸严肃的低声说道:“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这样说只是为了麻痹藤原吉野,让他相信我大唐真心和他合作。”
“随后,你就可动用瀛州本地的锦衣卫,帮助他们策划一场内部的暴动,反抗这里的突厥人。”
说到这里,李言脸色凝重:“突厥人毕竟粗鄙,打仗虽行,但玩弄阴谋诡计不一定比得上倭人。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知道这些人在私底下组织了多少力量,藤原吉野即然意图挑起大唐和突厥的战争。”
“就说明他有底气,能从大唐和突厥的虎口下拿回倭地。”
“不是本土做战,我们大唐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真的打起来,未必能占上风。即便最后能赢,谁知道这场战争会拖多长时间,又会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万一这些人分散于四面八方,不断的骚扰,我们有可能连正常的银矿都无法开采。”
呃.
王玄策慢慢冷静下来,不得不承认,皇帝说的有道理,考虑的也更加周全。
见王玄策陷入沉思中,李言好好的给他普及了一下对于形势的研判:“突厥人是游牧民族,不善耕种,在倭岛上永远也无法融入,注定了他们只是捞一笔,早晚还是会离开的。”
“可我们大唐就不一样了,一旦我们进入了这里,很可能就会像高句丽那样,长期经营,把倭地纳入大唐的版图。那是倭人无法接受的,所以他们防范我们更甚于突厥。”
“朕所以这么安排,就是为了让你取信于他们,联合他们一起反叛突厥,让他们狗咬狗。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这些年他们准备了多少力量,也才能在暴露后一网打尽。”
王玄策一听,眼神放出钦佩的光芒,皇上看事情果然比自己要远,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想到如何更省力的拿下此地了。
“皇上,可是刚刚您也说了,倭人对我们的大军很是防范,万一我们的人大量渡海,必然引起他们的警觉,那如何消灭他们?”
李言微微一笑,看傻子般看了眼王玄策:“现在统治这里的不是大唐,而是突厥人,朕要的不是管理倭地,而是把他们彻底灭掉,然后从大唐迁徙人口。”
“到时候封诸侯王坐镇,像西域那样,彻底纳入大唐管辖。”
‘嘶’
王玄策一脸的震惊,这可是对西域都没有过的严厉啊!
(本章完)
几日后,李言在朝堂上宣布了朝庭为加强和西域的联系,欲建设一条西域通往关内的大道,称为安西驿道。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在这几年提起了安西驿道的修建。
其实在李言看来,原来的历史中,长安中枢对四方的控制力度并不强。更重要的是内部并不宁靖,大唐好像一个合众联合体,根本无法聚集充沛的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修建一条通途来,绝对的有害无益。
原来大唐对西域之地只占了丝绸之路的一线,吐蕃更是和大唐平起平坐,西域三十六国也大多都是附庸大唐,成为了藩属国,建立了一套羁縻牵绊的朝贡体系。
西域诸国见识到了大唐的繁荣和富庶后,表面臣服,实则暗暗垂涎中原之财货。
无时不在励兵抹马,以待时机。
后面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儿,外患从西而来,与中原的割据势力相互呼应,打破了长安。
可如今在李言的操作下,完全把西域纳入了大唐的势力范围,并封给朝中诸臣做了诸侯国。最重要的是比历史上更进一步,土蕃拿了下来,以此为依托,西域可控。
雪域和西域形成了相互牵制的格局,若西域造乱,东攻长安,则雪域高原内的大量皇族宗室诸侯王不会坐视不理,攻其后方,西域联军则首尾难顾。
反过来,雪域高原的皇族坐大,图谋中原,也会顾忌到西域诸侯国。
总之,这两地不统一,就无法放心对付大唐,而他们两地相争的时候,就给了大唐充足应对的时间。周朝开国时分封近百诸侯国,到统一于秦,用了整整八百年。
大唐西域一百多诸侯国,至少也得八十年吧?
在此情况下,大唐仍然坐视两地诸侯国不断兼并,最后统一,那也是该死了。
整个格局已经建立,大唐以绝对优势,保持了相对的安全,那就要进一步加强控制,驭敌于中原之外。
其实不但是长安,就是那些地方诸侯,也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毕竟西域蛮荒之地,比之盛世中原还是落后了不少,世家贵族和功臣勋戚,都希望借助繁华的中原,把西域建设起来,成为各世族真正的万世基业。
再加上朝庭筹建财政寺,有了可用的财力,是以安西驿道的想法一经提起,就受到文武大臣的广泛支持。
李言当即下令将作监开始进行前期的勘探和路线规划,按照李言的打算,这条大道要修到安西都护府碎叶镇的伊塞克湖,也就是后世的塞上江南伊梨河谷。
直线距离长约六千多里,真正的路途几达万里,这可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条大道。
在唐朝,两地最快也要两个月来往一趟,按正常的赶路,半年一趟也属正常。这样的一条路,仅前期堪探和规划,恐怕就得两三年,再商议路线,设置险山关隘,克服施工障碍等。
真正动工,也要在四五年之后了。
众臣商议了一下后,选定了几个部门的人选。随后,李言不动声色的下旨,鉴于这一路不甚太平,任命吴王李恪带领一队人马为探测队伍的全程护卫,随队前往西域巡视。
除了岑文本和李恪兄弟外,其他朝臣都不知道李恪西行的真实意图。
还以为李恪牵涉到前段时间对侯君集的刺杀案中,或者是皇帝忌惮李恪在长安掣肘,欲把李恪指使出去,好对他的那些势力动手。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是说说的。
皇权和世族之争的大局安定之后,自然要尽一步对其他势力下手,以巩固权势。皇帝的那些皇叔和兄弟们,还有李世民的那些旧臣们,都在收拾之列。
这也将迎来一轮又一轮的权力博弈
见皇帝把目标盯上了诸子争嫡时的诸皇子们,文武百官们心里都有数,不过大多都是置身事外,只要不牵涉到自己身上,他们自然乐得坐山观虎斗。
原本以为李恪会找借口推辞,谁知皇帝话音一落,李恪就慨然领命,这倒让很多朝臣高看了皇帝一眼。很明显此事皇帝和吴王早有商议,并私下达成了一致。
李恪是诸皇子之首,诸子都在看着他。
皇帝不动声色的拿下李恪,剩下的也就无话可说,面对皇帝,也没什么反抗之力了。
谋定而后动,皇帝的成长也是很快的,不少人在想着,是不是可以靠拢一下,为自己寻一条后路。随后,李言又调派了一些军队加强西域的力量,包括一些文臣和武将。不过都是一些中低级官员,还都是李恪一方的人马,只要李恪本人无异议,众臣也没有人反对。
散朝后,李言回到承庆殿,又准备开始自己一天的奏折消化。
只是,今天刚刚坐下,王玄策就来参见。
一番君臣之礼后,王玄策汇报道:“皇上,倭地使者藤原吉野这段时间,不断要求面见圣上,要求大唐为倭地数百万百姓做主,出兵讨伐突厥,帮助他们把突厥人赶出倭地,恢复故国。”
李言随后放下手中朱笔,仔细思索了一番,随后问道:“玄策,锦衣卫对倭地渗透如何?”
“回皇上,锦衣卫辽东千户所下面有两个百户所负责倭地事务。其中一个百户负责潜入突厥的银矿区域进行探查,另一个百户护负责倭地其他区域的信息授集。”
王玄策思索着回应道:“经过这些年的探查,我们已经获得从北至南整个瀛州列岛所有的区域地图,其中的环境、人口、水文、山川、道路、各地物产、风土人情等皆了若指掌。”
“太上皇曾有命,我们大唐早晚要把这里拿下来,是以我们做的都是最详细的资料探查。”
“嗯,很好。”
李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即使李世民不知道瀛州的重要性,不过仅从此地产银这一方面来看,这里就值得费精力,派了两个百户所,也算很重视了。
“这样,接下来,你就派人接触这个藤原吉野,告诉他,大唐要发行宝钞,需要大量的白银来维护宝钞的价值,所以朝庭已经决定,对突厥用兵,拿下瀛州。”
“不过,我们大唐要石见银山所在的本州岛东部划归我大唐,剩下的区域,可以让他拿去重新建国。”
王玄策脸色一急,争辨道:“皇上,现在突厥人在那里大肆开采银矿,这些人本就没什么地位,不如趁此机会,直接把此地全部吞并了,就像西域那样。”
“何必要留下一部份给他们,这样后患”
李言没等王玄策说完,直接摆了摆手,一脸严肃的低声说道:“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这样说只是为了麻痹藤原吉野,让他相信我大唐真心和他合作。”
“随后,你就可动用瀛州本地的锦衣卫,帮助他们策划一场内部的暴动,反抗这里的突厥人。”
说到这里,李言脸色凝重:“突厥人毕竟粗鄙,打仗虽行,但玩弄阴谋诡计不一定比得上倭人。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知道这些人在私底下组织了多少力量,藤原吉野即然意图挑起大唐和突厥的战争。”
“就说明他有底气,能从大唐和突厥的虎口下拿回倭地。”
“不是本土做战,我们大唐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真的打起来,未必能占上风。即便最后能赢,谁知道这场战争会拖多长时间,又会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万一这些人分散于四面八方,不断的骚扰,我们有可能连正常的银矿都无法开采。”
呃.
王玄策慢慢冷静下来,不得不承认,皇帝说的有道理,考虑的也更加周全。
见王玄策陷入沉思中,李言好好的给他普及了一下对于形势的研判:“突厥人是游牧民族,不善耕种,在倭岛上永远也无法融入,注定了他们只是捞一笔,早晚还是会离开的。”
“可我们大唐就不一样了,一旦我们进入了这里,很可能就会像高句丽那样,长期经营,把倭地纳入大唐的版图。那是倭人无法接受的,所以他们防范我们更甚于突厥。”
“朕所以这么安排,就是为了让你取信于他们,联合他们一起反叛突厥,让他们狗咬狗。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这些年他们准备了多少力量,也才能在暴露后一网打尽。”
王玄策一听,眼神放出钦佩的光芒,皇上看事情果然比自己要远,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想到如何更省力的拿下此地了。
“皇上,可是刚刚您也说了,倭人对我们的大军很是防范,万一我们的人大量渡海,必然引起他们的警觉,那如何消灭他们?”
李言微微一笑,看傻子般看了眼王玄策:“现在统治这里的不是大唐,而是突厥人,朕要的不是管理倭地,而是把他们彻底灭掉,然后从大唐迁徙人口。”
“到时候封诸侯王坐镇,像西域那样,彻底纳入大唐管辖。”
‘嘶’
王玄策一脸的震惊,这可是对西域都没有过的严厉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