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130章 内卷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130章 内卷

    第1130章 内卷

    隐藏在施罗叠外表下的李言分身深深的叹了口气,他知道,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人心都是贪婪的,仅仅靠教育、说服和讲道理是没用的。不管是贵族还是庶民,但凡有机会,人们就会拼命的吞噬一切自己可以得到的好处,而不会松口,这就是人性。

    想要让他们约束一下自己,只有靠外力,只有靠敌人。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国家举世无敌的时候,就是他衰亡的开始。历史上的朝代数次从盛而衰,都在于没有敌人,强大到无可匹敌的时候。

    或者说,当他们认为没有敌人的时候,反而会更快的灭亡。

    朱元璋把能给朱允炆带来威胁的力量全都铲除了,守住留下的江山了吗?

    没有,朱允炆死得更快了,连四年都没能撑过去。

    朱元璋什么都留给孙儿了,唯一没有留的就是敌人,结果自己的儿子反而成了孙子最大的敌人。

    大唐的长治久安,也不能只依赖某一个英明的君主。开国时有李世民,接下来的几百年王朝,不可能代代都是李世民。李言也无法确保李象,或者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是英主。

    与其把希望寄托虚无飘渺的侥幸身上,不如把一切都交给规则。

    突厥汗国的存在,既是大唐帝国的威胁,也是鞭策大唐不断进取的动力。

    封建王朝的稳固,极为依赖土地,不管是维护整个官员体系的正常运转,还是几百万军队的日常供养,一切的根源,都集中在土地上。一旦失去土地,再强盛的王朝也会瞬间崩溃。

    可以说,土地兼并的程度,就是王朝灭亡的程度,非人力能更改。

    王朝初期,大量土地释放,百姓安居乐业,大量的税收也能建更高大的城池,养更多守护国家的军队;到了中期,土地流向权贵,朝庭负担加重,税收减少。

    到了末期,八九成土地不再交税。

    仅剩的一两成土地,即要养活众多的百姓,还要负担整个国家的开支,如何能够支撑下去?到了这个时候,危局已非人力能挽救,除了改朝换代,别无他法。

    现在的大唐,就在进入土地快速的集中期。原本的收支就被苦苦的维持在一个非常勉强的程度,李言创造出了财政寺,收取了大量的钱财,同时还创造性的开设了大唐产业。

    这些都会让朝庭松口气的同时,也会让他们放松以前苦苦维持、寸土必争的防线,世族豪绅们会更加无所顾忌的吞噬土地。

    李世民仅仅是想要摊丁入亩,把人头税放到土地上,仅仅是想从每亩地上收些税收,用以维护国家的庞大开支都办不到。想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更是决无可能。

    变革势不可免,即然内部推不动,李言就从外界想办法。

    用突厥人的暴力,来进行强硬的一杆到底的重新分配土地,敢有阻拦者,全都推平。

    李言当然知道,自己此举必然会让世族们疯狂,他们会不计一切代价的派出军队,来将自己扑杀掉。可那又怎么样,突厥人本就是外敌,两国之间本就是你死我活的处境。

    草原上的人多的是,拉出来二三十万人,到中原来做做兼职,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儿?

    就算损失了这三十万人没有成功,自己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过几年再来一次。自己有无数次的试错机会,那些权贵们却未必能经受得住这一次又一次的不停冲击。

    何况,真正的反对力量并不是突厥人,而是大唐无数的普通百姓,只要把他们唤醒,这股力量足以毁天灭地。无论世族权贵的力量有多强,有多顽固。

    在百姓战争的汪洋中,都是不堪一击的。

    接下来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攻下更多的城市,强制性的分配土地,如果仅仅是一两个县,或者一两个州郡,那问题还不大,权贵们还可以利用整个大唐的世族来‘矫正过枉。’

    若整个河北,甚至进而包括河南、河东、齐地等上千万的百姓,都被自己分了土地,那些世族们还能拿回去吗?

    若他们真的敢那么做,要面对的就是整个得到土地区域所有百姓的反抗。

    一个李世民,他们可以除掉;换上一个新的皇帝,他们一样可以动手脚。面对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他们再有势力,也是无能为力,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

    都说一个庞然大物的对手,只能是另一个庞然大物;李言以前想用皇权来对付世族,最后发现,皇权并不是他们的对手。即然这样,那自己就找一个更大的群体,来对抗世族。

    那就是成千上万最底层的百姓.

    这些走向世族对立面的敌人,都是他们的贪得无厌自己制造出来的。尤其是自己现在打了明牌,把一切挑明了,就是要用‘分田地’来攻击,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在兵事攻击之外,配上政治手法,简直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

    以后所有突厥人都知道了,中原的土地兼并程度,就是他们是否能攻克中原王朝的关键因素。

    如此,只要这个程度超过五成,就会有游牧民族南侵,以此破局。为了社稷的稳固,权贵们就只有死死的把土地兼并的程度,控制在五成以下,以确保有足够多的百姓站在他们那一边,帮他们抵抗外敌。

    想到这里,李言有些无奈,又有些自嘲,皇帝都做不到的事情,突厥人竟然可以办到。

    有时候敌人,也不完全是坏处,利用好了,也能发挥出不可想像的作用。

    李言为他们设计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模式,若是对百姓手下留情,到嘴边的肉不咬下去,他们会痛不欲生;而对百姓无底线的压榨,又会引来外部的敌人。

    从此,百姓们不再是没娘的孩子,更不在是任人宰割的鱼肉。权贵们要和突厥人一起内卷,来竞争这些人心。谁获得了百姓们的拥护,谁就能维护秩序的稳定和适可而止的利益。

    他们的对手将不在是具像化的皇帝,而是实实在在的北方突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游牧民族。

    想到这里,李言眉梢微微一跳,他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为什么上天给了山川四塞之险的中原锦秀河山,又给了北方一望无际的大漠草原?为什么有了农耕民族,又创造了游牧民族。

    一切都是为了制衡!

    没有制约的力量,根本无法存在,也是一种灾难。

    当然,对于智慧超群的世族们来说,仅仅只是多了一些限制,并不会完全杜绝他们的优势。只要他们愿意把百姓当人,相同的条件下,百姓们自然还是拥护自己人的。

    李言能做的不多,只能把这个标准,从八九成减少到四五成,以此来确保大唐的基础还在,能让百姓生活的不那么艰难。

    “这个方法管不管用,你们很快就知道了。”

    见众人议论不休,施罗叠直接下令道:“这十天,本汗会镇守蓟县,确保政策的实行。你们各自带一万人马,分头攻城掠地,就打出‘分田地’的口号,把整个幽州的郡县都打下来。”

    “按照本汗今天的操作手法,依样画葫芦,知道吗?”

    “另外,本汗会派出执法队,随军监督。在进攻的过程中,绝对不许屠城,绝对不许滥杀百姓,一旦让本汗知道你们约束不住自己的部众,本汗就亲自帮你们。”

    说到最后,施罗叠已经杀气腾腾的语气,让帐内二十多个部族首领心里一紧,纷纷起身应诺道:“臣等谨尊大汗的吩咐,大汗放心,臣等今日已经看到大汗神奇的操作了。”

    “即便达不到大汗的程度,学个七八成还是没问题的。再说,那些财宝都在贵族手中,他们的田地我们也不感兴趣,能用此收买大唐百姓,让他们不再作对,我们也是乐意的。”

    施罗叠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本汗留下八九万人镇守这里,剩下的二十万,你们都带走吧!记住,这关乎我们的生死存亡,还有最后我们能不能顺利逃出河北,本汗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当天下午,卓里不就带人回到之前攻下的涿县,依照施罗叠交给的方法,派出几万大军四处散开,把涿县城郊的百姓都给集中了起来,当着数万百姓的面,烧了所有的田契地契、房契和卖身契。

    随后派出人,到各个村庄去分田地。

    耽误了几天后,他留下三万大军固守涿县,又分派出四万军队,攻打四周的城池,而自己亲自带着三万骑兵,向西南方向百里外的易州郡治易县城而来。

    易县是燕赵之地有名的重镇,城池高大,四周还有护城河。人口超过十万,正规的防守兵力就在八千以上。再加上突厥大军攻下涿县和蓟县,早已引起了易县的警惕。

    将四周小城的兵力收回守卫,总共有超过两万的兵力固守。

    卓里不为求保险,没有按照施罗叠说的,仅带一万骑兵,而是带着足足三万。

    这样即便攻不下城池,自保还是没问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