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153章 百转千折的局势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1153章 百转千折的局势
张玄素一愣,这才明白。
原来刚刚在宫中,皇上表面上同意了自己的提议。实则对此事早就心中有数,不过是用这种方式,好让自己死心。
罢了,即然这样,那自己这回也就不争了。
“天意啊,即然这样,那君集你也不要多担心了,安心养病吧!”
想到这里,张玄素遗憾的叹了口气说道:“右贤王没有出兵的迹像,河北已然成了一个牢笼。突厥人别看现在折腾的历害,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朝中文臣武将无数,必能从容收拾,只是这番绝世之功,却是与你我无缘了。”
“唔咳咳咳.”
侯君集又是一阵咳嗽,心里却是暗暗苦涩。
河北乱局哪里是军功,分明是一处张着血盆大口、吞噬人命的练狱,无论是谁都是有去无回。
他是熟知内情的,老早就发现,皇帝要借用突厥人对世族下手。
对于额尔齐斯河王庭又出了一个右贤王,侯君集想的很简单。太子殿下即然要回来做皇帝,必然会找一个傀儡,继续扮演自己在台上招摇,以稳定局势。
那时候长安形势不明,先找个傀儡支应着。
若是能回到大唐和平继位,自然是好;若是阻力太大,还能退回草原,不失霸主之位。
此乃进退从容之策,侯君集也是双手赞同的。
后来登基顺利,紧接着草原上发生了右贤王遇刺事件,侯君集下意识的就以为。皇上要借此让‘傀儡’名正言顺的消失,然后让下面的信得过的几位大将,拥护着几位‘少年子嗣’接掌权力。
并发动南侵,以配合自己的‘消藩大计’。
可局势并未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傀儡’病而不死,紧接着漠北爆发了施罗叠复起,横岭大战,死伤无数。
当时侯君集还紧张了一阵,以为皇上玩儿脱了,被施罗叠趁机崛起了。
哪知道正操心的时候,施罗叠却掉头南下,横冲直撞的冲入了河北道,又是对世族下手,又是给百姓分田地的。侯君集这才放下了心,看来自己是小瞧了皇帝。
这一系列的变故,正是皇上在合理的瞒过天下人,为引突厥人南下作铺垫呢!
侯君集无法洞测实情,又不敢向皇帝询问,更不敢把如此天大的隐秘向旁人请教,只好躲在府中,凭着自己不多的人生经验,依着明面上的一些事件,来暗暗推测皇上的意图和形势的发展。
只是形势千回百折,屡屡出乎意料,却又顽强的朝着有利于皇帝的方向运转。
这让他数次感慨,皇帝果然是深不可测,又无比高明.
虽然侯君集不清楚李承乾是怎么避过满朝文武和各大世族的控制,在几千里之外的长安城,遥遥掌握那个‘傀儡’,又是怎么控制施罗叠,让他妥协就范的?
但是突厥人的所有动作,都极为符合皇帝的利益,沉重打击了世族的根基。
突厥人正在做的是李世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而皇帝却借用突厥人的强横武力,釜底抽薪,一步到位,直接用暴力抄家分田地,简直是太痛快了。
侯君集到这时也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会绕那么大一个圈子?
皇权和世族的争斗无比敏感,他们对皇帝严防死守,只要世族利益受损,他们第一个怀疑的就是皇帝。
是以整个事态的演变要无比符合逻辑和情理,要在动机上做的天衣无逢,方能瞒天过海。但凡让世族们嗅到一点皇帝出手的蛛丝马迹,他们立刻就会出手。
悟透这一点儿后,侯君集只觉得头皮发麻,脊背生寒。
权力核心的高手博弈,那种妙到颠毫的精微较量,实在是太恐惧了。这要心智高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滴水不露?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族。
那些动辙传承数百年,上千年世家,里面有多少看清世事,摸透人心的老怪物。他们久经风浪,眼中深远,能轻易改朝换代,把皇帝和天下玩弄于鼓掌之中。
而更可怕的是皇帝,年纪轻轻,却有着不输世族,敢于朝一群前朝乃至更前朝留下的老骨头们下手的勇气和智慧。
仅仅只为了在动机上蒙蔽世族,就硬生生的在草原深处发生了了一场大战,死伤了几十万人。
有此一战,才能将施罗叠合理的推出来,也才能让他背上所有的黑锅。
朝中人都不清楚施罗叠为什么不留后路的时候,侯君集却清楚,那本身就是一颗死棋。这三十万突厥人,有死无生,就是为了与世族同归于烬而来的。
侯君集被李承乾冷酷无情的手段和深不可测的心机给彻底震住了,在草原上就能让两帮‘自己人’自相残杀,死上几十万人。那他们来到中原,又会造下多少杀孽呢?果然,帝王都是毫无人性的角色,为了权力,可以牺牲一切,眼皮都不眨的送几十万人下地狱。
几十年下来,经他指挥的战役,敌我方双战死的人全都加起来,都没有皇帝遥遥指挥的这两场大战死的人多。
侯君集身经百战,打了一辈子的仗,从来都没有怕过,可现在,他是真的有些怕了。他可以坦然面对沙场的血雨腥风,却不想看到人心的险恶与凶残。
托李承乾做右贤王的福,侯君集也不再对突厥人那么排斥。
几次借着出使在草原上生活下来,他也知道,游牧民族的大部分军卒,也是慷慨激昂的汉子。没有战争和生存危机的时候,他们也是心思简单,性格耿直,守着父母妻儿过日子的良人。
和中原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太大的分别。
可这些人就被他们忠心的大王给送上了战场,白白丢掉了性命,这就是数十万个家族啊!就为了一个合理入侵中原的借口,就连侯君集都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他也能理解,李承乾也没有办法,和那些世族们斗,不能不万倍的小心。
另外一方面,在临老之际,能‘弃武从文’,欣赏到这么一场精彩绝伦的弈棋,侯君集死而无憾。
只是这其中的凶险程度,却是让人毛骨悚然。
侯君集待在府中,静静的看着朝堂中自己那年轻的女婿,扮演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对百官和世家步步退让,甚至连朝政之权都让给了中枢众臣。
所有人都在夸皇上温文而雅,虚怀若谷,实乃千古难见的明君、圣君、仁君。
每当此时,侯君集都是暗暗鄙视,满朝诸公,都被皇上蒙在了鼓里。当今天子,肯定是不世出的明君、圣君,却永远不可能是仁君。在背后看不到的地方,他像一个冷血的荒古巨兽。
视人命如草芥,玩弄天下如棋局,心念微动之间,白骨如山,尸身盈野,无数人头落地。
这整个天下,除皇帝本人之外,大概就只有自己一个人,能知道表面混乱的局势下,到底藏着怎样的杀机和波诡云谲。现在的局面看似平静,实则比太上皇时期还要凶险万分。
一旦皇帝的意图暴露,天下立时就会大乱。
作为除了皇帝之外,唯一能窥视到‘天机’的人,侯君集又惊又怕,更是小心谨慎到了极致。而皇帝明显也没有忘记自己,每隔一段时间,皇帝派人来送的药材都比前一次多。
侯君集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必须越来越严重,彻底脱离朝堂,淡出人们的视野里。
本来侯君集只是装虚弱,后来就只在有人来探望的时候装下病。
现在倒好,为了万无一失,无论人前人后,他都装成一幅重病傍身,缠绵床榻的样子,如今就连他身边的阖府下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体到底怎么样了?
就算新任亲信管家侯万,也只知道自家老爷是真的有病,只是没有外面表现出来的那么严重而已。
侯君集躲在府中,静静的看着天下大势的演变。
太子李象隔一天就会来一趟,侯君集也不用其他路子,就能知道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河北乱局越来越严重,世族们终于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祭出了陇西飞骑。
侯君集知道,这才是关陇世族们最后依仗的实力。
在皇帝绞尽脑汁的谋算下,终于探出了藏身之所,露出了自己的真容,皇帝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侯君集现在也明白了,河北道的突厥人,就是为了这股骑兵准备的。三十万有来无回,随时准备赴死的北方蛮夷,对上精心训练的战力惊人的二十万陇西飞骑,必然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同归于烬。
前天长孙无忌来探病,虽然打着想请侯君集为主将的说法儿。
可侯君集却知道,他们是不可能把底牌交给自己的。长孙无忌的前来,不过是来看看自己的情况。毕竟做为皇帝最亲信的岳父,又是军中最大的依仗。
自己越是虚弱,就代表皇帝越虚弱,他们就可以越放心。
侯君集此时也产生了一些李言的想法,文人之间斗心眼演戏,可是比武将们上战场打仗要累多了。不过在事先就和皇帝有过交手之后,侯君集的表现已经足以瞒过世人了。
(本章完)
张玄素一愣,这才明白。
原来刚刚在宫中,皇上表面上同意了自己的提议。实则对此事早就心中有数,不过是用这种方式,好让自己死心。
罢了,即然这样,那自己这回也就不争了。
“天意啊,即然这样,那君集你也不要多担心了,安心养病吧!”
想到这里,张玄素遗憾的叹了口气说道:“右贤王没有出兵的迹像,河北已然成了一个牢笼。突厥人别看现在折腾的历害,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朝中文臣武将无数,必能从容收拾,只是这番绝世之功,却是与你我无缘了。”
“唔咳咳咳.”
侯君集又是一阵咳嗽,心里却是暗暗苦涩。
河北乱局哪里是军功,分明是一处张着血盆大口、吞噬人命的练狱,无论是谁都是有去无回。
他是熟知内情的,老早就发现,皇帝要借用突厥人对世族下手。
对于额尔齐斯河王庭又出了一个右贤王,侯君集想的很简单。太子殿下即然要回来做皇帝,必然会找一个傀儡,继续扮演自己在台上招摇,以稳定局势。
那时候长安形势不明,先找个傀儡支应着。
若是能回到大唐和平继位,自然是好;若是阻力太大,还能退回草原,不失霸主之位。
此乃进退从容之策,侯君集也是双手赞同的。
后来登基顺利,紧接着草原上发生了右贤王遇刺事件,侯君集下意识的就以为。皇上要借此让‘傀儡’名正言顺的消失,然后让下面的信得过的几位大将,拥护着几位‘少年子嗣’接掌权力。
并发动南侵,以配合自己的‘消藩大计’。
可局势并未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傀儡’病而不死,紧接着漠北爆发了施罗叠复起,横岭大战,死伤无数。
当时侯君集还紧张了一阵,以为皇上玩儿脱了,被施罗叠趁机崛起了。
哪知道正操心的时候,施罗叠却掉头南下,横冲直撞的冲入了河北道,又是对世族下手,又是给百姓分田地的。侯君集这才放下了心,看来自己是小瞧了皇帝。
这一系列的变故,正是皇上在合理的瞒过天下人,为引突厥人南下作铺垫呢!
侯君集无法洞测实情,又不敢向皇帝询问,更不敢把如此天大的隐秘向旁人请教,只好躲在府中,凭着自己不多的人生经验,依着明面上的一些事件,来暗暗推测皇上的意图和形势的发展。
只是形势千回百折,屡屡出乎意料,却又顽强的朝着有利于皇帝的方向运转。
这让他数次感慨,皇帝果然是深不可测,又无比高明.
虽然侯君集不清楚李承乾是怎么避过满朝文武和各大世族的控制,在几千里之外的长安城,遥遥掌握那个‘傀儡’,又是怎么控制施罗叠,让他妥协就范的?
但是突厥人的所有动作,都极为符合皇帝的利益,沉重打击了世族的根基。
突厥人正在做的是李世民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而皇帝却借用突厥人的强横武力,釜底抽薪,一步到位,直接用暴力抄家分田地,简直是太痛快了。
侯君集到这时也明白了,为什么皇帝会绕那么大一个圈子?
皇权和世族的争斗无比敏感,他们对皇帝严防死守,只要世族利益受损,他们第一个怀疑的就是皇帝。
是以整个事态的演变要无比符合逻辑和情理,要在动机上做的天衣无逢,方能瞒天过海。但凡让世族们嗅到一点皇帝出手的蛛丝马迹,他们立刻就会出手。
悟透这一点儿后,侯君集只觉得头皮发麻,脊背生寒。
权力核心的高手博弈,那种妙到颠毫的精微较量,实在是太恐惧了。这要心智高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滴水不露?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族。
那些动辙传承数百年,上千年世家,里面有多少看清世事,摸透人心的老怪物。他们久经风浪,眼中深远,能轻易改朝换代,把皇帝和天下玩弄于鼓掌之中。
而更可怕的是皇帝,年纪轻轻,却有着不输世族,敢于朝一群前朝乃至更前朝留下的老骨头们下手的勇气和智慧。
仅仅只为了在动机上蒙蔽世族,就硬生生的在草原深处发生了了一场大战,死伤了几十万人。
有此一战,才能将施罗叠合理的推出来,也才能让他背上所有的黑锅。
朝中人都不清楚施罗叠为什么不留后路的时候,侯君集却清楚,那本身就是一颗死棋。这三十万突厥人,有死无生,就是为了与世族同归于烬而来的。
侯君集被李承乾冷酷无情的手段和深不可测的心机给彻底震住了,在草原上就能让两帮‘自己人’自相残杀,死上几十万人。那他们来到中原,又会造下多少杀孽呢?果然,帝王都是毫无人性的角色,为了权力,可以牺牲一切,眼皮都不眨的送几十万人下地狱。
几十年下来,经他指挥的战役,敌我方双战死的人全都加起来,都没有皇帝遥遥指挥的这两场大战死的人多。
侯君集身经百战,打了一辈子的仗,从来都没有怕过,可现在,他是真的有些怕了。他可以坦然面对沙场的血雨腥风,却不想看到人心的险恶与凶残。
托李承乾做右贤王的福,侯君集也不再对突厥人那么排斥。
几次借着出使在草原上生活下来,他也知道,游牧民族的大部分军卒,也是慷慨激昂的汉子。没有战争和生存危机的时候,他们也是心思简单,性格耿直,守着父母妻儿过日子的良人。
和中原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太大的分别。
可这些人就被他们忠心的大王给送上了战场,白白丢掉了性命,这就是数十万个家族啊!就为了一个合理入侵中原的借口,就连侯君集都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他也能理解,李承乾也没有办法,和那些世族们斗,不能不万倍的小心。
另外一方面,在临老之际,能‘弃武从文’,欣赏到这么一场精彩绝伦的弈棋,侯君集死而无憾。
只是这其中的凶险程度,却是让人毛骨悚然。
侯君集待在府中,静静的看着朝堂中自己那年轻的女婿,扮演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对百官和世家步步退让,甚至连朝政之权都让给了中枢众臣。
所有人都在夸皇上温文而雅,虚怀若谷,实乃千古难见的明君、圣君、仁君。
每当此时,侯君集都是暗暗鄙视,满朝诸公,都被皇上蒙在了鼓里。当今天子,肯定是不世出的明君、圣君,却永远不可能是仁君。在背后看不到的地方,他像一个冷血的荒古巨兽。
视人命如草芥,玩弄天下如棋局,心念微动之间,白骨如山,尸身盈野,无数人头落地。
这整个天下,除皇帝本人之外,大概就只有自己一个人,能知道表面混乱的局势下,到底藏着怎样的杀机和波诡云谲。现在的局面看似平静,实则比太上皇时期还要凶险万分。
一旦皇帝的意图暴露,天下立时就会大乱。
作为除了皇帝之外,唯一能窥视到‘天机’的人,侯君集又惊又怕,更是小心谨慎到了极致。而皇帝明显也没有忘记自己,每隔一段时间,皇帝派人来送的药材都比前一次多。
侯君集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必须越来越严重,彻底脱离朝堂,淡出人们的视野里。
本来侯君集只是装虚弱,后来就只在有人来探望的时候装下病。
现在倒好,为了万无一失,无论人前人后,他都装成一幅重病傍身,缠绵床榻的样子,如今就连他身边的阖府下人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体到底怎么样了?
就算新任亲信管家侯万,也只知道自家老爷是真的有病,只是没有外面表现出来的那么严重而已。
侯君集躲在府中,静静的看着天下大势的演变。
太子李象隔一天就会来一趟,侯君集也不用其他路子,就能知道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河北乱局越来越严重,世族们终于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祭出了陇西飞骑。
侯君集知道,这才是关陇世族们最后依仗的实力。
在皇帝绞尽脑汁的谋算下,终于探出了藏身之所,露出了自己的真容,皇帝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侯君集现在也明白了,河北道的突厥人,就是为了这股骑兵准备的。三十万有来无回,随时准备赴死的北方蛮夷,对上精心训练的战力惊人的二十万陇西飞骑,必然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同归于烬。
前天长孙无忌来探病,虽然打着想请侯君集为主将的说法儿。
可侯君集却知道,他们是不可能把底牌交给自己的。长孙无忌的前来,不过是来看看自己的情况。毕竟做为皇帝最亲信的岳父,又是军中最大的依仗。
自己越是虚弱,就代表皇帝越虚弱,他们就可以越放心。
侯君集此时也产生了一些李言的想法,文人之间斗心眼演戏,可是比武将们上战场打仗要累多了。不过在事先就和皇帝有过交手之后,侯君集的表现已经足以瞒过世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