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157章 谈判与妥协(上)
热门推荐:
果然,人杀多了,就有经验了
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
基金会:开局从大爷嘴里逃出生天
火影:开局带着二柱子来到战国
穿越反派,一颗御兽蛋砸废主角
恋恋时光簿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盗墓笔记之长生墟
最后的活神
第1157章 谈判与妥协上
接下来好几天时间,先是长孙皇后前去劝说未果,皇帝坚决要御驾亲征。随后朝中文臣武将,还有功臣勋戚,甚至宗室亲王,也是一波一波的前去阵述厉害,试图打消皇帝如此胡闹的举动。
虽然说朝庭的大权被世族所把恃,他们也不能为所欲为。
世族力量是很强,只是他们分成了三大圈子,每个圈子内部,也有着不同的派系。
在关乎世族生死存亡的核心问题上,他们自然会联起手来对抗皇帝。但在平时的朝政上,他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也是斗的厉害。想把他们‘团结’起来,一致外,也不容易。
李言这个皇帝,也不是一点权力也没有。
只要不动世族们的核心利益,一般情况下,皇帝真要决心做某件事,他们也没办法。
总不能因为一点破事儿,或者皇帝正常的争权夺利,就把皇上换掉吧?
当年李代杨兴,还有玄武门之变,都是关陇世族一致同意,这才顺利进行的。半年前的新旧更替,更是获得了三大世族圈子大部份门阀的一致赞同,这才能稳住局面,顺利完成过渡。
归根到底,还是实力使然。
实力不足时,即便不是你做的,皇帝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屎盆子扣在你的头上;如果实力强横,就算明知道是你做的,皇帝也得捏着鼻子认了,不敢有任何追究。
现在李言登基后,已然获得了大部份世族的认可和支持,也不是哪一家想换就能换的。几百年下来,这盘棋早就有固定的套路了,若是不经过大部份的力量同意。
谁敢擅自对皇帝下手,就会迎来大部份世族的全力反击,以谋反罪满门抄斩,甚至诛其九族,都是有可能的。
搞定一个皇帝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要面对来自那些拥护皇权力量的报复。
反过来,若是大部份世族一致同意更新换代。皇帝哪怕平平安安的待在皇宫,结果就已经确定了,无论以什么退场方式都无所谓,只是早晚的事情。
是以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在遭遇意外后,哪怕没有当场身死,也不敢报复。面对一个实力滔天的群体,皇帝也只能接受,若是抗争,结局只会更惨。
李言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明面上不会做出促使世族‘团结一致’的事情。
如今的‘御驾亲征’只是一个构思,还没有付诸实际;
而且世族们现在安全感十足,更是不会因为他一时的‘突发奇想’,就启动终级洗牌的。
果然,这些人并没有私下联络,试图‘一致对外’,只是在承庆殿外不断的‘劝谏’。
这一日,李言终于在御书房召见长孙无忌,一见面他就抱怨道:“舅舅,你们以往一直以父皇来鞭策朕,让朕要继承太上皇的志向,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如今突厥人悍然入侵我大唐,朕欲效法太上皇,有什么错,为什么你们都要阻拦朕?莫非朕在你们眼里,就这么不堪?只要朕出面,就一定会失败不成?”
“还是说群臣有什么私心,怕朕借此掌握兵权?”
长孙无忌见皇上切换到了甥舅模式,也放下了进谏的架势,坐在了御案前的锦墩上,苦笑着说道:“承乾啊,这次你是错怪大家了,说实话,这回众臣还真是为了你好。”
“自古皇帝亲征,真正的危险都不是来自敌国,而是来自国朝内部。”
“如今你刚刚登基,威望不着,实力不强,人心更是没有归附,难免会有人蠢蠢欲动,包藏祸心。”
“之前你逼那些亲王们就藩,就已经引起很多人不满了。若不是世族站在你这边,帮你压着,你以为李恪、李愔、李恽那些王爷会老老实实的前往高原?”
“这李佑不就借着生病,赖在长安不走,谁能拿他怎么样?”
“若是此时你离开长安,李佑勾结一些心怀叵测之徒,突然造逆,那怎么办?”
李言顿时面色一肃,眼神一冷:“他敢,现在其他亲王都已就藩,长安城就剩他一人,孤掌难鸣,谁会附和他?”
“怎么不行?”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的说道:“他若派人攻下大明宫,拿住你父皇和母后,就能携天子以令群臣。此时再以太上皇和太后的名议对外发布,当年你父皇就是你谋害的,号招天下起兵响应。”
“如果他早有心谋反,必然会勾结突厥。”
“到时再引右贤王大军南下,立时就会天下大乱。那时你被困于关东,河北和关内同时遇袭,再有内部的一些野心家趁势而起搅弄风云,立时就会天下大乱。”
‘呃’不得不说,长孙无忌果然是老阴比,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稳如泰山的局面给‘祸乱了’。
李言一时也是语塞,犹豫的说道:“可是朕一直待在皇宫,如何才能锻炼领兵的才能,如何才能在军中建立威望。没有军士们的拥护,朕这个皇帝,始终就做的不踏实。”
“朕要禀承太上皇的志向,继往开来,打造更加鼎盛的大唐,这样才能不负先皇之所托。”
一个聪明的人,适时的表现出一些真实想法,才是符合常理的,一味的装傻,反而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长孙无忌是看着李承乾长大的,大外甥在想什么,他心里很清楚,看着皇帝一脸的踌躇满志和慷慨激昂,不断的虽高调,嘴角微微一撇,心里很是不以为然。
“承乾啊,你做了皇帝,还能叫我一声舅舅,不但将朝政委托于我,还事事征询,如此信任,实在是让我感动。”
“你即然相信我,那舅舅也不藏掖着了,和你说两句心里话。
长孙无忌轻笑的摇了摇头:“舅舅是看着你长大的,你是什么样的性格,我再明白不过了。你为人敦厚,重情重义,却不是那种吃苦耐劳,有毅力,坚韧不拔的性子。”
“你从小不重名利,却贪图享乐,好逸恶劳。”
“你父皇的路子你走不来,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栉风沐雨,顶霜冒雪是家常便饭。与士卒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说着容易,可又有哪个上位者能做到?”
李言眉头一皱,眼神锐利的看向对方。
长孙无忌说的虽然是事实,不但是自己对外展示的形象,也确实是自己的真实心态,可如此直言不诲,一点也不给自己留面子,还是让李言很是有些不悦。
长孙无忌没有回避,也是直直的看向自己,表情严肃却眼含慈爱,就像在看一个自家晚辈一样。迎着自己的目光十分坦荡,有着三分期许,三分关切,还有对自己的任性有着三分说不出的责备。
李言叹了口气,长孙无忌没有私心的时候,还是很刚烈的。对上暴怒的李世民都敢大胆直谏,针锋相对,自己这个外甥就更不用说了,这样反而能说明他是真的把自己当外甥。
李言神情软化下来,依旧不甘的说道:“父皇当年.”
“别提你父皇。”
长孙无忌断然道:“你父皇的情况我最清楚,他在刚刚成年时就已经独自领兵,和士卒吃在一个锅里,住在一个帐中,冲锋时在最前面,退后时独自断后。”
“在箭雨中挡在军卒前面,给普通士卒吸生脓溃烂的箭疮.”
李言顿时双眼圆睁,张着大嘴,一脸的惊愕。看到长孙无忌一件件娓娓道来,他心里微感震憾,万万没想到贵族出身的李世民,竟然能做到这个程度。
只是还没等他接口,长孙无忌话锋一转,蓦然说道:“这些事件,他全都没有做过。”
“哦啊?”李言差点被自己要脱口而出的赞叹给噎住了,这才明白,长孙老儿是在戏言。
眼神一瞪,还没指责,长孙无忌就叹了口气:“那些只不过是为了增加他的威望,故意让人散播的。你父皇出身世族核心的嫡系子弟,从小骄生惯养,怎么可能做到这一步?”
“舅舅相信,就算古代那些所谓爱兵如子的将领们,也很少能做到和普通士卒们同甘共苦。”
“自古人分三六九等,上下尊卑,等级森严。贵族就是贵族,庶民就是庶民,这不但是上层做威作福的需要,更是统治社会,维护稳定的必须,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脸色无比严肃:“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同样是这样。因为人心,都是一样的。”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眼含深意,似乎想传达些什么。
李言不知道的是,长久相处下来,长孙无忌已经看出了他虽然是皇帝,却在心态上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从来没有高高在上,凌驾在众人上面的想法,就算是对身边的太监宫女也是如此。
这种心态其实很不好,人心都是仰慕强者,蔑视弱者。
做为皇帝,若是太过平易近人,就会让人心生懈怠,甚至让人轻视,影响到威严。
更重要的是,不信奉弱肉强食,不轻视弱者,就不会重视强者,更不会主动去接受,并维持这套建立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上的统治体系。
(本章完)
接下来好几天时间,先是长孙皇后前去劝说未果,皇帝坚决要御驾亲征。随后朝中文臣武将,还有功臣勋戚,甚至宗室亲王,也是一波一波的前去阵述厉害,试图打消皇帝如此胡闹的举动。
虽然说朝庭的大权被世族所把恃,他们也不能为所欲为。
世族力量是很强,只是他们分成了三大圈子,每个圈子内部,也有着不同的派系。
在关乎世族生死存亡的核心问题上,他们自然会联起手来对抗皇帝。但在平时的朝政上,他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也是斗的厉害。想把他们‘团结’起来,一致外,也不容易。
李言这个皇帝,也不是一点权力也没有。
只要不动世族们的核心利益,一般情况下,皇帝真要决心做某件事,他们也没办法。
总不能因为一点破事儿,或者皇帝正常的争权夺利,就把皇上换掉吧?
当年李代杨兴,还有玄武门之变,都是关陇世族一致同意,这才顺利进行的。半年前的新旧更替,更是获得了三大世族圈子大部份门阀的一致赞同,这才能稳住局面,顺利完成过渡。
归根到底,还是实力使然。
实力不足时,即便不是你做的,皇帝也可以根据需要,把屎盆子扣在你的头上;如果实力强横,就算明知道是你做的,皇帝也得捏着鼻子认了,不敢有任何追究。
现在李言登基后,已然获得了大部份世族的认可和支持,也不是哪一家想换就能换的。几百年下来,这盘棋早就有固定的套路了,若是不经过大部份的力量同意。
谁敢擅自对皇帝下手,就会迎来大部份世族的全力反击,以谋反罪满门抄斩,甚至诛其九族,都是有可能的。
搞定一个皇帝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要面对来自那些拥护皇权力量的报复。
反过来,若是大部份世族一致同意更新换代。皇帝哪怕平平安安的待在皇宫,结果就已经确定了,无论以什么退场方式都无所谓,只是早晚的事情。
是以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在遭遇意外后,哪怕没有当场身死,也不敢报复。面对一个实力滔天的群体,皇帝也只能接受,若是抗争,结局只会更惨。
李言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明面上不会做出促使世族‘团结一致’的事情。
如今的‘御驾亲征’只是一个构思,还没有付诸实际;
而且世族们现在安全感十足,更是不会因为他一时的‘突发奇想’,就启动终级洗牌的。
果然,这些人并没有私下联络,试图‘一致对外’,只是在承庆殿外不断的‘劝谏’。
这一日,李言终于在御书房召见长孙无忌,一见面他就抱怨道:“舅舅,你们以往一直以父皇来鞭策朕,让朕要继承太上皇的志向,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如今突厥人悍然入侵我大唐,朕欲效法太上皇,有什么错,为什么你们都要阻拦朕?莫非朕在你们眼里,就这么不堪?只要朕出面,就一定会失败不成?”
“还是说群臣有什么私心,怕朕借此掌握兵权?”
长孙无忌见皇上切换到了甥舅模式,也放下了进谏的架势,坐在了御案前的锦墩上,苦笑着说道:“承乾啊,这次你是错怪大家了,说实话,这回众臣还真是为了你好。”
“自古皇帝亲征,真正的危险都不是来自敌国,而是来自国朝内部。”
“如今你刚刚登基,威望不着,实力不强,人心更是没有归附,难免会有人蠢蠢欲动,包藏祸心。”
“之前你逼那些亲王们就藩,就已经引起很多人不满了。若不是世族站在你这边,帮你压着,你以为李恪、李愔、李恽那些王爷会老老实实的前往高原?”
“这李佑不就借着生病,赖在长安不走,谁能拿他怎么样?”
“若是此时你离开长安,李佑勾结一些心怀叵测之徒,突然造逆,那怎么办?”
李言顿时面色一肃,眼神一冷:“他敢,现在其他亲王都已就藩,长安城就剩他一人,孤掌难鸣,谁会附和他?”
“怎么不行?”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的说道:“他若派人攻下大明宫,拿住你父皇和母后,就能携天子以令群臣。此时再以太上皇和太后的名议对外发布,当年你父皇就是你谋害的,号招天下起兵响应。”
“如果他早有心谋反,必然会勾结突厥。”
“到时再引右贤王大军南下,立时就会天下大乱。那时你被困于关东,河北和关内同时遇袭,再有内部的一些野心家趁势而起搅弄风云,立时就会天下大乱。”
‘呃’不得不说,长孙无忌果然是老阴比,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稳如泰山的局面给‘祸乱了’。
李言一时也是语塞,犹豫的说道:“可是朕一直待在皇宫,如何才能锻炼领兵的才能,如何才能在军中建立威望。没有军士们的拥护,朕这个皇帝,始终就做的不踏实。”
“朕要禀承太上皇的志向,继往开来,打造更加鼎盛的大唐,这样才能不负先皇之所托。”
一个聪明的人,适时的表现出一些真实想法,才是符合常理的,一味的装傻,反而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长孙无忌是看着李承乾长大的,大外甥在想什么,他心里很清楚,看着皇帝一脸的踌躇满志和慷慨激昂,不断的虽高调,嘴角微微一撇,心里很是不以为然。
“承乾啊,你做了皇帝,还能叫我一声舅舅,不但将朝政委托于我,还事事征询,如此信任,实在是让我感动。”
“你即然相信我,那舅舅也不藏掖着了,和你说两句心里话。
长孙无忌轻笑的摇了摇头:“舅舅是看着你长大的,你是什么样的性格,我再明白不过了。你为人敦厚,重情重义,却不是那种吃苦耐劳,有毅力,坚韧不拔的性子。”
“你从小不重名利,却贪图享乐,好逸恶劳。”
“你父皇的路子你走不来,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栉风沐雨,顶霜冒雪是家常便饭。与士卒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说着容易,可又有哪个上位者能做到?”
李言眉头一皱,眼神锐利的看向对方。
长孙无忌说的虽然是事实,不但是自己对外展示的形象,也确实是自己的真实心态,可如此直言不诲,一点也不给自己留面子,还是让李言很是有些不悦。
长孙无忌没有回避,也是直直的看向自己,表情严肃却眼含慈爱,就像在看一个自家晚辈一样。迎着自己的目光十分坦荡,有着三分期许,三分关切,还有对自己的任性有着三分说不出的责备。
李言叹了口气,长孙无忌没有私心的时候,还是很刚烈的。对上暴怒的李世民都敢大胆直谏,针锋相对,自己这个外甥就更不用说了,这样反而能说明他是真的把自己当外甥。
李言神情软化下来,依旧不甘的说道:“父皇当年.”
“别提你父皇。”
长孙无忌断然道:“你父皇的情况我最清楚,他在刚刚成年时就已经独自领兵,和士卒吃在一个锅里,住在一个帐中,冲锋时在最前面,退后时独自断后。”
“在箭雨中挡在军卒前面,给普通士卒吸生脓溃烂的箭疮.”
李言顿时双眼圆睁,张着大嘴,一脸的惊愕。看到长孙无忌一件件娓娓道来,他心里微感震憾,万万没想到贵族出身的李世民,竟然能做到这个程度。
只是还没等他接口,长孙无忌话锋一转,蓦然说道:“这些事件,他全都没有做过。”
“哦啊?”李言差点被自己要脱口而出的赞叹给噎住了,这才明白,长孙老儿是在戏言。
眼神一瞪,还没指责,长孙无忌就叹了口气:“那些只不过是为了增加他的威望,故意让人散播的。你父皇出身世族核心的嫡系子弟,从小骄生惯养,怎么可能做到这一步?”
“舅舅相信,就算古代那些所谓爱兵如子的将领们,也很少能做到和普通士卒们同甘共苦。”
“自古人分三六九等,上下尊卑,等级森严。贵族就是贵族,庶民就是庶民,这不但是上层做威作福的需要,更是统治社会,维护稳定的必须,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脸色无比严肃:“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同样是这样。因为人心,都是一样的。”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眼含深意,似乎想传达些什么。
李言不知道的是,长久相处下来,长孙无忌已经看出了他虽然是皇帝,却在心态上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从来没有高高在上,凌驾在众人上面的想法,就算是对身边的太监宫女也是如此。
这种心态其实很不好,人心都是仰慕强者,蔑视弱者。
做为皇帝,若是太过平易近人,就会让人心生懈怠,甚至让人轻视,影响到威严。
更重要的是,不信奉弱肉强食,不轻视弱者,就不会重视强者,更不会主动去接受,并维持这套建立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上的统治体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