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帝师 第368章 学到了学到了
进了考棚,徐鹤便发现墙边有供茶吏一员。
焦训导在他们进门前就三令五申过了,这茶虽有,但那是朝廷体恤生员们的善政,大家可千万别傻了吧唧上去喝去。
一旦喝那热茶,必有朱铃在你的卷上盖章,这就是怀疑你作弊的意思。
就算你文章再牛……降一等。
等附生们全都坐下后,岁考就算正式开始了。
老规矩,王良臣等人坐在明伦堂上,由他拟题,然后由吏员执牌而下,这是为了照顾近视眼。
这次岁考的四书题为《有美玉于斯》。
对于徐鹤这种经常拿无情截搭题考验自己的变态来说,这题简直就是小卡拉米。
此题是论语题,出自《论语·子罕》,全文是【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什么意思呢?
这时子贡问孔子,为啥老师你学问这么好,却不出去做官呢?
孔子说,做官可以,但不能求官,咱们这种人要待价而沽。
不得不说,孔子是懂职场的。
上杆子求来的位置,没有群众基础,身居高位也是举步维艰。
还不如待价而沽,等人上门求他出仕才是正理。
朱子《集注》上说:“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而不当求之耳。”
徐鹤记得范仲淹也针对这句话点评过:“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耕之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而从人,衒玉求售也!”
想到这,徐鹤已经知道这文应该怎么写了。
从这题上看,王良臣的水平是比上一任杨寅秋高明多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杨寅秋出题,防止考生剿袭前人程文,所以取整章为题。
确实,效果很好,但不高明。
再看王良臣,此题看似在说出仕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小陷阱。
注意范仲淹的最后一句话,必不枉道而从人,衒玉求售也!
意思就是说,倘若不把自身建设搞好,那就是自夸其才以求任用!
所以,这文章你要是写出不出仕那就完了。
王良臣出题的本意其实是要你把自己搞得【美玉如斯】!
想到这,徐鹤的破题已经有了。
【举美玉以立言,若不容轻视其有焉。】
接着,他一鼓作气写了承题【盖玉以美称,则玉重;美玉以有称,则有重,子贡设言之,岂于斯而可忽诸?】
……
思路打开,这就好写了,相比于刚刚穿越时的自己,徐鹤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八股文章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尤其是写到第二股时,徐鹤文不加点,直接写道:【宇宙钟毓之灵,发之愈盛。物与人亦肖而呈祥,是美玉平分钟毓之原也。】
“蕴于山,则辉腾昆岳;产于水,则色润川渊。”
“而乘时而起,不同凡品哗嚣。”
……
这文章,徐鹤写得极快,因为天冷的缘故,他写完后没有第一时间誊抄。
因为不能把手放进怀中取暖的缘故,所以他又拱手放在嘴边哈气,等手稍稍暖和了一些,他这才检查了一遍,誊录了上去。
已近年关,又正值传说中的小冰河时期,徐鹤写完后冻得有点吃不消,于是赶紧起身交卷去了。
哗啦啦的一阵作响,引动了无数府学生转头看向徐鹤的方向。
彭汝玉和李知节听到动静,脸上顿时一沉,这么快就交卷了?有没有搞错。
但一看是徐鹤……
哦,没事了。
这小子向来捷才,写文章是真的快。
见徐鹤交卷,王良臣也很期待。
等徐鹤来到堂下,躬身一礼道:“大宗师,学生已经写好!”
王良臣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示意身边小吏将他的卷子拿了上来。
接到卷子,王良臣没有第一时间去看,这次岁考,他出的题目其实是有两个小陷阱的。
一是破题能不能破美玉,也就是每个人的才华,或者说道。
二则是,这文若是写了美玉,却很难写出新意,儒家专以美玉比如君子有道。
写烂了的题目,想要写好,那更是难上加难。
他很期待,徐鹤这个小三元的海陵才子,究竟会不会中他的圈套,或者说能不能写出新意来。
展开卷子,王良臣一看文章顿时便笑了。
果然难不住这小子。
【举美玉以立言,若不容轻视其有焉。】
孔子拿美玉做比喻进行讨论,则不可轻视人拥有美玉一样品质的价值。
这小子果然绕开自己设的陷阱,没有写出仕,而是专写美玉。
此时的李知节心里那个着急啊,他也很想看看自己学生的文章究竟写成了啥样。
但一看到王良臣的笑脸,他立马就放下心来。
果然,王良臣是越看笑意越盛。
为啥?
徐鹤这家伙也认识到了,写美玉写君子,这都是写烂掉的玩意儿。
怎么写出新意来?
抠字眼呗。
看题……《有美玉如斯》!
这家伙直接把题中五个字拆成【有】、【美】、【玉】和【斯】这四个字来阐发。
有人说,这特么不是咬文嚼字吗?
一丁点都没错,要放在后世,你这么写申论,肯定过不了,但这是科举八股,咬文嚼字也很重要的。
这四个字就是四个层次,分别对应【破题】、【承题】、【起讲】、【入题】。
层层递进,一下子把孔夫子的话肢解之后,按字阐发。
尤其是第一个字【有】,相信很多人都会忽视。
但徐鹤却在破题和承题上肯定【有】的重要,起讲又从反面假如【没有】将会如何,“入题”再从正面肯定【有】,反击正攻,深得拆题字法之要领。
这种写作手法,后世时明朝都还没发明,一直到了清朝,才被人拎出来,专门应付这种老生常谈题型。
所以,当王良臣看到这文章时,初时有些新奇,接着便是恍然大悟,原来这种题目还可以这么阐发?
学到了学到了!
焦训导在他们进门前就三令五申过了,这茶虽有,但那是朝廷体恤生员们的善政,大家可千万别傻了吧唧上去喝去。
一旦喝那热茶,必有朱铃在你的卷上盖章,这就是怀疑你作弊的意思。
就算你文章再牛……降一等。
等附生们全都坐下后,岁考就算正式开始了。
老规矩,王良臣等人坐在明伦堂上,由他拟题,然后由吏员执牌而下,这是为了照顾近视眼。
这次岁考的四书题为《有美玉于斯》。
对于徐鹤这种经常拿无情截搭题考验自己的变态来说,这题简直就是小卡拉米。
此题是论语题,出自《论语·子罕》,全文是【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什么意思呢?
这时子贡问孔子,为啥老师你学问这么好,却不出去做官呢?
孔子说,做官可以,但不能求官,咱们这种人要待价而沽。
不得不说,孔子是懂职场的。
上杆子求来的位置,没有群众基础,身居高位也是举步维艰。
还不如待价而沽,等人上门求他出仕才是正理。
朱子《集注》上说:“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而不当求之耳。”
徐鹤记得范仲淹也针对这句话点评过:“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耕之于野,伯夷、太公之居于海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而从人,衒玉求售也!”
想到这,徐鹤已经知道这文应该怎么写了。
从这题上看,王良臣的水平是比上一任杨寅秋高明多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杨寅秋出题,防止考生剿袭前人程文,所以取整章为题。
确实,效果很好,但不高明。
再看王良臣,此题看似在说出仕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小陷阱。
注意范仲淹的最后一句话,必不枉道而从人,衒玉求售也!
意思就是说,倘若不把自身建设搞好,那就是自夸其才以求任用!
所以,这文章你要是写出不出仕那就完了。
王良臣出题的本意其实是要你把自己搞得【美玉如斯】!
想到这,徐鹤的破题已经有了。
【举美玉以立言,若不容轻视其有焉。】
接着,他一鼓作气写了承题【盖玉以美称,则玉重;美玉以有称,则有重,子贡设言之,岂于斯而可忽诸?】
……
思路打开,这就好写了,相比于刚刚穿越时的自己,徐鹤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八股文章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尤其是写到第二股时,徐鹤文不加点,直接写道:【宇宙钟毓之灵,发之愈盛。物与人亦肖而呈祥,是美玉平分钟毓之原也。】
“蕴于山,则辉腾昆岳;产于水,则色润川渊。”
“而乘时而起,不同凡品哗嚣。”
……
这文章,徐鹤写得极快,因为天冷的缘故,他写完后没有第一时间誊抄。
因为不能把手放进怀中取暖的缘故,所以他又拱手放在嘴边哈气,等手稍稍暖和了一些,他这才检查了一遍,誊录了上去。
已近年关,又正值传说中的小冰河时期,徐鹤写完后冻得有点吃不消,于是赶紧起身交卷去了。
哗啦啦的一阵作响,引动了无数府学生转头看向徐鹤的方向。
彭汝玉和李知节听到动静,脸上顿时一沉,这么快就交卷了?有没有搞错。
但一看是徐鹤……
哦,没事了。
这小子向来捷才,写文章是真的快。
见徐鹤交卷,王良臣也很期待。
等徐鹤来到堂下,躬身一礼道:“大宗师,学生已经写好!”
王良臣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示意身边小吏将他的卷子拿了上来。
接到卷子,王良臣没有第一时间去看,这次岁考,他出的题目其实是有两个小陷阱的。
一是破题能不能破美玉,也就是每个人的才华,或者说道。
二则是,这文若是写了美玉,却很难写出新意,儒家专以美玉比如君子有道。
写烂了的题目,想要写好,那更是难上加难。
他很期待,徐鹤这个小三元的海陵才子,究竟会不会中他的圈套,或者说能不能写出新意来。
展开卷子,王良臣一看文章顿时便笑了。
果然难不住这小子。
【举美玉以立言,若不容轻视其有焉。】
孔子拿美玉做比喻进行讨论,则不可轻视人拥有美玉一样品质的价值。
这小子果然绕开自己设的陷阱,没有写出仕,而是专写美玉。
此时的李知节心里那个着急啊,他也很想看看自己学生的文章究竟写成了啥样。
但一看到王良臣的笑脸,他立马就放下心来。
果然,王良臣是越看笑意越盛。
为啥?
徐鹤这家伙也认识到了,写美玉写君子,这都是写烂掉的玩意儿。
怎么写出新意来?
抠字眼呗。
看题……《有美玉如斯》!
这家伙直接把题中五个字拆成【有】、【美】、【玉】和【斯】这四个字来阐发。
有人说,这特么不是咬文嚼字吗?
一丁点都没错,要放在后世,你这么写申论,肯定过不了,但这是科举八股,咬文嚼字也很重要的。
这四个字就是四个层次,分别对应【破题】、【承题】、【起讲】、【入题】。
层层递进,一下子把孔夫子的话肢解之后,按字阐发。
尤其是第一个字【有】,相信很多人都会忽视。
但徐鹤却在破题和承题上肯定【有】的重要,起讲又从反面假如【没有】将会如何,“入题”再从正面肯定【有】,反击正攻,深得拆题字法之要领。
这种写作手法,后世时明朝都还没发明,一直到了清朝,才被人拎出来,专门应付这种老生常谈题型。
所以,当王良臣看到这文章时,初时有些新奇,接着便是恍然大悟,原来这种题目还可以这么阐发?
学到了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