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女配:我一脚踹翻了系统的盆 第3章
热门推荐:
修仙请带闺蜜
傲娇小青梅甜又黏,又在偷看我了
1976步步生莲
小马宝莉:我夜骐,绝不轻信友谊
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
新说钮一篇
病弱小姑大院吃瓜日常
天之眼看万物
重来一次,觉醒短跑圣体
禹州官道上,三五百姓结伴而行,偶有驿使飞奔疾驰,过处溅起灰尘阵阵。
只听禹州治下庆安县前些个儿闹水患,水患未果竟又闹起匪灾来,当真是不给人半分活路。
这不,路上那些面黄肌瘦,双目无神的的约莫都是庆安县逃往禹州避祸的灾民了。
而这边
谢邀略有些心力交瘁的趴伏在驴背上。
这死驴忒不给力了,不仅慢,脾气还不小!
时不时就喜欢罢工,一驴不和就撅蹄子叫唤,一边叫唤还一边吭哧吭哧拉驴屎蛋儿,真是利诱不行,打着倒退。
驴背颠着颠着又不动了,谢邀无奈翻身下驴,从不大的包袱里拿出最后一根胡萝卜喂给驴哥,也不想坐驴了,轻轻扯着缰绳徒步而行。
十七八岁的姑娘了,看着顶多十四五岁、身量都还没这头老驴高,虽然搜刮了李家的银子,却也少的可怜,光路上的吃食就用的七七八八了。
所以谢邀还是那身可怜打扮,而且她长的比那些难民还要瘦弱,就连身上衣裳的补丁也更厚些,看起来比难民还难民。
眼看日头渐晒,虽还未到盛夏时节,但此时的太阳着实算不上温和,附近也没有个驿站人家,人们只能纷纷在官道旁的树荫下或是石头后找好阴凉地儿歇息进食。
有些人拿出自家做的菜团子,采摘的野菜洗净切碎,混上耐饿的荞麦粉,味道不算好但属实耐饿,就是噎嗓子,吃一小口得喝一大口水才咽的下去。
家境殷实些的则准备的是大馍馍之类的,细粉白面做的,大口咬下去麦香四溢,哪怕是做成干粮冷透了也是诱人的紧。
显眼的是那群面黄肌瘦的难民竟无一人拿出正经食物,多都是拿着水壶灌水止饿,或是从不知哪儿薅的野菜之类的低头生吃。
\"娘,我饿\"
队伍的最后面有一对母女,两人身上皆是脏兮兮的,小女孩扯扯妇人的衣袖小声开口
她娘摸了摸女孩大的出奇的脑袋安慰:
“囡囡乖,咱们到禹州就好啦”
“多喝点水就不饿啦”
女孩也听话,接过旧竹筒做的水壶吨吨就喝起来。
不远处同样远离人群的谢邀皱了皱眉,按理说天灾人祸确实在古代是会让人活得艰难,但是庆安县离禹州不算很远,灾情并没有波及很大,比如现在其他人都至少还能吃得起窝窝头,何至于庆安县的人连活都活不下去了。
想了想,从包袱里拿了个饼子,朝母子俩走去。
把饼子递给妇人,妇人脸上浮现出惊讶,反应过来后连忙双手接过饼子递给女儿。
“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囡囡,快!快给姐姐磕头,”妇人感激涕零,连忙要拉着女儿给谢邀磕头。
谢邀摆摆手示意动静小点,她虽然身上有些粮食,可实在算不上能兼济这么多人。无非是看着孤儿寡母实在弱势。
扶起女孩摸了摸她的小脸换来她甜甜一笑,小姑娘长的瘦小,看着也不过七八岁的样子,身上脸上都脏脏的,还被饿的有些像大头娃娃,但是细看五官秀美,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格外轻灵,不难看出长大肯定是个美人。
女孩哪怕饿的闻着饼子直咽口水,也懂事的将不大的饼子分成三份,先就要给谢邀,见谢邀实在不要又给她娘递去,一块饼子被娘俩推来推去,谢邀看不下去又从包袱里拿出来给了一个,又惹的妇人又是道谢又是磕头。
饼子是粗粮做的,咽下去直硌喉咙,小女孩和妇人却吃的香甜,吃饱喝足后谢邀才了解到,妇人原也是青州人士,嫁到了庆安县一户秀才人家,丈夫刘郡安是一家书塾的教书先生,读书人无论在哪总是受尊敬的,何况庆安县这个不算大的小县城,况且光是每年束修也足够一家过的不错了。
但自从前年开始,朝廷赋税商税农税各种税暴涨,往年不过是两成的税,这两年竟然涨到了四成。
虽然民间颇有怨声但看周围县也都是这样的,除了暗地里骂两句也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谁料今年,临江的大坝在连日的春雨下不堪重负塌了,淹了泰半农田,彻底毁了百姓的生计。
朝廷古有律法,天灾之下赋税全免,官衙开粮赈灾,所以百姓就等啊等,赈灾粮没等到不说。
反而是匪祸横起,不知是哪里的土匪蒙着黑面巾个个凶神恶煞,抢夺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逼的庆安县百姓不得不出逃避祸,给自己找一条活路。
“官府就不作为?”谢邀发问
刘王氏苦笑,水患一出县令就张贴告示说已经向朝廷申请了赈灾银,但是迟迟未到,后来匪祸来了县令又说先解决土匪,将赈灾银子换成了更好的兵器之类的,派兵剿匪去了。
天天剿匪,但还是时不时就听说有富户人家或是商贩被抢掠一空,杀人抢人的惨案层出不穷,庆安县上下人心惶惶,而刘王氏也正是是要去禹州寻找自己前阵子离开庆安去到禹州拜访旧友的秀才丈夫,提起丈夫,这个形销骨立的妇人脸上透出希冀的微光
日子不好过,大家活都活不下去了,书塾的人自然也没了。
没了生计刘郡安就想另寻出路,正好前几年朋友在禹州新开了诗社,刘郡安便想去问问,不过才走没多久,庆安县就出了匪祸,大批百姓外逃,官府就封了出县的路,还派了重兵把守,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人逃了出来。
原本母女二人身上也是有干粮和盘缠的,但是在路上被一个贼人盯上硬生生给抢走了,见刘王氏长得秀美,竟还想将人拖走玷污,幸好那时有官道驿使从远处出现,马蹄声吓走了那个贼人。
从此刘王氏便只敢走官道,哪怕是绕路,也不敢走更便捷的近路,母女二人也用泥巴抹脏了脸,一路靠着吃野菜喝生水走到了这里也是不容易。
…………
难民们略歇过便纷纷赶起路,现在还好,入了夜再在野外休息,哪怕是官道也是不安全的。
母子二人自然的跟谢邀走在了一起,想着互相能有个照应,谢邀也没介意,还将走的艰难的小女孩抱到老驴背上让它驮着走,自己则一边跟刘王氏说着话一边牵着驴。
小女孩骤然被谢邀提上驴背还有些紧张,够不着缰绳也不敢揪驴毛,怕弄疼了驴子,只好趴在驴背上,抱着驴脖子,小小的一团,估摸着之前赶路太累,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说来也是气人,这老驴驮着她那是一会渴了撅蹄子,饿了也撅蹄子难伺候的紧,根本坐不了多久,现在驮着女孩倒是乖觉的很,果然,不管是什么都喜欢人类幼崽啊,谢邀咂咂嘴。
只听禹州治下庆安县前些个儿闹水患,水患未果竟又闹起匪灾来,当真是不给人半分活路。
这不,路上那些面黄肌瘦,双目无神的的约莫都是庆安县逃往禹州避祸的灾民了。
而这边
谢邀略有些心力交瘁的趴伏在驴背上。
这死驴忒不给力了,不仅慢,脾气还不小!
时不时就喜欢罢工,一驴不和就撅蹄子叫唤,一边叫唤还一边吭哧吭哧拉驴屎蛋儿,真是利诱不行,打着倒退。
驴背颠着颠着又不动了,谢邀无奈翻身下驴,从不大的包袱里拿出最后一根胡萝卜喂给驴哥,也不想坐驴了,轻轻扯着缰绳徒步而行。
十七八岁的姑娘了,看着顶多十四五岁、身量都还没这头老驴高,虽然搜刮了李家的银子,却也少的可怜,光路上的吃食就用的七七八八了。
所以谢邀还是那身可怜打扮,而且她长的比那些难民还要瘦弱,就连身上衣裳的补丁也更厚些,看起来比难民还难民。
眼看日头渐晒,虽还未到盛夏时节,但此时的太阳着实算不上温和,附近也没有个驿站人家,人们只能纷纷在官道旁的树荫下或是石头后找好阴凉地儿歇息进食。
有些人拿出自家做的菜团子,采摘的野菜洗净切碎,混上耐饿的荞麦粉,味道不算好但属实耐饿,就是噎嗓子,吃一小口得喝一大口水才咽的下去。
家境殷实些的则准备的是大馍馍之类的,细粉白面做的,大口咬下去麦香四溢,哪怕是做成干粮冷透了也是诱人的紧。
显眼的是那群面黄肌瘦的难民竟无一人拿出正经食物,多都是拿着水壶灌水止饿,或是从不知哪儿薅的野菜之类的低头生吃。
\"娘,我饿\"
队伍的最后面有一对母女,两人身上皆是脏兮兮的,小女孩扯扯妇人的衣袖小声开口
她娘摸了摸女孩大的出奇的脑袋安慰:
“囡囡乖,咱们到禹州就好啦”
“多喝点水就不饿啦”
女孩也听话,接过旧竹筒做的水壶吨吨就喝起来。
不远处同样远离人群的谢邀皱了皱眉,按理说天灾人祸确实在古代是会让人活得艰难,但是庆安县离禹州不算很远,灾情并没有波及很大,比如现在其他人都至少还能吃得起窝窝头,何至于庆安县的人连活都活不下去了。
想了想,从包袱里拿了个饼子,朝母子俩走去。
把饼子递给妇人,妇人脸上浮现出惊讶,反应过来后连忙双手接过饼子递给女儿。
“多谢姑娘!多谢姑娘!”
“囡囡,快!快给姐姐磕头,”妇人感激涕零,连忙要拉着女儿给谢邀磕头。
谢邀摆摆手示意动静小点,她虽然身上有些粮食,可实在算不上能兼济这么多人。无非是看着孤儿寡母实在弱势。
扶起女孩摸了摸她的小脸换来她甜甜一笑,小姑娘长的瘦小,看着也不过七八岁的样子,身上脸上都脏脏的,还被饿的有些像大头娃娃,但是细看五官秀美,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格外轻灵,不难看出长大肯定是个美人。
女孩哪怕饿的闻着饼子直咽口水,也懂事的将不大的饼子分成三份,先就要给谢邀,见谢邀实在不要又给她娘递去,一块饼子被娘俩推来推去,谢邀看不下去又从包袱里拿出来给了一个,又惹的妇人又是道谢又是磕头。
饼子是粗粮做的,咽下去直硌喉咙,小女孩和妇人却吃的香甜,吃饱喝足后谢邀才了解到,妇人原也是青州人士,嫁到了庆安县一户秀才人家,丈夫刘郡安是一家书塾的教书先生,读书人无论在哪总是受尊敬的,何况庆安县这个不算大的小县城,况且光是每年束修也足够一家过的不错了。
但自从前年开始,朝廷赋税商税农税各种税暴涨,往年不过是两成的税,这两年竟然涨到了四成。
虽然民间颇有怨声但看周围县也都是这样的,除了暗地里骂两句也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谁料今年,临江的大坝在连日的春雨下不堪重负塌了,淹了泰半农田,彻底毁了百姓的生计。
朝廷古有律法,天灾之下赋税全免,官衙开粮赈灾,所以百姓就等啊等,赈灾粮没等到不说。
反而是匪祸横起,不知是哪里的土匪蒙着黑面巾个个凶神恶煞,抢夺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逼的庆安县百姓不得不出逃避祸,给自己找一条活路。
“官府就不作为?”谢邀发问
刘王氏苦笑,水患一出县令就张贴告示说已经向朝廷申请了赈灾银,但是迟迟未到,后来匪祸来了县令又说先解决土匪,将赈灾银子换成了更好的兵器之类的,派兵剿匪去了。
天天剿匪,但还是时不时就听说有富户人家或是商贩被抢掠一空,杀人抢人的惨案层出不穷,庆安县上下人心惶惶,而刘王氏也正是是要去禹州寻找自己前阵子离开庆安去到禹州拜访旧友的秀才丈夫,提起丈夫,这个形销骨立的妇人脸上透出希冀的微光
日子不好过,大家活都活不下去了,书塾的人自然也没了。
没了生计刘郡安就想另寻出路,正好前几年朋友在禹州新开了诗社,刘郡安便想去问问,不过才走没多久,庆安县就出了匪祸,大批百姓外逃,官府就封了出县的路,还派了重兵把守,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人逃了出来。
原本母女二人身上也是有干粮和盘缠的,但是在路上被一个贼人盯上硬生生给抢走了,见刘王氏长得秀美,竟还想将人拖走玷污,幸好那时有官道驿使从远处出现,马蹄声吓走了那个贼人。
从此刘王氏便只敢走官道,哪怕是绕路,也不敢走更便捷的近路,母女二人也用泥巴抹脏了脸,一路靠着吃野菜喝生水走到了这里也是不容易。
…………
难民们略歇过便纷纷赶起路,现在还好,入了夜再在野外休息,哪怕是官道也是不安全的。
母子二人自然的跟谢邀走在了一起,想着互相能有个照应,谢邀也没介意,还将走的艰难的小女孩抱到老驴背上让它驮着走,自己则一边跟刘王氏说着话一边牵着驴。
小女孩骤然被谢邀提上驴背还有些紧张,够不着缰绳也不敢揪驴毛,怕弄疼了驴子,只好趴在驴背上,抱着驴脖子,小小的一团,估摸着之前赶路太累,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说来也是气人,这老驴驮着她那是一会渴了撅蹄子,饿了也撅蹄子难伺候的紧,根本坐不了多久,现在驮着女孩倒是乖觉的很,果然,不管是什么都喜欢人类幼崽啊,谢邀咂咂嘴。